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6518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docx

《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docx

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辨认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本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毕竟这些经验还是模糊的。

为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操作、辨认,增加他们自己探索、体验的机会。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先设计“找同学”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由于自己所占位置不同(即所面对的方向不同),找到的前后左右的学生不一样。

由于面对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前后左右的学生发生了变化,但找到的这四个同学所占的方向没有改变,从而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并理解新知。

如:

首先借助学生已有“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经验,将学生带入操场,辨认“东、西”方向。

由于南、北两个方向学生较难辨别,我又借助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来帮助学生对“南、北”方向的理解。

在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我又设计让他们说说校园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

第二层次的教学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感。

我又采取让学生分别面朝南、西、北四个方向,说说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虽然刚开始,学生叙述有点困难,但随着方向感的逐步建立,他们也较清楚的辨别出了各个方向。

为了发展学生的方位观念,我又让学生回到教室,观察、交流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已经能够清楚的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在教学的最后,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方向”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又拓展了两个小故事——“环球旅行”和“小雁归队”的故事。

增加这个教学环节,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方向”在咱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虽然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新授课,但我认为今天的教学是成功的,整节课老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学生在玩一玩、认一认、辩一辩的活动中掌握并理解了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改变中收获成功——《认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本节课我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改变——将教材第4页例2图改成我女儿房间图。

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作为教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找准知识的衔接点,巧妙过渡到新课教学。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及面向每个方向时自己前后左右的各个方向,让学生对所学旧知在头脑中进行了回忆。

紧接着我又让学生练习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地描述着自己房间的摆设。

在学生已经充分交流完后,我话语一转:

“你们想知道我女儿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吗?

”学生们整齐而又响亮的答语,将课堂带入新课的教学,真可谓是水到渠成。

二、改变教材的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教学。

在新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作图,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方向定为上方,依次把其他三个方向标出,再根据我的描述绘制出我女儿房间的示意图,最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

在交流中,学生发现由于各人选定的上方不一样,感到看图很不方便,联想到平时出门旅游也需要看地图,如果没有统一标准,那会非常麻烦的,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统一”规定。

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所以学生很快就提出了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接着大家又按照通常使用绘制地图的方法重新绘图。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学生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经历了“遇到困难——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当最后我把女儿房间的图片及示意图出示时,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增加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材所提供的练习只有练习一的第4题,因此我又增设了几道补充练习,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

如“送小动物回家”,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把动物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又如“我是小小绘图师”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巩固了新知,有增进了友谊。

虽然“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但如果教师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用心设计教学内容,课上认真组织实施,还是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描述简单的路线》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知道地图上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我先出示例题的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图中的四个方向,再先让学生重点讨论“小明要到少年宫,该怎么走?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描述路线,个个显得特别兴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后面的个别学生汇报中,我发现多数学生都明白这个路线该怎样走,但都表述的不够清晰。

为了帮助学生能用数学的语言准简单准确的描述出行走路线,我又出示“从()出发,先向()走,走到();再向()走,走到()就到了()。

”的句式。

有了这个拐杖,学生再次描述就非常简洁清楚了。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说”为主。

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提问和描述,多数学生都达到了训练的要求。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课中我比较重视让学生描述图中的路线,对于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中的路线还不够。

在下节课教学时,要将看图描述路线与描述生活中的路线结合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教学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前几节课难度增加了,所以我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

由于有了预习做铺垫,所以学生们都知道生活中不仅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帮助学生牢固建立这四个方向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实景中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即: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坐着谁,再把这个座位表画在练习本上;再由教室东南角的一台饮水机的位置,引出新课的教学内容。

新课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

让学生辨认实景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即:

先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这四个方向,同时说说这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物体;再让学生以学校为例,说说各方有什么建筑;最后让学生描述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第二层次:

让学生辨认地图上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这一内容的教学我将教材进行了改变,增加了一个用9个英文字母分别占位,再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由于这9个字母的站位非常有代表性,便于学生叙述,所以多数学生都能准确的将它们的位置描述出来。

由于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在这个层次的教学时,我又增加了位置相对性的描述。

如:

A在E的什么方向,E在A的什么方向。

第三层次:

将实景中与地图上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结合起来教学。

学生先将自己家与学校的位置进行描述,再把位置画在练习本上。

本节课的教学,我比较重视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当然,我觉得本节课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于地图上的这四个方向掌握还不够。

