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人物与历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1423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docx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的人物与历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docx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

中医的人物与历史

【上古时期】

整理医术的僦贷季

黄帝时代的僦贷季,接受神农之命,为了生民们的健康,整理色脉、药物药方以及按摩等医术。

后来歧伯向僦贷季学习望色之诊和脉诊。

歧伯修正阴阳和历法

《三坟》记载,歧伯衔命,观察日月星辰等变化,修正阴阳、历法,子民们都应按着这种日月星辰变化而生活,因为,太过不及都有可能害及生命。

歧黄之术自此开始

歧伯接受黄帝之命,整理针灸的纪纲和草木药物的性味,和黄帝探讨人体的脏腑经络结构,针灸和草木五味等的精义,并且将阴阳、历法的一般特性融合后,写作了王冰所谓的“医之袓书”--《内经•素问》和《内经•灵枢》。

俞跗的神奇医病法

上古之时的明医俞跗,有很特殊的治病方法,现代已经没有人能像他那般神奇治病了。

《史记•扁鹊传》中的记载,说他“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铙石挢引,案杌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及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

药物生态和药理学之滥觞

依据陶弘景《本草》序中的叙述,上古还有药物的药性研究,说明药用植物的型态、药物的特性,可用于开立药方时的君臣佐使相须相反等,互相之间的参考;云:

“桐君有《采药录》,说其花叶形色;《药性》四卷,论其佐使相须。

伯高和切脉的理

《古今医统》论黄帝的臣子伯高辅佐黄帝谈论“切脉”脉经:

“伯高氏,黄帝臣,未详其姓。

佐帝论脉经,穷究义理,附《素问》中。

鬼臾区和切脉的理

鬼臾区是黄帝的臣子,和黄帝详论五行和切脉技术,《古今医统》云:

“鬼臾区,黄帝臣,未详其姓,佐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有问对《难经》,究尽义理,以为经论,民到于今赖之。

祝祷治病的苗父

上古有使用祝祷的方式治病,例如苗父即是。

《说苑》有云:

“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

苗父之为医也,以管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内经.素问》也有一篇类似的记载,云“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另外,《世本》也说,有位尧之时的医生,能使用祝祷方法治人之病:

“巫咸,尧帝时臣,以鸿术为尧之医,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

祝树树枯,祝鸟鸟坠。

【商周秦时期】

发明汤液的伊尹

商汤之时的伊尹根据神农本草,明白草药的性味,行走不同经络和药物的升降等药理机制,著作《汤液本草》,那时就能制作药汤汤液以解救人民的病苦。

《通鉴》云:

“伊尹佐汤伐桀,放太甲于桐宫,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

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

着有《汤液本草》,今行世。

五谷五药养病用毒攻病用药疗病

周朝医官巫彭认为人可以用五谷五药养病,用毒攻病、用药疗病。

《古今医统》有:

“巫彭初作周医官,谓人惟五谷五药养其病,五声五色视其生,观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五脏之动,遂用五毒攻之,以药疗之。

良医难救病入膏肓人

多行不义的晋侯,有一天梦到长发厉鬼,躲也躲不了,想找秦国的良医治疗,可是,悖天理而行的人要遭恶报的,最后还是“病入膏肓”而死。

这是记载于《左传》的故事: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

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

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

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

公曰:

何如?

曰:

不食新矣。

公疾病,求医于秦。

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

彼良医也:

惧伤我,焉逃之?

其一曰:

居肓之上,膏之下:

若我何?

医至,曰: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公曰:

良医也!

厚为之礼而归之。

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

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服饵养生度人的范蠡

用药物服饵养生之法,自古即有。

勾践之时的范蠡,辅佐越王功成身退之后,用服饵法度世,但是他不取分文却能致富,被人称为陶朱公。

《古今医统》云:

“范蠡,春秋时越王勾践之臣,佐越王灭吴,遂退身遨游五湖。

有服饵之法,可以度世,并授孔安国等皆成地仙,数百岁面如童颜。

医药济人不取利,所居处不二年致富,弃其所积,迁徙别居,逾年而富,人咸称为陶朱公。

问聚财之法,惟曰:

种五谷,蓄五牸而已。

”在这个故事中,“范蠡有服饵之法,可以度世”,“授孔安国等皆成地仙,数百岁面如童颜”,说明了什么?

