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名词解释
1.组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结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狭义的行为是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二.简单题
1.如何正确理解组织的涵义?
答:
(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它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队。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2.根据费恰特的观点,文化的主要功能有哪几点?
'
答:
费恰特指出,文化的功能有以下五点:
(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
(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
(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4)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
(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
3.简述组织行为学两重性的主要表现?
答:
组织行为学既有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这种社会属性。
这种两重性主要由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
4.人的行为特点有哪些?
答1)具有适应性
(2)具有多样性 (3)具有动态性 (4)具有可控性 (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三.论述
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答:
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主要是由组织行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案例研究法:
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
2.心理测验法:
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测试者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3.相关分析:
是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二、简单题
1.简述参与观察法的优缺点?
答:
采用参与观察法的好处是研究人员以组织成员的身份去观察,使被观察者避免伪装或做作,从而使观察到的资料较为可靠有效
存在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由于亲自投入现场作观察者,可能会影响到研究者的客观性,而非参与观察法就较为客观.二是在观察别人时,会使别人感到很不自然,如若要使被观察者不知道是观察他们的行为,就得创造一种观察条件,这是不太容易做好的.
2.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一般包括哪几种?
答1)集中趋势分析;
(2)离中趋势分析;
(3)抉择分析
(4)相关分析
(5)因素分析
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3.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趋向,一般说来,态度由三种因素所构成:
认知、情感、意向。
5.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趋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6.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7.能力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
二.简答题:
1.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有:
(1)客观因素:
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重复次数的多少等等.
(2)主观因素:
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和经验等.
2.影响知觉的因素是什么?
答:
(1)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
(2)知觉归类.
3.简述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
答:
由于人们的需要,经验和思想方法诸方面的差异,常常造成人们的知觉和客观事物不一致。
主要有四种:
(1)知觉防御
(2)首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投射
4.简述X理论的要点
答:
X理论中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
(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因此,总设法逃避工作;
(2)极大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希望奉命而为,宁愿接受他人的领导与指挥.
(3)对自身经济的安全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
(4)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目标漠不关心.
(5)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
(6)人缺乏理性,容易受人的欺骗和煽动,常有盲从举动等.
5.简述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答:
(1)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2)管理者在了解每个员工价值观差异的基础上,就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3)价值观也是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基础
(4)价值观还可以作为招聘录用新员工,提升新的管理者的标准之一.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
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归因论所研究的基础问题有下列三个方面:
(1)关于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2)社会推论问题,及根据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做出合理的推论.
(3)期望与预测,即从一定的过去的行为和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什么行为.
归因论的依据是:
良好的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发动和维持其成就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实践证明:
归因原理在激发成就动力,促进坚持努力的行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归因论的应用:
坚持是成就行为的主要特征,对于前一段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分析结论,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以后的行为,成就的活动有赖于对过去工作成功或失败的不同归因.
2.联系实际说明"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控制方位论的分类:
内因控制论和外因控制论.
控制方位论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内因控制论者更喜欢利用取得工作成就的工作场所.他们充满自信,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信绩效靠的是自己的技能而不是运气.内因控制论者会比外因控制论者表现得更积极,更出色,内因控制论者在做决定之前尽可能收集相关信息.
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意义:
当内因控制论者得知奖赏是以良好的技能和工作绩效为基础时,他们会更加努力,这种管理信念会鼓励所有员工向内在主观努力发展,其中包括那些赞成外因控制论的员工,当他们看到同事由于钻研新技术和取得更大成绩而受到奖励时,他们也许会受到同样的激励.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而制定的各种机制应在全公司广泛宣传.
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通过劳动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行为.
2.群体结构指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
三.简答题
1.简述创造性行为的特点?
答1)首创性.;
(2)有用性;(3)适应性(4)主动性.
2.创造性行为的类型有哪些?
答:
技术发明型的创造性行为;
科学发现型创造性行为;
艺术塑造型创造性行为;
组织管理性的创造性行为.
3.创造性行为人员是如何进行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
答:
(1)有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志向.
(2)善于发现问题.
(3)勤于思考.
(4)富于灵活性.
(5)善于应用.
(6)怀有好奇心.
(7)充满自信
(8)坚持独立思考.
(9)勇于坚持到底.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论述当今研究创造性行为的重大意义与作用.
答1)组织生存和发展需要创造性行为.
(2)改革开放需要创造性行为.
(3)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以及人类历史的发展需要创造性行为.
2.论述管理者如何培养与开发员工的创造性行为.
答:
(1)要有一种激励人们勇于创新的机制和组织气氛.
(2)要有全力支持创新的领导.
(3)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5)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
(6)要有相当分权和弹性的组织结构.
第五章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事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2.事业生涯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职业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与计划的过程.
3.事业生涯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4.职业锚即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著的一种价值观关注焦点.
