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动态第11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453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0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动态第11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教动态第11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教动态第11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教动态第11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教动态第11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教动态第11期.docx

《高教动态第11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动态第11期.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教动态第11期.docx

高教动态第11期

2013年11期

总第83期

目录

国外高教资讯…………………………………………………….1

一、美国最好本科的教育风度——美国文理学院的特点与申请

二、大规模网络课程方兴未艾中国大学向世界授课

三、加拿大倾向于引进教学型教授集中负责教学工作

四、英国文化委员会发布跨国教育最新研究报告

五、大数据将带来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管理升级

六、领导力培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浸润

国内高教资讯…………………………………………………….14

一、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二、我国大学章程建设之路

三、山东试点高校“学分制学费”引学生和家长争议

四、南京理工大学“保姆式”服务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五、我国首部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正式出台

六、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组团"为本科生上课

国内高教评论…………………………………………………….29

一、百万重奖:

把导向的声音放大

(一)

二、百万重奖:

把导向的声音放大

(二)

三、最爱本科专业排行:

英语成高校开设最多的专业

四、辽宁公布省内63所高校2000余本科专业基本情况

五、辽宁将重点建设百个与主导产业衔接的本科专业

六、东北大学科学管理建设资金:

用小钱办成了大事

七、今天,大学新生教育这样进行

八、苏州大学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校党委书记亲自授

省内高教资讯…………………………………………………….45

一、吉大用群众和学院的智慧赢得吉大内涵建设发展

二、长春工业大学首期服务外包培训学员顺利就业

三、长春工业大学三个学科荣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四、延大召开落实高教强省报告会

五、北华大学举行“精品战略与学校建设”报告会

六、吉林财经大学召开高教强省工作推进会

简讯……………………………………………………………….51

一、吉林多所高校设收费学习包厢,称有政策依据

二、清华北大加盟全球网络公开课,可获即时网上辅导

三、山东七所高校试点学分制收费

四、教育部:

本科生推免读研,未按要求公示一律无效

五、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有望2014年9月招生

六、上海纽约大学明年面向全国招生,不分省安排计划

七、官方要求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注重对其就业指导

 

国外高教资讯

一、美国最好本科的教育风度——美国文理学院的特点与申请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3年09月12日

原始网址:

文理学院在美国精英阶层颇具影响,有少数美国学生甚至放弃哈佛或耶鲁等“常青藤”盟校到威廉姆斯学院、艾姆赫斯特等一流文理学院学习。

  美国文理学院在全球独树一帜,笔者在今年春季专程走访了威廉姆斯学院、艾姆赫斯特学院、瓦萨学院、史密斯学院和巴纳德学院等5所一流文理学院,采访了威廉姆斯学院院长福尔德博士等校领导、招生办的负责人和中国学生,较为详细地了解了文理学院的特点、招收中国学生的情况和申报的注意事项。

  你所不知道的美国文理学院

  美国高等教育发端于文理学院,早期高等院校都是依照文理学院的理念创办的,如哈佛大学的前身哈佛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的前身新泽西学院、耶鲁大学的前身耶鲁学院等,均为文理学院。

  许多教育专家认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文理学院的定义,即文理学院指授予文理领域的学士学位超过50%的本科类独立学院。

根据该定义,全美现有251所文理学院,在校学生总数约35万人,约占全美本科学生总数的4%。

私立文理学院有223所,公立学院有27所,营利性学院只有1所。

  文理学院所实施的通识教育理念是,通过广博的人文和科学教育、训练,深入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识和素养,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文理学院具有以下与众不同的特点:

  学院规模小,小班授课,实行住宿制。

文理学院的规模多数在1000人至2500人之间。

部分著名学院如培养出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斯沃斯莫尔学院和哈弗福德学院在校人数分别仅有1545人和1198人。

文理学院典型的教学模式是小班授课,20人以下的班占60%至80%。

威廉姆斯学院开设一门师生一对一的写作课程,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体验。

  学院师资资源丰富,质量高。

排名在前五十位的文理学院师生比几乎均在10∶1以内。

美国常青藤大学的师生比与此相仿,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16∶1,且研究型大学许多知名教授很少给本科生上课。