服饵之法度世,不是明明说了度这些人吗?

怎么度?

吃药服饵就能度吗?

非也!

就是教他们做修炼人嘛!

都返本归真了、都返老还童了,都成了地仙了!

良医开释而病愈

有良医开释生病之理,季梁毋需用药也可好病。

《列子》的故事说,有医生卢氏,开释病理,季梁立刻病情好转自愈。

《列子•力命篇》有:

“杨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疾,七日大渐,其子环而泣之,请医。

季梁谓杨朱曰:

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为我歌以晓之?

杨朱歌曰:

天其勿识,人胡能觉。

匪佑自天,弗孽由人。

我乎汝乎!

其弗知乎?

医乎巫乎!

其和之乎?

其子弗晓,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

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

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饿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

季梁曰:

众医也,亟屏之!

俞氏曰:

女始则胎气不足,乳踵有余,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勿可已也。

季梁曰:

良医也!

且食之。

卢氏曰:

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

季梁曰:

神医也!

重贶遣之。

俄而季梁之疾自瘳。

神传扁鹊医术

医术由于神传,扁鹊、华佗即是。

《史记》中的扁鹊故事云,长桑君授与扁鹊禁方书之后,忽然不见,可见长桑不是个常人。

又,扁鹊得到长桑君的传授后,就有特殊的视力,能见到隔墙的另一方的人了,用以治病就可以看到人的内脏系统有无肿瘤,以及它们气血的变化。

《史记•扁鹊传》:

“扁鹊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

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

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起死回生的扁鹊

扁鹊的针灸医术相当高明,给虢国太子扎针后,“尸蹶”之病竟然针到病除。

《史记•扁鹊传》:

“若太子病,所谓尸蹶者也。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有间,太子苏。

乃使子豹为五方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

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扁鹊曰:

越人非能生死人也。

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麻药•外科•扁鹊

《列子•汤问篇》还有扁鹊使用了麻药,且能给人动手术的故事: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

扁鹊治之,既同愈。

谓公扈、齐婴曰:

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腑脏者,固药石之所已。

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

二人曰:

愿先闻其验。

扁鹊谓公扈曰:

汝志疆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

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

古即有之的制药术

战国时的凤纲,制药之术就很高明,利用最常见的百草花经久而能做成救命仙丹。

《神仙传》:

“凤纲者,战国时渔阳人。

常采百草花,水渍之,瓮盛泥封,自正月始迄九月末;又取瓮埋之百日,煎九火。

卒死者,以药纳口中,皆立活。

纲常服此药,至数百岁不老,后入地肺山中仙去。

古即有之的心理疗法

现代的心理疗法,很难和古时的心理疗法相提并论。

战国时的文挚,激怒齐闵王,重病竟不药而愈。

《吕氏春秋》:

“齐闵王疾,使人之宋迎文挚。

文挚诊王疾,谓太子曰:

非怒则王疾不可治,怒王则文挚死。

太子曰:

苟已王疾,臣与母以死争之,愿先生勿患也!

文挚曰:

诺。

与太子期而往。

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

文挚至,不解履,登床履王衣问疾。

王怒不与言,文挚因出陋辞以重怒王,王吐而起,遂乃疾已。

王不悦,果以鼎生烹文挚,太子与母合争之不得。

夫忠于平世易,忠于浊世难也。

”可是,对于那种不识好人心的、不可治的人,还是留着有用的身体为更多的人服务更好。

古即有之的流行性疫情

秦之时,民间流行病传染相当严重,崔文子当时在都市卖药,制作治疗流行性疫气的药物“黄散赤丸”,用以救人之命。

《列仙传》:

“崔文子,泰山人,世好黄老,自言三百岁。

卖药都市,后作黄散赤丸。

民间疫气死者万计,凡经文子与散,饮之即活。

后至蜀中卖药,蜀人望之如神仙云。

【汉朝】

汉朝与魏晋时的名医辈出,淳于意、张仲景、华佗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

《史记》有相当长的篇幅写淳于意的事迹。

师父说什么就做什么的淳于意

淳于意听从同郡的阳庆说“尽去尔方书”,把自己以前所读的医书都抛弃了,再受业于公乘阳庆,尽得师父公乘阳庆之所有学术,包括接受了藏书如:

黄帝、扁鹊的《脉书》、《五色诊》、《接阴阳禁书》等,读后都很灵验有效。

这个故事的意义有,师父教徒弟时,要将不同法门的东西都扔干净,才好真正的做个好弟子。

淳于意和翔实的病例

淳于意因为各处游走为人看病,疏忽了为做官的人们诊治,得罪官方,被判了刑罚,差点被肉刑。

尚幸有女缇萦上书救父,得以免刑,而且当年也废除了肉刑法。

后来皇帝诏问淳于意所治的病案效验。

淳于意答复说,使用了阳庆的诊治方法后,脉理、疗效都是很灵验的。

说了许多的诊验,例如知道病人将发生何种病象,何时会死亡等,也知道病人在发病前做了哪些事情,用药就可以好,并且他的诊疗案子也写的相当详细,后世常有人云,淳于意乃历史上写医案最详细的第一人。

淳于意曾饮用上池水

有趣的是,《琅嬛记》有个故事,说:

仓公淳于意有次梦到游蓬莱山,“见宫室崔嵬,金碧璀璨,光辉射目。

忽一童子以杯水進,仓公饮毕,五内寒彻,仰首见殿榜曰:

上池仙馆,始知所饮乃上池水也。

由是神于诊脉。

”从梦到饮以“上池水”后,变成非常神验于诊脉的医生了。

扁鹊从师父长桑君那儿也是学到了饮用上池水,乃至于能“见垣一方人”,透视人的五脏症结。

橘井救疫病

古代的好医生常与神仙有关系,淳于意、扁鹊都饮了上池水之后,诊看病如神,苏耽早年就失去了父亲,但事母至孝。

汉文帝时修成道果,将离去时,给了母亲能获得饮食与金钱的活命工具,又留下了拯救染流行病病人的饮用井水和橘叶法。

《列仙传》云:

“语母曰:

某受命仙籙,当违色养。

母曰:

我何存活?

公以两盘留。

母需饮食扣小盘,需钱帛扣大盘,所需皆立至。

又语母曰:

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橘树,患疫者,与井水一升,橘叶一枚,饮之立愈。

后果然。

求水叶者,远至千里,应手而愈。

诊脉如神的郭玉

一位不知姓名的老翁,常在涪水钓鱼,因此别人叫他涪翁,据《太平御览》云,他著作了《针经诊脉法》传世,程高和郭玉曾拜师于他。

《后汉书》方术传云,郭玉乃广汉雒人,随师涪翁学习“方诊六徵之技,阴阳不测之术”,汉和帝时当了“太医丞”的官位,看病多有效应。

诊脉可以在许多杂处之人中,诊出男女不同的脉。

皇帝发现他看病时,治疗当官的效果有时好有时差,然而看诊百姓就都好且快些痊愈,他的解释是,看位尊者,有恐惧之心,并且他们也有不信医生的那种表态:

“医之为言意也。

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

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

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疆,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

此其所为不愈也。

”(《后汉书•方术传》)

卖药不二价的韩康

古时的医生,象韩康一样卖药不二价,守信用的相当的多。

《后汉书•本传》:

“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

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

公是韩伯休耶?

乃不二价乎?

康叹曰:

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焉,何用药为?

乃遯入霸陵山中。

著作《伤寒论》的张机

东汉时,出了一位大大影响中医界内科学术的医生,他叫张机,字仲景,南阳棘阳人,向同郡张伯袓习医。

当时的何顒,曾向人说:

“仲景之术,精于伯袓。

”伊尹做汤液,仲景又论广伊尹,作了数十卷,其中的方剂用之多有效验。

以前的医书,有治病之法而无治方,自仲景的《伤寒论》传出后,才开始有详细的治法、制药法、服药法、且有序的、有药理说明的处方。

华佗读了《伤寒论》,喜曰:

此真活人书也。

另外,仲景还有著作《金匮玉函要略》三卷。

预知病情的张机

《甲乙经》有关于张仲景预言当时在朝廷的官员、仅二十多岁的年轻侍中王仲宣将来到四十岁时,有眉落现象,之后半年将死,后果然说中了。

皇甫谧《甲乙经•序》:

“汉有张仲景,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不能尽记其本末。

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

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

令服五石汤可免。

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

居三日,见仲宣谓曰:

服汤否?

