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3课 哈姆莱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 第3课 哈姆莱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3课 哈姆莱特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4
第3课哈姆莱特
美与丑
1.美是一种欣慰,丑是一种厌恶,两者相对,又密不可分。
漂亮的脸蛋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快感,丑陋的言行会给人一种直觉上的厌恶。
心灵美,美在人的善良性;心灵丑,丑在人的劣根性。
视觉上的美会给人带来享受,但往往靠不住。
譬如昂贵华丽的商品外包装,里面却装着低廉劣质的内容,只看表象会蒙住双眼。
视觉上的丑会让人难过,但往往靠得住。
譬如一个人的长相并不美观,言行却充满仁爱和奉献精神,只看表象会误读他人。
美并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一种特质。
当这种特质向着反方向发展时,美会变得很丑陋。
丑并不是沮丧的根本,而是一种表象。
当这种表象向着反方向发展时,丑会变得很美丽。
真善美是一朵花,人人都爱它;假恶丑是一根刺,人人都恨它。
2.朋友,能听我说句心里话吗?
能让我把对你心灵的感受释放出来吗?
四季轮回,芸芸众生,有了你和我,有了你的美,有了我的丑。
朋友,假如没有了丑,会有美的发现吗?
正是因为我的丑,才体现出你的美。
我请求你,不要把我忘记,我会用自己的丑来衬托你的美。
我想送你蔚蓝的天空,再送你一个美的梦境,用色彩斑斓点缀你的人生。
请你还我夙愿,用我最美的诗情,送你真情,让你生活得潇洒,让你享受最美的人生。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
“文学学校”学习,后因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1616年4月23日在其52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
作品,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悲剧)等。
喜剧: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喜剧)等。
悲喜剧(正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历史剧:
《亨利四世》等。
十四行诗:
《爱人的怨诉》等。
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的《丹麦史》,讲述的是发生在8世纪末丹麦的历史故事。
16世纪末英国作家把它改编成戏剧,以复仇为主题,广为流行,但现在已失传,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般被公认是根据那部失传的悲剧改编的,但莎士比亚采用借古讽今的方法,把这个中世纪的复仇故事写成一个具有新时代特点和深刻意义的社会悲剧。
尽管剧情发生在中世纪的丹麦,但剧中所写的矛盾冲突和社会环境处处使人联想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即伊丽莎白末年。
当时正是英国封建关系瓦解、资本主义关系兴起的交替时代。
一方面,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并日益暴露出它的腐朽性和反动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加紧了对农民的掠夺。
作品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社会本质,揭示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藩属(fān)
(2)棕榈(zōnglǘ)
(3)忏悔(chàn)(4)印玺(xǐ)
(5)戕害(qiāng)(6)蟊贼(máo)
(7)淆乱(xiáo)(8)食槽(cáo)
(9)吮吸(shǔn)(10)繁文缛节(rù)
(11)揩油(kāi)(12)拘捕(bǔ)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1)露
(2)鞘
(3)宿
(4)刹
2.一言辨异
(5)尹大拿是抗战胜利后在自己的处(chù)所被处(chǔ)死的。
(6)养好牲畜(chù)是发展畜(xù)牧业的根本。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7)
(8)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果然 居然
填一填
王伟说的情况果然属实:
你相信不,居民在一个地方居住了十几年,居然不知道门前马路叫什么名字?
辨一辨
果然:
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居然:
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2.包涵 包含
填一填
我弄错了这篇课文所包含的意思,请多包涵!
