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基 础 知 识 学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1204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学习.docx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 文 基 础 知 识 学习.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学习.docx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

 

小学毕业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

 

小学基础知识

目录

小学基础知识

(一)

一拼音

1.熟记并默写23个声母。

2、正确认读并书写24个韵母。

3、整体认读音节16个:

二汉语拼音字母表

1、背诵并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

2、正确使用大写字母。

3、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三声调

1、声调的分类

2、声调的标法。

四拼写规则

1、ü上的两点的省写规则。

2、隔音符号。

3、音节书写。

五音变

1、轻声。

2、儿化。

3、“一、不”的变调:

4、“啊”的读音变化。

5、  两个上声相连

6、  三个上声相连

六多音字

汉字

一、笔画。

二、笔顺。

三、汉字的偏旁与部首。

四、汉字的间架结构。

五.形声字

六.辨析汉字

七.查字典

词语

一.词语的理解

二辨析词义的方法:

三.同义词

(一)辨析同(近)义词

四.反义词

五、多义词

 多义词辨析的方法

六.词语的感情色彩

七.词语搭配

八.词语分类

九.成语

成语名片

成语与谚语

成语与歇后语

十.谚语

【一】、气象谚语

【二】、农业谚语

【三】、卫生谚语

【四】、社会谚语

【五】、学习谚语

十一.歇后语

十二.俗语

小学基础知识

(二)

句子

一.句子的构成及其类型

2、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几种特殊的句式:

二、句子的互换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3)、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三.扩句

四.缩句

五.关联词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关联词的用法

九正确运用关联词语

六.修辞手法

七.修改病句

【病句的类型】

【病句辨析的方法】

【病句的修改方法】

八.句子的标点符号

九.名言警句

十.格言

小学基础知识

一拼音

1.熟记并默写23个声母。

bpmfdtnIgkhjqxzhchshrzcsyw

注意区别翘舌音zhchsh与平舌音zcs,鼻音n和边音l。

2、正确认读并书写24个韵母。

(1)单韵母(6个):

aoeiuü

(2)复韵母(8个):

aieiuiaoouiuieüeer

(3)鼻韵母(9个):

前鼻音母——aneninunün

后鼻音母——angengingong

(4)特殊韵母(1个):

er

3、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inyunyuanying

二汉语拼音字母表

1、背诵并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26个)。

大写: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小写: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2、正确使用大写字母。

(1)汉语人名:

姓的第一个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ZhangHui(张辉)。

姓和职务、称呼等组成词语时,姓的开头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字母小写。

如Wanglaoshi(王老师)。

但“老”、“小”、“大”、“阿”等称号,开头第一字母也要大写。

如XiaoLiu(小刘)、LaoQian(老钱)、ASan(阿三)。

(2)汉语地名、专有名词(如书名、机关、团体等)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Beijing

(北京)。

如专有名词是词组,要按词连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ZhonghuaRenninGongheguo(中华人民共和国)。

(3)文章每一段、每一句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果是诗歌,每行开头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4)商标和商店的名字,一般每个字母都大写。

为了美观可以不写声调。

3、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先要在字典《音节表》中按字母表的顺序找出该字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字母,再在大写字母下找相应的音节。

三声调

1、声调的分类。

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叫声调。

普通话只有四种声调,分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它们的读法是: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声调的标法。

(1)声调只能标在音节中的元音即a  o  e  i  u  ü上。

(2)  标调规则:

先标a、o、e,再标i、u、ü。

若遇iu和ui,标在尾巴上。

(3)  轻声不标调号。

口诀:

看见a母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不写点,遇上轻声不标调。

四拼写规则

1、ü上的两点的省写规则。

(1)以ü开头的韵母与声母j、q、x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省去。

(2)以ü开头的韵母与声母n、l相拼时,ü的两点不能省写,因为声母n、l还能与韵母u相拼。

如陆地(lùdì)、绿地(lǜdì)。

(3)韵母ü在自成音节时要在韵母前加y,并省去ü上两点。

如yun、yuan。

2、隔音符号。

在以“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其它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隔音符号(’)写在前后两个音节中间的左上方。

