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921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

《福建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x

福建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永泰县一中期末考

高二年生物科试卷

完卷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40小题,共50分,其中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基因重组无关

B.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只能来源于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

3.下列关于种群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②物种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③一个种群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④物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5.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观察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相同D.观察两个种群是否能发生交配

6.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甲、乙两物种通过捕食关系发生了共同进化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7.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jrsocin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施用新型抗生素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体发生了进化

B.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

8.公司对即将上市的家蝇杀虫剂产品做预期调查,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杀虫剂)性基因型频率调查的结果。

已知家蝇的敏感性和抗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型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甲地区

78

20

乙地区

64

32

丙地区

84

14

根据以上信息,不能得出()

A.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比丙地区高

B.由于自然选择作用,丙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较低,抗性基因频率为9%

C.家蝇抗药性出现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D.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使用该产品预期效果不如其他两地

9.某一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块,由此形成4个完全独立的种群。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4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

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C.髙速公路的开通会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及进化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关系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B.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D.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

11.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

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

12.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1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C.②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尿素等物质

D.外界环境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11层磷脂双分子层

14.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B.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反馈调节为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C.人体患病都是稳态失调造成的

D.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减少

15.夏天气候炎热,户外工作人员会经常“中暑”,人“中暑”的原因最可能是()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病原体感染C.渗透压下降D.细胞代谢紊乱

16.某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mol/L的HCl和0.1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

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图2实验结果表明:

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17.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B.碘的需要量增加

C.饥饿感增强D.TSH分泌增加

18.下列与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鱼类养殖中,可在饲料中添加促性腺激素类药物以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

B.身体各细胞都可合成性激素,但只有部分细胞有与性激素结合的受体

C.人在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可通过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治疗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19.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A.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

B.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

D.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A为甲状腺激素

20.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

D.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然后呈递给T细胞

21.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马的血液中提取抗蛇毒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蛇毒素是淋巴因子,促进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

B.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

C.蛇毒素能与抗蛇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毒杀细胞

D.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产生细胞免疫,起到免疫治疗作用

22.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23.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注射抗体治疗疾病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B.靶细胞因抗原增殖而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D.免疫活性物质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

24.关于内环境的稳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O2与CO2的比值大于组织液中的

B.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

C.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

D.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总是平衡的

25.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将会增加,使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说明该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反馈调节。

B.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

C.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但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只有一种激素参与调节

D.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26.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27.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质子泵在上述过程中可能既是酶又是载体B.胃内酸碱度是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

C.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K+由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不需要质子泵的作用

2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实例分析正确的是()

A.下丘脑有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如呼吸、心跳中枢)

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C.大脑皮层受损严重的病人也能完成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D.学习是将获得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9.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段Na+内流和C~D段的K+内流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A~B段的Na+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30.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

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电流计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流计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31.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雾90%以上都是PM2.5,香烟烟雾里面还包含焦油、尼古丁等多种化学物质。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研宄表明,吸烟者得肺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

推测原因可能是焦油等化学物质诱发抑癌基因突变

为原癌基因

B.吸烟时PM2.5经肺泡进入人体的内环境的方式最可能是主动运输

C.空气中的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呼吸道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吸烟时,PM2.5的颗粒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引起的咳嗽属于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32.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烈性传染病。

某养殖户为预防牛口蹄疫,定期给牛肌肉注射疫苗制剂(灭活的口蹄疫病毒+矿物油佐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给牛注射疫苗时,牛产生痛觉的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B.注射疫苗后,机体会依次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给注射过疫苗的牛再接种口蹄疫病毒弱毒株,牛不可能患病

D.注射疫苗后产生了免疫能力的牛体内有记忆B细胞,可能没有记忆T细胞

33.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

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220

促甲状腺激素(TSH)

5.9

uIU/mL

1.4~4.4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

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

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稳定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34.2019年初,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锋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

研究发现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白质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后会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

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及退热药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休克蛋白90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并使免疫细胞做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C.该研究提示我们,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药

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35.下列关于动物体稳态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②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③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

④人体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

⑤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V区

A.2项B.3项C.4项D.5项

36.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37.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

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

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

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

38.科研人员对小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间点褪黑素(机体内部感知外界环境昼夜光周期变化的信号激素)含量进行研究。

实验中,长光照组给予24小时不间断光照处理,正常光照组给予白天12小时光照,夜晚12小时黑暗处理,长黑暗组给予24小时全黑暗处理。

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分组

时刻

0:

00

4:

00

8:

00

12:

00

16:

00

20:

00

长光照

216

213

204

185

189

186

正常光照

179

204

151

158

164

161

长黑暗

194

200

166

157

169

151

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刻小鼠血清中褪黑素含量(ng/L)

A.长期持续的光照可能导致动物褪黑素的分泌出现紊乱

B.正常光照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白天较低,天黑后上升,到达峰值后下降

C.长黑暗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在8:

00高于正常光照组

D.长光照、正常光照和长黑暗三组实验小鼠取血时的光照条件均应保持一致

39.脊椎动物的大脑发送一个神经信号使血管壁的平滑肌松弛,是由平滑肌附近的神经释放信号分子乙酰胆碱,导致附近的上皮细胞产生NO,由它来使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来增强血液流动。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大脑发送神经信号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

B.大脑发出信号使上皮细胞产生的NO属于神经递质

C.接受乙酰胆碱的信号与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有关

D.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40.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

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

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

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

41.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0分)

(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上的动物。

由于剧烈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与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相似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

A.适应辐射B.地理隔离C.用进废退D.生殖隔离

②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形成是环境对生物种群长期进行的结果。

③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

导致该种群变小。

(2)计算Va在A种群中频率________(用百分号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A种群若干年后成为B种群,则B相对A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是/否),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如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基因型个体数:

(3)在某个非常大的果蝇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不考虑自然选择对果蝇眼睛颜色性状的作用。

现在种群中雌雄果蝇个体数量比为1:

1,且在雄性果蝇中红眼(XBY):

白眼(XbY)=3:

1,雌性果蝇中红眼(XBXB):

红眼(XBXb):

白眼(XbXb)=9:

6:

1。

如果将该种群中的白眼雌性果蝇除去,让剩余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则F1中白眼雌性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2分)

42.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

(3)饭后半小时,图示血管中(从左到右)血液里(激素)含量会增多;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物质哪种不可以进入血液。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

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A液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由于病理引起A液增多的实例、。

(不得少于2种)

(5)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________内存在着物质。

43.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很多研究表明,科学冬泳能提高身体素质。

请回答有关问题:

(14分)

(1)寒冷刺激人体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体温调节中枢,经中枢___________,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请用→和必要的文字写出该过程的完整反射弧。

(2)人在水中会产生尿意,该感觉的产生_______(是/不是)反射(1分),此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_(单向/双向)的。

(1分)

(3)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较慢,其原因是。

(4)冬泳过程中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保证能量的供应。

(5)人体感染某病毒后,心脏瓣膜被自身的免疫系统破坏,该现象的发生是免疫系统_______功能过强。

若通过器官移植来治疗患者,移植后人体出现排异反应是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

44.某研究小组研究雄性家兔中睾酮(ST,一种雄性激素)与生长激素(GH)的关系,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切口不影响本实验)(16分)

项目

ST浓度/(ug·mL-1)

GH浓度/(ug·mL-1)

甲组

m

n

乙组

<m

>n

根据资料,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1)实验目的:

研究ST与GH的关系。

实验假设:

实验材料:

1月龄体重相同的健康雄性家兔12只,ST、GH测定试剂盒,手术器械用具等。

(2)实验步骤:

①将家兔分为甲、乙两组,每组6只。

依次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ST和GH的浓度。

②对两组家兔进行处理:

甲组切除性腺,乙组。

③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1个月后,依次测定和记录。

(3)分析讨论:

①要使实验更严谨,应给甲组家兔注射,乙组家兔注射。

②预测进一步实验处理后的结果:

甲组GH浓度,乙组GH浓度。

③根据预测结果,请举出能促进雄性幼年家兔体重增加的一种处理方法。

 

生物答案

一、单选题(共50分,其中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5CBAAB6-10BCDDD11-15BDBDD15-20DCCBC

21-25BBBBB26-30CBCCA31-35CDCDB36-40BCDBD

41.(10分)

(1)种群D自然选择基因库

(2)33.3%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2分)(3)1/40(2分)

42.(10分)

(1)内环境

(2)消化系统循环系统(3)胰岛素胰蛋白酶

(4)组织水肿过敏反应、长期营养不良、毛细淋巴管堵塞、肾炎

(5)B缓冲

43.(14分)

(1)分析、综合(或处理)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

(2)不是(1分)单向(1分)

(3)激素等信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