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政府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669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亭区政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亭区政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亭区政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亭区政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亭区政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亭区政府报告.docx

《山亭区政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亭区政府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亭区政府报告.docx

山亭区政府报告

山亭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6日在山亭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李红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根据上级安排和区委要求,区政府编制了《山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回顾“十一五”,我们坚持“有优并重”较好实现科学发展

“十一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3695”总体要求和枣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战略部署,围绕“三大战役”工作重点,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既注重“有”,又突出“优”,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四大经济战略,做强五大产业集群,培育镇域“十朵金花”,打造生态欧情山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辉煌。

GDP达到8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098万元,均比“十五”末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亿元,是“十五”的3.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15元,均是“十五”末的1.7倍。

圆满完成“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坚持项目带动,产业集群聚势崛起。

按照“大发展要有好项目、快发展要有大项目”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膨胀中小企业规模,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项目建设突飞猛进。

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活动,实施重点项目199个,总投资302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56个。

投资7.4亿元的TOD产业新城综合开发、投资5.6亿元的好强大液压机械、投资2.6亿元的翔宏纺织、投资2.6亿元的金恒通食品、投资1.8亿元的山亭贵诚购物中心、投资1.6亿元的帅特汽配、投资1.4亿元的鲁南家居建材广场、投资1.3亿元的维安丙酸钙、投资1.2亿元的隆大数控机床、投资1.2亿元的亚力特数控机床、投资1.2亿元的明润机电等53个项目开工建设。

投资10.6亿元的葡诚(枣庄)水泥一期、投资7.6亿元的东航伊人一期、投资5亿元的华源数控机床一期、投资3.6亿元的天畅环保设备一期、投资2.6亿元的黄金宝贝婴儿用品、投资2亿元的平安煤矿技改、投资1.5亿元的誉亚机械、投资1.5亿元的东政变压器、投资1.2亿元的莺歌花生蛋白粉、投资1.2亿元的华龙制衣、投资1.1亿元的春福盈食品、投资1亿元的新疆源利煤矿技改、投资1亿元的嘉辉玻璃等146个项目投产运营。

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快速膨胀,煤炭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12家、产能580万吨;新型建材集群规模以上企业32家,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机械制造集群规模以上企业21家,关联企业80家;纺织服装集群规模以上企业13家、产能突破5000万件;食品加工集群规模以上企业47家,创省市级龙头企业21家。

五大集群形成骨干企业突出、规模质量齐升的良好态势。

企业规模快速膨胀。

开展“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年”活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75家,是5年前的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5亿元、销售收入110亿元,分别是5年前的2.8倍、3.2倍;纳税过千万元企业9家,华邦、汉诺、华润三大集团纳税均突破5000万元。

实施企业技改项目150个,列入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扶持项目16项,省级明星企业3家。

企业集团从无到有,发展到8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华邦集团煤炭产能提高到180万吨,产业延伸到旅游服务、建筑、建材、矿山配件等领域,子公司发展到17个,资产27亿元。

汉诺集团煤炭产能提高到210万吨,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打造汉诺庄园,控股华源数控,子公司发展到11个,资产26亿元。

翼云集团投资5.5亿元开发房地产项目4个,成为第三大国企集团。

华润集团投资5亿元开工建设第四条生产线,产能将达45万吨,稳居亚洲龙头地位,“华润”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填补我市空白。

银光集团投资6.7亿元,完成10个项目建设。

莺歌集团、金飞集团、宗盛集团快速发展壮大。

对外开放成果显著。

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环境,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基地招商,建立基地17处,率先在全市实现镇域招商基地全覆盖。

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山东省知识产权园区、中国最具影响力金融生态开发区。

签订招商合同163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107.2亿元,是“十五”的2.4倍,利用外资8033万美元,是“十五”的3倍。

世界500强大唐集团投资45亿元的风电项目、香港华润(集团)投资35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中国500强力诺集团投资5.3亿元的亿兆光伏发电项目成功签约,实现与世界和中国500强合作“零”突破。

外经贸工作不断加强,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32家,完成进出口总额4.1亿美元,是“十五”的6.1倍。

大力实施境外山亭战略,煤炭产业延伸到贵州、云南、山西、新疆,原煤储量达12亿吨;汉诺集团在智利建立7500亩葡萄种植基地,城头镇在黑龙江建立20万亩大豆种植基地,店子镇在吉林、河南建立20万亩花生种植基地;好利佳、春福盈、宏仔3家企业在香港完成注册,誉亚机械在德国成功注册。

