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047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总结.doc

《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总结.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总结.doc

人力资源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必须会)

1.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

2.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

(主观)

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多选):

(1)信息障碍

(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一级劳动力市场)

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

三.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四.工资形式

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单选)

计时工资计算方式:

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2.福利:

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两类:

实物支付;延期支付

五.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设均衡国民收入为Y,消费为C,储蓄为S,投资为I,则有:

Y=C+S=C+I

六.失业类型(4个)正常失业

1.摩擦性失业2.技术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

七.需求不足性失业(非正常性失业)

需求不足性失业表现为两种形式:

其一为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二为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

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例如金融危机,通货膨胀)

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单选):

(1)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

投资(国家)

(2)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将两者和产业政策紧密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八.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1.最低劳动标准:

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

*九.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多选)

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变动税率。

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十.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反之,当基尼系数接近1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

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

十一.收入政策措施

1.调整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2.收入平等化措施

第二章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多选):

指导性,纲领性,特殊性,稳定性,权威性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最基本原则):

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等。

平等的就业权和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所谓基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

所谓全面保护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所有权利)

所谓优先保护是指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都给予合法保

的同时,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2.物质帮助权原则:

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特征:

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

*二.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以下劳动法律制度构成(简答)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4.职业培训制度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调节程序,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三.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

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

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女性劳动者

无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指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

一.企业战略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二.政策法律环境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

三.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主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所谓S是指企业内部优势;W是指企业内部劣势;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T是指外部环境的威胁。

四.企业的战略选择

1.总体战略(4个)

(1)进入战略

(2)发展战略(3)稳定战略(4)撤退战略

2.一般竞争战略(3个)

(1)低成本战略

(2)差异化战略(3)重点战略

五.风险型决策方法

1收益矩阵2.决策树3.敏感性分析

六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七消费者市场分析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4个多选)

(1)文化因素

(2)社会因素(3)个人因素(4)心理因素

八设计市场营销组合4个基本变量:

产品,价格,地点,促销,简称“4PS”

九*市场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1.产品组合策略:

产品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

2.品牌与商标策略:

包括

(1)品牌化策略

(2)品牌使用者策略(3)品牌统分策略

3.包装策略

4.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为

(1)投入期

(2)成长期

(3)成熟期(改良)此时市场已基本饱和(4)衰退期

5.服务策略(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

(二)定价策略:

1.成本导向定价法2.需求导向定价法

(四)促销策略(5个)促销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宣传

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一能力与人格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

二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5个)

1.富有挑战性的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4.融洽的人际关系5.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三组织承诺三种形式的承诺:

感情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

四.社会知觉产生的错觉:

1.首因效应。

首因即最先的印象

*2.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

3.投射效应:

推己及人的情形4.对比效应

*5.刻板印象:

是指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况而固定的看法,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

五.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也可以分为稳因和非稳因。

(P103,分清几个原因)

六.组织公平与报酬分配原则(多选)

1.分配公平:

公平公正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

2.程序公平3.互动公平

七.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工作动机并将其公式化的是弗洛姆

八.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爱德华.桑代克

三个行为法则:

强化原则,惩罚,消退

九.认知理论的先驱:

爱德华.托尔曼

十.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班杜拉

*十一团队的有效性四个因素1.绩效2.成员满意度3.团队学习4.外人的满意度

十二。

报酬系统是决定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与外界互动的重要背景因素

十三。

团队的动力因素:

1.沟通2.影响

3.任务和维护的职能。

团队的任务职能帮助团队成员设定团队议事日程,让团队始终瞄准目标,做出高效决策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

维护的职能则关注于人际关系。

4.决策5.冲突6.氛围

十四。

群体决策的优缺点(选择)

优点:

1.能提供比个体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2.能提供比个体更多的不同的决策方案

3.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4.能增加决策过程的民主性

不足:

1.需要更多的时间2.妨碍不同意见的表达3易产生个人倾向

5.对决策结果的责任不清

十五。

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

1.群体多样性(群体异质性)2.群体熟悉度

3.群体的认知能力4.群体成员的决策能力5.参与决策的平等性

6.群体规模7.群体决策规则

十六。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选择或定向阶段二试验和探索阶段

三加强阶段四融合五盟约

十七。

领导特质:

1.内驱力:

精力充沛2.自信心3.创造性

3.领导动机5.领导者的“高水平的灵活性”,即随机应变的能力

十八优秀的领导者在以下五个情感智力因素上表现突出:

1.自我情绪认识能力2.情绪控制力3.自我激励

4.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十九心理测量:

智力,人格,性格,情绪

二十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

二十一心理测验的类型

1.按测验的内容可分为:

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2.按测验方式:

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情境测验

3.按同时施测人数:

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4.按测验目的:

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5.按测验应用领域:

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

二十二。

心理测验的技术标准:

1.信度2.效度

3.难度4.标准化和常模

二十三使用心理测验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筛选时,有三种策略选择

1.择优策略2.淘汰策略3.轮廓匹配策略

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人性内容:

人性即人的本性

1.自然属性

2.心理属性(本质属性):

(1)心理过程,人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构成人的心理过程

(2)心理状态(3)个性心理特征(4)个性意识倾向

二.人性特征:

能动性,社会性,整体性,两面性,可变性,个体差异性

三.四种人性假设:

1.“经济人”假设:

又称“唯利人”“实利人”。

代表人物:

泰罗

2.“社会人”假设:

又称“社交人”代表人物:

埃尔顿.梅奥

3.“自我实现人”假设:

又称“自动人”代表人物:

马斯洛

4.“复杂人”假设

四人本管理的原则:

1.人的管理第一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

3.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

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

5.和谐的人际关系6.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五人本管理的机制:

1.动力机制2.约束机制3.压力机制4.保障

5.环境优化6.选择

六.人力资本是一切资本中最重要,最宝贵,最具能动性的资本

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七.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分为三类:

1.实际支出或直接支出

2.放弃的收入或时间支出3.心理损失

八.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

多元性,层次性,整体性

九.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

1.促进人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

2.开发并有效运用人的潜能是根本目标

人的潜能包括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

生理潜能又包括体力潜能和智力潜能两个方面。

心理潜能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知识,兴趣,毅力,品质,价值观等。

人的生理潜能是有限的,而人的心理潜能是无比巨大的。

十.人力资源开发以提高效率为核心,以挖掘潜力为宗旨,以立体开发为特征,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包括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