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评估报告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989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评估报告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矿山评估报告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矿山评估报告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矿山评估报告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矿山评估报告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评估报告讲解.docx

《矿山评估报告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评估报告讲解.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评估报告讲解.docx

矿山评估报告讲解

-、八

1、前言

1.1任务由来及编制依据

1.1.1任务由来

宜章县xxxxx矿为一证照齐全的小型民办股份制煤矿企业,2006年5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有效期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证号00000000000,有效期即将到期。

为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为延续矿山开发换发采矿许可证审批做好准备工作,xxxxx委托我公司对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做工作。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严格按照DB43/T304-2006《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范》及

相应的工作程序与委托书要求开展工作,收集有关的地质、采矿、环境等技术资料,并于2009年3月20日〜3月22日赴现场进行野外调查,经室内综合分析研究,于2009年4月完成了该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1.1.2编制依据

1.1.2.1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公布;

2、《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令第394号;

3、《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1月24日湖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

4、《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06]187号2006年9月26日。

1.1.2.2技术依据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范》DB43/T304-2006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09-28发布;

(2)《湖南省郴耒煤田矿区长坪勘探区地质勘探最终报告》广东省冶金煤炭201队1968年11月。

(3)《湖南省宜章县梅田矿区浆水井田xxxxx资源储量检测报告》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三队勘探队2007年10月,批准备案文号:

湘国土资储年报备字[2008]055号

4)《湖南省宜章县浆水乡xxxxx开发利用方案》湖南华中矿业有限公司2008年

12月,评审意见书:

湘国土资矿函[2009]71号。

1.1.2.3合同依据

湖南省宜章县浆水乡xxxxx(委托方)与湖南华中矿业有限公司(被委托方)签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服务合同书》2009年3月。

1.2工作的目的任务

1.2.1工作目的

1、进行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为矿山采矿许可证换证的审批提供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依据。

2、为矿山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依据。

3、为有关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技术工作依据。

1.2.2工作任务

1、对评估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基本查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特征。

2、基本查明评估区地质环境现状,对矿业活动影响程度进行现状评估。

3、基本查明矿业活动引发或可能引发、加剧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地质灾害,对其影响程序进行预测评估。

4、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和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

5、对矿山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矿山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提出预防和治

TlTt)亠

理方案。

1.3本次工作情况

1.3.1资料收集

本次工作资料收集包括有地质、测量、开采、通风、排水、运输、排矸、供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技术资料的收集,有人文及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有采矿史的历史资料收集,主要为文字报告、图件、附表等。

1.3.2野外调查

根据“技术规范”,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调查工作是在全面收集前人矿山自然地理、矿区地层、地质构造、矿床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矿山开采技术

条件、矿山开拓方式、开拓布置、开采方法及其他有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于2009年3月20日一一3月22日深入矿山现场调查研究,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基本特征及未来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确定评估级别及范围,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评估,以及今后矿山开采将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评估,并根据现状与预测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区评估和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并于2009年4月完成报告

编制工作。

调查工作期间,在充分收集分析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地表、坑道及周边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如期完成了评估工作任务,资料真实可靠。

累计完成工作量见表1。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1

工作性质

工作项目

单位

完成工作量

备注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

5

野外调查

调查面积

km2

0.978

调查线路

km

2.0

坑道调查

m

820

调查矸石堆

2

照片

8

采用4张

老窑

3

水文地质点

1

地质点

5

居民房屋

1

5栋居民24

调查表

4

室内综合

编制评估报告/附图

2、矿山基本情况

2.1矿山概况

2.1.1地理位置

宜章县xxxxx位于湖南省宜章县梅田镇南偏西5Km处,为临武县与宜章县两县交

界处,行政隶属宜章县浆水乡新华村管辖,矿山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5'06〃一112°4514〃,北纬25°1535〃一25°1556〃之间。

矿山有简易公路与S324相连,梅田镇向东约23km至宜章县城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相连接,交通便利(见图1)0

