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0490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docx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docx

秘书学中国文化概论授课计划教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教案

课程代码:

00321

课程名称:

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类型:

必修

课程属类: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学分:

2

计划课时:

32学时

适用专业:

秘书学

制订时间:

职业资格:

开课部门:

文学院

制订: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组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秘书学本科专业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对接基础教育、高级秘书、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讲授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3)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秘书学(本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汉语言文化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备较强的中文写作能力和外语、秘书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综合知识的现代秘书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

在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感悟现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文关系,从而提升从事秘书工作的职业素养。

3、具体方法:

课程按照基础知识、能力、素质的专业培养方向设计教学内容,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32。

(1).根据教材安排,重点讲授传统文化发生、发展过程,及形成的哲学、科技、教育、建筑、艺术、文学的主要特点。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宗法制、儒家、道家、佛教思想以及各文化形态的主要内容等基础知识。

(2).讲解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根据文秘特点,重点讲授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书法、绘画的创作和鉴赏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分析文学、绘画、书法等具体作品提高艺术鉴赏和写作能力。

(3).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结合秘书职业特点和秘书人的职业素养,重点挖掘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有关人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等内容,结合实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直觉体悟、知行动态统合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和人生境界,并有意识地内化为自己的修身要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

整个课程设计将基础知识、作品分析、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知识+实践+讨论”的教学模式,将素质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如宗法制、天人合一、科举等。

2、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通过分析古代经典名著,书法、绘画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提高写作能力。

3、结合古代实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职业能力目标

根据学生在基础教育与政府部门、企业就业的特点,强化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

1、培养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现象批评能力;

2、提高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自由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

3、提高书法、绘画的鉴赏能力;

4、提高从事秘书工作的职业素养;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秘书资格证书。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

章节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目的

绪论

文化界说

讲授、讨论

了解文化定义,感知文化与人的关系。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讲授、讨论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疆域和政区设置,讨论政区设置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讲授

了解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以及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讲授

掌握宗法制的产生及其基本内容,了解宗法制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讲授、讨论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掌握每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文化形态和精神。

讨论盛唐、宋代的文化精神及其特点。

第五章

中国语言文字

讲授、讨论

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文字的形态演变,重点学习汉子的神韵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第六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讲授

了解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四大发明的影响以及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延缓的原因。

第七章

中国古代教育

讲授、观影

了解中国科举制特点,掌握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讨论古代教育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第八章

中国古代艺术

讲授、讨论

掌握古代艺术门类书法、绘画、音乐的风采和成就,了解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与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关系,比较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学会应用中国书法、绘画的写意鉴赏艺术作品,感悟古代艺术的最高境界。

第九章

中国古代宗教

讲授、讨论

了解道教、佛教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掌握禅宗的特点,能从禅宗思想中体会人生智慧。

第十章

中国古代哲学

讲授、讨论

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掌握儒家、道家、佛教的主要思想,理解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通过个案应用儒家思想提高自己的素养。

实践课时

作品鉴赏

讨论

鉴赏中西绘画,唐诗宋词。

(二)学时安排表(学习情境规划与设计)

教学模块

学习情境

子学习情境

(项目载体)

主要内容

学时分配

绪论

讨论多种文化定义,理解文化与人的关系

1、列出有关文化的多种不同定义2、讨论何为文化

文化定义

2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图片展示自然经济特点

1、了解自然经济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2、理解自然经济与传统文化关系。

自然经济

2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通过孔子身份引入先秦宗法传承关系

1、宗法制主要内容2、宗法制对中国文化影响

宗法制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诸子时代、盛唐、宋文化导入

1、先秦诸子时代2、盛唐时代3、宋文化4、明清文化

传统文化发展

2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

由甲骨文引入汉字发生、发展

1、汉字发展2、汉字结构特点

汉字结构特点

2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通过影像或图片资料展示古代科技成就

1、讨论古代科技特点2、讨论古代科技发展的中断

古代科技特点及影响

2

中国古代教育

观影千年科举

1、观看科举制度2、讨论科举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科举制

2

中国古代文学

通过朗诵进入唐诗、宋词鉴赏氛围

1讨论李白、杜甫作品2、讨论苏东坡、李清照作品3、通过具体作品分析经典作品的特点

唐诗宋词

4

中国古代艺术

通过书法、绘画作品进入艺术的欣赏

1、书法、绘画的写意性2、中西绘画的异同3、古代艺术的欣赏

书法、绘画艺术

4

中国古代哲学

通过老子、孔子、释迦摩尼图片引入

1、学习讨论儒家思想2、学习讨论道家思想3、学习讨论佛教思想4、古代思想观念与人格养成关系

儒家、道家、佛教思想

6

中国古代史学、宗教

引入提纲布置自学

自学讨论,形成学习心得

史学、宗教

实践讨论

讨论作品

提高职业素养

秘书职业素养

4

复习、考试

总学时

32

 

四、课程实施

重点讲授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及其精神,结合现当代中国社会现实感受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文化发展的关系;通过古代中国人的事功案例,让学生感受个人修养与其从事工作的关系;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增加专题讨论课的教学时数,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通过书法、绘画等具体作品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并能有意识地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加强自我修养。

该课程是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对接基础教育、高级秘书、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讲授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4)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秘书学(本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汉语言文化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备较强的中文写作能力和外语、秘书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综合知识的现代秘书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

在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感悟现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文关系,从而提升从事秘书工作的职业素养。

3、具体方法:

课程按照基础知识、能力、素质的专业培养方向设计教学内容,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32。

(1).根据教材安排,重点讲授传统文化发生、发展过程,及形成的哲学、科技、教育、建筑、艺术、文学的主要特点。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宗法制、儒家、道家、佛教思想以及各文化形态的主要内容等基础知识。

(2).讲解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根据文秘特点,重点讲授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书法、绘画的创作和鉴赏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分析文学、绘画、书法等具体作品提高艺术鉴赏和写作能力。

(3).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结合秘书职业特点和秘书人的职业素养,重点挖掘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有关人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等内容,结合实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直觉体悟、知行动态统合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和人生境界,并有意识地内化为自己的修身要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

整个课程设计将基础知识、作品分析、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知识+实践+讨论”的教学模式,将素质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如宗法制、天人合一、科举等。

2、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通过分析古代经典名著,书法、绘画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提高写作能力。

3、结合古代实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职业能力目标

根据学生在基础教育与政府部门、企业就业的特点,强化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

1、培养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现象批评能力;

2、提高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自由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

3、提高书法、绘画的鉴赏能力;

4、提高从事秘书工作的职业素养;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秘书资格证书。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

章节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目的

绪论

文化界说

讲授、讨论

了解文化定义,感知文化与人的关系。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讲授、讨论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疆域和政区设置,讨论政区设置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讲授

了解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以及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讲授

掌握宗法制的产生及其基本内容,了解宗法制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讲授、讨论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掌握每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文化形态和精神。

讨论盛唐、宋代的文化精神及其特点。

第五章

中国语言文字

讲授、讨论

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文字的形态演变,重点学习汉子的神韵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第六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讲授

了解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四大发明的影响以及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延缓的原因。

第七章

中国古代教育

讲授、观影

了解中国科举制特点,掌握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讨论古代教育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第八章

中国古代艺术

讲授、讨论

掌握古代艺术门类书法、绘画、音乐的风采和成就,了解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与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关系,比较中西方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