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 解析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1680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 解析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 解析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 解析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 解析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 解析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 解析卷.docx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 解析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 解析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 解析卷.docx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解析卷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

1.(2018台州)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千米/时。

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秒,则隧道长度约为(  )

A.60米B.600米C.2160米D.7776米

【答案】B

【考点】速度;

【解答】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

算出隧道的长度;

高铁速度为216km/h=60m/s,车厢通过隧道用了t=10s,

根据v=

得,隧道长:

s=vt=60m/s×10s=600m。

2.(2018•台州)如图所示,用铅笔尖顶着一个纸风车,置于一杯热水上,风车就会转动。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车静止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风车转动时,只受到热空气推力的作用

C.风车转动时,机械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D.移去热水,风车由于惯性不会立即停转

【答案】D

【考点】惯性;力;力和运动;

【解答】A、风车静止时受力平衡,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铅笔的支持力的作用,故A错误;

B、风车转动时,风车受到热空气的推力,同时还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在风车的下方放置一杯热水后,热空气向上流动,推动风车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

D、移去热水,风车不能立即停止转动,是因为风车具有惯性,故D正确。

3.(2018•湖州)下列4幅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了流体力学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是(  )

A.德清一号卫星升空B.C919客机升空C.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D.蛟龙号深潜器下潜

【答案】B

【考点】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答】A、德清一号卫星升空,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无关。

故A不合题意;

B、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故B符合题意;

C、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利用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了摩擦,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无关。

故C不合题意;

D、蛟龙号深潜器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下潜和上浮,利用物体浮沉条件,故D不合题意。

4.(2018•湖州)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2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

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F1>F2B.ρ1<ρ2F1<F2

C.ρ1<ρ2F1=F2D.ρ1>ρ2F1=F2

【答案】D

【考点】液体压强;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解答】AB、由图可知,圆柱体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由于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都等于圆柱体的重力,故AB错误,CD、由于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F1=F2,由图可知:

V排甲<V排乙,根据F浮=ρ液gV排得ρ液=

可知:

ρ1>ρ2,故C错误;D正确;

5.(2018杭州)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A.1.2米/秒B.24米/秒C.36千米/秒D.48分米/秒

【答案】A

【考点】速度;

【解析】因为人步行时1秒钟大约能走1m,所以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m/s,故四个选项中A最接近。

6.(2018杭州)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A.A位置的东侧B.A位置的西侧C.A位置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C

【考点】惯性;

【解析】游轮匀速直线运动时,人游轮上竖直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仍然保持与游轮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所以会落回原处。

故选C。

7.(2018杭州)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牛的物块在AB段受F=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

B.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20牛

C.在BC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

D.在C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30牛

【答案】C

【考点】摩擦力;

【解析】A、在AB段物体受力F的作用,匀速向右移动,则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左;故A错误;

B、物体在AB段匀速运动,所以二力平衡,f=F=10N;故B错误;

C、物体的接触面、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均没有改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依然为10N;而物体在BC段依然向右移动,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左;故C正确;

D、物体在C点静止,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所以没有摩擦力;故D错误;

8.(2018杭州)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

的力()

A.只有重力B.重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答案】B

【考点】力;受力分析;

【解析】实心球离开手之前,受到重力和手的支持力的作用,实心球离开人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

9.(2018杭州)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答案】C

【考点】压强;

【解析】

A、

而压强相等,所以底面积大的,压力大;FA>FB;故A错误;

B、沿图中虚线割去一半,质量会减小一半,则压力减小一半,而接触面积不变,所以压强都减小一半;所以PA>PB;故B错误;

C、

故C正确;

D、割去后质量减少,则压力减小,而接触面积不变;所以压强也会减小;故D错误;

10.(2018金华)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武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金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B

【考点】摩擦力;惯性;压强;参照物;

【解析】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错误;

B、冲过终点后运动员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故B正确;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与运动员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对冰面有一个向后的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对运动员一个向前的力,运动员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

11.(2018衢州)如图所示,手握着瓶子处于竖直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惯性

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C.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考点】惯性;摩擦力;平衡力;

【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瓶子越重,瓶子处于静止状态,具有惯性,A错误;

BC、瓶子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对瓶子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二力平衡,因而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手握得越紧,油瓶与手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会越大,但是静摩擦力不变,B错误、C正确;

