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一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5154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一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一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一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一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一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一练.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一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一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一练.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一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一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3.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测定溶液的pHB.

称量固体

C.

检查气密性D.

蒸发食盐水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B.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D.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瓶

5.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试剂应当倒回原瓶

B.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C.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D.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用手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7.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AB.BC.CD.D

8.做镁带燃烧实验,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A.坩埚钳B.试管C.酒精灯D.石棉网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

10.请你分析以下实验装置,并学习所提供的材料。

实验装置:

学习材料:

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

氯化银(AgCl)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CaCl2溶液先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请问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KMnO4制取氧气时,应选用A装置,选用A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气体氨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对制取氨气反应后反应容器内的固体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①取反应容器内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固体物质中不含Ca(OH)2;

③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得出了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H4Cl的结论。

你认为“固体物质中一定有NH4Cl”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

11.(12分)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正放于桌面上。

如果以上操作都正确,你能从中获取该气体的哪些性质(至少写两点);,;

这瓶气体可能是什么?

请你做出一种假设(或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假设。

假设或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气体可能

1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_______角,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

试管口不能_______。

试管洗干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

13.实验中注意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点燃H2前需要检验H2的;

(2)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利用了灭火原理中的降低温度和;

(3)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用NaOH溶液吸收有毒的SO2,产物是H2O和能溶于水的Na2SO3,这一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4.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略_________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

给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酒精的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__,熄灭酒精灯时用_____________盖灭。

15.

(1)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1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  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4mL(填“<”,“>”或“═”).

(2)某同学用空塑料饮料瓶做简易净水器,设计图如图2.为了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请你帮他继续设计:

小卵石、活性炭、石英沙应放在的位置是  .

A.①小卵石、②活性炭、③石英沙

B.①活性炭、②小卵石、③石英沙

C.①小卵石、②石英沙、③活性炭

D.①活性炭、②石英沙、③小卵石.

16.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

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O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填字母序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取用大理石时应选用的仪器是。

(4)氨气(NH3)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如右图),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组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则加入的某组物质可能是(填编号)。

A.水和浓硫酸B.水和氯化钠固体

C.水和硝酸铵固体D.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5)小王和小李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①小王先关闭b,打开a、c、d,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慢滴入,A中缓慢出现气泡,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②小李认为若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接下来的操作是,此时观察到C装置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回答有关实验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问题:

(1)大理石、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通常装在里,澄清的石灰水盛放在里,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填仪器名称)

(2)量筒的用途是量度,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3)做实验时,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三、实验题

18.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他们将一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该气体成分可能是什么呢?

【猜想】小贝认为:

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

小芳认为:

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汽;

小婷认为:

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玻璃导管,并用湿毛巾包住,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则小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则小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则小婷的猜想正确。

四、综合题

19.“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

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用带异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不含Fe2O3。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二、操作三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I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下同);

(3)烧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实验探究2烧杯C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

五、流程题

20.

(1)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

流程如下:

请回答:

①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了检验滤液C中的溶质成分:

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___.

(2)配制5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

氯化钠质量和水的体积(水的密度:

1.0g/mL).

②称量:

如上图1所示(右盘无砝码),称得的氯化钠质量为________g.

③溶解:

把氯化钠和水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至氯化钠全部溶解,配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式和结果)。

④装瓶、贴标签。

⑤上述实验过程中,用量筒量取水时,若按上图2方式进行读数,将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⑥若将上述50g氯化钠溶液稀释为2%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填标号)。

A.量筒B.漏斗C.玻璃棒D.托盘天平

六、多选题

21.某同学为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及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及结论

