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1032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docx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docx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探讨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内部控制已成为我国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由于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问题是内部控制的基本问题,是组织设计和企业管理中常遇到的问题,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处于比较核心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节奏的加快,管理层次、深度的加大,更使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其研究在国际上已日渐成熟,本文从对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内容,构成等方面出发,结合实际案例,着重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的具体情况分几个方面谈了其控制方法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单位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进一步提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职务分离;内部审计;控制监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节奏的加快,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拓展市场、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和实力,进而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了高度的重视,随着管理层次的不断深化和加强,使我国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再局限于资金管理,而是企业的不相容职务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然而,从我国近几年披露企业的年报可以看到,企业在不相容职务内控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一些企业对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导致企业的业务资源载体个人化,使有些业务人员佣兵自重,待价而沽。

其次,很多企业该分离的职务不分离,给一些思想不健康、职业道德较差、私欲膨胀、利欲熏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再次,一些股份有限公司虽然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董事长和总经理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分工和互相制约,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更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失效,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搞垮了整个企业。

大量的案例表明,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失效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其后果令人触目惊心.可见,企业忽视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所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

二、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问题

(一)对控制认识不足,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现时企业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也是在所难免.长期以来无论是正规的会计学历教育还是会计后续教育,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都很浅显而不系统,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也十分缺乏。

例如一些会计人员缺乏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更有一些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业务技能,但由于没有及时对新知识及新颁布的会计法规进行学习,导致账务处理违反了新会计法规制度的核算要求。

甚至有的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档案无专人管理,出纳员可以轻易取得以前年度的会计资料.这些无疑给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由于上述原因,有些企业库存材料的采购人、保管人甚至领用人都是同一人。

更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只是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呆在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对于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只凭自己的意愿办事,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的运行和管理,使内部控制难以正常开展。

其实,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内部控制因素。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它的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比较小,人员配置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做到专业对口、各司其职。

往往一人身兼两职甚至身兼数职,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二)存货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存货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是存货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但一些企业对存货的管理警惕性不高,对存货的管理问题疏忽,给企业造成损失。

其中,在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管理方面问题特别突出.

1.原材料管理

采购的控制是尤其重要的,但有些企业并不以为然,有关的部门应该办理哪些方面的工作没有明确的分工,特别是在采购、验收、付款、记录等环节没有实行有效的职权分离,验收人往往和采购人员是同一个人,导致不相容职务相容,这样容易增加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例如:

A企业采购部门李某,其职务是采购员,但在每次的采购业务中,他既充当了采购员的角色,又充当了验收员的角色,其实,企业正常的采购流程应该是先由采购部门填制订购单,在由验收部门填制验收单,最后交仓管部门填写入库单。

实质上,李某本来属于采购部门的职务已经与验收部门的职务相容了。

2.库存商品管理

一些企业由仓库部门的人员兼任财务部门人员的职务,担任库存商品发出时的账户处理.由于仓库管理人员的会计知识比较缺乏,账户处理不熟练,导致账面数额混乱,库存商品已经出库了,但财务账面上却没有反映,账实不符.

(三)忽视货币资金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现金收付业务控制和银行存款业务控制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也是容易容易出现错弊行为的。

目前,由于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够,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不够合理,在对货币资金的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上,配备的人员不足,使得财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容易对货币资金业务的关键环节拥有绝对的处置权.类似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例如:

年方三十岁的王某,在某企业任会计兼出纳、某设施总公司会计兼出纳、某企业工程指挥部会计兼出纳。

她身兼数职,拥有数千万元资金的保管权,可以说是职位不高权却很重。

她身兼三个单位的会计和出纳,这就为她贪污巨款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她能轻易地贪污公款达300万元。

其实,多少有点管理知识的人都知道出纳人员管钱不管账、会计管账不管钱、采购员不能兼任保管员的管理办法。

但《会计法》已颁布施行有十年之久,王某所在的三个单位领导人中竟然没有人知道账、款分管的规定。

可见,该分离的职务不分离,给一些思想不健康、职业道德较差、私欲膨胀、利欲熏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固定资产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缺失或形同虚设

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

但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各部门的全职设置不明确,使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

第一,一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但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的职权缺乏明确的规定,职责分工制度、岗位责任制不健全,欠缺相互牵制制度。

往往同一个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处于无制度可依、无责可咎的无序状态。

第二,在固定资产的购置环节,由于部门内部的岗位制约机制不全,而且没有明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为固定资产采购部门,各使用部门不得自行采购,导致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一些企业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购置高级轿车、修建豪华办公楼、添置高档办公设备,将紧缺的资金变成了不直接创造价值的资产,使资金不能有效利用.