D、手对瓶子的握力和瓶子所受的重力不是平衡力,握力在水平方向上,而重力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12.(2018绍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很多地方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桨

B.以龙舟上的鼓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C.龙舟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小于龙舟的重力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是因为龙舟具有惯性

【答案】D

【考点】惯性;参照物;

【解析】A、桨是向后划的,而船是向前走的;所以使龙舟前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A错误;

B、龙舟和龙舟上的鼓是一体的,所以作为参照来观察龙舟是静止的;故B错误;

C、龙舟漂浮时,龙舟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故C错误;

D、物体失去动力后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惯性的原因;故D正确;

二填空题

13.(2018台州)将纸餐盘、纸杯和吸管按照如图方式粘合在一起即成“纸杯船”。

(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纸杯船就会前进,说明 ________________ 。

(2)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考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解答】

(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水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空气给水一个向前的力,故纸杯船就会前进。

(2)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是因为装水越多,水的深度h越大;运用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喷水越远。

14.(2018湖州)一根均匀的长方体细长直棒重1.5牛,下底面积为20厘米2,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有

的长度露出桌面外,如图所示。

(1)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帕。

(2)在棒的右端至少应施加  ____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才能让它的左端离开桌面。

【答案】

(1)1000;

(2)1.5;

【考点】压强的计算;杠杆平衡;

【解答】

(1)直棒对桌面的压力:

F=G=1.5N;

的长度露出桌面外,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

p=

=

=1000Pa;

(2)在棒的右端施加力,使左端抬起,此时直棒相当于杠杆,支点在桌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动力最小,应该使动力臂最长,所以应在最右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如图所示:

设直棒的长为L,由题知L1=

L,重力的力臂L2=

=

L,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L1=G•L2,

即:

L=1.5N×

L,

解得:

F=1.5N。

15.(2018金华)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人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

(1)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_____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茶叶匀速下沉阶段(不考虑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等于;

(2).不变;

【考点】浮力;压力;

【解析】

(1)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等于重力;

(2)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杯、水和茶叶的总重力,所以不考虑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三解答题

16.(2018宁波)取一根吸管,在离吸管末端三分之一处,剪一水平切口P,从切口处折弯吸管,把吸管放进水里,让切口离水面约2﹣3cm,用力吹气,如图所示,发现切口处有水沿水平方向喷出。

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案】往管中吹气,切口P处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杯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沿吸管上升到切口P处,上升的水在长管气流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喷出。

【考点】压强与流速;力的效果;

【解答】首先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结合大气压,可知水在吸管内上升的原因,然后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水会水平向前喷出;往管中吹气,切口P处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杯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沿吸管上升到切口P处,上升的水在长管气流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喷出。

17.(2018宁波)小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科查阅资料:

儿童不小心将笔帽吸人引发窒息,这个通气孔能保证呼吸道不被完全堵塞,因此被称为“救命孔”。

(1)若不小心吸入笔帽,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该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可达20m/s。

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要达到1.36×10﹣4m3/s,则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mm2。

(2)若不小心将没有通气孔的笔帽吸入气管,此时由于呼吸道堵塞导致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1.3×104Pa,笔帽的横截面积约为0.85cm2,医生至少需要  N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N)。

(3)医学上抢救气管异物堵塞的标准方法是:

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从而排出异物,被称为“生命的拥抱”。

此力法应用的科学原理是: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  时,压强增大。

【答案】

(1)6.8;

(2)1.1;(3)减小;

【考点】压强计算;压强的影响因素;

【解析】

(1)根据V=Sh可知,通气孔的面积:

S=

=

=6.8×10﹣6m2=6.8mm2;

(2)由题意知,人对笔帽的力应等于笔帽受到的内外压力差,由公式

得,医生所用力为:

F=△F=△pS=1.3×104Pa×0.85×10﹣4m2≈1.1N;

(3)当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时,腹部的体积变小,内部气体的量不变,压强变大,从而把异物压出体外。

18.(2018温州)如图甲是小明设计的“空气浮力演示器”将一空心金属球与配重通过细线悬挂在定滑轮上,调节配重质量使二者保持静止,用气泵往玻璃容器内缓慢压入空气,可根据现象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

