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0240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docx

《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docx

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

备课

学科

班级

五年级

课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

内容

5《古诗词三首》之《牧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法

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了解诗人吕岩的生平。

流程

教师“讲”

学生“练”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1、抽人回答。

 

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有关诗人吕岩的资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读诗要求:

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组织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让学生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

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1、学生自渎古诗。

2、小组互评、互相正音。

 

3、学生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

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1、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学生汇报交流。

3、与教师一起小结诗句的意思。

 

4、齐读。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

 

2.组织学生反馈。

 

3.引导学生配乐朗读。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1、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写出自己的体会。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1、自由读诗。

 

2、赛读诗歌。

 

3、齐读。

 

练习

设计

1、背诵并默写古诗《牧童》。

2、搜集描写童年的诗词。

板书设计

 

牧童

 

备课

学科

语文

班级

五年级

课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

内容

5《古诗词三首》之《舟过安仁》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3.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法

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了解诗人的生平。

流程

教师“讲”

学生“练”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一、激趣导入

1、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

2、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1、生认真听。

 

2、生读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

篙、棹)

2.组织学生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让学生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遮头:

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

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小组赛读。

 

3、学生自读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组织学生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

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

 

5、学生解说。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1、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3、学生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汇报。

 

备课

学科

语文

班级

五年级

课时数

第三课时

教学

内容

5《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

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词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了解诗人的生平。

流程

教师“讲”

学生“练”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学生读课题。

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正音

1.组织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

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组织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1、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读。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三、再读,解意

1.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

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

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

吴地的方言。

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

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

老翁、老妇人。

锄豆:

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

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

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让学生再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4、学生质难问疑。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让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1、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学生自由回答。

五、熟读,成诵

1.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

3、熟读成诵

练习

设计

小练笔:

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简朴、轻松、自在,其乐融融

教学

反思

 

 

 

备课

学科

语文

班级

五年级

课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

内容

6《冬阳•童年•骆驼队》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读“毡、卸、咀”3个生字,会写“寞、漠、袄”等9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描写了童年的哪几个片段。

3、重点品味“学骆驼咀嚼”这个片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法

学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学生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及作者林海音的资料。

流程

教师“讲”

学生“练”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一、歌曲导入,想象画面

1、播放歌曲《童年》。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这本书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板书课题)

3、齐读。

说说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

4、请同学们看着题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学生听歌曲。

2、抽学生回答。

 

3、齐读。

 

4、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并汇报。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

1、出示《城南旧事》和林海音的照片。

2、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