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63013讲课讲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3348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营养与健康63013讲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食品营养与健康63013讲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食品营养与健康63013讲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食品营养与健康63013讲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食品营养与健康63013讲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与健康63013讲课讲稿.docx

《食品营养与健康63013讲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营养与健康63013讲课讲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营养与健康63013讲课讲稿.docx

食品营养与健康63013讲课讲稿

食品营养与健康

六大营养素 

六大营养素包括: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是蛋白质的运动形式。

如果蛋白质长时间地摄入不足,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便会无法进行,轻者发生疾病,重者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蛋白质元素组成的最大特点是含有氮。

有些蛋白质还含有硫、磷、铁等其他元素。

上述这些元素按一定结构组成氨基酸。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20多种,这20 多种氨基酸以不同数目和不同顺序连接构成种类繁多,千差万别的蛋白质,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可相差几千倍,但它们含氮的百分率相当恒定,各种蛋白质每100克中的氮含量都约是16 克。

这样,我们要测定某一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便可以首先测定其氮含量,再乘以6.25 (100÷16 = 6.25 )即可得出该食物的蛋白质含量。

 

2、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肠胃道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

吸收后的氨基酸只有在数量和种类上都能满足人体需要身体才能利用它们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营养学上将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

 

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对成人来说,这类氨基酸有8种,包括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

对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并不是说人体不需要这些氨基酸,而是说人体可以自身合成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得到,不一定非从食物直接摄取不可。

这类氨基酸包括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

有些非必需氨基酸如胱氨酸和酪氨酸如果供给充裕还可以节省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量。

 

3、蛋白质的分类

营养学上根据食物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将食物蛋白质分三类:

  

1) 完全蛋白质   这是一类优质蛋白质。

它们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彼

此比例适当。

这一类蛋白质不但可以维持人体健康,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奶、蛋、鱼、肉中的蛋白质都属于完全蛋白质。

 

2) 半完全蛋白质   这类蛋白质所含氨基酸虽然种类齐全,但其中某些氨基酸的数量不能

满足人体的需要。

它们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例如,小麦中的麦胶蛋白便是半完全蛋白质,含赖氨酸很少。

食物中所含与人体所需相比有差距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氨基酸叫做限制氨基酸。

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多半较少,所以,它们的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

 

3) 不完全蛋白质   这类蛋白质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单纯靠它们既不能

促进生长发育,也不能维持生命。

例如,肉皮中的胶原蛋白便是不完全蛋白质。

  

4、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在体内的多种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三方面:

 

1) 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材料。

婴幼儿、儿童和

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蛋白质。

即使成年人的身体组织也在不断地分解和合成进行更新,例如,小肠黏膜细胞每1~2天即更新一次,血液红细胞每120天更新一次,头发和指甲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身体受伤后的修复也需要依靠蛋白质的补充。

 

2) 调节身体功能   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调节生长、代谢的各种激素以

及有免疫功能的抗体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此外,蛋白质对维持体内酸硷平衡和水分的正常分布也都有重要作用。

  

 3)供给能量   虽然蛋白质的主要功能不是供给能量,但当食物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不符合人体的需要,或摄入蛋白质过多,超过身体合成蛋白质的需要时,多余的食物蛋白质就会被当作能量来源氧化分解放出热能。

此外,在正常代谢过程中,陈旧破损的组织和细胞中的蛋白质也会分解释放出能量。

每克蛋白质可产生.16.7千焦耳(4千卡)热能。

  

5、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蛋白质元素组成的最大特点是含有氮。

有些蛋白质还含有硫、磷、铁等其他元素。

上述这些元素按一定结构组成氨基酸。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20多种,这20 多种氨基酸以不同数目和不同顺序连接构成种类繁多,千差万别的蛋白质,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可相差几千倍,但它们含氮的百分率相当恒定,各种蛋白质每100克中的氮含量都约是16 克。

这样,我们要测定某一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便可以首先测定其氮含量,再乘以6.25 (100÷16 = 6.25 )即可得出该食物的蛋白质含量。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植物性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比例与人体需要相比总有些不足。

由于各种植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各不相同,因而可以通过植物性食物的互相搭配,取长补短,来使其接近人体需要,提高其营养价值。

这种食物搭配的效果叫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常将多种食物混合食用,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样做不仅可以调整口感,还十分符合营养科学的原则。

例如,谷类食物蛋白质内赖氨酸含量不足,蛋氨酸含量较高,而豆豆类食物的蛋白质恰好相反,混合食用时两者的不足都可以得到补偿。

  

7、蛋白质的供给量和来源  

蛋白质的供给量   蛋白质的供给量与膳食蛋白质的质量有关。

如果蛋白质主要来自奶、蛋等食品,则成年人不分男女均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75克。

中国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蛋白质质量较差,供给量需要定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0~1.2克。

蛋白质供给量也可用占总能量摄入的百分比来表示。

在能量摄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由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在成年人应占总能量的10%~12%,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则应占14%。

  

8、蛋白质的来源   膳食中蛋白质来源不外是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如奶、蛋、鱼、瘦肉等。