A

酚酞溶液

溶液为无色,一定恰好中和

B

pH试纸

测得PH>7,则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C

铁粉

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

D

氯化铜溶液

没有蓝色沉淀,一定恰好中和

A.AB.BC.CD.D

22.有关实验操作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烧杯加热需要垫石棉网。

B.用托盘天平称某物质的质量为36.16克

C.试管洗涤干净后,将试管口向下放置在试管架上

D.用100毫升量筒量取8毫升热水

七、科学探究题

23.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

①溶质为________;②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__________

__________

猜想①成立

方案二

___________

_________

猜想②成立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稀释浓硫酸时,要酸入水且搅拌;C选项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与试验台;D选项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中的凹液面保持水平;故答案选择A

考点:

实验操作

2.B

【解析】

试题分析:

倾倒液体时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正对手心,防止药品腐蚀标签和遭到污染。

故选B.

考点:

实验操作

3.C

【解析】试题分析:

A、pH试纸不能直接放到待测溶液中进行测量,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量,点在pH试纸的中间,半分钟后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的比色卡进行对照;B、称量药品的时候应该是左物右码,且两边要放质量相当的纸D、蒸发的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段的搅拌,防止蒸发过程中因为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引起液体的飞溅,故选C

考点:

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4.D

【解析】

试题分析:

A、易引燃灯内酒精造成火灾,操作错误;B、易造成火灾,错误;C、易引燃灯内酒精造成火灾,操作错误;D、避免污染和浪费,正确。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5.D

【解析】A、震荡试管的方法是用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摆动,不能上下摆动,故错误;

B、倾到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要向着手心握,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瓶口要紧挨,故错误;

C、称量固体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故错误;

D、洗净后的试管要倒扣在试管架上,故正确。

故选D。

6.C

【解析】A.剩余的试剂不能倒回原试剂瓶;B.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D.禁止用手拿药品,禁止直接闻气体;

7.D

【解析】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判断,化学性爆炸一般是由燃烧引起的,题目的实质是找与燃烧无关的图标。

A、图中标志是禁止带火种,与燃烧有关,所以错误;B、图中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时易引燃可燃物,所以错误;C、图中标志是禁止吸烟,与燃烧有关,所以错误;D、图中标志是禁止鸣笛,与交通有关,与燃烧无关,所以正确。

故选D。

8.B

【解析】A、坩埚钳用于夹取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现象,需要;

B、试管在做镁带燃烧实验中是不需要用到的;

C、酒精灯用于给物质加热,用来点燃镁带,需要;

D、石棉网有利于更好的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在本题中用来盛放生成的氧化镁,需要;

故选:

B.

9.C

【解析】

试题分析:

A、倾倒液体时:

瓶盖倒放在实验台,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错误,B、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C、氧气具有那助燃性,故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

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且不能在量筒内进行,错误,故选C

考点:

基本实验操作

10.

(1)长颈漏斗,锥形瓶

(2)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3)A,D;将湿润的红色石蕊放在集气瓶口,若变成蓝色,证明已经收集满了;否,氯化钙中含有氯离子,会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解析】试题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固固加热型,选A装置;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属固固加热型,选A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D装置;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氨气的验满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放在集气瓶口,若变成蓝色,证明已经收集满了;

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中含有氯离子,即不管氯化铵是否过量,加入硝酸银溶液均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结论错误。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物质的检验

视频

11.不溶或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该气体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可判断气体不溶或不易溶于水,收集好后正放于桌面上,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根据上面的信息可以推断为氧气,只有不能推断为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再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验证方法及操作: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的现象:

木条复燃,结论:

证明是氧气

考点:

气体的收集方法及性质

12.45°1/3 对着自己或别人仪器表面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免液体四处飞溅。

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以免烧伤。

试管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表面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13..⑴纯度⑵隔绝空气(氧气)⑶2NaOH+SO2=Na2SO3+H2O

【解析】分析:

(1)根据可燃性气体的性质考虑;

(2)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灭火的原理有三个:

一是清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二是隔绝氧气或空气,三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

(3)根据题目信息结合二氧化硫可以和强碱反应的性质来回答.

