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
本试题共12页,六道大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容之大
回顾近30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真有隔世之感。
从那个人人自畏、噤若寒蝉、色调单一的年代到如今这个艺术家们四体畅达、神采飞扬、几近为所欲为,其间的距离有如天壤。
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
面对河南安阳的殷墟刻辞甲骨,面对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面对甘肃敦煌的石窟壁画……甚至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木刻与漫画、还有齐白石的红花墨叶、黄宾虹的郁勃山川、徐悲鸿的行空天马与傅抱石的散锋皴法等等,当代造型艺术家难免汗颜。
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又是空前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程序诸方面的多元进发态势。
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一切的权力,也有了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
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
传统的与现代的、激进的与沉稳的、写实的与写意的、磅礴的与精微的、狂放的与收敛的,或者是兼工带写的、中西融合的、标新立异的……中国造型艺术的深刻性虽然差强人意,其丰富性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自由欢快,这样的摇曳多姿,这样的色彩纷呈。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而大题小做、无病呻吟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何在读书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写生的时候进一步开掘生活,如何在创作的时候进一步推敲斟酌,如何在艺术之内多花一点功夫、在艺术之外少用一点力气,是值得当代造型艺术家重视的。
在任何一个民族中,艺术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说他们都是一群难以管束的孩子。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前十几年的历史教训就是在思想领域、也包括艺术领域的天地越来越小,道路越走越窄。
“文革”十年,更是取消了大家思想的权利,取消了艺术家创作的权利,给中华民族造成了灭顶之灾。
正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艺术创作自身的需要,近30年来,经过“拨乱反正”,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主题先行论”等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
经过解构重组,当代艺术界重新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创作的自由与展示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出售作品的自由与自享其成的自由。
而这种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通过讨论获得的。
这些年,关于艺术形式与形式主义、“85新潮”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引进、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等等涉及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管理与艺术家修养方面的纷争有的已经平息,有的还在进行,有的还会有反复,但是,没有一个艺术家因言获罪,没有一个理论家因噎废食,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因此获益匪浅。
当然,我们在珍惜蓝天辽阔、清风徐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特别是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的眼神,人们看到了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
《尚书·君陈》有言:
“有容,德乃大。
”先哲林则徐曾书一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有容之大,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
正如这30年的艺术成就是千舟竞发、波澜不息所成,未来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也应当是思想激荡、多元不一、各尽天才的态势。
6.下列选项,不属于“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空前发展”的一项是()
A.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B.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家幸运地拥有能够表现一切的权力,且主流与非主流艺术在一定条件下共享互生、相携而进成为可能。
C.当代中国造型艺术蕴涵的自由欢快、摇曳多姿、色彩纷呈的丰富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D.当代中国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令老一代艺术家汗颜。
7.下列选项,没有体现社会对当代造型艺术包容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不是所谓的“难以管束的孩子”。
B.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
C.造型艺术创作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通讨论获得的。
D.近30年来,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没有因言获罪,理论家没有因噎废食,因而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获益匪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人人自畏、噤若寒蝉的“文革十年”到新时期艺术家心情畅达、创作自由,其差别有如天壤,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
B.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这些与艺术家创作中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有很大关系。
C.令人遗憾的是,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的眼神,当代艺术批评却没有相应呼应。
D.有容之大,就是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
因此,对待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弦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时,历两京御史。
陈时弊七事,中言:
“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
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
“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
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
筑黄潭堤。
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
“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
“苧白布,亦非扬产耶?