如:

piǎo(漂)pí’ǎo(皮袄)。

3、音节书写。

先写声母,再写韵母,最后写声调。

五音变

1、轻声。

(1)  助词“的、地、得、着、了、过”都读轻声。

(2)  语气词“啊、呢、吗、吧、呀、嘛、呦、啦、哇”等都读轻声。

(3)  某些词的后缀(没有实际意义)“子、么、头、巴、们”等都读轻声。

如:

椅子、锄头。

(4)  叠音词和重叠形式动词的后一个成分,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如:

爸爸、星星、说说、讨论讨论。

(5)方位词或趋向动词读轻声。

如:

家里、树上、回来、跑去。

(6)双音节的第二个音节有时也读轻声,如:

萝卜、便宜、葡萄、风筝。

2、儿化。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①区别词性:

盖(动词)--盖儿(名词)个(量词)--个儿(名词)

②区别词义:

信(信件)--信儿(消息)末(最后)--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

③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

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

④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

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

3、“一、不”的变调:

.一yī单念或用在词尾以及用在序数中(一.二.三.)唯一第一

yí在去声前一顿一旦看一看

yì在非去声前在相同的动词中间一天一起

不  bú在去声前不要不去

bù在非去声前  不打不催

4、“啊”的读音变化。

(1)前一音节末尾是ɑ、o、(ɑo、iɑo除外)、e、ê、i、ü时,“啊”读作yɑ,

如“四妈,你为我倒杯水啊”。

(2)前一音节末尾是u时(包括ɑo、iɑo),“啊”读成wɑ,

如“东也闹兵,西也闹兵,谁敢走啊”。

(3)前一音节末尾是n时,“啊”读成nɑ,如“星子笑着说‘演员和观众一样多,你好可怜啊’”。

(4)前一音节末尾是nɡ时,“啊”读成nɡɑ,如“在孩子面前,你可不要太凶啊(nɡɑ)”。

(5)“啊”在zhi、chi、shi、ri和er后,读成rɑ,如“多好的一首诗啊(rɑ)”。

(6)在zicisi后读[za],如“芳芳,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啊(zɑ)”

5、  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变为阳平。

如:

管理。

6、  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变为阳平。

如:

管理者。

六多音字

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或声调,这种字叫多音字。

要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必须据词定音。

根据与之前后搭配的词来区别它们的字音和字义,从而确定它的读音。

辨别多音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看词性、看词义、看用法、看语体,注意人名和地名的特殊读音。

汉字

一、笔画。

笔画是指汉字书写时不间断地一次连续写成的一个线条。

笔画是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挑、折、勾。

笔画 名称 字例   笔画名称 字例    笔画名称 字例

    ‵ 点   立    弯钩   子     横折折折钩  乃

    一 横   三     斜钩   戈     横折折撇   及

    丨 竖   千    ┐横折  口     フ 横撇   又

    丿 撇   什    └竖折  山     し 竖提   衣

    乀 捺   人    ㄥ撇折  么       竖弯   西

      提   址     横折钩 习     乚 竖弯钩  儿

    乛 横钩  买      横折提 计     竖折折钩   与

    亅 竖钩  小     横折弯钩飞     ㄑ 撇点   如

二、笔顺。

汉字的笔顺规则一般是: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另外注意一些特殊的书写规则:

(1)点在上部或左上,先写点:

衣   立  为斗头门

(2)点在右上或在字里,后写点:

发  瓦  我犬尤书

(3)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

厅  座  屋

(4)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远  建  廷

(5)左下右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

凶  画

(6)左上右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

同  用  风

(7)上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上后里再左下  医  巨  匠  区

三、汉字的偏旁与部首。

汉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

大部分汉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的,是合体字。

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就叫偏旁。

在编字典或其他工具书时,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归为一部,这相同的部分就叫部首。