植物性食物主要是谷类和豆类。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

谷类是我们的主食,蛋白质含量居中(约10%),是我国人民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蔬菜水果等食品蛋白质含量很低,在蛋白质营养中作用很小。

 

脂肪 

脂类也称脂质。

它包括两类物质。

一类是脂肪,又名中性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

另一类是类脂,它与脂肪化学结构不同,但理化性质相似。

在营养学上较重要的类脂有磷脂、糖脂、胆固醇、脂蛋白等。

由于脂类中大部分是脂肪,类脂只占5%并且常与脂肪同时存在,因而营养学上常把脂类通称为脂肪。

 

1、脂肪酸  

  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中性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

根据脂肪酸分子结构中碳链的长度分为短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少于6 个),中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6~12 个)和长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超过12 个)三类。

一般食物所含的脂肪酸大多是长链脂肪酸。

根据碳链中碳原子间双键的数目又可将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以上双键)和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三类。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液态,大多为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豆油、菜子油等。

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固态,多为动物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等。

但也有例外,如深海鱼油虽然是动物脂肪,但它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因而在室温下呈液态。

2、必需脂肪酸  

   自然界存在的脂肪酸有40多种。

有几种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

作用是:

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缺乏时发生皮炎,对儿童还影响其生长发育;是合成磷脂和前列腺素的原料,还与精细胞的生成有关;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防止胆固醇在肝脏和血管壁上沉积;对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有保护作用。

 3、胆固醇  

胆固醇是类脂的一种。

它在人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包括:

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吸收养分、排出代谢废物都由细胞膜控制;是合成胆汁酸和维生素D3的原料,前者可帮助脂肪消化吸收,后者可预防儿童佝偻病;是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特别是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这些激素对人体的健康和人类的繁衍都是不可或缺的。

 

人体胆固醇来自膳食和体内合成。

体内合成量受膳食胆固醇水平影响,膳食胆固醇摄入过多时体内合成量减少,摄入过少时体内合成量增多。

胆固醇在肝脏内经过分解代谢随粪便排出。

正常情况下,胆固醇在血液中维持一个恰当的水平。

当脂质代谢发生异常或膳食胆固醇摄入量超过身体调节能力时,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就会升高并逐渐在血管内壁上沉积而引起血管腔狭窄和心血管病。

这时,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另外,通过体育锻炼也可以加快胆固醇的代谢。

但在脂质代谢正常的情况下无须过分限制,因为胆固醇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4、脂肪的生理功能  

概括起来,脂肪有以下几方面生理功能:

 

    供给能量 1克脂肪在体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38KJ(9Kcal)能量,比1克蛋白质或1克碳水化合物高一倍多。

 

    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  磷脂、糖脂和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类脂层,胆固醇又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3和类固醇激素的原料。

 

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   皮下脂肪可防止体温过多向外散失,也可阻止外界热能传导到体内,有维持正常体温的作用。

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垫有缓冲外力冲击保护内脏的作用。

     

提供必需脂肪酸

    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鱼肝油和奶油富含维生素A、D,许多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

脂肪还能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  

1、组成: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其中氢和氧的比例与水分子中氢和氧的比例相同,因而被称为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

根据分子结构的繁简,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大类。

 

单糖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易溶于水,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最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葡萄糖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人血液中的糖是葡萄糖。

果糖存在于水果中,蜂蜜中含量最高。

果糖是甜度最高的一种糖,它的甜度是蔗糖的1.75倍。

半乳糖是乳糖的分解产物,吸收后在体内可转变为葡萄糖。

 

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脱去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糖,易溶于水。

它需要分解成单糖才能被身体吸收。

最常见的双糖是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蔗糖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缩合而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糖。

白糖、红糖、砂糖都是蔗糖。

麦芽糖是两分子葡萄糖缩合而成,谷类种子发芽时含量较高,麦芽中含量尤其高。

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而成,存在于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其甜度只有蔗糖的六分之一。

乳糖不易溶于水,因而在肠道中吸收较慢,有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对预防婴幼儿肠道疾病有益。

   

  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无甜味,不溶于水。

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糊精、糖原和膳食纤维。

淀粉是谷类、薯类、豆类食物的主要成分。

淀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可分解成糊精,再进一步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

糖原也叫动物淀粉,是动物体内贮存葡萄糖的一种形式,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内。

当体内血糖水平下降时,糖原即可重新分解成葡萄糖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要。

膳食纤维虽不能被人体消化用来提供能量,但仍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这方面将在以后的有关条目中介绍。

   

2、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 供给能量  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能量的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

它在体内可迅速氧化

及时提供能量。

1克碳水化合物可产生16.7KJ(4Kcal)能量。

脑组织、心肌和骨骼肌的活动需要靠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

 

2) 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细胞膜的糖蛋白、神经组织的糖脂以及传递遗

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重要组成成分。

 

3) 节约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充足时,人体首先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从

而避免将宝贵的蛋白质用来提供能量。

 

4) 抗酮作用   脂肪代谢过程中必须有碳水化合物存在才能完全氧化而不产生酮体。

酮体

是酸性物质,血液中酮体浓度过高会发生酸中毒。

 