三.简答题
1.简述组织怎样对职工进行事业生涯管理.
答:
(1)鼓励和指导职工进行事业生涯设计和规划.
(2)监督职工事业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职工反馈信息.
(3)在招聘和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组织的要求和所提供的事业发展途径.
(4)人力资源的配置也需与事业设计和规划统一起来.
(5)定期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是对员工事业计划的监控.
(6)组织必须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
2.事业生涯管理的特点有哪些?
答:
(1)个人和组织必须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双方共同完成对事业生涯的管理.
(2)必须有高质量信息管理工作.
3)事业生涯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
3.简述事业生涯选择的步骤与方法.
答: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事业生涯的选择要经过两个重要步骤和相应的方法;
(1)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2)对组织的了解和选择.
4.职工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内容?
答:
(1)职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职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这是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关键.
(3)职工必须学会与主管人员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
(4)职工必须学会对事业目标进行调整的能力.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分析当前开展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与作用?
答.研究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个人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基础
(2)可使组织减少人才流失.
(3)为各级各类组织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
(4)能促进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5)有利于组织和本人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和开发计划.
(6)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扬长避短,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
2.联系实际,谈谈在实施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
如何做好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有很多注意的问题;
(1)制定事业生涯计划要留有余地,执行过程要有灵活性.
(2)在实施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中,要给予工作择业的权利与自由.
(3)为实施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工作,还必须为所有成员提供平等就业和就职的机会.
(4)广泛开展心理测定与职业咨询,做好双向选择.
(5)两种生涯的结合.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正式群体是指有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显的群体.
3.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
4.心理契约是指存在于人们之间的一种不成文的约定.
三.简答题
1.群体结构如何影响群体行为的有效性
答.
(1)正式领导.
(2)群体规模 (3)群体构成
2.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是什么/
答;第一类群体规范大多与群体绩效方面的活动有关.
第二类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的形象.
第三类群体规范为非正式的社交约定.
第四类群体规范与资源的分配有关.
四.论述题
1.具体分析群体成员资源的两个重要性变量是如何影响群体行为的?
答:
引起人们最大关注的变量是个人能力与性格特点.
(1)能力,对于群体成员的能力与群体绩效,一个人如果拥有能力,这个人更愿意参与群体活动,一般来说贡献也更多,成为群体领导的可能性也比较大,群体成员的智力和与工作任务有关的能力都与群体绩效有关
(2)性格特点.一般的结论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性格特质对群体生产率,群体士气和群体凝聚力有积极的影响.
2.论述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
答:
(1)能促进群体的生存.
(2)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
(3)能够减少群体成员中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问题.
(4)允许群体成员表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澄清代表群体身份的标志.
3.联系实际分析群体凝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
答:
一般来说,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有效,但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凝聚力高就好,首先,凝聚力高既是高生产率的起因,又是其结果,其次,两者的关系受群体绩效规范的影响.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是互相影响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助于减低紧张情绪,提供一个顺利实现群体目标的良好环境.更重要的是,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就越容易追随其目标,如果群体的绩效规范比较高那么凝聚力高的群体就比凝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高,但如果一个群体的凝聚力高,绩效规范却很低,群体生产率通常比较低.如果群体凝聚力低,但绩效规范高,群体生产率比较高,不过比不上凝聚力和绩效规范都低,群体生产率肯定低于一般水平.
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一.名词解释
1.群体促进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的现象。
2.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4.沟通是信息的传送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感情的交流过程。
5.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趋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容易向冒险转移。
二.简答题
1.如何减少小道消息的消极影响?
答:
(1)公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
(2)公开解释那些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或行为.
(3)对目前的决策和未来的计划,强调其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指出不利的一面.
(4)公开讨论事情可能的最差结局,这肯定比无言的猜测引起焦虑的程度低.
2.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
答:
影响群体思维的重要的中介因素是群体凝聚力,群体领导者的行为与外部人员的隔离者三个变量,经过研究,科研得出下面的结论:
(1)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讨论较多,能够带来更多信息
(2)如果群体领导公正无私,群体成员会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群体成员在讨论初期,应该避免表现出对某种方案的偏爱
(4)群体与外界的隔离会使内部可选择方案减少.
三.论述题
1.对比个体决策,分析群体决策的利弊?
答:
(1)群体决策的特点:
a.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b.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c.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d.增加合法性.
(2)缺点:
a.浪费时间.b.从众压力 c.少数人控制d.责任不清 e.效果与效率
第八章群体的人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之间的经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血缘,心理等关系.其中经济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2.人际反应特质是人们在人际关系中自己独特的反应趋向.
二.简答题
1.简述三种人际测量方法的异同?
