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对GDP拉动作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3235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资对GDP拉动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投资对GDP拉动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投资对GDP拉动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投资对GDP拉动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投资对GDP拉动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资对GDP拉动作用.docx

《投资对GDP拉动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对GDP拉动作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投资对GDP拉动作用.docx

投资对GDP拉动作用

新浪财经讯“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2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开。

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在演讲时表示,过度追求投资拉动GDP,弄不好就像抽鸦片。

成思危分析称,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的GDP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比较好的情况或者是高效的,投入以后五年和十年可以回收利润。

第二种情况是长效和低效基础设施的投资,比如高速公路等等,投资回收期比较慢。

第三种情况是无效GDP,投入的时候拉动GDP了,但建成了以后不能生产,不能发挥效益,不能产生GDP了,这样也会造成浪费。

第四种情况是破坏性的GDP,比如说豆腐渣工程,建成以后垮了,垮了还要重修,这个时候也产生GDP,但是这种GDP是破坏性的,一点用也没有。

他进一步指出,要挤掉GDP的水分,首先要挤掉破坏性和无效的GDP,一定要对长远和长效的GDP项目要慎重的审查。

“过度追求投资拉动GDP,弄不好就像抽鸦片”,成思危还举例称,比如今年某个省8000亿的增长里有1000亿是无效或者是破坏性的,明年要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至少要补上这1000亿,如果你想增长速度稍微提高一点,你还得要增加投资。

所以这样的话就造成了投资不断的增长,这样是很危险的。

(梁斌发自北京)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成思危:

今天会议给我的时间是15到20分钟,所以我不能全面展开,我就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增长。

大家知道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要把推动发展动力转移到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上来,这一点非常重要。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也在讲我们要的是没有水分的增长,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增长,我想就这个问题讲四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就是转型有阵痛,要度过这个时期。

大家知道国内外很关注我们的GDP,去年是9.3%,他们很关注,实际上我觉得从四季度的情况看基本没有悬念,今年GDP可以完成我们跟年3月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人大通过的7.5%,大家简单算一算,就算四季度和三季度一样也没有问题,退一万步说即使四季度的力度再下降,也没有问题。

明年有不同的预测,有的人说8,有的人说9,我前些日子讲过,我们“十二五”规划定的是7%,去年是9.3%,今年是7.5%,明年7%足够了,但是我们这个7一定是没有水分的7,踏踏实实的7。

我觉得宁愿要一个没有水分踏踏实实的7,比要一个有水分的不踏实的9要好。

当然这个转变不是容易的,最后明年可能是8%左右,但是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思想,就是要破除对GDP的崇拜,破除一切为了增长,增长就是一切,这种观念。

为什么?

因为我们要转型,要付代价,你要调整结构,你要淘汰过剩的产能,你要去库存化,你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你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你要培植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都会影响GDP的增长。

所以我就说这个转型是要付代价的,是有阵痛的。

但是如果我们敖过了这个阵痛,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踏踏实实的取得增长。

我们讲又好又快发展讲了好几年,但是为什么调结构调不下来,就是因为形势好的时候大家不愿意调,都赚钱我干吗要淘汰产能,形势不好的时候又不敢调了,怕一调影响社会就业和稳定。

不经过阵痛,不短期牺牲一点发展的速度,我们是调不过来的。

所以我很希望明年能够有一个踏踏实实的增长,但是不能一蹴而就。

所以

我估计明年可能是8%左右的增长,这里面还有一定的水分。

第二,十八大提出来我们要牢牢抓住实体经济基础,这个问题我专门做过研究,就是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要保持一定主体地位。

大家知道,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类体系,一类叫MPS体系,这是计划经济时代常用的,就叫物质资料生产体系,这个体系实际上包括一产、二产和三产里的传统服务业,商业、旅店等等这些,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另外一种体系叫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叫SNA体系,这是全世界通用的,它包括了金融、房地产等等。

所以我们认为简单的说可以用MPS体系算出GDP,认为是实体经济的GDP,而整个SNA的GDP那就包括全部的GDP了。

我们国家从1984年开始MPS和SNA并用,到92年全部转成跟国际接轨的SNA体系了。

如果我们这样算的话,我们看一下这是美国的实体经济占整个GDP的比例,近三十年来是由81%下降到42%。

也就是说实体经济的比例已经低于50%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就发生了。

所以它现在也要提高实体经济的比重,要加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美国奥巴马在去年6月就推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这个是由政府、企业、大学合作,要提高美国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加强美国的创新,并且号召美国的公司在海外的要把生产转移回去,这个计划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可见我们要保持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要占主体地位。

