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填空专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048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填空专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填空专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填空专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填空专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填空专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填空专项).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填空专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填空专项).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填空专项).doc

用铅笔做。

记熟后,同桌之一擦去答案,再完整读出或背出内容。

常用保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填空专项)

科学之旅序言

1、物理学是一门学习有关力、、、、等知识的学科。

物理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密切相关。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学习物理有趣,更有用。

3、要学好物理应做到:

①勤于,乐于;②勤于,重在理解;③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即归纳为:

多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还要做到:

多读课本、多感知物理情景和过程、记写得法、多巩固应用。

4、要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

观察法、、讨论法等。

5、会判断:

自人界、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哪些与力有关、与热、与电、光、声有关。

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

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

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

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

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

答:

1h=min=s;1min=s;30min=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

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的物体叫。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也就是说: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____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_____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_______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相同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1)定义:

(2)公式:

(3)速度的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的单位和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___km/h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位换算:

10m/s=_____km/h54km/h=____m/s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运动和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5、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这种运动叫做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公式中V的大小是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比,函数图像为:

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粗约或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

路程s=,时间t=

7、用速度公式计算,是重点和难点。

灵活应用,用规范格式解题。

第4节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3、实验时用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

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第二章声的世界(共4节内容)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

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

(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

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

s=.,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

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

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

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

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HZ。

人们把高于HZ的声叫做波;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高低为;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高低为。

p37

第3节声的利用

1、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还可以传递。

2、利用声来传递的例子很多: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