答:
①社会测量法要求群体的所有成员按照自己的愿望,自由的选择学习的劳动的或游戏的伙伴
②塔吉乌里把莫里诺的社会测量的内容加以扩充,加上主观判断项目,以此分析人际关系的方法就被称为关系分析.
③谢德林娜在莫里诺的社会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参照测量.
2.简述合作与竞争的形成.
答:
人们的合作与竞争行为都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化的结果.人们之间之所以合作或竞争,主要是由他们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我们可以把人们之间利害相依的关系分三类:
一类是利害一致或者共同利益关系.第二类是冲突或利益矛盾关系.第三类是利害共存或混合利害关系.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行为会表现出两面性.
3.简述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组织中的作用?
答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它还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
三.试述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
答1)动机
(2)威胁 (3)信息沟通 (4)个性特征 (5)组织文化
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为
一.名词解释
1.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起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2.功能正常的冲突是指一些冲突支持群体的目标,并能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
3.功能失调的冲突是指一些冲突阻碍了群体的工作绩效,它们是功能失调的,具有破坏性的冲突。
二.简答题
1.简述如何管理群体间互动?
答:
(1)规则与程序。
在管理群体间互动上,最为简单,花费也最低的办法是:
事先构建一系列正规的规则与程序
(2)层次等级。
在管理群体间互动时,如果程序与规则不够充分,那么组织中层次等级的使用就成为首选办法。
(3)计划
(4)联络员角色。
(5)特别工作组.
(6)工作团队。
(7)综合部门。
2.解决冲突的技巧有哪些?
答:
(1)问题解决
(2)目标升级
(3)资源开发
(4)回避
(5)缓和
(6)折衷
(7)官方命令
(8)改变人的因素
(9)改变结构因素
三.论述题
1.试述处理冲突的策略有哪些?
如何在管理过程中加以应用.
答:
策略有
(1)运用竞争
(2)运用合作(3)运用回避(4)运用迁就(5)运用折衷
第十章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
一.名词解释
1.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
2.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3.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的领导活动。
4.权力是一种支配行为,权力是组织运转的核心
5.授权是指将权力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6.威信是领导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
7.满意度是指员工期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二.简答题
1.简述说明领导的特征.
答:
(1)从领导的地位和作用来看,领导是能够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角色。
(2)从领导的行为来看,领导是组织发展方向的指引者和人际关系行为的协调者(3)从领导的个性特征来看,领导者的行为始终要受到领导者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影响。
\
2.简述领导的功能有哪些?
答:
(1)创新功能.
(2)激励功能.
(3)组织功能。
(4)沟通协调功能。
(5)服务功能。
3.领导威信的作用是什么?
答:
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其作用是:
(1)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
(2)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
(3)有利于推进组织变革。
(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利于吸引人才。
三.论述题
1.试述领导权力的分配和运用?
答:
领导权力的分配,是指领导权力分配的形式和方法。
一般来说,有两种基本的分配方式:
(1)确定等级层次,然后按等级层级进行分配的结构权力方式。
(2)划分专业、部门,然后按特殊要求进行分配的功能权力分配方式。
领导权的分配应坚持以下原则:
a.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
b.层次分明,权责明确原则。
c.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
d.因事设人、量才授权原则。
领导权分配在领导活动中具有现实意义。
(1)是实现有效领导的重要手段。
(2)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权威。
(3)体现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正确使用权力,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a.正确使用权力性影响力。
b.正确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
第十一章领导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领导行为二元四分图是从关心工作和关心人两个维度,用四分图的形式把领导行为分成四个区域,以鉴别领导方式的模式,现代管理提出要以工作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3.集权型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
4.民主型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中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做出决策的领导方式.
5.放任型领导方式是指管理者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不加干预,下级爱干什么,想干什么,都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管理方式.
6.领导权变理论----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这就是权变的观点.
7.途经-目标理论----领导的管理行为应该以关心下属和组织指引为基本出发点,并以此帮助下属建立起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其中还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简答题
1.企业家具备哪些能力?
答:
企业家能力主要包括:
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激励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
2.简述领导层次对领导能力的特殊要求?
答:
①技术能力与领导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②基层领导者的技术能力是最重要的.
③交际能力对各级领导者都是重要的,但对中,低级领导以及同级领导者更为重要.
3.简述二元四分论中四种领导行为以及特点?
答:
(1)低规章,低协商.
(2)低规章,高协商.
(3)高规章,高协商.
(4)高规章,低协商.
4.民主型领导作风的特征是什么?
答:
(1)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鼓励下属参加集体讨论,参与制定有关政策
(2)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向下级公开信息资料,把尽可能多的问题交给自己的下属机关去集体解决,实行双向沟通,帮助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3)工作的分工由群体决定,工作的合作成员由自己选择,依据客观标准奖惩工作人员,但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4)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控制方式是民主的,上下级心理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