文理学院90%以上的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或本领域的最高学位。

  教师热爱教学是文理学院一种深厚的文化,教师到文理学院任教本身即意味着他期待用自身的知识和经历伴随学生成长。

文理学院师生关系密切,互动频繁,学生满意度高。

教授在课后与学生一起到咖啡厅喝咖啡,请学生到家里做客十分普遍。

一流文理学院也要求教授开展科研,但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

  文理学院的资源几乎全部倾注在本科生的教育与培养上。

多数一流文理学院没有研究生教育,或只有很有限的研究生专业和学生。

如威廉姆斯学院只有艺术史的研究生,学生只有50多人,而艾姆赫斯特学院根本不设研究生课程。

  文理学院校园优美,教育资源丰富,多数校园远离大城市。

课程资源丰富,仅有2005名学生的麦卡利斯特学院提供的课程多达800门。

一流文理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交叉学科的学习,威廉姆斯学院35%的毕业生获得了双学位。

  文理学院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非常活跃。

学校为各类学生组织提供经费、指导老师、活动空间,以及法律和保险等支持。

  与此同时,美国文理学院也面临诸多挑战。

文理学院是一种追求高质量,同时成本高昂的教育模式,一些排名靠后的文理学院面临财务和生源等方面的挑战,文理学院总体规模有缩小的趋势。

  文理学院提供了当今美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模式

  美国大学本科教育主要在3类院校中进行:

综合型私立大学、综合型公立大学和文理学院。

从教育效果等分析,许多教育人士认为,文理学院提供了当今美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模式。

  首先,从美国大学的排名来看。

2008年以来,专门针对本科生教育成效进行评估的《福布斯》杂志排名对美国大学进行了5次部分类别的大排名,其中3年文理学院拔得头彩,分别是2009年的西点军校、2010年和2011年的威廉姆斯学院,2008年和2012年的第一名由普林斯顿大学获得。

从2012年的排名具体分析,排名前十位的院校中有5所是文理学院,前二十位中有11所,前五十位中有27所,前一百位中有55所。

全美251所文理学院绝大多数进入前四百名,而全美提供本科教育的上述3类院校要超过2000所。

  其次,从毕业生进入顶尖专业研究生学院看。

美国最优秀大学生毕业去向最为集中的是到一流大学的“专业”研究生学院:

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

因为进入这3个领域即意味着高收入和傲人的社会地位,进入这三大“专业”研究生学院的学生比例也成为一流本科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华尔街日报》在2012年专门针全美最好的15所“专业”研究生学院的生源院校进行排名。

在排名前五十位的院校中,文理学院占23所,既超过综合型公立大学,也超过综合型私立大学。

  再其次,从毕业生获得博士学位和成为优秀科学家的比例看。

美国文理学院在规模上只占美国高等教育4%,却为美国培养了大批科技创新人才。

美国有20名诺贝尔获奖者毕业于文理学院,19%的美国科学院院士本科毕业于文理学院,17%的美国博士学位拥有者本科教育是在文理学院完成的。

  最后,从学生的满意度看。

根据2011年一家美国高等教育咨询公司的相关研究报告,文理学院的毕业生对学校的教育经历和教育成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综合型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

比如,77%的文理学院毕业生给自己的总体本科教育经历选择“极其满意”,而一流公立学校学生选择这一答案的仅有53%。

88%的文理学院学生对母校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综合型私立大学和一流公立大学仅分别有79%和63%的学生有同样的感觉。

  中国学生怎样申请文理学院

  由于其特点和优势,文理学院在美国精英阶层颇具影响,有少数美国学生甚至放弃哈佛或耶鲁等“常青藤”盟校到威廉姆斯学院、艾姆赫斯特等一流文理学院学习。

  与此同时,为了与综合型大学争夺优秀生源,文理学院向学生提供十分优厚的资助,通过奖学金、在校工作和贷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支持。

排名前五十位的文理学院基本都保证录取的美国学生不会因为家庭负担不起而不能就学;大部分学院有40%至60%的学生可以享受到各种资助,平均金额在3万至5万美元之间(私立文理学院一年开支多数在5万至6万美元),其资助比例和额度都超过美国排名前五十位的综合性大学。

