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8讲 免疫调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1006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8讲 免疫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8讲 免疫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8讲 免疫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8讲 免疫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8讲 免疫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8讲 免疫调节.docx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8讲 免疫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8讲 免疫调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8讲 免疫调节.docx

名师一号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8讲免疫调节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

10分钟)

建体系 练能力 速效提升

1.(2013·四川理综)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解析 H7N9侵入人体后,机体内吞噬细胞会对其摄取、处理,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A项正确;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T细胞合成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B项正确;浆细胞不能进行分裂,C项错误。

答案 C

2.(2013·山东理综)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解析 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细菌抗原不具有特异性,A项错。

由图中信息可知,被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需要含水解酶的溶酶体进行加工处理成抗原片段,B项对。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需通过T淋巴细胞呈递给B淋巴细胞,C项错。

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也可发生在细胞免疫过程中,D项错。

答案 B

3.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物质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知识。

接种疫苗后,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相应的抗体,选项B正确。

该疫苗是减毒处理的麻疹病毒(并非小分子),选项A错误;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B细胞分泌的应该是抗体,选项C错误;在免疫系统中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物的是吞噬细胞,选项D错误。

答案 B

4.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解析 免疫细胞的来源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场所不同形成的淋巴细胞不同。

造血干细胞转移至胸腺,则发育分化形成T细胞,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及大部分的体液免疫。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分化形成B淋巴细胞,胸腺被破坏后,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仅保留部分体液免疫。

骨髓和胸腺均破坏后,机体的一切免疫功能均丧失,即使再输入造血干细胞,因缺乏分化的场所也不能形成B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

答案 B

5.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__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主要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________(填编号)。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__。

解析 考查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④⑤免疫类型的识别,区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分水岭是T细胞,只有在体液免疫中,多数抗原物质需要T细胞的呈递,因此细胞b就是T细胞,其他细胞的名称相继得出:

细胞a——吞噬细胞,细胞c——B细胞,细胞d——效应T细胞,细胞e、g——记忆细胞,细胞f——浆细胞,物质A——淋巴因子,物质B——抗体,③——效应T细胞的作用,④——细胞免疫,⑤——体液免疫。

这样

(1)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具有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

(2)与抗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缺一不可。

(3)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

(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抗体不能与之直接结合,需细胞免疫参与,方能予以消灭。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使抗原的识别、呈递出现障碍,引起免疫缺陷病。

答案 

(1)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效应T细胞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bcdeg

(4)④

(5)b 免疫缺陷病

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解析 根据题意,患者患病的直接原因是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被破坏,根本原因是产生了破坏性的抗体。

即便注射较多的神经递质,但缺乏接受递质的受体,也难以提高传递效率;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注射外源的受体蛋白不能增加内在的受体数量;注射淋巴因子,患者将产生更多的抗体,对自身危害更大;应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从而降低抗体对受体蛋白的破坏。

答案 A

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主要由皮肤、黏膜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既需要吞噬细胞参与,又需要B细胞和T细胞参与。

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针对不同抗原只能由相应的抗体杀灭,所以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同时特异性免疫处理非特异性免疫不能消灭的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并非人人都有。

答案 D

3.如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

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同

C.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D.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

解析 由图可知HIV侵入人体后T细胞的数量增加,说明T细胞在这一时期内发挥了细胞免疫功能,之后数量下降则是被HIV侵染所致。

答案 D

4.(2011·大纲全国)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 抗原进入人体后,首先由吞噬细胞识别并呈递给T细胞,接着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T细胞产生的物质甲(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当给动物注射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物质乙应为某种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抗原)。

答案 C

5.(2011·重庆)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解析 外毒素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为抗原,而抗毒素指对外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

当某人过量注射肉毒杆菌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不良症状时,可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以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答案 A

6.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解析 细胞Ⅲ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过程⑦是通过记忆细胞产生的免疫过程,速度快、免疫效应更强;细胞Ⅱ是记忆细胞,细胞Ⅰ是B细胞。

答案 D

7.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类毒素的本质比较复杂,不一定属于蛋白质类物质,它是一种抗原,能刺激人体发生免疫反应;抗毒素是一种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毒素与类毒素发生反应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 A

8.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

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分子标记,另一类则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异物入侵。

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

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

C.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NA相同,RNA不同

解析 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不是效应T细胞;抵抗天花病毒的记忆细胞可以存留一生,但并非所有的记忆细胞都可以存留一生,这也是脊髓灰质炎、乙肝等很多疫苗都需要加强的原因;呈递抗原的是T细胞,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和靶细胞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

答案 D

9.有资料表明,严重的排异反应使人类心脏移植的存活率只有47%,但人类的角膜移植成功率为100%。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

科学家认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因而使后者不能产生抗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供者与受者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

B.“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D.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的主要途径是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

解析 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不能产生抗体,并非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获得“免疫赦免”的途径应该是用药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不敏感。

心脏移植的存活率低是因为供、受者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较大引起的。

答案 A

10.(2011·北京)实验一:

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①,结果如图②。

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②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

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

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__天。

实验二:

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③。

③ 实验二结果示意图

(4)由图③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

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为对照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

(2)Ⅱ组和Ⅳ组都是给小鼠注射了血清,发现两组小鼠中活细菌数量都呈增长趋势,且增长趋势相同,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

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T细胞的Ⅰ组,活细菌数量基本不变,说明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从而说明该细菌生活在细胞内。

(3)Ⅰ~Ⅳ组小鼠都被细菌X感染,由图坐标可看出感染后第1天注射T细胞或者血清。

(4)由图可看出,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比较强。

(5)要证明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从而杀死细菌X,需要的材料包括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巨噬细胞及细菌X,因此选a、d、f。

(6)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答案 

(1)对照

(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11.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实验的步骤及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

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__________,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在体液免疫的__________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__________,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丁组与戊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_________细胞的帮助。

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题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改为病毒,接种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__________途径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__________途径来彻底消灭。

(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记忆细胞 反应 浆细胞

(2)T 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的呈递受阻

(3)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4)对照组作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再输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