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师生关系对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669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6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师生关系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中美师生关系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中美师生关系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中美师生关系对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中美师生关系对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美师生关系对比.docx

《中美师生关系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师生关系对比.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美师生关系对比.docx

中美师生关系对比

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比较

基础教育师生关系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一直备受教育研究者的

高度关注。

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还对学生身心的健

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仅从我国师生关系的角度去寻求促进师

生关系发展的策略,却忽视了从国外比较的角度研究师生关系。

本文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

希望通过比较,为我国基础教育师生关

系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借鉴。

全文由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言。

该部分指出了选题的缘由,分析了研究的现状,明确了研究的意义与

方法,并阐述了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师生关系的理论概述。

从师生关系的涵、师生关系与人际关系理论、师生

关系认识发展历程及对教育的影响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方面,对师生关系的相关理论

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比较研究。

从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现状、具体表现

形式、两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对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对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进行

了比较。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差异,并从历史文化、教育体制、教师

与学生等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形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因进行了比

较。

第四部分,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比较对中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启示。

第一、构建尊师爱生的校园文化。

第二、构建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评价体系。

第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

第四、探索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

第五、增强学生主动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意识。

第六、增强学校、家长及社会的教育合力。

第七、扩大中外教育交流。

最后得出结论:

我国基础教育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在此基础

上,吸取美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精华,并将两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优点融合在一起,以

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字:

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比较研究,和谐

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成长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

学生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和发展。

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师生关系,

无疑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学习效率、情感发展、健全人格形

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信其礼,乐其学”。

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研究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但在基础教育的现实中,师生关系的冲突、矛盾仍然存在,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据、报纸等各种媒体报道,近年来由于师生关系不和谐,导致教师和学

生在课堂外发生冲突,造成双方在生理、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伤害的事件屡见

不鲜。

如,2009年省发生了令人揪心的“下跪事件”。

起因源于一女生上课

时玩弄头发被外语老师训斥后不满,顶了嘴,外语老师遂将此事状告班主任。

主任一怒之下罚全班同学下跪,63名学生除4名没跪,59名学生齐刷刷地在木凳

上跪了近20分钟。

2009年1月7日大河网报道,镇平县涅阳第六小学五年级

学生超群因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被教师郭亚彬撕脱脸皮,急救医生缝合了52针

才将脸皮重新缝在学生的脸上,而该班其他的学生称“郭老师经常撕拧我们的脸”。

2009年12月23日,省款县三阳中学的许老师因学生直呼其名字,竟然连续两

天煽学生耳光,导致学生头昏、发烧、食欲不振等后果,致使学生不愿在教师面前

多说一句话。

类似的事件在基础教育中时有发生,甚至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发生

冲突,双方发生厮打,最后造成人员伤亡。

由上可知,教师体罚学生,煽学生耳

光、罚学生下跪或者侮辱学生等,不仅使学生身体受到伤害,而且也给学生幼小

的心灵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

为什么在如此尊师重教的国度,此类事件却屡禁不止,不得不引人深思。

道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方法、抑或教育思想出了问题?

种种疑惑激发了我对师生

关系问题研究的兴趣。

但是从何种角度研究却一直困扰着我,因为长期以来,师

生关系的研究一直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关注的焦点。

各位专家和学者已经从各

种理论和实践,以及历史的角度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直到去年,我在一所重点中学实习英语,一次偶然的机会,无意中听了一堂外教

第1章引言

不只是为了纯粹比较而比较。

而是在比较的过程中,找到两国师生关系的优缺点,

去粗取精,汲取美国师生关系中的精华。

以促进我国教育朝着积极、健康、良性

的方向发展。

留美人士丹在《师生关系在美国》中说,美国师生关系不受限于对“师”