2.1.2矿山范围、面积及矿产资源

2.121矿范围及面积

xxxxx矿山范围由10个控制拐点圈定,面积0.2122km2,准采高程+280m至-80m(见

表2)。

表2xxxxx山范围控制拐点坐标表

点号

X

Y

点号

X

Y

点号

X

Y

1

2795720

38374450

4

2795720

38374028

8

2796100

38374350

2

2795470

38374450

5

2795900

38274128

9

2795720

38374406

3

2795470

38374030

6

2795900

38374250

1

2795720

38374450

4

2795720

38374028

7

2795100

38374250

10

2796100

38374450

9

2795720

38374406

8

2795100

38374350

9

2795720

37384406

标高

从+280m〜+50m

从+280m〜-50m

从+280m〜+100m

开采深度:

由+280m〜-80m

矿区面积:

0.2122km2

2.1.2.2资源储量

依据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2007年10月编制的《湖南省宜章县梅田矿区浆水井田xxxxx资源储量检测报告》,截止2007年10月底止,本矿山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2-2煤层保有经济基础储量(122b+333)32.9万t,其中(122b)为24.86万t,(333)为8.04万t;动用18.14万吨,累计探明资源储量51.04万t。

2.1.3矿山地质工作概况

据调查资料,矿区开发历史悠久,正式的地质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先后有广东省129队、221队和201队等单位对矿区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工作。

1965-1986,广东省129队、221队、201队先后对矿山范围进行大量地质工作,煤田地质局201地质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矿区详查工作,于1968年11月提

交了《郴耒煤田梅田矿区浆水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详查)》,之后,为进一步满足该区斜井延深的需要,于1978年对矿区深部展开找煤勘探,并于1986年12月提交了《湖南省郴耒煤田矿区浆水延深勘探(最终)地质报告》。

2001年12月,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提交了《湖南省宜章县梅田矿区浆水井田xxxxx资源储量报告》;2006年4月湖南金地钻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了《湖南省宜章县浆水乡xxxxx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2007年10月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编制了《湖南省宜章县梅田矿区浆水井田xxxxx资源储量检测报告》;2008年12月湖南华中矿业有限公司编制了《湖南省宜章县浆水乡xxxxx开发利用方案》。

上述地质工作内容较全面,资料较丰富,为本报告提供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环境地质及开采方面的资料。

随着矿山建设的发展,矿山内的地质条件将有所变化,矿山内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质量与力度。

2.1.4矿山开采工作概况

xxxxx为私营企业,于1994年兴建,1995年投产,原生产规模3.0万t/a,矿井范围面积0.2122km2,现设计生产规模6万t/a,开采深度及开采情况见表3。

xxxxx开发简介表表3

企业性质

采矿登记、发证机关

发证时间

采矿许可证号

私营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2006年

建矿时间

建井地质依据

生产规模

开拓方式

1994年

地质勘探最终报告

6万吨/年

斜井

面积

准采深度

主采煤层

矿长

2

0.2122km

+280〜-80m

12-2

(1)矿区内主采煤层:

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2-2煤层,矿井储量较为可靠,煤层结构简单,属较稳定的可采煤层。

(2)开拓方式:

斜井开拓。

(3)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

采煤方法为倒台阶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4)排水情况:

采用一级机械排水,矿进+90m水平涌水量一般为65m3/h,最大为

3

125m3/h。

2

(5)采空区面积:

xxxxx已开采至+90m水平,采空区面积为98.96千m。

(6)地面工程建设:

据现场调查,本矿有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工业广场等地面设施,总占地面积约3000m2,占用地类为林地。

(7)矸石堆:

矿区内有2个矸石堆,1号矸石堆(见照片1)堆放为原广东省梅田矿务局四矿矸石堆,现存放于主井北东约300m处的山凹中(位于矿区边界处15m处),占用林地4000m2,方量45000m3;2号矸石堆(见照片4)位于矿区主井附近,由生产、开拓形成的矸石堆,占用山林地2000m2,方量13000m3。

(8)开采情况:

截止到2007年10月,矿井采损煤量18.14万吨。

2.1.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2006年4月,湖南金地钻钻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了《湖南省宜章县浆水乡xxxxx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该报告为三级评估报告,提出的地质环境问题为煤矸石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矿山内有2个矸石堆,矸石堆占用林地,对土石环境破坏较重;矿坑水对环境影响较重;矿井突水危险性中等,预测可能误穿积水老窑引发矿井突水。