  申报文理学院的中国学生人数近年来不断攀升,中国学生的录取竞争日趋激烈。

笔者访问的5所院校近3年平均有300至400名中国学生申请。

总体看,提供奖学金且排名靠前的学院录取人数很有限,通常每年录取10人至15人,最终有5人左右接受录取(其他到“常青藤”等综合型大学)。

  美国的“高考”学术能力评估考试(SAT)成绩是一流文理学院招收国际学生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他们所录取的中国学生平均成绩十分突出。

以艾姆赫斯特学院为例,今年申报该校的300名中国学生,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平均成绩为阅读692分、数学788分、写作730分,最后录取的10个学生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平均成绩为阅读735分、数学794分、写作758分,总分为2287分,高出了所录取的美国学生的平均成绩。

  每个学校的录取基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1至2人审核材料,二是一个小型的国际学生招生委员会集体评议和决定。

招生委员会通常包括招生办主任、负责国际学生的官员,斯密斯学院还安排副校长参加。

每个招生官每年要阅读和评审600到1000份申请材料。

  面试在中国学生的录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艾姆赫斯特学院在书面一审后,通知第一轮入围的30名左右候选人参加由校友组织的面试,斯密斯学院则对有面试要求的学生尽多地予以安排。

面试的城市通常包括北京、上海、南京和香港。

但威廉姆斯学院在中国的面试都是宣传性的,不对录取产生影响。

  知己知彼才能增加胜算。

文理学院最看重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和探究动力、成绩优秀的学生;学生对2至3项活动有天然的兴趣,自愿为其投入大量的时间,最终有良好的水平或有影响性的结果。

他们认为,这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爱好能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希望通过申请材料全面了解学生,具体通过高中成绩、成绩排名、课程难度(AP为最难)、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和学术能力评估测试II或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等标准考试了解学业情况,通过老师推荐信、小论文和课外活动介绍等了解学生的领导才能、性格、兴趣和品格。

  建议中国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报考美国大学有很多项影响因素,在最为重要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的阅读、数学和写作3部分内容中,阅读是最难部分,中国学生平均成绩较低。

要在这部分取得良好的成绩,通常需要具有长期、良好的英文阅读习惯,为此建议中国学生在小学期间就开始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时培养好英文阅读习惯,并每年保持一定的阅读量。

  申请材料一定要真实。

中国学生申报的真实性是招生官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招生官一旦发现有不实材料,申报学生的录取机会基本就没有了。

据介绍,有的学校为若干个学生出具的成绩一律都是A,有的学生小论文文字质量很高,明显与平时在学校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语言能力有很大差距。

目前,美国一流院校负责中国项目的招生官每年要评审数百份资料,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多数材料的真实性能够较容易地给予判断。

  推荐信要有针对性。

在评审中,招生官员非常重视推荐信。

通过推荐信,他们希望从中了解和验证申请人课堂内外的学习态度、性格特点、领导才能等。

因此学生在申请前要研究并向老师介绍学校到底希望了解什么,希望老师介绍和展示哪些方面的特点和才能。

美国院校可以接受中国老师用中文写推荐信,然后附上英文翻译的做法。

  小论文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越是名校,越重视小论文。

学校希望通过小论文了解申请者的英文写作能力、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

建议学生在写作中要尽量写出自己的性格、风格特点,具体文章风格可以研究、思考和分析申请美国名校成功的论文,但切不能照搬。

  热心投入课外活动,更多地展示申请者的个性。

美国名校希望国际学生能够为丰富校园生活、传承校园文化做贡献。

因此学生在一进入中学就开始培养2至3项真正喜欢的爱好或活动,投入时间,最好在活动和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

  利用中介机构要适度。

由于申报美国大学“工程”较大,请中介提供咨询情有可原。

但部分学校介绍,有的申请人存在申请中过多依赖留学中介的情况,部分材料的包装痕迹非常明显。

为此,申请的关键和重要材料准备学生一定要亲力亲为,过多依靠他人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12日第6版

二、大规模网络课程方兴未艾中国大学向世界授课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09月12日

原始网址:

近日,由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著名“慕课”平台edX网站上,悄然出现了两门来自清华大学的课程——“电路原理”和“中国建筑史”,向全球网民开放注册,这两门课分别定于10月17、18两日开课。

  今年以来,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4所名校分别宣布加入已风靡全球的MOOC(国内一般译为“慕课”),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借助于网络,中国的大学将向全世界开课。