我们国家的情况是近三十年来,这个比例从87%下降到70.5%,这个下降我认为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金融在发展,不能说不发展虚拟经济。

我的预测到2020年和2025年,这个比例可能要下降到65%左右,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人民币的国际化在推进,另外我们金融的改革也在推进,现在银行业的规模跟世界差不多,证券业规模比世界少一点,保险业规模比世界要少的多,所以证券业和保险业还要发展,我们还要发展民营的金融机构等等。

所以可能这个比例还要下降一点到65%,65%是不是最好的,我现在不敢说,现在我们还在研究。

所以要保持它的合理比例,还要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造成实体经济的损害。

大家知道美国这次的危机,开始从次贷危机发展到债务危机,发展到流动性危机,再发展到信用危机,发展到信用危机以后就把风险传递到实体经济上,这样就使得金融危机转化成经济危机。

第三就是要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在05年就讲过金融和经济要协调发展,现在的情况是金融的利润太大,虚拟经济利润太大挤压了实体经济,现在银行贷款按照正常的贷款利率都贷不到,我们做了调查,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最高到30%,实体经济企业怎么活,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注意。

我个人的看法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中产生,依附于实体经济,关键我们是要协调发展。

如果不能协调发展的话利润都到虚拟经济中去了,那实体经济肯定要萎缩。

实体经济的GDP水分在什么地方,实体经济就是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过多的去依靠投资,因为过多的依靠投资,大家都看到了造成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库存挤压、投资效益降低,环境问题增多等等一系列问题,我分析过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的GDP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可以叫做比较好的情况或者是高效的。

就是说我投入以后五年和十年可以回收利润。

第二种情况是长效和低效基础设施的投资,高速公路等等,这个投资回收期比较慢。

而且基础投资要适当的超前,你修高速公路要修四道,过两年要扩大就不合算了了,现在我听说一百多个城市要上地铁,我很担心,为什么?

因为地铁一公里需要五到七个亿,修地铁是拉动GDP最快的,一投入马上拉动。

但是修好地铁以后,根据我的了解,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城市不赔本的,不要财政补贴的。

所以这样的话它可能造成尽管当时拉动了GDP有了政绩,但是长远来看老要政府的财政补贴,当然有人说这是为了民生。

但是我看有成本和效益的问题,地铁只是上班时间很多人坐,平时没有人坐,你的成本效益就有问题。

另外有些中小城市是不是一定要修地铁才能解决交通问题。

第三种情况是无效GDP,投入的时候拉动GDP了,拉动生产资料,水泥、钢铁、玻璃等等增长了。

有一部分投资转化成GDP,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

它建成了以后不能生产,不能发挥效益,不能产生GDP了,这样也会造成浪费。

第四种情况是破坏性的GDP,比如说豆腐渣工程,建成以后垮了,垮了还要重修,这个时候也产生GDP,但是这种GDP是破坏性的,一点用也没有。

所以我们要挤水分,首先要挤掉破坏性和无效的GDP,一定要对长远和长效的GDP项目要慎重的审查,这个非常重要。

我曾经讲过过度追求投资拉动GDP,弄不好就像抽鸦片,为什么?

今年某个省8000亿的增长里有1000亿是无效或者是破坏性的,明年我要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至少我得补上这1000亿,如果你想增长速度稍微提高一点,你还得要增加投资。

所以这样的话就造成了投资不断的增长,这样是很危险的。

因为实际上我们的投资一部分水分和无效的东西被隐藏起来。

我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我认为合理的投资增长应该是不高于GDP的1.4倍,也就是说GDP投资增长率之比,应该是0.7左右。

我们90年代基本上是这个数,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我们这个数是0.5,也就是投资是GDP的1倍,这个过高了,所以保持合理增长,提高GDP的质量,挤掉它的水分是必须要做的。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要提高综合要素的生产力,什么是综合要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加强管理,这三点在十八大报告里面都提到了。

科技进步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也包括引进技术,总而言之是用新的技术代替旧的技术,不管是创新的或者是引进的,一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什么?

