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名师寄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0380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名师寄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名师寄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名师寄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名师寄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名师寄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名师寄语.docx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名师寄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名师寄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名师寄语.docx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名师寄语

二轮复习前务必掌握的九种方法

高考命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会通过不断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含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提炼、分析、整合和解读信息。

高考试题的信息载体主要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形材料、漫画材料等。

一、从背景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五种方法

方法一 文字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

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大致可分为时事、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等材料。

解题时一定要对文字背景材料进行认真研读,快速获取和解读出文字材料所蕴含的信息。

具体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注:

审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读材料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②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教材的内容来解答。

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时要用到教材中哪部分知识,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③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经典高考题)科技与人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引人深思的话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端于20世纪中叶的数字革命,创造出不断进化的“灵长类机器”。

90年代实验室里的超级计算机,占地有一个网球场的面积那么大,成本高达5000万美元;20年后寻常百姓家中的平板电脑,像杂志一样轻薄,运算能力更胜一筹,成本却不到500美元。

数字时代人类能够处理和利用的知识信息实现了爆炸式增长。

手机的导航应用程序自动接收车辆的定位信息,分析实时路况,告诉司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健康数据库公司通过可穿戴式设备监测海量普通市民的个人健康状况,协助医生进行精准治疗。

数字技术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空前广泛和紧密。

你的一天可能这样度过:

早上用拼车软件叫了一辆私家车顺路载你去上班;中午从短租网站上联系了一位背包客,准备把闲置的房间租给他;晚上接受了五位网友的求助,帮他们修改程序代码。

材料二 有研究认为,不同职业被电脑取代的概率主要取决于其社交性、创造性以及感知和操控性的强弱。

【注】 “感知和操控性”指灵敏、协调的操作能力和应付复杂工作环境的能力。

阅读上述材料,阐述科学技术的进步怎样影响了个人的经济生活。

[解题思路] 本题要求学生阐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个人经济生活的影响。

解答本题,要注意问题的落脚点是个人的经济生活,个人的经济生活包括个人的就业、收入、消费等。

具体如下:

思考角度

有效信息

理论解读

对个人就业的影响

晚上接受了五位网友的求助,帮他们修改程序代码

科技进步使个人能够更有效地配置和分享其服务和技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形式多样化

不同职业被电脑取代的概率主要取决于其社交性、创造性以及感知和操控性的强弱

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新要求,导致失业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影响个人职业选择;劳动者需要提高素质,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

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中午从短租网站上联系了一位背包客,准备把闲置的房间租给他

掌握了新技术,个人收入增加

对个人消费的影响

平板电脑像杂志一样轻薄,运算能力更胜一筹,成本却不到500美元;拼车软件叫了一辆私家车顺路载你去上班

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改变消费方式

手机导航选择最佳路线;可穿戴设备检测个人健康状况,协助医生精准治疗

提高个人的消费水平和质量

[答案] 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提高需求和供给的匹配效率,提高个人的消费水平和质量,改变消费方式。

科技进步使个人能够更有效地配置和分享其服务和技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形式多样化。

科技进步给很多行业的劳动者带来挑战,改变就业结构,导致失业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影响个人生活水平。

科技进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新要求,影响个人职业选择。

劳动者需要提高素质,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

方法二 表格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

表格材料一般由表头(标题)、表格、注释三部分组成。

提取表格信息的方法:

(注:

根据试题所提供的表格的不同,对上述方法要灵活运用,切忌机械套用。

 (经典高考题)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 

图 1978—2014年我国的GDP和人均GDP

表 1978年与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

1978年

2014年

贫困发生率(%)

97.5

7.2

贫困人口(亿)

7.7

0.7

注:

贫困发生率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贫困人口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解题思路]

[答案]1978年到2014年,我国的GDP和人均GDP不断增加,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2014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说明我国扶贫工作成效卓著。

但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仍然巨大,扶贫任务艰巨。

我国的GDP和人均GDP的不断增加为扶贫脱贫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方法三 引文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多的部分。