(二)坚持强基固本,镇域经济蓬勃发展。

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提升镇域经济实力。

特色农业发展卓有成效。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两基四化”建设,实现农业增加值14.7亿元,是2005年的2.1倍。

粮食总产16.6万吨,油料总产2.4万吨,成为全国甘薯体系建设示范县、全省油料生产大县;林果面积发展到46万亩,火樱桃、长红枣(基地)成为国家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以上规范化养殖场发展到4家,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基地24处。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3家,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57个,“城头豆制品”成为全市第一枚国家级集体商标,莺歌食品通过BRC全球食品安全标准认证、花生酱荣获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华宝牧业“睿展”食品进入肯德基配货系统,春福盈系列产品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食品。

新农村建设推进有力。

新型农村社区一期规划69个,开工建设46个,投资24亿元,完成2.3万户、236万平方米;“四强四动”模式全省推广,住房小额贷款及风险抵押金制度全市率先;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配套完善综合服务中心、文体、教育、卫生、商业等公共设施,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投资7.2亿元完成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600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

石嘴子等60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成为全省样板;实施饮水工程192处,解决26.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设户用沼气池2万个,受益群众6万人;投资1300万元实施移民扶持项目48处,发放补助资金8000万元;投资1.8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32个、13.7万亩,新增耕地1.1万亩。

“十朵金花”夺目绽放。

把镇域经济作为加快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乡镇特色产业园发展到17处,落地项目143个,总投资65.8亿元。

山城街道注重发展城市经济,突出做活三产,成为商贸服务业龙头;西集镇提升汽配产业水平,发展新型建材,成为连接枣庄新城的桥头堡;桑村镇建成鲁南机械制造基地,打造山东省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镇,成为山滕经济圈产业隆起带;城头镇豆制品产业快速提档升级,纳入山东省重点产业集群,成为中国豆制品第一镇;冯卯镇做实回乡创业基地,发展果品冷藏包装产业,成为鲁南果品流通中心;店子镇企业集团化、农业产业化走在前列,品牌经济、外向经济做出亮点,食品产业快速壮大;水泉镇做大火樱桃产业,做强果品深加工,成为中国火樱桃之乡;徐庄镇引领农村土地改革,做优生态农业,成为鲁南特色农产品基地;北庄镇发展航空食品产业,培植生态旅游业,成为航空食品研发生产基地和全省旅游强镇;凫城乡依托水泥产业,拉长新型建材链条,打造鲁南建材之乡。

特色镇域经济成为全市亮点。

(三)坚持以城带镇,第三产业加快膨胀。

确立“鲁南欧情山城、生态休闲家园”定位,加快城市建设,以中心城区带动城镇发展,促进三产繁荣。

欧情山城魅力彰显。

按照“超前、长远、全面”原则,编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完成投资65亿元,城区规模扩大到12平方公里,比“十五”末翻了一番。

汉诺庄园、十八中、市民中心等欧式建筑特色靓丽,扎实推进府前路、邾国路、香港街等道路沿街欧式改造,独特欧情风貌逐步形成。

积极推进宜居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6个,完成拆迁3549户、25.1万平方米,“五老监事会”做法全市推广。

开发建设梅花园、樱花园、桂花园等居民小区12个,新增住房80万平方米,是“十五”的12倍。

新建廉租房130套、经济适用房3万平方米,发放廉租房补贴120户。

新建北京路、汉诺路等11条城区道路,升级抱犊崮路、新源路等10条道路,建设改造城市道路46公里,城市路网更加完善。

提升城市品位,投资2.7亿元完成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80多项;实施环城植绿、顺街铺绿、拆墙透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3%,全市第一,拆墙透绿工程获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改造太清湖,建设紫云湖,开发翼云湖,治理十字河,“碧水绕城”扎实推进。

配套实施集中供热、燃气、供水等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城市,让山亭人民生活更美好!

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开展小城镇建设年、突破年、提升年活动,完成投资31亿元,实施城镇开发建设项目71个、68.9万平方米,城镇化率39.8%。

投资3.4亿元升级改造省级道路76公里,投资1.3亿元新建农村公路420公里、大中桥16座,投资4200万元修建旅游道路48公里,投资6100万元综合整治道路329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10处乡镇农村客运站建设。

全面规范城镇广告牌匾,安装路灯6800多基,新增绿化24.8万平方米。

桑村、西集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水泉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西集、城头、冯卯、店子、徐庄、北庄、凫城等评为省级生态乡镇。