提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是:

表4

原保护措施

实施情况

效果问题

矸石堆脚设置护坡和排水沟

已建挡矸墙

较好

井口附近修建沉淀池和导水沟

建有沉淀池

一般

边探长边开采

实施

较好

2.2矿区人文与社会经济概况

xxxxx有职工约50人,其中常住人口约12人,各类房屋有4栋,为一层砖木结构,

有工业场地及材料场地各一个。

评估区内有房屋9栋(其中包括矿部房屋4栋),人口36人(包括矿常住人口12人),其中矿山内仅有矿部房屋及矿山人员,居民房屋均分布于矿山外评估区内,有居民24人,居民房屋为2层式砖木结构至砖混结构,各户多为独立单栋建设,依山就势,居民居住分散。

区内耕地约2.5公倾,占矿山面积的0.78%。

矿山以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为主,森林茂密,主要树种为松树,次为杉树,其他林木树种较少,灌木较多,自然生态较好。

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副产品为红薯、豆类等杂粮作物,农民副业除采煤业外,主要是外出打工,农村经济比较活跃,农民生活较为富裕。

3、矿床特征及矿山开发利用方案

3.1矿床特征

3.1.1含煤岩系及煤层特征

3.1.1.1含煤岩系

XXXXX范围内含煤岩系为二又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P212),龙潭组第二至六岩性段均含煤,构成本矿区的含煤岩系,其主要由细一中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构成,其中含有13个赋煤层位,在XXXXX只有12-2煤为较稳定的可采煤层,其余为煤线。

详见矿区综合地质柱状图(图7)。

3.1.1.2可采煤层特征

XXXXX矿井范围内可采煤层为12-2煤层,其赋存于第二岩性段,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为单煤,局部含1〜2层夹矸,在本矿区,煤层厚度0.6〜25.6m,平均厚度5.37m,煤层倾角68°〜870,厚煤带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一带,可采性指数91.25%,煤层厚度变异系数90.69%。

3.1.1.3煤层顶底板特征

本矿主采煤层12-2煤直接底板为中厚层状粉砂岩,厚5.5m,力学性质较好,无底鼓现象;直接顶板以薄层状粉砂岩为主,厚15.3m,岩石比较破碎,岩石抗压、抗拉强度

不大,致使煤层与顶板离层现象严重,因地压力较大,容易发生片帮冒顶现象,属I级顶板。

原梅田矿务局四矿历年曾发生过12起冒顶事故。

3.1.1.4煤质特征

表4

煤层编号

类型

Mad

(%)

Ad

(%)

Vdaf

(%)

Std

(%)

Q

(MJ/kg)

视密度

(t/m3)

T2

(C)

-2

12

最小

0.61

4.39

7.17

0.82

35.30

1.37

1325

最大

2.59

34.24

14.38

35.96

平均

1.5

11.94

9.31

35.55

据表4中化学分析结果可知,本矿井12-2煤层为低灰、低硫、低磷,特高发热量的

3号无烟煤。

因此,煤岩的工业用途为良好,可作炼焦用煤、动力用煤及生活用煤。

3.2矿山开发利用方案

根据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2007年10月编制的年度资源储量检测报告及湖南华中矿业有限公司2008年12月编制的开发利用方案,xxxxx开发利用方案如下(详见图2〜图4)

(1)主采煤层、设计利用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根据xxxxx资源储量检测报告,矿井主采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12-2煤层,矿井内经济基础储量122b24.86万t、(333)8.04万吨(设计按可信度利用80%,利用6.43万吨)。

据xxxxx开发利用方案,可采储量=(设计利用储量-煤柱)沁采区回采率=(31.29-0.19)>0.84=18.96万t;矿山设计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则矿井服务年限=可采储量/(井型>储量备用系数)=26.12/(6X1.0)=4.4年。

(2)开拓方式:

xxxxx原开拓方式比较合理,所以设计维持原矿井开拓方式不变,即斜井开拓。

(3)水平及采区划分:

根据矿井可采煤层赋存状况与开采现状,本矿井+150m以

上已基本采完,+150m〜-80m,垂高230m,本设计决定将全矿井剩余储量划分为2个

水平,水平标高分别为+50m〜-80m。

本矿井走向长度约为400m,设计各水平划为一个单面米区。

(4)开米顺序:

米取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开米原则。

(5)采煤方法:

本矿井煤层为急倾斜煤层,故选用倒台阶采煤方法。

(6)排矸方式:

本矿井排出的矸石堆积在主井附近(见附图1),面积2000m2,方

量13000m2。

设计中仍采取排矸场堆放,部分外运用于修路充填洼地(见照片3),以及

闭坑时充填废巷。

(7)排水方案:

本矿井涌水量不大,最大约125m3/h,—般65m3/h,设计在+50m、-80m水平设中央水泵房、水仓,主要水仓容量能容纳8个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基本能满足生产要求。

4、矿区自然地理与环境地质概况

4.1自然地理

4.1.1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类型(见照片2),在评估区域范围内,受构造的控制,山脊线以南北向与东西向纵横交叉为特征,山头多呈串珠状分布。

由于剥蚀剧烈,沟谷发育,地形较为复杂。

区内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最高处海拔标高351.5m,最低海拔250m,相对高度101.5m,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5°左右,自然排水条件良好。

矿山属林区,地面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

1.气象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仲夏多雨多涝,秋季多旱,冬季寒冷期短。

据宜章且气象局1991—2006年主要气象参

数如下:

年平均气温:

183C

极端最高气温:

40.5C(1998.8.5)

极端最低气温:

-6.3C(1991.12.29)

年降雨量:

1090.5〜2252.6mm/a,平均1556.67mm/a

年蒸发量:

1236.9〜1787.6mm/a,平均1456.73mm/a

月最大降雨量:

649.6mm(2006.7)

日最大降雨量:

286mm(2006.7.15)

平均降雨日:

162.6天

风向:

秋冬多为西北风,春夏多为东南风

年平均风速:

1.7m/s

最大风速:

18m/s

2.水文

矿区范围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在矿区外围南东有一条季节性小溪,该溪水往东

8Km汇入珠江水系支流武水中。

降雨至地表形成水流排入冲沟,流量、水位在雨季有暴涨暴跌特点,对井下开采影响小。

4.2矿区地质依据《湖南省郴耒煤田梅田矿区浆水延深勘探(最终)地质报告》及《资源储量检测报告》,矿区地质如下:

4.2.1.1地屋岩性

矿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第(Q)、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I)

(1)第四系(Q):

残坡积粉质粘土,含碎石,小溪沟两侧为冲洪积含砾粘土,砂砾土。

不整合分布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之上。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P212):

分布于矿区中部及东南部一带,以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细砂岩,含12-1和12-2煤层,12-2煤层平均5.37m,为矿山主采煤层,12-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下段(P211):

公布于评估区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以灰-深灰色粉砂岩为产,次为砂质泥岩夹细砂岩。

地层岩性等见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图7)和地质剖面图(图5)。

4.2.1.2矿山地质构造

(1)褶皱构造

长坪向斜贯穿矿区,大致以F11断层为界,西部为长坪向斜西翼,向东倾伏;地层总体走向约NE50°,向北西倾,倾角25°〜27°,东部倾向南东,倾解325°〜40°,—般360左右。

(2)断裂构造

本区主要发育三条断裂构造:

F11、F13、F4°1,这些断裂造成了煤系地层的缺失和重复。

各断裂特征如下:

F13:

为走向逆断层,其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NE45°〜SW35°,倾向135°,倾

角7°°;垂直错距3°°〜45°m,断层沿走向发育长度1°°°m左右,并切割了煤层。

F1仁为逆断层,走向NE1°°左右,倾向1°°°,倾解75°;垂直错距3°°m左右,断

层沿走向发育长度15°°m左右,沿走向斜切煤层

F401:

为逆断层,走向NE10°左右,倾向100°,倾角85°;垂直错距350m左右,断层沿走向发育长度1400m左右,沿走向斜切了煤层。

综上,矿山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和程序类另属中等复杂类型。

4.3矿区工程地质

根据矿区出露岩石的岩性、结构特征及成因,参考有关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区内岩土体可分为土体和岩体两大类。

