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913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答案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答案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答案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答案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案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docx

《答案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docx

答案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知识梳理

一、分子动理论

1.一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我们也称这种运动为热运动;扩散现象也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物体可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压缩物体时需要用力,说明分子之间还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力;钢筋能承受强的拉力,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很大的引力。

二、内能

5.物体内含有大量分子,分子由于做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所有物体都有内能。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6.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发生热传递时,能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在只发生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7.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

外界对物体做功,或者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反之,物体对外界做功,或者物体向外界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少。

8.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考点典例

考点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高频考点)

【例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停止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D.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思路分析】此题为中考高频考点,考查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和晶体特点。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它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运动越缓慢,但这种运动不会停止,故A选项错误。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B选项正确。

物质由分子组成,且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选项错误。

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分子可以相互渗入对方,就是扩散现象,故D选项正确。

【答案】BD

考点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高频考点)

【例2】(2016·北京中考)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

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

D.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是近几年中考常考的内容。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间的转化过程。

A选项热水倒入茶杯,茶杯从热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

B选项冰冻的食物放在水中解冻,食物从水中吸收热量,水温降低,水变凉,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

C选项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水从鸡蛋吸收热量,鸡蛋温度降低,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错误。

D选项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考点3内能、温度、热量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例3】(2014·朝阳一模)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放热,内能大的物体也可能吸热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就越多

【思路分析】内能是物体内所以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转移量,热量是过程量;温度宏观上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的标志。

A选项,内能的大小不仅与温度的高低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种类等因素有关,故A选项错误。

B选项,在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过程中,虽然物体的温度不变,但物体的内能是变化的,故B选项错误。

C选项,内能的大小并不只决定于温度,还决定于物体的质量、状态、种类等,所以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温度高,放热,内能大的物体也可能温度低,吸热,故C选项正确。

D选项,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热量是过程量,只能是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的热量或“具有”热量,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熊能够嗅到树林深处的蜂蜜味是因为蜂蜜()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

A

2.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

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

A.绿树荫浓夏日长B.楼台倒映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D.满架蔷薇一院香

答案:

D

3.2013年5月31日是第26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吸烟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

A.烟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烟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烟分子间有空隙

D.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

D

4.在如图13.1-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B.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

铅和金会互相渗透的气体逐渐混合

图13.1-1

答案:

B

5.下列关于热量、温度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两种燃料完全燃烧,热值小的燃料放出的热量少

C.两个物体从外界吸热,末温高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

D.质量相等的两块金属,降低相同温度,比热容大的放出热量不一定多

答案:

C

6.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13.1-2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13.1-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13.1-2

ABCD

图13.1-3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7.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C.只有在气体之间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答案:

AB

8.如图13.1-4所示,利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B.对烧杯里的冰加热

C.反复弯折铁丝D.炒菜做饭

图13.1-4

答案:

AC

9.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多___________

B.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可能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D.物体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答案:

BC

10.关于分子动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且此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答案:

CD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

如图13.1-5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得是()

图13.1-5

A.小企鹅:

妈妈,这么冷,我都没内能了

B.企鹅妈妈:

不对,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我们感觉到冷是因为温度很低

C.小企鹅:

冰天雪地的,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企鹅妈妈:

呵呵,水蒸气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答案:

B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B.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

D.糖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

BCD

三、实验探究题

13.图13.1-6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可以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___________图。

甲.抽去玻璃板,空气与二氧化氮会逐渐混合均匀

乙.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丙.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图13.1-6

答案:

14.小刚为了研究热传递过程中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他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如图13.1-7甲所示。

小刚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热奶和水的温度,作出图乙所示的图像。

请你根据图像判断,大约经过___________min,热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此时的水温大约为___________℃。

甲乙

图13.1-7

答案:

13153842(在此范围内均可)

15.小华同学在研究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时作了两个实验:

(1)如图13.1-8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活塞对内部的气体___________,使气体的内能增大,___________升高。

甲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乙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图13.1-8

(2)如图乙所示,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通过打气筒给瓶内打气,达到一定程度时,瓶塞跳出,同时还能看到___________的现象。

其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

答案:

(1)棉花燃烧做功温度

(2)瓶口有白雾内能机械能(动能)

16.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上面,倒扣一个装有空气的玻璃瓶。

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13.1-9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进入到上面装着空气的玻璃瓶中。

小红认为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上面的瓶子中,不是因为气体分子的运动造成的,而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在重力的作用下,部分空气会向下运动,挤压底下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使二氧化氮进入到上面的瓶中,并不能说明气体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

请你仅利用图中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图13.1-9

答案:

将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和装着空气的玻璃瓶水平放置,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也会进入到装着空气的玻璃瓶中。

说明气体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拓展提高

1.说明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

___________。

(2)冬天室内使用暖气取暖:

___________。

(3)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___________。

(4)盆中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

___________。

(5)钻木取火:

___________。

(6)两手互相搓搓,觉得暖和:

___________。

(7)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___________。

(8)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

___________。

答案:

(1)热传递

(2)热传递(3)做功(4)热传递(5)做功(6)做功(7)热传递(8)做功

2.图13.1-10所示的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B.划火柴点火

C.烧水时水温升高D.铁丝来回弯折处温度升高

图13.1-10

答案:

C

3.为了探究热水瓶盛水量与保温效果之间的关系,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和保温性能完全相同的热水瓶(容积均为2L)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

他们在7个热水瓶中装入不同水量但初温相同的热水,经过相同时间,测量各个热水瓶中的水温,并根据所得数据绘出图13.1-11所示的图像。

图13.1-11

(1)该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有盛水量、初温和___________。

(2)由图像可知,本次实验中保温瓶的盛水量为___________L时,保温效果最好。

答案:

(1)末温

(2)1.9

4.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13.1-12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图13.1-12

(1)若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哪边移动?

(2)此温度计如何标上刻度呢?

可以将此装置放到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___________,将此装置放到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液柱处标上___________,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等分,就可以标上各个刻度了。

(3)你能说出这个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吗?

(4)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1)向左

(2)0℃100℃(3)测温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4)细弯管再细一点;瓶子再大些且气体再多些等

5.“热水先结冰”这一奇特的现象,传说是坦桑尼亚的一个中学生姆潘巴偶然发现的。

原来,姆潘巴由于急于上课,匆忙间把一杯热牛奶放入冰箱中,课后发现:

这杯热牛奶竟然比同伴们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它使姆潘巴惊愕不已……“奇事必究,奇人必交,奇书必读”,这是有志于发明创造的同学应切记的一句格言。

如果你想检验“热水先结冰”这个传说是否真实,并向伙伴们推荐你的实验方案,你会怎样做?

(请将你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说明(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实验器材

两只相同的杯子、冷水、热水、冰箱

实验步骤

(1)在杯中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

(2)同时放入冰箱同一部位,每隔5分钟观察一次,看水的结冰情况

说明(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杯子相同

(2)水的质量相同(3)同时放入冰箱(4)位置相对靠近(5)如果结冰太快或太慢时将观察时间相对缩短或延长(6)不能等到全部结冰才去观察

实战演练

1.(2014·北京中考)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B.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

C.寒冬,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

D.盛夏,阳光曝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

答案:

A

2.(2016·朝阳一模)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钢锉锉工件,工件变热B.用磨刀石磨刀具,刀具发热

C.用火烤馒头片D.用铁锤反复敲打铁丝,使铁丝变热

答案:

C

3.(2016·东城一模)如图13.1-13所示的四幅图中,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B.冬天人们搓手取暖

C.滑滑梯感觉臀部发热D.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图13.1-13

答案:

A

4.(2016·延庆一模)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温度为0℃的冰,其内部的分子已停止热运动

C.剥开榴莲后满屋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数目变多了

答案:

C

5.(2016·石景山二模)对下列常见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雾霾弥漫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雪花纷飞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排斥力

C.盛夏,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

C

6.(2015·延庆一模)如图13.1-14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

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图13.1-14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答案:

D

7.(2016·东城一模)(多选)下列四字短语中和扩散现象相关的是()

A.香山红叶B.卢沟晓月C.暗香浮动D.近朱者赤

答案:

CD

8.(2016·通州一模)(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块很难被压缩,是由于铁块分子间存在斥力

B.温度升高越高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C.两手相互摩擦手变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D.打扫卫生时房间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

AC

9.(2016·燕山一模)(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其分子动能为零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C.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D.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内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

BC

10.(2015·大兴一模)(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会降低

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多

D.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

BD

11.(2015·朝阳一模)(多选)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热量

C.一杯水的温度降低时,其内能减少了

D.物体的温度为0℃时,其内能为零

答案:

AC

12.(2014·大兴二模)如图13.1-15所示是物理老师同时向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中滴入墨水30秒钟后,同学们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根据该现象,你提出的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根据问题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3.1-15

答案:

扩散快慢是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13.(2016·东城二模)如图13.1-16所示,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子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___________(选填“汽化”或“液化”)成了可以看到的小水滴。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图13.1-16

答案:

液化减小

14.(2016·北京中考)为了比较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小军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

小军认为导热性能难以直接测量,他首先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可直接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并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

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并成功比较出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更好。

小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3.1-17甲所示。

他将铜棒的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25℃的冷水中,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像①。

换成U形铝棒后,小军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像②。

甲乙

图13.1-17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导热性能的物理量k是用___________表示的。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时间

B.温度

C.温度的变化量

D.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

(2)可推断出此实验中___________的导热性能更好。

(选填“铜棒”或“铝棒”)

答案:

(1)D

(2)铜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