与“生”两种社会角色的定位,也不为两者之间知识多寡而产生的潜在权力关系

所左右。

事实上,作为人与人交往的一个互动过程,两者关系充分体现了教育者

与被教育者各自独特的人格特性以及互相的体谅和尊重。

所以,毫不夸地说,

有一千对师生组合就有一千种独特师生关系。

旅美华人小惠在《解密美国教育》中引用哥伦比亚大学达林·哈蒙德教授

对师生关系的简要概括,认为“老师不仅仅要讲授课程,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

而且要和学生打成一片”。

美籍华人女作家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美教育的比较分析。

在她的《诱惑

与困惑—美国教育参考》中写道,在美国,老师不但承担教授学生的任务,还

要对学生负责,同时不能“越轨”,如果老师一时冲动或疏忽,对学生说出过火的

话,就会被学生告上法庭当被告的危险。

留美学者王平在其《我看着美国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中》写道,在美国,教师

“目中有人’,,重身教,尊重学生的权利表现在各个方面。

如学生拥有隐私权、选

择权、教师不得当众公布学生的考试分数,必须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而且学

生有进行选课以及挑选任课教师的权利,学校和教师不得干预,教师与学生的关

系处于完全、平等的状态。

侠、文丽霞在其《中美文化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比较》一文中,从历史文化

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师道尊严影响下形成的中国教育师生观与美国历史文化

影响下形成的、平等的师生观,进行了对比,最后发现两者的吸收与融合。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美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中国的以教师为主导作用,优势在于学生受到严格的训练,基础

知识扎实,但参与意识淡薄。

超时在其学位论文《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研究》中,介绍中美师生关

系的差异时写道,美国的中小学,课堂气氛是非常活跃的,师生之间是平等

的关系,即使是小学生,教师也像对成人一样去尊重他。

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活

动和做其他事情都坚持原则。

而我国的中小学,师生之间完全处于一种不平

等的地位,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支配者,学生是俯首贴耳的服从者;教师盛气凌人,

学生毕恭毕敬。

马炳超在《中美中学师生关系差异比较》的学位论文中,指出目前美国的师

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容、形式等。

因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只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①。

④主客

体转化论,该论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教时,教师为主体,学生是客体;

当学生学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

变,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形,互相转化。

其次,各学者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将其归纳,大致可分

为客观和主观两大因素。

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制度、传统观念、学校教育制度、学

校管理体制、具体教学情境、社会条件的变化发展、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

主观

因素则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包括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性格特征、

领导方式、教师的教师观以及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学生观等。

然后,各学者对师生关系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分析,并达成了一致共识,认为

当前的中小学师生关系总体来说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体现了我国尊师爱生的优良

传统,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及其良好社会关系的基本要求。

同时,他们都提

出,在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相交叉并不断碰撞的社会时代,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

观念和师生关系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②。

而且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社会竞争

的日益激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小学师生教与学,突出表现在师生教于学

的负担超载、心理压力超重、情感交流困难等问题。

最后在分析师生关系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我国学者提出了构建良好师生关

系的策略研究。

在综合各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大

致可归纳两方面:

一是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师观、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行为、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2.2国外中美师生关系比较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中美师生关系比较的论文很少。

在我所能查阅的外文资料中,几乎

没有外国学者对中美的师生进行比较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大多仅仅对美国师生关

系研究的概况、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理论支撑进行分析和论述。

而在所查阅

的中文资料中,涉及中美师生关系对比分析的文章主要以见闻、随笔、思考、叙

述、散文等方式进行表达,以论文形式出现的极少,而且作者多是美籍华人或者

出国访问、留学归来者所撰写。

国学者对中美师生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也

不多,而且多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比较,如从历史、文化背景、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过程等角度对中美师生关系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

其研究的共

同点都认为,中美两国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有利有弊,且研究的目的都

①朱永新.中外教育思想史「M〕.:

大学,1991:

213.

②董兴林,秀英.素质教育与师生关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2,

(2):

49

4

第1章引言

在此基础上取长补短。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①。

以充分发挥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作用,提高教书育人的实效性,提高基础教育的

质量,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研究现状分析

2.1国外师生关系研究现状

(1)国外师生关系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历史悠久,许多教育研究

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先后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师生关系进行了深刻

的论述,主要分为传统师生观和现代师生观。

传统师生观以德国19世纪著名哲学

家、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他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控

制教学过程的进行,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形成了教育史上著名的“三中

心”理论,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讲授中心”。

师生关系被确定为“人

与物”的关系,教师的目的就是将“物”变成人,并且教师总居高临下的“训练”

学生②。

因而,传统的师生观,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代师生观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罗杰斯为代表。

杜威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把教

育的中心由教师转到儿童,强调师生之间是指导与协助的关系。

罗杰斯则在其“非

指导性教育”思想中,强调教师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和推动者,师

生之间是朋友关系。

(2)国师生关系研究现状:

由于受几千年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曾

一度遵从“师道尊严”的教学模式,老师与学生之间强调的是一种“师徒如父子”

的从属关系。

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倡及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

人们开始从各种角度对师生关系问题进行审视和思考,在此期间,学者们对此问

题的研究,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对教学主客体的研究,就存在着多种不同意见。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论,该论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一个主体,学生只

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对象,即客体③。

②教师、学生双主体论,该论点认为教师和学

生都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两者都是主体,他们面对的客体是教材④。

③主导

主体论,该论点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他决定教学的方向、方法、

①纪宝成.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4,(l):

12

②诸惠芳.外国教育史纲要〔M〕.人民教育,2004:

149一155.