5) 糖原有保肝解毒作用   肝内糖原储备充足时,肝细胞对某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和各种致

病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解毒能力。

 

维生素 

1、什么是维生素,有何特点 

   维生素(vitamin)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

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2 、各种维生素的用途 

 

VA 增强在光线不足时的视力,维持粘膜正常功能 ,令皮肤光幼嫩。

夜盲症、眼球干燥,皮肤干燥及痕痒。

红萝卜、绿叶蔬菜、蛋黄及肝。

 

 VB1强化神经系统功能,保持心脏正常活动。

情绪低落、肠胃不适,脚气病、手脚麻木 。

豆类、糙米、牛奶、家禽。

 

 

VB2维持口腔及消化道粘膜的健康,维持眼睛视力,防止白内瘴。

嘴角裂开及溃疡,口腔内粘膜发炎,眼睛容易疲劳。

瘦肉、肝、蛋黄、糙米及绿叶蔬菜。

 

 

VB6保持身体及精神系统处于正常现状,维持体内钠,钾成份得到平衡,制造红血球。

贪血、抽筋、头痛、皮肤脱落、呕吐、暗疮。

瘦肉,果仁,糙米,绿叶蔬菜,香蕉。

   

VB12 防止贫血,制造红血球,防止神经受到破坏。

疲倦、精神抑郁、记记力衰退、贪血。

肝、鱼、牛奶及肾。

 

 

叶酸 制造红血球及白血球,增强免疫能力。

舌头红肿、贫血、消化不正常、疲劳、头发变白,记忆力衰退。

蔬菜,肉及酵母等。

 

 

VB3烟酸保持皮肤健康及维持血液循环,有助神经系统正常运作。

疲劳,头痛,呕吐,肌肉酸痛。

绿叶蔬菜,肝,肾,蛋等。

 

 

VB5泛酸 制造抗体,增强免疫力,帮助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转变成能量。

口疮,记忆力衰退,肚泻,失眠,疲倦甚至血糖过低。

糙米,肝,蛋,肉。

 

 

VC 对抗游离基、有助防癌,减低胆固醇,加强身体免疫力,对抗疾病,防止坏血病。

牙肉出血,牙齿脱落易患感冒,伤口愈合缓慢,皮下出血,消化不良等。

水果,特别是橙类,绿色蔬菜,蕃茄,马铃薯等。

 

 

VD 有助小孩牙齿及骨骼发育,及补充成人骨骼所需钙质,防止骨质疏松症。

小孩软骨病、食欲不振,腹泻等。

鱼肝油,奶制品,蛋。

 

 

VE 对抗游离基,有助防癌及心血管病,改善伤口回复平滑,有助降低血压,减低月经出现的不正常现像。

红血球受到破坏,神经受到损害,不育症,月经不正常,肌肉受损,子宫机能衰退。

 冷榨植物油、深绿色蔬菜、蛋、牛奶、肝、麦、及果仁。

 

 

VK 凝血作用,有助修补及骨骼的生长。

不正常体内出血。

西兰花、椰菜花、椰菜、蛋黄、肝、棵麦子等。

  

 

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

A、D、E、K;水溶性维生素:

B族、VC。

 

矿物质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也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

人体组织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元素,其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主要组成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其余各种元素大部分以无机化合物形式在体内起作用,统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

也有一些元素是体内有机化合物(如酶、激素、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这些矿物质根据它们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寡分为常量元素(又称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体内含量大于体重的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它们包括钙、磷、钾、钠、镁、氯、硫等七种,它们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含量小于体重的0.01%的称为微量元素,种类很多,目前人们认为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种,它们是锌、铜、铁、铬、钴、锰、钼、锡、钒、碘、硒、氟、镍、硅。

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虽小,却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与其它营养素一样,并不是“多多益善”,每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发挥其生理功能都有它在体内一定的适宜范围,小于这一范围可能出现缺乏症状,大于这一范围则可能引起中毒,因此,一定要很好地掌握它们的摄入量。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概括起来可分三方面:

  

1、是构成人体骨骼牙齿等硬组织的主要材料。

  

2、以离子形式溶解在体液中维持人体水分的正常分布、体液的酸硷平衡和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

 

3、是一些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

 

 

水  

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人不吃食物仅喝水仍可存活数周;如果不喝水,数日便会死亡。

水是人体数量最多的成分,约占体重的50%~60%。

人体新陈代谢的一切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水的介质中进行。

 

水的生理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水是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必不可少的介质,没有水一切代谢活动便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了。

 

2、水是体内吸收、运输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的最重要的载体。

这是由于水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通过循环系统转运。

 

3、维持正常体温。

水的汽化热很大,1克水汽化要吸收580卡热。

汗液的蒸发可散发大量热量,从而避免体温过高。

 

4、润滑功能。

泪液、唾液、关节液、胸腔腹腔的浆液起着润滑组织间经常发 生的摩擦的作用。

               

许多因素(如年龄、环境温度、劳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影响人体对水的需要量。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日约需水2500毫升。

人体主要通过饮水和进食食物获得水分。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也产生一部分水,称为代谢水,但数量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