”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
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赀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
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殿成,帝置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
“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
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
既归,僻处陋巷。
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
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革:
革除
B.驾旋,瑶扈至宝应旋:
到达
C.自今如瑶议者如:
像、如同
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赉:
赏赐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3分)
①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
“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
③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④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
“亲亲不如尊贤。
”
⑤彬即畀瑶,责其直
⑥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
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5分)
译文: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南乡子①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似今秋胜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③愁。
【注】①黄庭坚仕途多舛,晚居僻远的广西宜州。
《道山清话》载:
“崇宁四年重九日,登郡城之楼,听边人相语:
‘今岁当鏖战取封侯。
’因作此词。
”②戏马台,在今徐州。
东晋时大将刘裕(即后来的宋武帝)因北伐立功被封宋公,于重阳节在戏马台大会群僚。
金络头,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配饰。
③解:
知道,懂得。
8.词的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词用到“戏马台”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催酒”和“白发簪花”的行为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2),蓝天日暖玉生烟。
(《锦瑟》)
(3),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4)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
(5)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6),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25分)
悬崖
【日】广津和郎
这是去年的事。
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父亲的病几乎己经好了,于是和母亲一起租了一个房间,过着自炊生活。
我在距医院300米远的地方租了间安静的房间,只有三餐到父母那边去吃。
这市镇是名古屋附近的人避暑避寒的度假区,但不像东京附近的海岸那样华美庸俗,显得质朴平和,我很喜欢。
我当时身体不好,并不觉得什么地方特别不适,只是非常虚弱,容易疲倦。
医院病人在海风吹拂下,多半肤色黝黑,我苍白的脸色显得特别醒目,看起来我比他们更像病人。
一天午后,我从岬角俯视师崎港良久,小港中渔船猬集。
天气晴朗,海面闪耀着明亮的碧蓝,回映初秋的阳光。
我认出了曲折的海岸线和大海的色调,以及海岸线边小小的家屋和家屋后面的绿色丘陵,还看到倾注在这一切之上的阳光,更在这一切之中看出一种难以言述的和谐。
我真想画一幅很久没画的图画,便在心中构思起鸟瞰图。
我看见一个人从相距五六百米的医院走廊走到海岸的沙丘上,我立刻知道那是我父亲。
父亲站在岸上,一面手挡额前,以防眩目的阳光直射双眼,一面望着这边。
我以童稚的喜悦遥望着父亲的行动。
父亲伫立一会儿,挥了挥手。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也挥手回应父亲,然后走下丘陵,沿着海岸回去。
突然看见一块崖崩滚滚的巨石落在路边,我停下了脚步,仔细观看。
这时,父亲突然从我背后发出声音。
我起身拂去手上沙子,回过头来,父亲快步走到我身边。
“喂,有什么事吗?
”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
“没有。
”我对父亲的问话讶异得睁大了眼睛。
“那就好……刚才我很担心,生怕你站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你本来就常常会发晕……”
呵,刚才父亲从医院前的海岸向我挥手,原来是为了这个。
我笑着说:
“不要紧,我站立的地方距悬崖边还有6尺远呢!
”
“真的?
从医院那边看去,你仿佛就站在崖边上……以为你已经从那里下来,想不到却蹲在这里,我想你一定又发晕了……”
父亲和我相视而笑,然后一道向医院行去。
第三天清晨,我到医院吃早餐,平时这时候父亲已起床,这天却还沉睡未起。
我颇感意外,不安地问道:
“有什么不对劲吗?
”
“嗯,今早吐血了。
”父亲低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本以为不会再有这种事了……”
我非常惊讶,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
父亲不时咳嗽,每次都有少量的血杂在痰中咳出。
不久,院长来诊察。
父亲的病是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样子了?
我盯着院长的脸孔不放。
他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医学士,看起来颇沉稳。
“胸部没有什么异样,听不见一点空洞音。
呼气听来虽然拖长了一点,不过这一般人也会有。
”说着,院长又看了看痰盂,“哦,”他颔首说,“血色很黑,是旧血,不是刚刚咳出来的。
一定是以前咳出的血淤积在什么地方,如今又咳出来了。
”
“最近有没有做过激烈的运动?
”
“这个,”父亲想了想,“也没有特别激烈的,两星期前曾跟M大夫一起爬山……”
“不,不是那么久以前……总之,不要担心,今明两天,好好躺一躺,很快就会复原。
”
院长回去了。
母亲和我稍微放下心。
父亲遵从院长的嘱咐,静静躺了两天。
第三天,已完全复原,又像以前那样早早起床,到外头散步。
这次吐血,原因始终没有查明,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就遗忘了。
父亲现在跟我们一起住在镰仓,已完全恢复健康,比生病前胖,体重甚至比年轻时更重。
距那次住院已过了一年,我突然想起,父亲那次吐血可能是因为看见我站在那悬崖边上,忧惧得刺痛了心。
院长说,是由于激烈的运动,然而纵使不是激烈的运动,过度的忧心一定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尤其像我父亲这样神经极度敏感的人,这种事更有可能发生。
这么一想,更觉难过。
“哦,好危险!