此类题的题干一般是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古文或者重要文件的某一个论述等,选项也从理解、分析、评价等角度设置,因此,这样的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这样的题要求考生在弄明白引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政治学原理对引文进行分析、理解、评价。

 (经典高考题)爱因斯坦说:

“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

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

”这句话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题思路] 

[答案] B

方法四 图形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

高考试题的图形材料主要有:

反映一个变量引起另一个变量变化关系的函数图像;反映某一现象变化过程或趋势的折线图;用于对数量大小进行直观比较的柱形图;用于呈现事物构成及所占比例的饼状图等。

1.函数图像

函数图像由坐标(箭头)呈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即一事物的变化引起另一事物的变化的情况。

获取和解读函数图像信息的方法:

 (经典高考题)“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种粮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图(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解题思路]

[答案] C

2.折线图

提取折线图信息的方法和步骤:

 (经典高考题)某研究就我国资本回报率与银行贷款利率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判断图中A和B哪一条曲线代表资本回报率,并说明作出判断的理由。

[解题思路]

 ―→

          ↓

―→

         ↓

―→

          ↓

―→

[答案] A曲线代表资本回报率。

理由:

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只有经营收入高于成本,企业才能获利。

一般来说,资本回报率应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或者:

贷款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银行贷款利率高于资本回报率会导致银行没有客户。

一般来说,银行贷款利率应低于资本回报率)

3.柱形图

柱形图呈现信息的特点是进行绝对数量的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经典高考题)根据《经济生活》知识,结合下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

B.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C.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

D.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

[解题思路] 本题借助柱形图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关系。

首先读图,明确不同图例表示的内容,然后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中,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不一定呈正相关,A项错误;财政赤字不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经济不发展,照样甚至会有更大的财政赤字,B项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总量逐年增加,财政收入也在逐年增加,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才有可能增加,D项当选。

[答案] D

4.饼状图

饼状图呈现信息的特点是比例比较,主要体现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是:

 (经典高考题)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

下图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

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

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

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

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解题思路]

[答案] C

方法五 漫画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

漫画题的命题特点一般是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漫画和背景材料相互补充说明,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要求从备选选项中作出选择。

设问一般表述为“漫画表明(说明)”“漫画体现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道理是”“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是:

 (经典高考题)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解题思路] 本题的题眼是漫画的标题“水没多深”。

从漫画的内容看,一些股民仅在股海的边缘地带了解情况,没有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复杂的客观实际,所以得出了“水没多深”的片面结论,B项是此漫画给我们的提醒,当选;A项不符合漫画主旨,舍去;材料中的股民不是没有调查实际,只是没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复杂的客观事实,故C项不是漫画给我们的警示,排除;D项表述错误,获得正确认识除了亲身实践外,还可以通过学习间接经验来实现。

[答案] B

二、从试题设问中获取、解读信息的两种方法

有效信息不仅包含在试题的背景材料中,而且也体现在试题的设问中。

从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把握。

方法六 明确“知识限定”“主体限定”“客体限定”

1.知识限定

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都有明确的知识范围限定,具体来讲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微观知识限定,即要求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的某一个具体知识来分析说明问题。

(2)中观知识限定,即要求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中某一个范围的知识来分析、说明或解决问题,比如“市场经济”“公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唯物论”等范围的限定。

(3)宏观知识限定,即要求运用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阐释或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要求回答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道理;或者要求回答材料中的做法的经济学(或政治学、哲学)依据。

前两种情况比较容易锁定知识要求,后一种情况要根据要求回答或解决的问题以及背景材料对所要运用的知识进行判断。

2.主体限定

高考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经常有“主体”的限定,特别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试题更加明显,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经济生活中的主体限定主要有国家(或党和政府)、企业、个人(劳动者、消费者、居民等);政治生活中的主体限定主要有公民、政府、政党、人大及人大代表、政协及政协委员等。

有的主体限定直接出现在设问中,有的出现在材料中。

3.客体限定

高考试题特别是高考主观试题,在设问中都有较为明确的考查指向,即要求分析或者解决的具体问题。

准确把握设问对客体的限定,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