已知金属球重5牛,体积为5×10-3米3。

(滑轮和细线的重力、配重的体积及各种摩擦均忽略不计)

(1)用气泵向甲装置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

(2)制作该演示器中的空心金属球,用了体积为5×10-5米3的金属材料,求该金属材料的密度。

(3)小明想通过最小刻度为0.1牛的弹簧测力计反映空气浮力大小的变化,他设想将该演示器改进成如图乙所示装置。

压入空气前,容器内原有的空气密度为1.2千克/米3,现通过气泵向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使容器内空气密度增大到3.0千克/米3,能否使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请通过计算说明。

【答案】

(1)金属球上升(配重下降);

(2)10×103千克/米3;(3)F浮1=ρ汽1gV球=1.2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06牛

F浮2=ρ汽2gV球=3.0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06牛

F1=2×(G球-F浮1)=2×(5牛-0.06牛)=9.88牛

F2=2×(G球-F浮2)=2×(5牛-0.15牛)=9.7牛

△F拉=F1-F2=9.88牛-9.7牛=0.18牛

∵△F拉=0.18牛>0.1牛

∴能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

【考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应用;

【解析】

(1)在向装置鼓入空气之前,金属球和配重二力平衡,处于静止状态,如果通入空气后金属球一端上升一段高度,则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的浮力;故答案为:

金属球上升(配重下降);

(2)物质的密度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所以求出金属球的质量即可;m=

=

=0.5kg;ρ=

=

=10×103千克/米3;故答案为:

10×103千克/米3;

(3)由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压入空气前后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再计算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从而判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量比较即可;故答案为:

F浮1=ρ汽1gV球=1.2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06牛

F浮2=ρ汽2gV球=3.0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06牛

F1=2×(G球-F浮1)=2×(5牛-0.06牛)=9.88牛

F2=2×(G球-F浮2)=2×(5牛-0.15牛)=9.7牛

△F拉=F1-F2=9.88牛-9.7牛=0.18牛

∵△F拉=0.18牛>0.1牛

∴能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

四实验探究题

19.(2018嘉兴)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

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

水的体积/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cm3

排开水的体积/cm3

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N

(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______________。

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

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______________,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

C.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答案】

(1)铁块的重力/N;

(2)水和铁块的总体积或水的体积;(3)ABC;

【考点】浮力;控制变量法;

【解答】

(1)利用称重法测浮力时,

;而表格中没有铁块浸没之前的自身重力;

(2)该实验是研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测量排水的体积,而如果量筒中水太多时,铁块浸没后,水会溢出量筒从而导致无法测出水的体积;

(3)A、由于该实验是探究规律性的实验,所以需要多次实验;故A正确;

B、规律性实验寻找普遍规律,所以要用多种液体;故B正确;

C、进行部分浸入水中的实验时,误以为是浸没的话,则会出现不符合结论的问题;故C正确;

20.(2018•湖州)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

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

“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

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

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

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

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距压力传感器

高度/米

0.5

0.4

0.3

压力传感器

达到的最大示数/牛

1.90

1.78

1.66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

(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  ;②  

(4)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

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

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答案】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①改变圆弧形跑道的半径;②让同一小球在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考点】力;分析法;控制变量法;

【解答】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转弯时,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所以“要转弯,必须受力”;

(3)要验证猜想:

“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实验中需要控制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圆弧形跑道的半径相同,使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来,从而使得小球到达压力传感器的速度不同,根据表格数据知: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越高,压力传感器示数越大,故可以得出: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若要验证猜想二即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下落的高度相同,圆弧形跑道的半径不相同,故需要①改变圆弧形跑道的半径;②让同一小球在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21.(2018宁波)(2018•宁波)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

如果运动的物体在  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

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

(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P1  P2.(填“>”、“=”或“<“)

【答案】

(1)速度;

(2)不受任何阻力;(3)>。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

【解析】

(1)实验中,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相同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是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2)由实验现象可知,图中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滑行时,水平面粗糙程度越小,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

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

运动物体不受任何阻力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因小车达到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小车的动能相同,最终速度为0,小车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大小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故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相等,即W1=W2;但在木板表面滑行时间长,根据P=

知木板表面功率小,木板表面功率大,即则P1>P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