辨一辨
包涵:
海涵、原谅的意思。
(用于交谈对话)
包含:
包括、涵盖。
(用于物质)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扣人心弦: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2)拾人牙慧:
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3)自投罗网:
自己投到罗网里去。
比喻自己送死。
(4)不自量力: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5)繁文缛节:
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6)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7)败坏伦常:
损害、破坏伦理道德。
(8)万恶不赦:
极端恶毒,罪恶多端,不容赦免。
2.辨析正误
“刘大头”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个万恶不赦的家伙,作恶多端,新中国成立后公安局追踪求迹,但一直没有他的消息,一些老干警为此感到不自量力。
辨析:
“不自量力”是贬义词,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用在这里不当。
[课文主旨]
《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课文节选部分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热情赞扬了哈姆莱特反对封建暴政的勇敢、智慧和斗争精神,无情地揭露了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专制王朝的罪恶及封建社会宫廷内部斗争的险恶和复杂,反映了作家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
[脉络梳理]
一、阅读课文开头到“哈姆莱特:
……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1.“哈姆莱特:
我既然感觉到危机四伏,——我还没有向我的脑筋商量一段序幕,脑筋就把全戏安排好了。
”如何理解这句话?
[对应考点:
理解语句的含意]
提示:
主人公的表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洋溢着斗争的喜悦。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哈姆莱特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思维的敏捷。
2.哈姆莱特后悔自己对雷欧提斯的行为对剧情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
分析剧情的作用]
提示:
为下文比剑前哈姆莱特请求雷欧提斯谅解作铺垫。
3.“相信我,他是一位完善的绅士,充满着最卓越的特点,他的态度非常温雅,他的仪表非常英俊”,奥斯里克为什么要极力赞美雷欧提斯?
[对应考点:
分析剧情的作用]
提示:
目的是想刺激哈姆莱特,让他爽快地答应比剑,帮助国王实施阴谋,完成自己的使命。
4.“哈姆莱特:
……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节撑撑场面的家伙……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
”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对应考点:
理解语句的含意]
提示:
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
借哈姆莱特之口表明了作者对一切旧的、陈腐的东西的厌恶,以及对新的思想、新的人物出现的信心。
二、阅读课文从“一贵族上”到“哈姆莱特:
……不是更好吗?
随它去”,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故事的发展
(二)解读文本精要
5.“霍拉旭:
要是您心里不愿意做一件事,那么就不要做吧。
……说您现在不能比赛。
”从霍拉旭的话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应考点:
分析人物性格]
提示:
霍拉旭替主人公担忧,正是他善良、正义的性格的展示。
三、阅读课文从“国王、王后、雷欧提斯、众贵族……”到结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6.“哈姆莱特:
我知道得很清楚,陛下。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对应考点:
分析话语的潜台词]
提示:
“我”懂得你的虚伪和狡猾。
[写法简析]
1.个性化的语言
哈姆莱特的语言有这样几个特点:
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却做出亲热和善的样子。
他的一些语言,如“来,哈姆莱特,来,让我替你们两人和解和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等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
2.恰到好处的独白和旁白
为了更好地塑造哈姆莱特的形象,剧本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
每当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剧本都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他的认识,他的自责,他的怀疑。
而这些独白和旁白又都恰如其分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反过来又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大段的独白往往会增强剧情的抒情性和浪漫色彩,这有助于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生动的比喻
《哈姆莱特》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得剧作充满了妙趣和才智,使观众享受到了作者卓越的语言才华。
如:
比喻类别
举例
表达效果
明喻
我觉得我的处境比戴了脚镣的叛徒还要难受
表情达意形象、生动、具体
借喻
他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恭维几句,然后吮吸。
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节撑撑场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他们的浅薄的牙慧使傻瓜和聪明人同样受他们的欺骗,可是一经试验,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
这句话不仅形象地刻画出奥斯里克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这些比喻的运用充分表现了哈姆莱特天才的想象力和博学多才,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疾恶如仇、善恶分明的个性。
具有典型的人文主义新人的特点
[技法指导]
如何在写作中做到妙喻生花
运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写作中运用比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喻体要常见、易懂。
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
2.比喻要贴切。
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做认真的分析概括,如果忽略了这个共同点信手拈来,就容易在比喻的运用中喻而失当。
3.比喻要注意思想感情。
感情色彩不得体,语言表达就失去了光彩。
[尝试运用]
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进关系。
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
祖国是一座花园,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西部是一座书库,
青藏高原是书库里的一本书;
西藏是一页纸,
布达拉宫是纸上的文字。
戏剧舞台说明的作用
考点对接
舞台说明又称舞台提示,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
它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剧情需要的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舞台说明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如《哈姆莱特》(节选)一剧中,“哈姆莱特及霍拉旭上”,这是表示人物的上下场;“向霍拉旭旁白”,这是表示人物的动作;“牵雷欧提斯、哈姆莱特二人手使相握”“二人准备比剑”“二人比剑”,这是表示情节的发展。
准确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剧情。
考题印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提示:
《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 拉 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
不,娜拉,不行!