  清华北大秋季开课“尝鲜”

  “我们完全没有料到,页面才挂上去半个月,连介绍视频都还没传,就有几千人来注册,而且绝大多数人来自其他国家。

”电路原理课程负责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于歆杰对本报记者说。

于歆杰称,尽管课程标明了是以中文讲授,但从后台看,注册课程的用户90%以上母语非中文,大大出乎了教学组的预料。

此前,他们曾估计海外用户将主要是海外华人和留学生。

  北京大学的首批课程从9月4日起陆续在edX上线,目前已有4门课开放注册,并计划于9月23日开课。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对本报表示,“在MOOC这套技术出现以后,一些北大的教授很兴奋,主动找到学校说,愿意把自己的课程贡献出来尝试一下”。

  “我们很兴奋能有清华和北大这样有声望的学校加入到我们中来”,edX媒体负责人丹·奥康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所学校的课程不仅将吸引中国人,还将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蜂拥而至”。

  依托自身优势独辟蹊径

  许多人对网络公开课并不陌生,自2011年起,随着哈佛、耶鲁等几所名校的知名课程传入国内,就有不少人成为了公开课的粉丝。

网易公开课、腾讯微课堂、XX营销大学、淘宝同学等相继上线……

  于歆杰坦言,近年来学生们热情地追逐世界名校公开课,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压力,清华要成为世界一流高校,必须跟上潮流。

  “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表示。

  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留学生正是冲着中国的优势学科来的,例如跟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科等。

“即使在网上开课,也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要开出有个性的课程才有吸引力。

”丹·奥康纳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全世界都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经济增长充满兴趣。

  对于面对国际学生时的语言问题,北大、清华方面均称,一开始将以中文为主,部分课程配英文字幕。

熊丙奇对此表示认可,他认为国际化最重要的是视野和水平,而非语言,“如果说北大或者清华出了一个课,美国那边出现了字幕组,专门等着翻译你的课程,那你的课就真的受欢迎了”。

(刘少华)

  【名词解释】

所谓MOOC,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的缩写。

它是由很多愿意分享和协作以便增强知识的学习者所组成的。

MOOC不是单纯地教师讲课,而是通过网络技术,将课堂教学、学习体验、师生互动等环节完整地在线实现,从而形成一种“在做中学”的模式。

三、加拿大倾向于引进教学型教授集中负责教学工作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3年09月18日

原始网址: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近日约克大学的招聘简章中,对教授职位的描述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即新招聘的教授的工作将会集中于教学,而且不要求他们像其他的同事那样从事科研工作。

在过去几年中,加拿大的大学想要引进一种新类型的教职工——教学型教授,为此各大学进行了许多尝试。

约克大学计划在几年中招收大约200名这样的教授。

一直以来,加拿大许多高校均要求教授40%的时间用于教学,40%的时间用于科研,其余时间做社会工作。

而教学型教授则需花费80%以上的时间进行教学,基本不需要承担科研任务。

  对于大学引进教学型教授这一做法,加拿大社会各界有不同意见。

加拿大大学教师协会执行董事说:

“当你成为一名研究者时,也是一位不一样的教师。

你会把一些别的东西和知识带进教室。

这是使大学与众不同的原因,否则,大学与高中便没有什么差别。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型教职工会更加用心,且可以与同事分享一些好做法。

(朱晓玲编译)

《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18日第2版

四、英国文化委员会发布跨国教育最新研究报告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3年09月24日

原始网址:

 

英国文化委员会于9月初举行了跨国教育研究发布会,会上英国文化委员会发布了其关于跨国教育的最新研究报告《未来事物的状态——跨国教育的演变:

数据、定义、机遇和影响分析》。

该研究是关于跨国教育的首个研究。

  跨国教育研究专家小组一致认为跨国教育仍然是国际教育中一个快速变化的部分,而英国已经把跨国教育作为其新的教育出口产业战略的重要途径。

跨国教育有国际分校、联合学位项目等不同形式。

无论是采用哪种形式,跨国教育都已经成为教育国际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检查目前25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教育模式,报告认为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中,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有着对跨国教育项目发展最为有利的环境,因为这些地区和国家有着发展良好的监管体系和健康的经济环境。

  在发布会上,英国文化委员会还宣布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合作,共同提高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声誉。

英国文化委员会教育与社会部主任说:

“我们关心和保护在英国的名义下提供的一切课程,并力图提高课程的质量。

”(朱晓玲编译)

  《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24日第2版

五、大数据将带来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管理升级

来源:

光明日报2013年08月21日

原始网址:

阅读提示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这些新生事物的出现,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最近人们议论纷纷的大数据,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冲击旧有社会面貌的新浪潮。

  大数据作为一种方法论,对于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可能带来重大突破。

举个例子,你知道美国哪个月份死于汽车事故的人最多吗?