第三,固定资产的验收方面,固定资产采购部门与固定资产验收部门的权职不明确,或者有些企业只设置了采购部门,并没有设置验收部门,导致采购与验收各职务无法得到分离,不相容职务相容。

(五)管理层交叉任职严重

交叉任职主要体现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一人,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

这种交叉任职产生的后果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班子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量锐减,关键人大权独揽,一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且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权力,严重违反了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原则。

首先,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事实上,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方面出现的决策失误往往在于交叉任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多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改革而成的,董事会的成员基本上是以原来公司的高层经理人员为主,存在高度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外部董事对公司的约束机制还很不健全,很多公司尚没有外部董事。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有外部董事的公司占五成,有独立董事的比例仅为两成.

其次,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

目前,我国企业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的现象较为普遍,高达一半以上。

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不分离直接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利于其发挥有效的监督。

三、关于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案例分析

(一)中航油事件所暴露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1.案例基本概况

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是一间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

震惊的是,8月18日还成功收购了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20。

6%股权的中航油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亏损5。

54亿美元,陷入债务危机,被迫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至此,中航油事件被认为是继1995年巴林事件后最大的经济丑闻.

2.案例分析

在中航油事件中,企业内部对于相关的交易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交易规则违反了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如陈久霖他是以集团副总经理的身份兼任中航油董事和执行总裁。

但事实上,集团公司处于对陈久霖的信任,使他在实质上成为了集团公司派驻中航油的全权代表和实际监管者。

同时,在起任职期间,曾两度调开集团公司派驻的财务经理,从当地另聘财务经理,只听命于他一人.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决策、监管层还是在经理层,都没有很好的形成实质上的权力制衡。

其实,串通舞弊客观存在、人为错误不可能完全避免、管理越权等都使得内控作用受到削弱而失效。

(1)一人身兼多职

中航油的母公司向董事会派驻4名成员,包括陈久霖本人,而他也是以集团副总经理的身份兼任中航油董事和执行总裁。

这种“一兼三"的身份格局表明母公司对陈久霖的信任,使其在实质上成为母公司派驻中航油的全权代表和实际监管者。

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决策、监管层还是在经理层,都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形成对他的内部控制和权力制衡.

管理越权在中航油事件中的表现是比较明显的。

高一层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或局部利益的考虑,在某些情况下避开或指使下级避开某些预定的控制程序,从而使控制失效.管理越权一般表现为挪用或是错误陈述。

挪用是指对资产的违规转移或隐瞒,高层管理者的越权挪用是任何内部控制程序难以防范的;错误陈述是指管理者弄虚作假,虚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

中航油公司在获悉2004年第一季度出现580万美元的帐面亏损后,并没有按照内部风险控制的规则进行斩仓止损,也没有做任何信息的披露,而是继续扩大仓位.使得公司亏损累计达到18,000万美元,公司流动资产耗尽。

(2)风险内部控制没有良好的职务分离

中航油在期货交易风险控制方面内部控制不够严密,也没有实施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政策.中航油虽然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并加以实施,但是并没有实质性建立起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尽管《风险管理手册》中规定了最高风险不得超过500万美元、对所有产品敞口仓位的限量设定为200万桶,但并没有制定超过限额和仓位的确实有效的应急机制,如越级汇报、强制平仓、贸易员和风险控制员必须职务分离等。

(3)管理权和决策权监督失效

决策的过程包括了决策发起、决策审批、决策执行、决策监督和评价四个环节,其中决策发起和决策执行被称为决策管理,而决策审批及决策监督和评价则被称为决策控制。

有效的决策机制应将决策管理和决策控制两种职能相分离,由管理层负责决策管理,由董事会负责决策控制。

而在中航油,却看不出决策管理和决策控制的分离。

中航油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已一年多,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一直未向母公司报告,母公司也没有发现。

直到保证金支付问题难以解决导致经营难以为继时,中航油才向母公司报告。

陈久霖把持着公司业务的“绝对权力”,可以擅自决定从事明显违反国家规定的投机业务,在投机出现亏损之际擅自决定斩仓、持有还是增仓头寸.而不必通过董事会的讨论和批准,他一个人同时进行决策管理和决策控制。