仲宣曰:

已服。

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

仲宣犹不言。

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悬壶医由来

有叫费长房的人,跟一位卖药老翁学习道法和医术,那位老翁卖药是不二价的,可是凡来治病者都痊愈。

费长房学习,得到老翁赐与的符咒,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乃驱使社公。

”可是,“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后汉书•本传》)可见,治病救人可以,但还是要敬鬼神的,不能因为治病,而对另外空间众生就没有慈悲心了,随意的“鞭笞”它们。

【魏晋时期】

传奇的华佗

如果说影响中医内科第一的是东汉明医张仲景,那说到影响中医外科最重要的就应属另一名医华佗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后汉书•方术传》云,虽然他年纪很大了,却看起来像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他又“精于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秤量,针灸不过数处”,内科与针灸科都非常有效,且处方药物和针灸都是很少量的。

最引人称道的是他的外科手术,不但有麻醉药物可用,而且有外用神膏可敷,很快就能痊愈: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积;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炼功养生的华佗和弟子

当时有广陵吴普、彭城樊阿,从华佗学医。

华佗曾和吴普说: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蹏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吴普照着施行,年纪九十多岁,还“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服饵养生的华佗和弟子

樊阿善于针术。

一般医生都说“背及胷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可过四分。

”而樊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胷脏乃五六寸,而病皆瘳”。

有一次,樊阿向华佗求取有无可内服食而有益于人的处方。

华佗就授之以“漆叶青黏散”,处方是:

“漆叶屑一斗,青黏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

樊阿照做,竟寿达百余岁。

好学不倦神授医术的华佗

华佗的医术为何那么高明?

有这样的传说:

当华佗游山之时,在古洞前休息时,听到有人在探讨治疗病的方法,听到时极为欢喜,被洞中人呼之進入,传习医术。

《中藏经•序》这样写的:

“性好恬淡,喜味方书,多游名山幽洞,往往有所遇。

一日,因酒息于公宜山古洞前,忽闻人论疗病之法。

先生讶其异,潜逼洞窃听。

须臾,有人云:

华生在迩,术可付焉。

复有一人曰:

此生性贪,不悯生灵,安得付也?

先生不觉愈骇,跃入洞,见二老人,衣木皮,顶草冠。

先生躬趋左右而拜曰:

适闻贤者论方术,遂乃忘归。

况济人之道,素所好为,所恨者,未遇一法可以施验,徒自不足耳。

愿贤者少察愚诚,乞与开悟,终身不负恩。

首坐先生云:

术亦不惜,恐异日与子为累。

若无高下,无贫富,无贵贱,不务财贿,不惮劳苦,矜老恤幼为急,然后可脱子祸。

先生再拜谢曰:

贤圣之语,一一不敢忘,俱能从之。

二老笑指东洞云:

石床上有书一函,子自取之,速出吾居!

勿示俗流!

宜秘密之。

先生时得书,回首已不见老人。

先生慑怯离洞,忽然不见,云奔雨泻,石洞摧塌。

既览其方,论多奇怪,从兹施试,无不神效。

外科圣手华佗

《襄阳府志》记载说,华佗为关羽刮骨去毒,后来被曹操害死:

“华佗洞晓医方,年百余岁,貌有壮容。

关羽镇襄阳,与曹仁相拒,中流矢,矢镞入骨,佗为之刮骨去毒。

后为曹操所杀。

董奉誉满杏林

古代的医生,奇人异士极多。

壶公、郭玉、华佗、董奉都是。

《三国志•士燮传》注有云,董奉是一位神仙,曾用药丸给了交州刺史士燮服用,三日前死了的士燮,竟能在半日后而起坐。

《三国志•士燮传》注:

“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颐摇消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

董奉给人看好了病不收钱,只命病人根据病情的大小而种杏子,后来杏子成了树林,用杏换谷物救济贫民。

以后的人称好医生的医院或诊所为“杏林”,和董奉的奇迹有关。

《南康府志》云:

“董奉,字君异,候官人。

有道术,隐庐山为人治病,不受谢,惟令种杏一株,数年成林。

杏熟易谷,以济贫民。

永嘉中仙去。

今庐山杏林,乃其遗迹。

【晋代】

整理伤寒论和脉经的王叔和

现在的医生能有《伤寒论》、《脉经》作指导为病人施治,这个功劳可算在晋代王叔和的身上。

《甲乙经•序》云:

“汉张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

”高湛的《养生论》也有:

“王叔和,性沉静,好著述,考覈遗文,采摭羣论,撰成《脉经》十卷;编次张仲景方论,编为三十六卷,大行于世。

”从甘伯宗《名医传》知道,王叔和有《脉经》十卷传世,而且《伤寒论》经久远的时间已经残破不堪,因为王叔和方能让后人得窥此书:

“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修养之道,撰《脉经》十卷,《脉诀》四卷,《脉赋》一卷。

仲景作《伤寒论》错简,迨叔和撰次成序,得成全书。

完整搜集针灸资料的皇甫谧

晋代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

我们知道,中国古时的针灸医术是非常高明的,但是没有很适合学习者的完整书籍。

皇甫谧自己患了风病,又耳聋,“病风加苦聋百日”,于是将古时的针灸相关书籍,《内经》的〈针经〉和〈素问〉,以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整理去芜存菁而著作了《甲乙经》,〈序〉云:

“乃撰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去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

”《古今医统》云:

“皇甫谧得风痹疾,因而学医,集览经方,手不释卷,遂尽其妙。

所著《甲乙经》及《针经》行世。

狂犬病如何治?

葛洪有答案

古时候修道的医生相当多,葛仙公即是。

葛仙公的从孙葛洪更是大大的有名。

葛洪喜好学习神仙导养之法,也跟葛仙公的学生郑隐学习炼丹的秘术,后来他的炼丹经验写在《抱朴子》书中,后世人发现,对现代的化学有启发作用。

他也是很有名的医生,《肘后备急方》中有治疗狂犬病的处方,使用狂犬的脑涂于咬伤处的方法,一千多年后的西人巴斯德的免疫疗法几乎同于葛洪所用的方法。

炼丹修仙的葛洪

《古今医统》云:

“葛洪,字稚川,丹阳人,自号抱朴子。

广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下至杂文,诵记万卷。

好神仙导引之法,炼丹以期遐年。

所着有《神仙传》,史集五经诸史百家之言,《金匮方》、《肘后方》百卷。

年八十余,人言尸解仙去。

刘涓子和外科金疮治疗--《鬼遗方》

刘涓子有外科金疮的治疗法,有一部书籍叫作《鬼遗方》,有个蛮有趣的故事:

刘涓子一日狩猎时,见高大物射中后,追高大物而得药方书,云是黄老鬼遗留的处方书,故名。

以后,凡是遇到金疮受伤者涂药即有效。

《古今医统》曰:

“刘涓子,不知何郡人。

晋末于丹阳郊外射猎,忽有物高二丈许,因射而中之,走如电激,声如风雨,夜不敢追。

明日,率弟子数十人寻其踪迹。

至山下,见一小儿云:

主人昨夜为刘涓子所射,取水以洗疮。

因问小儿主人为谁?

答曰:

是黄老鬼。

乃窥小儿还。

将至,闻捣药声,遥见三人,一人卧,一人阅书,一人捣药。

即齐声呼突而前,三人并走,止遗一帙痈疽方,并一臼药,涓子得之。

从宋武帝北征,有被金疮者,以药涂之,随手而愈。

论者谓圣人作事,天必助之,天以此方授武帝也。

演为十卷,号曰《鬼遗方》云。

【南齐】

徐文伯用针灸法助生产

学针灸的人都知道,孕妇忌刺“合谷”、“三阴交”,这二穴能将胎儿坠落。

记载于《南史》中,明医徐文伯的故事云:

“宋后废帝出乐游苑门,逢一妇人有娠,帝亦善诊之,曰:

此腹是女也。

问文伯,曰;腹有两子,一男一女。

男左边青黑,形小于女。

帝性急,便欲使剖。

文伯恻然曰:

若刀斧恐其变异,请针之,立落。

便泻足太阴,补手阳明,胎便应针而落,两儿相续出,如其言。

徐文伯、徐嗣伯一家,上上下下许多人都擅长医病。

寒冬用冷水浇灌治病

徐嗣伯勇敢的让一位畏寒病人在盛冬时,浇以冷水的治病方式最为脍炙人口。

《南史•张邵传》曰:

“徐嗣伯,字叔绍,有孝行,善清言,位正员郎诸府佐,弥为临川王映所重。

时直合将军房伯玉服五百散十许剂无益,更患冷,夏日常覆衣,嗣伯为诊之曰:

卿伏热,应须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

至十一月,冰雪大盛,令二人夹捉伯玉,解衣坐石,取冷水从头浇之,尽二十斛。

伯玉口噤气绝,家人啼哭请止。

嗣伯遣人执杖防闲,敢有谏者挝之。

又尽水百斛,伯玉始能动,而见背上彭彭有气,俄而起坐曰:

热不可忍,乞冷饮。

嗣伯以水与之,一饮一升,病都差。

自尔恒发热,冬月犹单褌衫、体更肥壮。

巢元方著书探讨病源病理

中医的医理,《素问》、《灵枢》已经论述的非常详尽了,病理病源的搜集,自巢元方奉诏撰《诸病源候论》,后来的名字叫作《巢氏病源》,成了重要的参考书籍。

《古今医统》云:

“巢元方,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博士,奉诏撰《诸病源候论》五十卷,罔不该集。

今行世为《巢氏病源》。

杨上善注解内经

讲到《内经》,人们多会疑问,这么难读难懂的书籍,怎样理解它呢?

历史上注解《内经》的相当多,最早期完整的注解,大概就是杨上善、全元起、王冰撰写的了。

杨上善注解叙述的内经叫作《内经太素》,尤其是从杨上善开始,对于脉学有所特殊发明,传了“太素脉法”,可以以之探知人的祸福休咎。

《古今医统》有云:

“杨上善,不知何郡人。

大业中为太医侍御,名著当代,称神,诊疗出奇,能起沉疴笃疾,不拘局方,述《内经》为《太素》,知休咎,今世之云太素脉皆宗之,鲜有得其妙者。

【唐朝】

薰蒸药物之气可以治病

许胤宗发明药物薰蒸之法治病,唐时柳太后中风,不能言语,引宗就用“黄耆防风汤”放在太后床下薰蒸,一夜就能说话了。

《旧唐书•本传》:

“许胤宗,常州义兴人也。

初事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

时柳太后病风不言,名医治皆不愈,脉益沉而噤,胤宗曰:

口不可下药,宜以汤气熏之,令药入腠理调理即差。

乃造黄耆防风汤数十斛,置于床下,气如烟雾,其夜便得语,由是超拜义兴太守。

甄权、甄立言兄弟

古时的医生,多半是家传的,所以常有一家都是名医的。

徐文伯、嗣伯、成伯就是一家人。

甄权、甄立言一家兄弟,都是名医,但不是家传的。

甄权、甄立言俩兄弟,曾因母病而习医,都懂医方而且通达医学的精义。

甄权针灸的医术高明,鲁州刺史库狄嵌换了风病,手不能拉引弓弦,医生们都不能疗治,甄权只是用针刺他的肩隅穴,就能射箭了。

撰著过《脉经》、《针方》、《明堂人形图》各一卷。

《旧唐书.本传》:

“甄权,许州扶沟人也。

尝以母病,与弟立言专医方,得其旨趣。

隋开皇初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疾免。

隋鲁州刺史库狄嵌苦风患,手不得引弓,诸医莫能疗,权谓曰:

但将弓箭向垛,一针可以射矣。

针其肩隅一穴,应时即射。

权之疗疾,多此类也。

贞观十七年,权年一百三岁。

太宗幸其家,视其饮食,访以药性,因授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

甄立言是甄权的弟弟,曾当过御史大夫。

唐太宗命他为杜淹看病,患的是“风毒”发肿,立言为他看诊,云再过十一天的午时将死,果然十一天后就死。

立言曾经作《本草音义》七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

《旧唐书•甄权传》:

“权弟立言,武德中累迁太常丞御史大夫。

杜淹患风毒发肿,太宗令立言视之,既而奏曰:

从今更十一日午时必死。

果如其言。

时有尼明律年六十余,患心腹鼓胀,身体羸瘦,已经二年,立言诊脉曰:

其腹内有虫,当是误食发为之耳。

因令服雄黄,须臾吐出一蛇,如人手小指,唯无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