因为实体经济劳动生产率踏踏实实的创造社会财富,欧债危机一个大问题,像希腊、葡萄牙这些国家不能创造足够的财富去支持政府的高支出,给社会的高福利和个人得高消费,所以它只能借钱,借钱还不了,只能借新债还老债。

希腊的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德国的一半,葡萄牙的劳动生产率是德国的1/3,而它的社会福利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和德国一样,你想它怎么能不出问题呢?

我们中国现在大概是德国的1/5,所以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我们创造的社会财富。

现在我们第二产业,每个人每年创造的增加值大概是9万多,这个数太低了,这样我们没有办法更多的分配给劳动者,当然这里面有合理分配问题,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这9万多怎么分配,应该是主要增加个人的比重。

但是总的来说,如果你不把这块饼做大,你怎么能更好的完善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要付出代价,是要忍受阵痛,但是必须要过这一关,才能真正实现踏踏实实没有水分的增长。

第二就是我们要注意保持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合理的比例,要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

协调发展。

我曾经讲过虚拟经济等于经济中的软件,实体经济是经济中的硬件。

第三就是我们要挤掉实体经济中的水分,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一定要尽量减少那些无效甚至破坏性的投资。

第四就是要依靠提高要素转变率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说依靠技术进步,要依靠劳动者的速度,要依靠加强管理来提高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把这些财富合理的分配给全体人民,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城东的高铁停工了很长时间,前不久又复工了,轰轰烈烈昼夜不歇,让人又喜又愁.愁什么?

愁GDP啊!

朋友要问好事情啊,你愁什么,请听我从头说.

一、什么是GDP:

是指在一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二、我国GDP总量:

2011年全年GDP47.16万亿元。

三、2011年我国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是54.2%

四、投资的钱从那里来:

发货币、税收、卖地、发国债等。

我国也一样,且以发货币为主。

目前,我国广义货币余额为14.6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广义货币余额只有10万亿美元。

五、GDP的健康增长应依赖于最终消费。

目前,我国的民众的购买力低下,2011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只有51.6%。

多出来的东西其价值的实现只能够依赖投资。

我是“凯恩斯主义”和“稳定匹配和市场设计理论”的协调、互补、不排斥的理论的提出和支持者,

我的《其实“凯恩斯主义”和“稳定匹配和市场设计理论”并不矛盾》一文已被大地网——行中国看天下等网站刊登。

我们知道,实际上GDP反映的仅是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不是经济增长的质量,我们要既需要高增长的GDP,更加需要含金量高的GDP,也就是说目前的GDP所能见证的,只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要从全局角度来判断经济增长的素质,离不开对质量和效益的关注。

我们的经济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让经济增长速度与所付出保持匹配,使我们的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健康的轨道,是我们的长期任务。

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的基础是脆弱的,长期以来依靠不断地投资来拉动GDP的增长,投资巨大而效益不高,债务日增,债务危机增加。

我们要改变政府投资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型为服务型政府,走民富路线,培育和拉动内需,努力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通常投资会对国民收入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拉动的原因是一单位的投资投出去,等于投资方给销售方一单位的收入,而销售方通常会按照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再把钱花出去(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然后下一个销售方继续消费,如此往复就带动了国民收入成倍数的增长。

政府投资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同样金额在国民手中国民是分为两部分的,即一部分消费和一部分储蓄,能够拉动gdp的只有消费部分部分。

政府投资则是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拉动。

从这个角度政府投资的产生的需求大于国民拉动的需求量,这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理论上是这样,但我国的政府投资这几年拉动gdp作用一直在下滑,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指标显示随投资率不断提高,投资效率不断下降。

反映投资效率的指标是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这个指标的意义就是每增加1块钱的国民生产总值,需要投资几块钱。

实际上就是边际的投资回报率。

增量资本产出率世界的平均水平是2左右,我国前几年测算大概是5到7,也就是要投资5到7元钱才能增加1元钱,等于货币投进去了,产出的实际的物质财富很小。

为何会这样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大,社会平均消费倾向低。

收入水平的不同消费倾向不同,具体说就是收入越高消费占比越低。

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差异较大,基尼系数已高达到4.577,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进而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增加。

可以说社会财富分配的差异越大会带来国名收入增长的负相关效应越大。

二、投资产生的净购买渗出严重。

政府投资(含所有政府购买)产生的初次分配因制度的不完善更多到了权商关系密切者的或国企手里,这样的直接后果不知是效率低小,在此过程中的大量寻租行为,必然的后果是大量的财富流到了非生产者手里,非生产者的平均消费倾向更低,层层分配以此模式循环,拉动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我国市场化程度低即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导致的挤出效应过大。