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 拉 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
(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
明天再走。
娜 拉 (穿外套)我不能再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 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
(围披肩)托伐,再见。
我不去看孩子了。
……
娜 拉 那就难说了。
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 拉 托伐,我告诉你。
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
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
你不受我的约束,我也不受你的约束。
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
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 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 拉 好。
现在事情完了。
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
海尔茂 完了!
完了!
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吗?
娜 拉 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 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 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 拉 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生人?
娜 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 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
你说下去!
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 拉 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真正像夫妻。
再见。
(她从门厅走出去。
)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
)娜拉!
娜拉!
(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
她走了。
(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
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
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答:
解析:
这些都是在娜拉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所作的舞台说明,都是娜拉准备出走时的动作,表明了她出走的决心。
参考答案:
表示娜拉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说明出走的决心坚定。
技法汇总
分析剧本的舞台说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看是否与人物有关
人物说明。
一般指戏剧文学剧本的“人物表”。
它主要是介绍登场人物的年龄、职务和人物间的关系,简明扼要地介绍剧中人的概况。
如陈白尘的《大风歌》对审食其的介绍是这样的:
“约五十岁,吕雉宠臣,封辟阳侯。
曾任典客,后任左丞相,迁太傅。
”寥寥数语,就把审食其的身份地位介绍出来了。
而曹禺剧作的特点,则是在开幕前,对本幕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粗线条勾勒,使人们在“人物表”的基础上加深对人物的了解与认识。
例如在《雷雨》第一幕介绍鲁贵时写道:
鲁贵——约莫四十多岁的样子,神气萎缩,肿眼皮,嘴角松弛地垂下来。
他的身体较胖。
和许多大公馆的仆人一样,他很懂礼节。
他有点驼背,似乎永远欠着身子向主人答应着“是”。
他常常贪婪地窥视着。
这段人物说明勾画出鲁贵长于卑躬屈膝的外貌,又暗示出他鄙陋猥琐的性格特征,对于演员创造人物是大有裨益的。
2.看是否与舞台场面的布置、剧情有关
舞台场面说明。
包括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设计,灯光效果、道具运用,人物的上场、下场以及幕的启闭等动作。
如《哈姆莱特》第三个回合的决斗开始时,有三处舞台说明,这些说明既交代了双方干什么,又交代了剧情的发展,也交代了人物的状况。
这些说明,在局势和氛围的布置上做了渲染,既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又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3.结合人物语言分析其作用
动作、情态说明。
这是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