小城镇成为承载项目、繁荣三产、宜居宜业的重要平台。

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打造亮点,做精节点,创建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强镇4个,星级酒店2个、农家乐餐馆13个,成立全市首家旅游专业合作社,壮大抱犊崮、熊耳山、汉诺庄园等龙头景区景点;大力发展节会经济,举办美食节、登山节、采摘节等30多次活动;开展“二日游”活动,培育农家乐特色,有效激活济南、南通客源市场,休闲经济越做越好,“灵山秀水、林海果园”品牌越来越靓,评为“好客山东”县域旅游金榜品牌、山东最佳旅游生态示范县。

注重做活商贸物流业,太清湖商贸城、永宁物流、鼎泰物流等项目顺利推进,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到28家,成为省级农村物流试点区。

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购物超市12家、乡镇配送中心10处、连锁农家店300多家。

成立邮政储蓄银行,设立工商银行,升格中国银行,担保机构发展到59家,存贷款余额达到37.9亿元、28.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倍、2倍。

规模以上服务业由“十五”末1家发展到73家,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8%,全市第一。

(四)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日益凸显。

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激发了经济社会的强大活力。

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叫响全国,誉为中国第四次土地革命,徐庄镇成为全国唯一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示范镇。

全区农村土地合作社发展到50家、规模经营土地4.6万亩,全市最多;建立交易服务平台11个,实现抵押贷款1330万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省级验收,位居全省前列。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列为省级试点。

实施资源整合。

在全市率先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小学由181所合并到68所,初中由16所合并到11所,投资1.5亿元整合三所高中,建设新枣庄十八中,为打造各学段品牌学校奠定了基础。

整合区级医疗资源,投资1.8亿元新建区人民医院,并与青岛大学医学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月门诊突破1万人次,是原来的3倍。

在全市率先实施旅游体制改革,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抱犊崮、熊耳山两大景区移交国企开发经营。

整合老城资产,搬迁机关事业单位17家,处置资产1.3亿元;开通枣山专线,实现机关通勤市场化运营,结束了20多年“一区两城”和公车上下班历史。

推进机制创新。

改革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城市建设、工业项目、服务业发展、老城搬迁4个工作推进组,完善重点项目帮包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有力促进工作落实。

改革考核奖惩机制,实行部门与乡镇(街道)双向考核、现场点评与指标考核相结合,将100多项指标精简为9项,政策导向更加有效。

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扩权强镇改革,启动乡镇机构改革,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改革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体系,经验全省推广。

(五)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财政支出60%以上用于各项民生事业,成为民生建设投入最多的五年。

惠民实事优先落实。

劳动就业方面:

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498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招考500多名大学生到机关事业单位或村(居)任职;安置205名复员退伍军人;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18处,年均安置残疾人280人。

医疗卫生方面:

新建区精神病专科医院、山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改扩建9处乡镇卫生院并上划区级管理,建成208处标准化村卫生室;药品集中采购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救治能力明显增强。

文化教育方面:

投资1.2亿元改扩建校舍19.5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600元、400元,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农家书屋143个,村村通有线电视5.3万户,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85处,成为全省群众体育工作特色县。

社会保障方面:

连续5年提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总体待遇水平翻了一番;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突破4万人;2000多名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力推行农民医疗保险,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各类社会保险征缴达1.3亿元,连续五年增幅全市第一;扎实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500多万元,年惠及2万多人;建成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10处乡镇敬老院,7处达到省一级标准,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由28%提高到80%;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100多例。

增收减负方面:

先后七次为区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加工资待遇,人均月增资1855元;村干部工资统筹发放;全面免除农业税,广大农民无税一身轻;落实种粮、农资、良种、农机等补贴1.2亿元;取消、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71项,减少各类收费4700万元;实施67个贫困村扶贫开发,5万多人实现整体脱贫。

民生无小事,一诺重千斤。

五年来,面对民生热点难点,政府不回避、勇担当,庄严承诺、全部兑现!

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完善政策利益导向机制,强化“双基”建设,严厉打击“两非”,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性别比均衡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挂钩试点,盘活存量土地,利用点供政策,争取5610亩土地指标。

加大植树造林和防火防灾工作,林木覆盖率52.8%,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率先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

淘汰落后产能510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23%,削减化学需氧量2400吨、二氧化硫3200吨,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空气质量优良率85%,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四退四还”做法成为全国首创,迎淮核查荣获四省第一;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

各项事业繁荣进步。

实施科技项目59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5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达55.2%,成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市唯一。

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市级以上“非遗”名录,伏里土陶荣获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

注册商标220枚,全市第一。

投资1.9亿元建成云峰、丰泽变电站,更换高耗能变压器627台,全区输变电容量达到774兆伏安。

深化“平安山亭”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区和“111”法治工程成效明显,司法行政协理员创新经验全国推广。