就合体字而言,部首都是都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四、汉字的间架结构。

独体字千万为文半包围结构风凶区

上下结构全息雷轰全包围结构国团围圈

上中下结构器赢品字形结构众森

左右结构信任明确穿插结构爽噩

左中右结构粥辩

五.形声字

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表达这个字的意义(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声旁)。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来识记汉字,理解字义。

根据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形声字可分为:

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六.辨析汉字

1、同音字:

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字形、字义不同的的字。

辨析同音字首先要分清字形,了解字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辨析,选取正确的字。

2、形近字:

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

3、多音字:

一般来说,读音不同,字义也不同。

七.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

(1)读准字音,确定它的音节,从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确定音序;

(2)在《汉字拼音音节索引》中先找到音序,再找出所查汉字的音节;(3)根据音节后的页码,按四声顺序找出要查的字。

2、部首查字法。

(1)确定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要注意部首在汉字中的位置分散在上下或左右,或以起笔作部首等;

(2)按部首笔画在《部首目录》中找出这个部首的页码;(3)按照目录指示的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要查的部首,数清所要查的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按笔画排列顺序从这个部首里找汉字;(4)在正文中查检。

3、数笔画查字法。

(1)数出所查汉字的笔画数;

(2)在《难检字笔画索引》中查要查字的页码,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掌握笔画和笔顺;(3)按页码在正文中找汉字。

词语

一.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除了可以利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来帮会理解外,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理解:

(1)要弄清词语中两个关键性的字的意思,然后考虑整个词语的意思。

例:

凝神谛听这个词,其中谛是仔细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集中注意力仔细地听。

(2)有些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要注意它们的比喻或引伸义。

例:

目瞪口呆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惊讶的样子,而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

(3)要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

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

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前一个煞是杀的意思,后一个煞是极的意思。

(4)通过近义词或反义词作比较来理解。

(5)除上面四种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对译、列举、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理解词语。

二辨析词义的方法:

(1)要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

团结和勾结,都有一个为了一个目的联合和结合的意思。

团结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结用于坏的方面,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结合。

(2)注意运用的对象。

如:

爱戴和爱抚,前者用于党、领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辈对后代。

(3)注意范围的大小。

如:

辽阔和广阔,都是指面积广大,但辽阔比广阔所指的范围更大。

(4)注意程度的轻重。

如:

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5)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

如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三.同义词

(一)辨析同(近)义词

1.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

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2.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

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3.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

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4.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

如"衣服"与"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5.从对象的不同去辨别。

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6.还可以从普通话和方言来辨别。

如"讨饭"与"乞丐",分别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爸爸"与"父亲",分别是旧词与新词;如"薪水"与"工资",分别是外来语与本民族词;如"盐"和"氯化钠",分别是常用语和专门术语

7.可以从词语搭配进行辨别。

如“发挥”与“发扬”。

四.反义词

1.特点

A.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叫做反义词。

反义词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B.反义词是就词与词的关系说的,不是词与词组关系说的,所以,“好”与“不好”,“干净”与“不干净”等虽有反义关系,但都不是一组反义词,因为“不好”、“不干净”是词组。

 C.由于词的多义和同义现象存在,一个词可能有几个反义词。

如“老”是多义词,它的本义是年纪大,引申义有“旧”、“长过头”等意义,这些引申义的相反意义,就都成了“老”的反义词——“幼”、“新”、“嫩”。

2.反义词的类型  

(1)绝对反义词。

两个意义绝对相反的词,肯定甲,就必须否定乙。

这类反义词,不依靠语言环境(上下文)就可以指出来。

如“生和死”、“动和静”、“有和无”“赞成和反对”等。

(2)相对反义词。

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肯定甲就否定乙,但否定甲,不一定就肯定乙,因为还有丙、丁等其他意义。