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
这种说明一般用圆括号来标明,如“(脸色一沉)”“(以手叩额,往返急走)”“(大怒)”等。
4.看是否与唱腔、板式有关
唱腔、板式说明。
这是戏曲文学剧本所独有的舞台说明。
如京剧的唱腔标有[西皮][二簧]等,以及它们包括的板式,如(原板)(散板)(二六)等曲牌,唱腔、板式都属于舞台说明。
课内素材
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他的理想和冷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
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存在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
生活在新兴势力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哈姆莱特,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最后他虽然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伟大的理想并未实现。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应用角度:
“悲剧”“个性”“勇气”“面对困境”“个人与国家”“性格与命运”“理想与现实”等。
[应用片段]
哈姆莱特的理想被冷酷的现实撞得粉碎。
他的父亲被谋害,自己的王位被篡夺,母后与叔叔乱伦,满朝文武都趋炎附势、阿谀奉承……黑暗的现实令他绝望,他发出“生存还是毁灭”的疑问,可是没有人能回答他,他只有独自痛苦地思考,于是忧郁成了他的性格。
最终,他绝望到了极点,选择了死亡。
哈姆莱特不单单要为父报仇,他的每一步行动都要服从于“重整乾坤”的大业。
这就使得他不屑于采取敌人所曾用的暗杀手段,而要在光明正大的场合,在众人都明了克劳狄斯的邪恶的时候,把他作为一种势力,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恶人铲除。
如果采用暗杀的手段,哈姆莱特的斗争便失去了意义。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选自优秀作文《大写的人》)
鲜活素材
校园戏剧凝聚文化气场
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日前在上海落下帷幕,莘莘学子出演的精彩剧目分获殊荣。
“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为中宣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文艺常设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校园戏剧最高奖,与“梅花奖”同一级别。
大学生们带着新鲜气息和锐利思考的原创剧目,具有与专业演员迥然不同的风貌,独树一帜,别有情趣。
(2014年8月10日《光明日报》)
[热评] 毫无疑问,校园戏剧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树立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活动是培养个性、才情乃至完美人格的极佳方式,能激发大学生们的潜能。
通过校园戏剧,我们看到了应试教育以外的风景,看到了艺术与教育亲密携手的和谐画面。
用校园戏剧凝聚文化气场,不是一种奢望。
本届校园戏剧节所折射出的希望,让我们穿越“校园戏剧奖”本身的作用,看到更深远的文化意义。
在莎士比亚纪念日的讲话(节选)
歌 德
莎士比亚,我的朋友啊!
如果你还活在我们当中的话,那我只会和你生活在一起;我是多么想扮演配角匹拉德斯,假如你是俄来斯特的话!
而不愿在德尔福斯的庙宇里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司祭长。
先生们,我想停笔,明天再继续写下去;因为现在滋长在我内心里的这种心情,你们也许不容易体会到。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个美妙的万花镜,在这里面,世界的历史由一根无形的时间线索串连在一起,从我们眼前掠过。
他的构思并不是通常所谈的构思;但他的作品都围绕着一个神妙的点(还没有一个哲学家看见过这个点并给予解释),在这里我们个人所独有的(本性),我们从愿望出发所想要的自由,同在整体中的必然进程发生冲突。
可是我们败坏了的嗜好是这样迷糊住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几乎需要一种新的创作,来使我们从这暗影中走出来。
所有的法国人及受其传染的德国人,甚至于维兰也在这件事情上和其他一些更多的事情一样,做得不太体面。
连向来以攻击一切崇高的权威为职业的伏尔泰在这里也证实了自己是个十足的台尔西特。
如果我是尤利西斯的话,那他的背脊定要被我的王笏打得稀烂!
这些先生当中的大多数人对莎士比亚的人物性格表示特别反感!
我却高呼:
(要)自然(的真实),自然(的真实)!
没有比莎士比亚的人物更自然的了!
这样一来,于是乎他们一起来扭住我的脖子。
松开来,让我说话!
他与普罗米修斯竞争着,以对手做榜样,一点一滴地刻画着他的人物形象,所不同的是赋予了巨人般的伟大(性格)——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不出他们是我们的兄弟——然后以他的智力吹醒了他们的生命。
他的智力从各个人物身上表现出来,因此大家看出他们之间的亲属关系。
我们这一代凭什么敢于对自然加以评断?
我们(又能)从什么地方来了解它?