狠抓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健全完善应急体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在全市率先实现统计系统五级联网,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经验全市推广。

畅通信访渠道,开展领导接访,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

民族宗教、调研信息、工农关系、外事侨务、人民防空、防震减灾等工作明显进步,妇女儿童、老龄、物价、档案、气象、邮政、通讯、消防、保险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六)坚持务实高效,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工作理念上,提高谋划力,增强执行力,心存忧患,志存高远,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敢于创优争先的勇气。

工作作风上,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5+2”、“白+黑”、“3个1/3”的工作方式成为常态;把责任作为一种境界,知难而进,锲而不舍,使一个一个环节得以突破,一个一个难题得以解决,一个一个项目得以推进。

工作运行上,坚持区长办公会议和集中学习制度,实行“四线服务”工作法,启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行政审批业务一条龙服务,形成高效工作推进机制。

工作监督上,坚持依法行政,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服务机制,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堵塞管理漏洞;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深化廉政建设,及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0件、政协委员提案657件,办结率100%。

各位代表!

“十一五”期间,我们办成了一件件大事,办好了一件件喜事,办妥了一件件难事,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

回顾五年,最深切的体会就是必须坚定发展的信念。

信念是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差距就是潜力,落后就是空间。

五年来,坚定信心不服输,巨大的发展变化,让我们感到腰杆更硬,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回顾五年,最成功的实践就是走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思路决定出路。

立足“鲁南欧情山城、生态休闲家园、双型发展先导”定位,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咬住发展不放松,逐渐挺起了经济的脊梁。

回顾五年,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让山亭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回顾五年,最值得发扬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人生之魂在志气,地区之魂在精神”。

艰苦奋斗的实践历程中,我们形成了“敢为天下人不敢为之为、甘吃天下人不愿吃之苦”的创新和奉献精神,成为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热情支持和有力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山亭人民解放军和武警消防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山亭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展望“十二五”,我们坚持“好快并进”努力争做双型先导

我们已胜利跨入“十二五”时期,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仍未消退,后危机影响开始显现,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门槛进一步提高,立项、审批、用地、资金等更加严格,特别是货币政策已提前趋紧。

从利好政策看,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未变,国家和省、市强力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枣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步伐越来越快,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从发展基础看,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得到扩张;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城市整体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京沪高铁的建成运营,将使我们承接区外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全区上下思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干部干事业、促跨越的办法越来越多,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突出表现在:

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人均份额偏少;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新兴产业比重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任务艰巨。

二是城市功能尚不完善,城镇化水平较低,人气不足,承载能力不强。

三是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乡镇实力整体仍然较弱。

对此,我们将带领全区人民共同努力,抓住机遇,战胜挑战,破解难题,加快发展。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

始终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主线,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力求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新突破,在谋长远、抓重点上有新推进,在搞改革、促开放上有新举措,在惠民生、保稳定上有新成效,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靓服务业,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的新路子,为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奋斗目标是:

到“十二五”末,GDP达到172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年均增长17%。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努力在六个方面大有作为:

(一)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在持续发展上大有作为。

狠抓项目建设不动摇,抢抓枣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战略机遇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在高端、高质、高效项目建设上求突破,力争到2015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以上,实现增加值54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打造过50亿元的产业板块6个,发展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10家。

抓住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机遇,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合理规划经济开发区功能分区,推进乡镇特色产业园建设,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二)更加注重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在特色发展上大有作为。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两基四化”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组织化水平;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灌区建设、生态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加大扶贫投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深化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镇村经济。

到2015年,粮食总产达18.3万吨,农业增加值达17.2亿元、年均增长3.2%,发展土地合作社200家,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7家,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处,“三品”认证2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年均增长13%。

(三)更加注重提升三产规模和档次,在均衡发展上大有作为。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抓好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创新“两个突破”,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三个重点”,处理好膨胀总量与优化结构、增加投入与扩大消费、搞好服务与加强管理、发挥城市聚集效应与带动农村服务业发展“四个关系”,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着力在科技信息、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商贸物流、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方面有较大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

(四)更加注重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统筹发展上大有作为。

围绕“鲁南欧情山城、生态休闲家园”发展定位,建设欧情城市,打造特色品牌。

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完成区、镇两级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

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城边村改造步伐,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开发,突出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困难群体居住环境。

加快道路建设,形成“十纵十横一环”的城市道路网络,拉大发展框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交通、供水、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环卫、防灾、污染物处理等基础设施网络。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提升人居环境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