4.3.1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见图7)

4.3.2岩体结构面

(1)原生结构面

区内原生结构面为岩层面,层理面及软弱层(如泥岩及煤),岩层面及软弱层一般属川类结构面,层理面属V类结构面,厚层及中厚层状灰岩、砂岩、坚硬,岩层面及层理面结合紧密牢固,岩层面粗糙,摩擦系数较大,岩层受力不易沿该类面涌动。

薄层泥岩及煤层为软弱层,层面及层理面易裂开,结构面往往含泥质具滑感,岩层受力沿这类面易滑动,软弱层产生揉皱。

(2)构造结构面

区内岩体原生结构面主要为层为,细-中砂岩一般为中-厚层状,层面较平整,层理较发育,结合紧密;构造结构面主要为构造破碎带,区内断层发育,次生节理及劈理结构面较发育,结构面稳固性较差。

煤层开采、巷道掘进应加强支护。

4.3.3岩体风化特征

岩体风化带较明显,地表至深处由全风化一强风化一中等风化一弱风化和微风化。

风化产物多呈粉质粘土和含锑碎石粘土;风化带厚度变较大一般厚度3m-15m。

受风化

程序控制,其强度和结构特征差异较大。

4.3.4岩溶发育特征

本区碳酸盐地层不发育,岩溶化弱。

4.3.5边坡类型、特征及稳定性

区内边坡可分为自然边坡、人工切坡及堆积边坡。

(1)自然边坡

位于山脊两侧,坡角一般小于250,坡面残积物厚度v3m,植被发育,斜坡基本稳

(2)人工切坡

主要为混合边坡,为矿山公路切坡,由于公路依山就势,切坡高度1-3m,边坡基本稳定;矿山工业广场建设切坡7〜10m,坡角60°左右。

边坡土为含碎石残坡积土,土质密实,呈硬塑状态,含水量少,抗压抗剪性能产好,边坡稳定(见照片2)。

(3)人工堆积边坡

主要为原有开采的废渣堆积边坡,废渣堆积于风井附近,最大堆积高度约15m,边

坡基本稳定。

4.3.6生产矿井工程地质特征

1、矿井工程地质特征

生产矿井处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组(P2L2)地层中,主井副井和部分平巷围岩为岩石,以粉细砂岩为主,开采煤层巷道位于12-2煤层。

2、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夹细砂岩,受强烈构造运动和煤层及岩层节理裂隙影响,煤层与顶板离层现象严重,围岩稳固性差,原梅田矿务局四矿历年曾发生过12起冒顶事故。

煤层底板为细砂岩及粉砂岩,较稳固。

综上所述,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序属复杂类型。

4.4矿区水文地质

4.4.1含水层与隔水层矿山含水层和隔水层见矿山综合柱状图及水文地质剖面图(图6、图7)。

4.4.2断层带含、导水特征矿山断裂发育,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这些断层含水性和导水性较差。

4.4.3老窑的水文地质特征

原广东省梅田矿务局四矿留下的老采空区及巷道位于设计采空区上方,据调查,老窿积水可能通过裂隙和破碎带下渗与生产井巷相连通,从而补充矿井涌水。

4.4.4矿坑充水因素和预测矿井涌水量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1)矿井充水因素

矿井充水因素主要为砂岩裂隙水,间接来源为采空区积水,其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因此矿坑涌水与降水关系密切,直接受大气降雨控制,呈暴涨暴落现象,一般降雨后出现矿坑涌水量增加的时间比最大降雨量时间有所滞后,其滞后时间与采深有一定联系。

同时矿坑涌水量与开采深度及开采面积成线性关系增加。

(2)矿井涌水量预测

由于本矿井为砂岩裂隙充水矿床,准采下限标高为-80m。

因此,用比拟法预测矿井未来-80m水平矿井涌水量。

计算公式:

Q2=QidF2S2”(F.iSi.)

式中:

Qi—+90m水平现矿坑最大涌水量(m3/h),取值125m3/h,—般65m3/h。

Q2—-80m水平矿井未来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