大数据说天气炎热的月份多,而且越是炎热死者越多。

再比如,就天气较热的月份而论,一天之内的什么时间段事故最多?

大数据告诉人们晚上6到9点。

再比如,汽车事故与刮风下雨的相关性大吗?

大数据说,不大。

掌握了这样的信息,显然有助于有关部门做好社会交通管理工作,特别是找到管理的重点和规律。

  由此可见,大数据肯定也能够帮助人们提升对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

对于人才管理领域来说,更是一个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的良好契机。

  提升教育质量

  人才管理包含不同的内容,首先是人才育成。

美国已经利用大数据方法建立了富有个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支持系统”。

其中有种“学习分析技术”,能够通过对与学生相关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辨别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记录自己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的学习情况监控。

这就便于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发现哪些学生面临学习困难,或者有辍学的危险,从而因势利导,采取比较准确的帮扶措施。

  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对于来自教师的“你听懂了吗?

”的提问,人们极容易跟着大家一起回答“懂了”,其实是碍于面子,不愿意回答“不懂”而敷衍过去。

但是,借助于大数据方法,教师就能够知道,哪一位学习者的习题没有做对,并没有弄懂,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此外,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系统,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自主选学课程,获得自我提升。

这就为学习潜力较强的学习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能够形成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才能结构。

  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如果发现哪个教授教的很多学生做作业总是出错,而且错的都在一个地方,那就说明他的教学在某个环节上存在严重缺陷,需要改进。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已经利用这种大数据的方法,提升教育质量。

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的人才育成模式,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将发生重大变化。

  告别“猎腰”“猎脚”的无奈

  在没有大数据的条件下,发现与选拔都很难做到“全信息”搜索。

也就是,很可能在被选人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人才选拔。

大数据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这个问题。

从理论上讲,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进入选拔主体的视野。

这就解决了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

国外的猎头公司之所以能够帮助国家、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是因为它们掌握了大数据,而我们没有。

因此人家在“猎头”,我们在“猎腰”“猎脚”。

这样,在国际人才产业的链条分工上,我们就不得不屈居“低附加值”的下游。

  此外,人才配置的关键是“人岗匹配”。

就是要把最符合岗位素质要求的人,配置到他最适宜的岗位上。

发达国家的人才管理研究者为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已经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精细化的能力模型。

这种模型从多种维度来描述到底什么样的人,进入这个岗位才是合适的。

有的还绘出了“人才素质模型雷达图”。

如果是职工人数众多的企业,一个一个地进行人工对比,无疑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可是,依靠大数据就能够很快实现“人岗匹配”。

这种方法,对于各级各类领导班子人才配置的意义更大。

因为领导班子成员配置科学与否,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更大。

  当前,遍布全国的人才市场为实现人才科学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各地人才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不全、信息不及时和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这些问题,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方法来加以改进。

例如,国内有家利用大数据的人才交流机构发现,市场上来来往往的求职人流中,有万分之一的属于在逃犯。

如何防止他们危害社会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的问题。

  挑战传统人才研究方法

  大数据的出现,必将冲击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现在我们常用的“抽样调查”法,被认为是社会文明得以建立的牢固基石,应用较广。

其实,它只是在技术受到限制的特定时期,解决特定问题的一种无奈方法。

现在,凭借大数据我们已经可以收集过去无法收集到的信息,这么一来“样本就等于全部”。

而且这样做,肯定比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得出的结论要准确得多。

  迎接大数据时代,需要形成“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实用工具,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在思维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缺少精准性。

考虑问题大而化之、重定性轻定量的例子不在少数。

故,胡适先生专门写有《差不多先生传》,以警戒国人。

可是,就算到了今天,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对当地、本系统的人才数量、质量、结构都不甚了解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