从学生课堂练习反馈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描述实景中的这四个方向还不错,但是到了地图上去显得有些不够熟练。

如:

在描述自己家与学校的位置时特别明显。

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对此内容加强练习,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认识简单的路线》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了八个方向的基础上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准确描述行走的路线。

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生活中的及地图上的八个方向,为学生后面的描述做好铺垫。

本节课我重点让学生描述第9页的“动物园导游图”,层层递进。

先让学生描述简单的方位,如:

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等;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馆描述行走路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最后再让学生说说从大门出发怎样不重复的游玩整个动物园,最后这个层次增加了挑战性,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对于这个内容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已经达到了训练的要求——学生个个都开口描述了。

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对于下面的做一做——描述1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这题的教学比较失败。

多数学生描述存在一定的错误,主要是行车方向及行驶站数的错误。

课后我分析其原因,由于这个行车路线图比较抽象,而且学生对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还不熟练,所以导致描述路线出现错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教师课后还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准确记忆易错的几个方向,因为这是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的基础。

第一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本次检测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及根据这些方向描述简单路线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次检测从学生成绩看,不够理想,9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不多,两个班满分的只有1人,不及格的还有2人。

本次检测学生对于基本的“根据方向找位置”掌握的还不错,如第五题智力魔方得分率是100%。

学生存在较大问题的是:

1、生活常识掌握不多。

如:

北风吹来,国旗向()方向飘去。

再如:

早晨,我们面向太阳时,你的影子在你的()方向。

2、少数学生对于物体位置的相对性还没有理解。

如:

西与()相对,东南与()相对。

再如:

图书馆在学校的东边,学校在图书馆的()边;

电视台在电影院的西南方,电影院在电视台的()方。

3、学生读图的能力不够。

如:

本次检测有一题上让学生在图中标出聪聪家的位置,多数学生在没有读懂图意的情况下就乱标记号。

本次检测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不仅要继续查漏补缺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不能让他们越掉越远;课堂上还要加强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结合起来的教学,帮助学生多了解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同时还要研究分层作业的设计,不断拓展学生思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下节课“除法估算”和后面“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

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习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习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从复习题的练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一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

从今天第一节课的教学情况看,301班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根据除数来估出被除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但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学生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

反思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教学后一种估算方法是,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环节教学过快。

针对第一节课出现的问题,第二节课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临时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第二种估算方法时,我放慢了教学节奏,先让学生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来进行估算呢?

有没有离准确值更接近的估算方法呢?

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教室立刻就沉静下来,学生个个陷入到沉思状态。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学生发现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以分1箱。

吸取上节课失败的原因,此时我留了一点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运茄子的过程,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的开始点头。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又顺势请了两名学习中等的学生说一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接近准确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借助操作突破难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例1:

42÷2=?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解笔算算理从而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例2:

52÷2=?

主要是要学生理解“分完4捆还剩1捆,怎样分?

”的问题。

在教学时我将动态的分小棒的操作与理解竖式中的每一步的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如:

在教学例1时,我通过请学生上台分小棒,不仅使学生知道为什么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的原因,同时也明白了商的位置要和被除数的数位对齐的道理及竖式计算过程中“除、乘、减”每一步的意义。

再如:

在教学例2时,我再次请学生上台分小棒,在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5捆小棒平均分成了2份以后,还多的1捆要把它拆开变成10个一和剩下的2根合起来再继续分,刚好每边还可以分6根。

多好的想法啊!

多么有价值的操作啊!

这一操作过程让我轻松的就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中为什么十位余下的1个十要和后面个位落下来的2一起除的道理。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本节课我利用小棒操作不仅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适当的动手操作可以让自己豁然开朗。

仔细研读教材把握编者意图

——《一位数除三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复杂之处在于:

一是,被除数的位数增加;二是,试商的难度增加了,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本节课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通过小梦和小欣整理照片的情境不仅让学生复习238÷6估算的结果,同时还要掌握其笔算的方法。

课前我仔细研读教材,发现在做一做中还出现了“商是三位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材这样设计的目的何在呢?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又重新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重点教学完238÷6的笔算方法后,还增加了一个变式题——“假如他们一共有678张照片,咱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之后又通过对比两道笔算试题发现判断一位数除三位数“商的位数”的方法。