解答:

解:

(1)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要检验可燃性气体的纯度,避免发生爆炸;

(2)酒精着火,盖上湿抹布能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根据题意:

NaOH溶液与SO2反应,产物是H2O和能溶于水的Na2SO3,这一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NaOH+SO2=Na2SO3+H2O.

故答案为:

(1)纯度;

(2)隔绝空气(或氧气);(3)2NaOH+SO2=Na2SO3+H2O.

点评:

解答本题要知道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先验纯,否则不但实验不成功而且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燃烧是初中化学上的基本概念,是考查的重点之一,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前提;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视频

14.向下1/32/3灯帽

【解析】

试题分析:

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给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酒精的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考点:

常见实验操作

15.

(1)6.8mL;>.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知该10mL量筒7和8之间是1mL,是五个格,所以每格是0.2mL,6mL上面4个小格所以图1读数为6.8mL,俯视读出的液体体积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2.8mL即倒出后剩余液体体积小于2.8mL,所以到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8mL﹣2.8mL即4mL;

(2)从上到下应该先放小卵石、石英砂和活性炭来净水效果好,小卵石先除去水中较大的固体不溶物,再用石英砂除去水中小的固体不溶物,在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毒气体或色素,故答案:

C.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水的净化.

16.

(1)集气瓶

(2)DF,2KMnO4△K2MnO4+MnO2+O2↑

(3)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镊子

(4)DHAD

(5)关闭c和d,打开b,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试题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故选D作为发生装置;根据题意,要制取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结合氧气的难溶于水可知,可用排水法收集,选F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

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石灰石是块状的固体药品,要用镊子取用;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属于固固加热型,故选A作为发生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故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H装置;氢氧化钙的溶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要使小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那么加入的物质应的反应放热或溶解放热导致温度升高,故选AD;

(5)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那么就要将它们反应后的物质与氢氧化钙接触。

故可关闭c和d,打开b,由于B装置中的压强变大,液体进入到C装置中,若产生了白色沉淀则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氢氧化钠的性质

17.

(1)广口瓶细口瓶烧杯

(2)液体体积凹液面的最低处(3)湿抹布盖面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知,

(1)大理石、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通常装在广口瓶里,澄清的石灰水盛放在细口瓶里,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烧。

(2)量筒的用途是量度液体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做实验时,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面或细砂扑灭。

考点∶考查有关实验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问题。

18.小贝:

玻璃导管无现象,管口有气体燃烧

小芳:

玻璃导管有一层白色固体,管口无气体燃烧

小婷:

玻璃导管有一层白色固体,管口有气体燃烧

【解析】

试题分析:

换一根较长的玻璃导管,并用湿毛巾包住,就是给予充分地冷却时间,如果观察到玻璃导管无现象,管口有气体燃烧,说明该物质为一氧化碳气体,则小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玻璃导管有一层白色固体,管口无气体燃烧,说明石蜡蒸汽经过冷却后凝结成固体,没有通过玻璃导管,故小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玻璃导管有一层白色固体,管口有气体燃烧,说明既有一氧化碳气体,又有石蜡蒸汽,则小婷的猜想正确

考点:

一氧化碳、石蜡蒸汽的性质

19.稀盐酸或稀硫酸Fe、CaCO3CaO和Ca(OH)2中的一种或二种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Fe=3FeCl2过滤CaCO3、Fe2O3Ca(OH)2+Na2CO3=CaCO3↓+2NaOHFe、CaO、Fe2O3、Ca(OH)2、CaCO3D

【解析】【实验探究1】①根据实验现象“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说明加入的是酸,该酸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得到了浅绿色溶液,说明生成了亚铁离子,即固体中含有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固体中含有碳酸钙;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那么可能含有氢氧化钙,也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呈碱性的氢氧化钙;【实验质疑】根据资料:

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固体中可能含有氧化铁,原因是:

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Fe=3FeCl2;

【实验探究2】

(1)通过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