③朱永新.中外教育思想史〔M].:

大学,1991:

210.

④朱永新.中外教育思想史〔M〕.:

大学,1991:

211.

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旦旦旦旦旦旦旦目旦旦旦旦旦旦旦旦口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口纽旦旦旦旦旦目目照口旦照旦旦旦旦旦旦旦照旦旦口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里旦旦旦组旦旦

课,让我大吃一惊。

这些平时上课无精打采,被任课教师认为毫无学习念头的学

生,却在外教课上显得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看着他们在课堂上、用并不流利的

英文与外教聊天,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所散发出的活力与自信,简直让我不敢相信

这就是平时我所带的、老师心目中调皮捣乱的后进班。

为什么同样的班级在不同

的课堂中会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反差?

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奥秘,我在课间一有

时间就与外教聊天,并时常在私下请教外教有关美国师生关系的问题,从中了解

美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状况。

同时借助于本人语言的优势,参阅了美国基础教

育师生关系的相关外语文献。

从此,我萌发了从对比的角度去研究师生关系的念

头。

本文拟从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比较中,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师生关

系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2研究意义

(l)理论意义:

一方面,拓宽了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研究视角。

本文从比

较的角度对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进行对比和研究,改变了目前仅从国的视角

研究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单一研究模式。

为我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研究提供了

更宽、更广的视角和空间。

另一方面,用人际关系理论来论述师生关系,使我们

在理论和认识层面上,对新型师生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富了我国基础教育

师生关系的理论。

通过对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比较,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师生之间、平等及相互尊重的关系,探讨了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并在借鉴

美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优点的基础上,将其与我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特点相融

合,提出了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发展的启示和策略,丰富了我国基础教

育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

(2)实践意义:

首先,有助于改善我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促进我国素质教育

及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

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由只重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及学生对知识的

接受转向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方面的协调发展转

变。

实现上述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师生关系及师生间的互动来实现。

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我国吸取和借鉴美国基础教育师生关

系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促进和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目标提供有力保证。

其次,有利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全球教育逐渐一体化的

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探寻与我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及文化背景的美

国在基础教育师生关系与我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异同,发现各自的特色与优势。

第1章引言

5.2谈话法

谈话法能获得更加生动、翔实的写作材料。

我利用在一所中学实习锻炼的机

会,对部分师生,包括外教进行了访谈,旨在深入学生的心世界,了解他们

心深处对现在师生关系的看法,以及心对理想教师的要求。

为了保证谈话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我和学生的谈话一般都选择在操场或者走廊,以朋友的身份与他

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流。

与教师的谈话一般都是在办公室,信息都是

在轻松、随意、不经意间的交流中获得。

5.3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也叫实地研究法,即直接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切身体验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矛盾,见证教师的临场处理方式。

旨在对比过程中,对我

国的师生关系有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

5.4比较研究法

利用自己在所实习的中学中与外教谈话的所闻,以及自己在中学时参加外教

课的所感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找出中美师生关系的差异。

在比较的基础上,加以

分析、鉴别、整理,以形成对该论文的正确的研究方向。

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间体现出一种“对话”形式的关系。

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师生双方

是相对独立且处于主体地位的,关注的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发展。

而在中国的

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学生在教师面前表现得卑微、盲从和胆怯,丧

失了独立性、自主性、批判性;丧失了冒险精神,缺乏开拓、独创意识与能力。

.3研究现状评述

从以上国外研究现状可知,虽然目前我国学者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己从各个

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具体、详尽、深刻的探讨。

但对中美师生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

文章却很少,并且在所查阅的文章中,存在着研究层次不高,研究角度单一的问

题,对二者进行系统比较的文章更少,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参考的资料。

并且在所

能参考的中美两国师生关系比较研究的文献中,存在着对两国师生关系借鉴意义

认识不足,对中美师生关系比较的异同分析的不够透彻等问题。

.4本文创新点

首先本文首次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形

式;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形成影响因素;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

影响及形成两国师生关系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深刻的比较及研究。

通过比较,

分析了两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各自的优缺点,并在融合两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优

点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其次,本文利

用人际关系理论对师生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利用人际关系理论对新型师生关系的

含义进行了界定,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依据。

.5研究方法

.5.1文献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各个学者对于中外师生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研究论述的相关