(二)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舞弊案例引发的思考

1.案例基本概况

2003年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审计处在进行公司2002年报审计中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审计处对公司物资处的废旧物资的回收、销售、收款等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查出异常情况的背后是一起舞弊案件。

经审计,发现物资处处长、综合室主任、仓库主任、废旧回收站站长、计划员等4人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擅自决定出售、截留废旧物资数量81.5吨,款额91200元,截至审计时,已经将私自出售和截留的销售收入私分50605。

80元(涉及63人,每人500元至2000元不等),同时擅自决定降价销售废旧物资,造成损失1.4万元。

这起舞弊案件涉及的金额并不算很大,但它暴露出来的内部管理问题却是严重的。

2.案例分析

(1)超越内部组织分工责任原则处置业务

根据公司内部职责权限,废旧物资的出售业务需要计划处(如签合同)、财务处(如价格变动审批)等部门和主管领导的审批,但是2002年下半年大部分废旧物资的出售违反了组织分工控制原则,不通过计划处、财务处等业务部门,擅自决定和处理.在物资处内部也出现了这样的越位行为,本来公司为了规范废旧物资的出售,在物资处内专门设立了废旧物资回收站,负责废旧物资回收和销售,但很多废旧物资业务没有经过废旧物资回收站,由物资处处长指定没有此项业务权限的综合室主任直接处理。

(2)违反职务分离原则授予或办理业务

按照职务分离原则,某项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职务,应与执行该业务的职务分离,但在废旧物资出售业务处理中,出现了批准人(物资处处长)亲自与客户处理降价、交款等业务.又如物资计量有过磅员专司其职,却出现综合室主任参与废旧物资过磅等现象。

其实,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完成都需要经过一定的业务流程环节,但是案件中废旧物资销售却违反了业务流程,门卫复检先通知物资处人员后复检,致使参与废旧物资销售舞弊的人知道复检则按过磅如实填报,不复检则以少量的废旧物资申报并取得出门单,然后以超过出门单标明废旧物资实际数量出门的现象.一些《磅码单》和《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更是随意置放,无专人管理.

四、完善企业不相容职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企业应正确理解不相容职务内涵

一般来说,企业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其基本业务的内部管理是有章可循的。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缺乏认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还不十分清楚,甚至对内部控制还存在误解,概念模糊,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工作透明度不高,一人做事,一人了结的情况相当普遍,使许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或形同虚设。

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导致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大力发展专业管理人市场的基础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发展管理人市场一方面借助市场机制,对公司高级职业人才进行约束,一旦他们因欺诈、舞弊等行为而被公司解雇,他们将很难重返市场,企业可以在经营者的竞争中择优选取企业家;另一方面会使这些高级职业人才之间展开竞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一是组织脱产培训。

针对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工商管理知识需求多的问题,每年有计划的组织部分中层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赴各地较高知名度的培训机构参加脱产培训。

二是组织员工参加商管理硕士(MBA)的培训。

通过与相关高校联系、广泛宣传,鼓励和吸引企业管理人员参加MBA课程的学习。

三是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培训大力引进国外专业人才。

此外,还要针对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员进行即时培训并拉大重点、关键岗位人员和一般岗位的分配档次,对通过培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第三,敢于寻找失控的根源,找准失控环节,自我揭短,明确控制重点,培育自我约束的控制能力。

由于企业内控的任务、内容、主要环节和重点不尽相同,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和素质、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经营状况和管理状况、内外部环境条件等都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性.因此,要一切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科学、准确地确定控制的重点和控制目标。

就企业的共性来讲,通常应紧紧围绕财务计划与预算、工程预算与管理、产品成本和营销成本、物资采购的计划与采购质量、资产的管理与清查、费用计划的管理与费用支出、费用报销的审批程序、内部审计的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经营活动方面,确定企业控制的重点和控制目标。

尤其是财务预算、产销成本、货款回收、债权债务清偿、费用支出,始终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重点目标.

(二)加强企业存货采购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

严格制定存货验收和入库的程序、标准和要求。

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

采购人员应按合同的交货时间催交,在收到供货单位发票、运单后填写收料单。

质量检验部门应验收收到材料的品种、数量,填制验收单;仓库保管部门根据验收单验收存货,填制入库单,登记存货台账,将发票、运单连同收料单送财会部门付款记账.对存货实施保护措施,保管人员与验收、记录、批准人员的职务要相互独立。

建立健全存货采购的审批和审核制度。

存货采购业务必须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各种职能活动应当指派给不同的部门或职员来完成.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存货采购程序应保持存货采购人员与记录、验收人员职务相互分离。

存货采购应制定定额,同时经批准才能进行。

采购的材料应有生产部门核定其购买定额,应编制购货计划,生产部门根据计划填制限额购料单向采购部门申请采购。

存货的采购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

材料购进后,验收部门要审核购料单,双方要检查数量和质量,并签字或盖章.验收人员要按相应规定记账后随购料汇总表定期送往财务部门.