我们从幼年起在自己身上所感到的以及在别人身上所看到的,这一切都是被束缚住的和矫揉造作的东西。
我常常在莎士比亚面前感到惭愧,因为有时发生这样的情形,在我看了一眼之后,我就想到,要是我的话,一定会把这些处理成另外一个样子!
接着我便认识到自己是个可怜虫,从莎士比亚(的笔下)描绘出的是自然(的真实),而我所塑造的人物却都是肥皂泡,是由虚构狂所吹起的。
虽然我还没有开过头,可是我现在却要结束了。
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关于世界所讲的一切,也适用于莎士比亚。
我们所称之为恶的东西,只是善的另外一个面,对善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与之构成一个整体,如同热带要炎热,拉普兰要上冻,以致产生了一个温暖的地带一样。
莎士比亚带着我们去周游世界;而我们这些娇生惯养、无所见识的人遇到每个没见过的飞蝗却要惊叫起来:
先生,它要吃我们呀!
先生们,行动起来吧!
请你们替我从那所谓高尚嗜好的乐园里唤醒所有的纯洁心灵,在那里,他们饱受着无聊的愚昧,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他们内心里虽充满激情,可是骨头里却缺少勇气,他们还未厌世到致死的地步,但是又懒到无所作为,所以他们就躺在桃金娘和月桂树丛中,过着他们的萎靡生活,虚度光阴。
[美文评点] 这是歌德的一次著名演讲,这次讲话自始至终都回荡着汹涌澎湃的激情,强烈的感情是全篇讲话的主题曲。
情感的真实,才使人们觉得文章的真实,讲话的真实,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莎士比亚,我的朋友啊!
”这是歌德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这位文学巨人的仰慕,没有虚假,没有造作。
歌德也是一位作家,一位诗人,他能透彻地理解莎士比亚。
他看到当时的文学弊端,呼吁人们大刀阔斧地改革,突破单一的创作规律的框架,学习莎士比亚灵活多变的创作手法。
在当时沉闷的创作环境中,只有用强烈的呼喊,才能唤醒被规律封闭的人们的心,歌德怀着对莎士比亚崇敬的心情,呼吁人们向他学习,返璞归真。
(时间:
40分钟 满分:
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蟊贼(máo) 吮吸(yǔn)
谄媚(chǎn)繁文缛节(rù)
B.畜牧业(xù)山鹬(yù)
住宿(xǔ)丧命(sàng)
C.慰藉(jí)熨帖(yù)
教诲(huì)淆乱(xiáo)
D.惶惑(huáng)赦免(shè)
战栗(lì)拘捕(bǔ)
解析:
选D A项,“吮”应读shǔn;B项,“宿”应读sù;C项,“藉”应读j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盖印 诡计 扣人心弦 万恶不赫
B.鲁莽 荒疏 不自量力 震彻天地
C.包涵 嗣位 莫名其妙 报憾终生
D.禀赋 淆乱 遭受天遣 败坏伦常
解析:
选B A项,赫—赦;C项,报—抱;D项,遣—谴。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米其林轮胎改进了抓地技术和静音适配技术,并在轮胎操控、坚韧性和环保节油方面有明显提高,如此多的繁文缛节备受用户欢迎。
②长春亚泰球员裴帅对自己被传转会到其他俱乐部一事,深感莫名其妙,只能利用个人微博澄清事实,表示自己近来没有转会的想法。
③美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可操作性,见效快,但易出漏洞,而中国的外交政策可谓深谋远虑,长效稳定。
④如果我国经济依赖于低效企业,动不动就给他们输血注资,将使政府财政收入大量失血,即使政府想改变目前的模式,也是不自量力。
⑤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当之无愧地传承下去,不断发扬。
⑥他们不但是合伙人,更有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
改革开放后,他们共同办企业,更加志同道合,许多事情都能心照不宣,配合默契。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D.③⑤⑥
解析:
选C ①繁文缛节:
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此处不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