文献,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检索、搜集相关论著和文章。

并对相关

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比较,了解关于中美师生关系比较研究的已有成果,为

论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撑。

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师生关系的理论概述

第2章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理论概述

以马克思为代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没有

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

系”。

因此,在对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进行比较之前,有必要了解和认识基础教

育师生关系的相关理论,为判断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供思想上和理论上的依据,

以更好的指导、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本章将对师生关系的涵予以

界定,并对中外师生关系的认识历程及对教育的影响进行梳理,最后对新型师生

关系的涵义和特征进行简要的阐述。

2.1师生关系的涵

在参阅了大量的论文、教科书和专著的基础上,笔者归纳了我国学者从不同

角度对师生关系的涵界定。

并将其代表观点分为以下几种:

喜亭教授从教学

论的角度,对师生关系的涵义进行阐述。

认为师生关系是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

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

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①。

复博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师生关系是学

校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②。

吕涛则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师生关系的涵义进行了阐述,他强调师生人际交往关系,认为

教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由人们之间的互动构成的,参

与教与学的人必然有一种社会性的交互作用③。

更有学者用文化生态学理论来解释

师生关系。

他们认为,班级是一个由教师和若干来自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性格、

不同气质的学生所组成的文化生态圈,教师是班级中的社群领袖,师生之间关系

是公共领域中平等、理解、双向的人际关系④。

桂生教授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解

释师生关系。

他认为,师生关系之间至少存在三重关系,即:

社会关系、教与学的

工作关系以及自然的人际关系⑤。

瑾瑜也认为“师生关系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构

成的关系体系。

从根本上讲,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

认知和情感交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进而提出其师生关系体系:

教学关系、心

①喜亭.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0):

38.

②复博.浅谈课堂中教师情绪的波动及调节[J〕.教育科学,1994,

(1):

34.

③吕涛.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仁Jj.教育科学,1990,(4):

27

④肖川.文化生态视域的师生关系「JI.高等师教育研究,1994,(4):

25

⑤桂生.师道实话〔Ml.:

华东师大学,2004:

61.

9

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巴旦~~旦旦旦里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

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①。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我国学者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师生关系的涵进行

了阐述。

但大都将师生关系界定在课堂活动中,忽视了对课外师生关系的论述,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生关系研究的片面化和简单化。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

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②。

这一概念包含了两层意思:

首先师生关系是

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

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

其次,师生关系又是以教与学为主,并强调互动、合作、协调的特殊人际关系。

在总结百科全书及各位学者对师生关系涵界定的基础上,本人认为,师生

关系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共同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时形成的社会关系、教学关系、人际关系。

并在这

过程中,形成以教与学关系为主的交往关系。

但是,师生关系不仅仅存在于课堂

,还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因为教育活动不局限在学校进行。

因此师生关系既

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人们对于教师和学

生在教育过程中不同地位的认识,反映了不同社会对于教育主导价值的不同追求。

2.2师生关系与人际交往理论

在对师生关系涵界定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以教学关系

为主的人际交往关系。

因此有必要对人际关系的涵义及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以更好的指导和建设实践中的师生关系。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

家、行为科学家梅奥在进行霍桑实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根据

霍桑实验的结果,梅奥对人际关系做出了以下的定义,即人际关系不仅是人与人

之间通过交往而产生的心理关系,而且还是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亲密、融洽和

协调程度的反映,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中人的行为效率和结果,甚至对是

否达到预期目标或效果起着决定的作用③。

并提出任何一种关系得以维持和存在的

基本条件是双方在交往的过程中都应得到满足的“人际交往”理论。

显然,师生

关系也不例外。

后来的学者在研究梅奥人际关系及人际关系功能的基础上,提出

人际关系存在着两种最基本的效应:

“晕圈效应”和“恶魔效应”。

前者代表我

们一旦喜欢某人,就会欣赏这个人的一切所作所为,即使是错误的行为;后者代

①谨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学报,1996,(3):

57.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社,1985:

320.

③乔治·艾顿·梅奥组织中的人【Mj.:

商务,2001:

198

l0

第2章师生关系的理论概述

表我们一旦反感或讨厌某人,就会对此人不以为然,即使是正确的东西①。

表现在

师生关系上就印证了古人所提出的“亲其师,信其道”,“信其礼,乐其学”的观

点。

可见师生关系作为人际交往关系而存在,其重要性并不在于关系本身,而在

于不同人际关系对学生集体的形成和巩固;对师生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生全面

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产生不同的教育效应。

这种效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育质量

的好坏,其效果明显,并且持续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教育的力量。

因此,

为更好的实现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润滑和促进功能,我们必须在人际交往理

论指导的基础上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