”不安感随之而起。
我开始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自己身边的事情似乎都骤然涌现在脑海中。
(选自2013年第3期《读者》,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写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这既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也为后文父亲咳血作了铺垫。
B.“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这里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了父亲看到“我”站在悬崖边而焦急的心理。
C.小说情节曲折,注重细节,“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既让人为即将出院的父亲感到担忧,也为揭示真相埋下伏笔。
D.小说以“悬崖”为线索组织材料,先写“我”欣赏景致来到悬崖边,然后写父亲看到后向“我”挥手因“我”没能理解而向“我”快速走来,最后写“我”回想父亲事后的咳血可能与他当日对“我”站在悬崖边而忧心有关。
E.父亲咳血的原因始终没有查明,可是一年后“我”才意识到那次咳血可能是父亲因为看见“我”站在悬崖边上,忧惧刺痛了心,真实反映了父爱伟大的主题。
(2)小说为什么以“悬崖”为题?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我”,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25分)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
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
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
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
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
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
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
正如他后来常说的:
“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
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
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
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
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
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
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
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1941年,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
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28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
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
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首相邱吉尔很着急,向美国求援,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立即得到采纳。
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
邱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但实际上应该说:
中国青年人很厉害!
(摘编自戴世强《钱伟长小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文史成绩优异,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是因为钱伟长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自小是看古书长大的。
B.钱伟长基于爱国的崇高理想,弃文从理,转系后读书极为用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这充分说明了奋发才能有为、勤学才能有识的道理。
C.多年来各学派学者对平板和壳体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没有找到内在联系,钱伟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与导师辛吉的研究过程和结果都相似。
D.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钱伟长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主要从事有关火箭、导弹的研究,他提出的方案曾帮助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E.本文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记叙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刻苦求学、不断钻研取得杰出成绩的过程,展现了一代科学大师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成就卓著、令人尊敬的科学家的形象。
(2)为什么说《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一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请简要分析。
(6分)
(3)本文反映了钱伟长哪些优秀的品格?
请简要分析。
(6分)
(4)文史上极具天赋的钱伟长上大学时却弃文从理,最终在科学领域还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人们平时却常说扬长避短更容易取得成功。
对此,你有何观点?
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俩是总角之交,从读大学就在一起。
不经意间时光荏苒,到现在已经认识三十多年了,真挚的友谊从未发生过改变。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
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回到家乡,在田间漫步,恰好碰上李大爷,寒暄之后,他高兴地对我说:
“今年五风十雨,一定能大丰收啊!
”
D.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大家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虽然学习环境苦、学习压力大,却依然熄灭不了我们心中理想与奋斗的火焰。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针对近日“我国输液市场年均一百亿瓶以上”的报道,卫生部发言人指出,“百亿瓶”是我国每年输液制剂的生产量,不能等同于输液量,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
B.志大略疏的袁绍,文武兼资的曹操,弘毅宽厚的刘备,任才尚计的孙权,都有统一天下之志,而后袁绍因为败亡,演成了三分之局。
C.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定义,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D.来自华尔街的分析师认为,促进市场份额增长对于苹果公司十分重要,和中国移动合作并发布更便宜的iPhone版本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 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 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
①各种声响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②鸟喙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③可是,当微风吹进丛林,摇晃这些飘 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的生物混杂交错
④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
⑤动物吞啮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
⑥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嗓
A.③①⑥⑤②④ B.⑥②③⑤①④ C.⑥②④⑤①③ D.③②①④⑤⑥
16.阅读下面这两段文字,根据文意,补写文末两处划线处的内容。
(每句不超过12字)(5分)
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高达54.4%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表示“没时间读书”,43%的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多数大学生上网时长远超读书时长。
而在阅读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经典名著却受人冷落、鲜有人问津。
对此,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两个感叹:
一是,二是。
17.将下面四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原意。
(6分)
(1)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受损、倒塌。
(2)这是因为寺庙、佛塔选址和建筑有玄机。
(3)它们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
(4)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60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约翰·多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