由于我增加了这两个教学环节,所以学生不仅能迅速判断出一位数除三位数商的位数,而且还在对比中进一步强化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过程一样,只是试商存在区别。

本节课之所以增加“试商”的练习,更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判断商是几位数”其实也是检查自己笔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

,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

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

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是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但商的中间或末尾却有0的笔算除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当商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在那一位商0占位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也采取的是先让学生试算,再在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讲解计算过程时帮助其他学生理解“不够商1就要商0”的道理。

本节课我还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发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商中间有或末尾有0。

即:

先让学生举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例子,再从这些例子中发现其中的奥秘。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对于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如何会出现0的关系更明确了。

第二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本次检测主要是考察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这个单元的口算、估算、笔算、脱式计算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次检测学生存在问题较大的是:

1、脱式计算。

如:

283+72÷8少数学生由于忘记了其运算顺序,因此做错,这是不应该的。

2、列式计算。

如:

一个数的6倍是372,这个数的5倍是多少?

再如:

48比912除以8的商少多少?

这两题失分较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是有关“倍”的问题学生没有掌握,像第一题有的学生先用乘法解答、再用除法解答,这显然是没有理解这两种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其二是没有读懂题目,典型的是第二题,有的学生不知道48与谁在比较多少。

3、解决问题没有联系生活实际。

如:

本次检测有这样一题:

商店运来362千克梨,每3千克装一袋,最多可以装几袋?

多数学生都把它当做“租船问题”用“进一法”解答,殊不知,本题最后剩下的2千克,根本不能再装一袋。

由此更体现出学生在解题时没有联系实际。

本次检测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不仅要继续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不能让他们越掉越远;重点还要加强两步计算的脱式计算与列式计算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课堂上还要加强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结合起来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将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整理统计的数据,并能对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

引入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过程,并在小组内制作出自己设计的例1主题图统计图,代表展示以后我提出:

这个统计图还可以怎样画?

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好可以横着画,自然的进入新课的教学。

在教学横向条形统计图我重点让学生认识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学生由于已经认识了纵向条形统计图,所以读图并不困难。

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怎么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今天对于我来说是特殊的一天,更是收获的一天——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了特级教师郭老师的听课和指导。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较以往比较不同的是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多个单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起始格为什么要用折线表示。

在新知的教学时,我先与学生一起简单的分析了复试统计表中的一些信息,然后再重点就这几个学生的身高进行分析。

首先请学生思考:

如果将他们的身高制成一个统计图,你认为每一格表示几厘米?

这一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生1说:

“当然是1格代表1厘米。

”这个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基于以往的经验,没有仔细深思。

他的回答立刻得到了大家共同的反驳:

那肯定不行,1格表示1厘米,那最多的要画143格,绝对不行。

生2说:

“那就1格代表两厘米。

”大家停下来估计了一下,这样也要画70多格,认为还是不行。

生3说:

“那就1格代表10厘米吧!

这样画起来方便。

”大家都点点头,正在大家都认为已经找到答案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

“大家再看这些数据,138和139、142和143,每两个数之间只相差1厘米,又该怎样区别呢?

”从学生紧锁眉头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已经发现每1格表示10厘米也不合适。

正在学生觉得“山穷水尽”时,我又给学生一些提示:

仔细观察这些数,它们都在多少以上?

生:

130以上。

师:

这组数据中最小的是多少?

最大的呢?

我们比较的数是在多少至多少之间?

生:

138——143之间。

师:

那138以下的数咱们需要比较吗?

生:

不需要。

师:

那你觉得138以下的数咱们可以怎样?

生:

放到一起。

师:

因为这一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不一样,因此我们就画一段折线以示区别。

师:

那上面的一格表示几厘米呢?

生:

因为他们相差1厘米,那就还是1格表示1厘米吧。

学生现在真是“柳暗花明”啊!

对于体重的教学我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由于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后面教学“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我也非常重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信息,课堂上还出现了意外的生成。

本节课我预留了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当堂反馈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郭老师的肯定,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

在教学让学生感受用折线表示起始格产生的必要性放得不够开。

郭老师提出:

可以先让学生看书自学,自己发现今天学的统计图与以前学的统计图的不同之处,然后再按照我今天的设计进行教学,这样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一些。

虽然今天郭老师指导的是一节常规课,但也让我收获不少。

他的指导让我明白:

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

新教材较重视让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再应用于实际。

基于这一点,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