(三)加强货币资金关键点的内部控制

1.加强岗位分离控制

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

这一制度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管理措施,也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基础,把好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关,杜绝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对促进企业防止货币资金被贪污盗窃及其他不法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制止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巨大作用。

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

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

首先,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其次,单位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三,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第四,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XX的部门和人员一律不得办理货币资金业务。

第五,单位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团决策和审批制度,停止对货币资金支付由一个人决策审批的做法.任何个人都无权决定划转巨额货币资金,严防货币资金的挪用、贪污、侵占、外逃等非法行为。

2.加强货币合法性控制

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针对的是货币资金的收入与支付。

合法性控制一般都采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方法:

如对于业务量少,单笔金额小的单位,记账凭证可一人复核;对于业务量大,单笔金额大的单位,每笔支出都要经过会计人员复核、会计主管审核、单位负责人审批三道关。

必须有健全的凭证和完备的审批手续,出纳人员才能付款;付款后,须在付款凭证上加盖“收讫”章。

3.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检查

第一,检查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的设置情况。

比如,出纳是否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是否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等等。

第二,检查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比如,审批人员是否是授权范围内审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审批程序是否合理等等。

4.在财务的收入和支出两条线上实施控制

第一,建立收人责任制。

一些单位试行的“销售收人、收款进度、费用与奖金四挂钩"的办法可以借鉴.第二,严格实行款项支付预算制。

做到先计划,后支款,不在预算内的款项,财务部门可以拒付。

第三,按照授权原则,健全审批制度当前一些单位采取“一支笔”审批,权限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容易产生弊端,所以应将审与批分开,即先由财务部门审查,再呈报主管人员批准。

(四)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权

1.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使用及管理等权限

企业应将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使用和管理等权限交由不同的部门办理,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使各部门的责权在制度上明确,在形式上分开,在执行中相互制约,避免某一部门利用权力代办全部工作。

企业的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遵守,并与企业的考核机制相结合,切实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管理机制.

2.要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财产管理办法

财务部门应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相互协作,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内部转移和维护修理等管理制度,并监督有关部门认真执行。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方面,要按照计划计提折旧,监督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情况,结合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分析,促使各部门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3.要加强对管理部门的控制监督

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应该建立相互牵制制度,明确责任和有关限制,形成一个既相互分工、相互制约,又协调配合、相互联系的运作环境,财务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要经常沟通情况,建立卡片明细账及其他相关明细帐、明确相关岗位、确定其职责,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以杜绝部门权利过大或集体徇私舞弊。

(五)杜绝管理层交叉任职

1.完善董事会制度

从“中航油”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在2004年第一季度出现巨额亏损后,董事会并没有做任何的信息披露,而是继续补仓,最后因亏损过大导致申请破产。

其实,种种违法、违规的信息披露瑕疵都会给上市公司造成重大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也是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我国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并未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

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的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

所以必须规范独立董事制度,切实重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聘任、薪酬、赔偿、工作负荷等问题要妥善解决.使独立董事制度有效付诸实施,充分发挥其抑制会计造假的作用。

此外,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有利于建立集体决策机制,同时利于权力制衡。

(1)强化董事会的职责  在中国公司法中,对董事会的职能规定的职权,可谓内容极为广泛,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已意识到只有这些简单的规则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在强调决策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董事会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功能,与监事会共同建立事前和事后、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原则中要强化和完善其保持董事会工作事务的独立性,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的职责。

  

(2)合理设置董事会规模和人员数量  企业有必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经营规模,设计合理、适当的董事会人数规模和人员构成。

要合理设置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①董事会的人数规模应该适度;②在董事会的内部董事中应有职工和中小股东的代表;③为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成员中应含有适当数量的独立董事.

(3)把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责分离  为了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董事会最高责任者董事长与公司业务最高执行者总经理的职责应该分开,这样可以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避免发生类似于陈久霖事件的发生。

但在公司实际运作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二职分设应该保持二者在相互监督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