如“白”和“黑”相反,但是,不“白”,却不一定是“黑”;不“黑”也不一定就是“白”,它们中间还有很多颜色存在。

  正因为是相对的反义,所以哪个词跟哪个词构成反义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特殊情况下,“白”和“红”也构成了反义关系,“红军”和“白军”两个反义词就是以“白”和“红”的反义关系为基础的。

“白”与“黑”是反义关系,“白”与“红”也是反义关系,“红”与“黑”也构成了反义关系,“红心”与“黑心”也成了反义词。

  相对反义词要依靠语言配合,但在“我们为祖国的富强而骄傲”中,“骄傲”的含义是“自豪”,所以,这里的“骄傲”的反义词应是“自卑”。

3.反义词在语言中的积极的作用

  恰当地使用反义词,可以把对立的事物和概念放在一起,互相对应、映衬,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下认清事物的是非、善恶、轻重、缓急,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利用两对反义词:

“重和轻”、“泰山和鸿毛”对比,使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

如“我们大家辛辛苦苦为的什么?

就是为的一个心愿:

要把死的变成活的,把臭的变成香的,把丑的变成美的,把痛苦变成快乐,把生活变成一座大花园。

”  

五、多义词

所谓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

多义词在使用时,在一定的语境(上下文)中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也就是说,多义词的具体意义需要结合其所在的语境判断。

如海字:

基本义——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

如“大海、东海”。

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黑海引申义——大的,如“你真是海量!

”。

 比喻义——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

如,“人海茫茫,你让我到哪里去找他?

”“这里已是一片火海。

 多义词辨析的方法

1、从多音现象辨析如,

(1)他这个人不难求,太好说话了。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的意思。

(2)他这个人太好说大话了。

“好”读去声,是“喜欢、爱好”的意思

2、从词义上辨析如,

(1)山上到处是盛开的杜鹃。

“杜鹃”指的是“杜鹃花”

(2)树林里传来了杜鹃的叫声。

“杜鹃”指的是“杜鹃鸟”。

3、从词性上辨析如,

(1)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大会。

“代表”是名词,

(2)他是代表小李来参加大会的。

“代表”是动词

4、从语境上辨析如,

(1)把电视关上,我们要学习文件。

“学习文件”是指从事的某项活动;

(2)大家注意,下午要拿学习文件来。

“学习文件”,则是要拿的东西,而不是进行的活动。

5、从对象与搭配上辨析如,

(1)我们要学先进,赶先进。

“赶”与“先进(人)”搭配,是“追”的意思;

(2)他正在赶苍蝇。

“赶”与“苍蝇(昆虫)”搭配,是“驱逐”的意思;

(3)他在忙之中赶写了这篇文章。

“赶”与“文章(涉及的任务)”搭配,是“加快行动,使不误时间”的意思。

六.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按感情色彩可分为三类: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1、褒义词:

带有喜爱、肯定、赞扬、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2、贬义词:

带有贬斥、憎恶、否定、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3、中性词:

不带有褒贬色彩,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

七.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有以下几种情况:

联合关系:

勤俭节约、美丽大方、又大又圆……支配关系:

克服困难、整理房间、完成任务……

陈述关系:

生活幸福、教室明亮、心情愉快……偏正关系:

美丽的风景、惊人的速度、愉快的旅行……

补充关系:

冷得发抖、跑的飞快、看得仔细……

此外,还有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如:

一名医生、一个苹果。

八.词语分类

1、按词语的意义或感情色彩来归类。

2、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归类。

3、按用途归类。

4、按词语之间关系归类。

九.成语

成语名片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言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成语的来源有以下几种:

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

成语与谚语

 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

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

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

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

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

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与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

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

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越洗越难看。

”、“蜜饯黄连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十.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主要分类

【一】、气象谚语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农业谚语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三】、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四】、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狭路相逢勇者胜。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五】、学习谚语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十一.歇后语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擀面仗吹火——一窍不通

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木头眼镜——看不透

石碑上钉钉子——硬碰硬下雨泼街刮风扫地——假积极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十二.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

二字俗语行家流言眼气旮旯惧内免活冒尖亮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