1、政府收税或发放公债等面向的是全体国民,而政府支出或投资大多流向国有企业,而我国的大多国企平均效率是低下的。

2、政府突击投资如这次的四万亿全国各地为瓜分蛋糕跑部前进,这中间又有多少可投可不投,或现在根本不应该投的项目,当然项目最后还是大多交给国企。

如果国企凭借社会资源优势独享政府刺激经济政策,那将会对社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生挤出效应,这将会对刺激经济政策的效果又打折扣。

四、税收的非正常挤出效应。

当前政府在大力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反思我们现行的税收制度,实际上很多在执行税收的紧缩政策。

这一部分原因是前几年调控紧缩的后遗症,但也有很多的地方为完成税收任务为完成而完成,部门利益不能兼顾全局利益。

有的在地方亏损企业多的情况下就对好企业加重税负,这实际上是竭泽而鱼。

五、政府大量的无用功,该民间做的事政府来做。

我国的市场化是从计划体制渐进改革的。

今天政府的管制对民间投资的限制依然很大,很多现金流好、利润率高的项目民间资金完全可以做且能做好。

政府的这几年的紧缩调控对无论是资金还是资源对国企影响都很小。

调控的显性后果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生存更加困难。

国企虽然国企效率低下但独享资源及政策的优势、成本优势(庞大资产租金上交有限,利润上交有限)与中小企业展开不公平竞争。

这中间又丧失多少gdp。

社会的总的净消费或投资是拉动国民财富增长的核心要素。

我国自税制改革以后税收占gdp比例逐年提高,财政收入一直大于gdp的增长。

政府购买产生的流入拉动和流出拉动很

不和谐。

流出产生的效用也是和流入一样的倍数放大。

流转的过程的大量渗出损耗就是国民财富的额外损失。

几点建议:

1、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建设提高平均消费倾向。

生病致穷、教育致贫、老无所依一直是制约国民消费的三大魔咒。

提高对未来的确定性预期,减少对未来的担心是有效提高消费倾向的路径。

衡量政府拉动除要考量净支出(政府净购买减去税收挤走的消费)还务必要考虑如何提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如本文开头说明的净消费和消费倾向决定拉动的倍数。

2、放松管制,扩大民间投资范围。

民间能做的让给民间做,民间做民间该做的事,政府做政府该做的事。

政府不能错位也不能缺位。

3、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放松管制大力发展金融相结合,宽松货币政策没有金融业的改革配套,宽松能解决的问题有限。

资金如何能流到中小企业手里才是关键。

防水而不疏通渠道还是会出问题,反而可能得到与初心相反的结果。

如何疏通渠道解决一直存在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农村及微型企业贷款难。

这方面宁波商行,包商银行银行的零售业务的拓展上已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4、推进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效率。

国企改革现在到了啃骨头的阶段,我国特殊的县域经济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促进了地方的国企改革,能改的已经都改了。

出现困难的、混不下去的阻力最小改得最早,虽然企业困难但有资金有技术和有市场潜力的在在大环境和内部人合力推动下也基本市场化改革完毕,现在剩下的是日子过的不错的、规模大的、政府没有放开还在管制保护的等等,这些企业低效率企业还能活着且活的好的原因是:

1、早就该改但政府一直扶持,就因为扶持造成企业的自生能力差。

2、占有庞大的国家的资产,资产租金和企业利润不交或少缴。

3占有自然资源,全民财富独家享用。

4、行业政府管制大树低下好乘凉,刮不着,晒不着。

5、产权不清晰,控制激励不相容,缺乏现代企业制度。

解决国企的问题一是对症下药,但更为重要的是制度的建设。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社会制度才是根本。

制度要靠法律来保证,法制变为法治也才能真正的保健护航,才能真正建立并能维护市场化的竞争环境,让市场机制发挥核心作用。

制度的建设是当期迫切要解决的,制度建设也是最有经济效益的,也是能够根本上提高政府投资及购买效率的路径。

收入分配的公平,好的投资环境的形成,税收的科学和约束,政府权利的错位和缺位矫正,等等、等等无一不依赖制度的完善。

问题代表着机会,制度完善的过程也是社会同步发展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