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858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0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教育与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与教育学.docx

《教育与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教育学.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与教育学.docx

教育与教育学

2010年12月28日

《公共教育学》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是师范院校独有的特质课程之一,是高师教育类课程的主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分析研究教育现象,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坚定从教的信心,掌握从教的基本理论,获得从教的教育智慧。

二、本课程的体系

前五章属于教育基本理论部分,共16学时;

第六、七章属于课程与教学理论部分,共18学时;

第八、九章属于德育理论部分,14学时;

复习考试2学时。

重点是教育基本理论及教学理论,难点是德育理论。

三、授课内容课时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4

第二章教育功能 2

第三章教育目的 1

第四章教育制度 1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8

第六章课程 4

第七章教学(上) 12

第八章教学(下)

第九章学校德育 8

第十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6

复习考试 2

第18周考试

四、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

1.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及案例教学法。

2.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试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试题从题库中选取,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题型有单项选择、辨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60%,作业占15%,考勤占10%,课堂发言、提问占15%。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理解教育的本质

2.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

3.明了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4.了解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5.明了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好,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爱尔维修(教育名言)

第一节教育及其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个象形字,意指儿童在成人执棒监督之下学习。

“育”字见于小篆,也是个象形字,表示妇女孕育儿童。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中庸》“修道之谓教”

《荀子》“以善先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从词源上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意是指培养人,旨在使人作善。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苏格拉底说:

“美德是由教育来的。

捷克夸美纽斯说:

“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

“教育的最大秘决是:

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二)“教育”的定义

一般来说,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定义的:

社会的角度和个体的角度。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有三个不同的层次:

(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这两种定义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

单纯地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单纯地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又会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

可以这样给出“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这个定义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

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

(三)“教育”的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从广义上说,任何能够引起某种学习行为的人都是教育者。

2、学习者

3、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老猫“教”小猫捉老鼠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老鼠学习取食物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劳动。

三、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非独立性。

2.贫乏性。

3.无阶级性。

(二)农业社会的教育

农业社会的教育有以下一些特征: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三)工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有以下一些特征: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公共性日益突出。

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越来越高,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

(四)信息社会的教育

1.学校进一步发生变革

2.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发展趋向民主化。

4.教育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教育的关注点从过去转向未来。

其次,教育观从“学会生存”转向“学会关心”。

第三,教育向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教育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第五,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们的哲学或思想着作中。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的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中国如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论语》、《孟子》、《老子》、《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当时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

学科体系,而且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还大量停留在经验概括或直觉式的结论状态,缺乏严密的论证与内在的逻辑结构,对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所以这是“前教育学时期”。

二、教育学的创立

近代教育学的创立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教师的数量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各国普遍开设了师范学校。

当然教育学的独立也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些着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

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着作;

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1632年,《大教学论》问世,这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着作,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专着。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是又一位享誉全球的对教育思想的丰富发展和教的形成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物。

他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尔》(1762)表达了他的教育思想。

他对中世纪的教育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方法都进行了深刻地批判,

将教育理论提高到学科水平的是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

三、教育学的发展

进入20世纪,教育学的发展进入多元化时期,是各种不同流派的教育理论竞相争鸣的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学派别和重要的教育学着作。

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进行介绍。

(一)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基础上提出来的,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

凯洛夫、杨贤江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一)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二)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第三节教育学的价值

中学教师讲座

思考题

1.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构成教育的要素有哪些?

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3.与老鼠一起长大的猫不吃老鼠。

这是否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

4.简述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5.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也是一个公认的伟大的教育家。

所以说,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请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功能的含义,掌握教育功能的分类。

2.了解人的发展的含义,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掌握青少年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及其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3.了解教育个体功能的含义,掌握教育的个体功能的具体体现,重点掌握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4.了解教育社会功能的含义,理解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及教育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

5.掌握正确认识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即教育的个体功能;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即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一)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四)多维度的复合分类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共同构成人的发展的统一体。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及作用

1.遗传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案例:

狼孩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案例:

双生子爬梯实验,看谁爬的快?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我们的原始差别大吗?

我是搬运夫

我是哲学家

2.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能够根据科学的要求,协调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

(4)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这种能动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1)人作为主体是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身发展的。

(2)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

(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

育教材向生活回归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与教育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与教育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整体性与教育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与教育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可变性与教育

二、教育的个体功能

在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为社会政治制度的巩固服务,教育为个体发展服务的功能是附属性的,这是由社会需要规定的。

将促进个体身心潜能的发展、培养敢于蔑视社会成规、具有创造与自主精神的人当作教育的最高价值,并将此与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对立起来的观点,始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实践中占主要地位的依然是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问题。

与柏拉图不同的是,这种观点的持有者并非没有意识到教育还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而是认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个体发展不应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

为教育两种功能关系的认识奠定科学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教育对人的培养,目的是试图使人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通过教育,加速实现人的社会化,实现由生物个体向社会实体的转变。

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

第二,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第三,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须的技能;

第四,学会认同身份及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温州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的讨论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对“真”“善”“美”的追求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是指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意即教育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具有的功用和效能。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即教育要受到社会强有力的制约,具体表现为教育本身的变化和发展要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为条件,这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

但同时教育对社会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之路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专业设置。

如古代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古代社会、工业革命后现代社会

(二)教育经济功能的体现

教育的经济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育所以能对经济发展起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1)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单位招不上人,求职者求不上人

(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5)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二)教育政治功能的体现

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能够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是政治、经济与教育关系的重要“中介”

2.文化按其自身特点和要求作用于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之消极面对中国现今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为例:

(1)重功利轻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2)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3)重服从轻自主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4)重认同轻创造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的体现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

首先,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按客观需要进行的,这种客观需要包括社会需要和教育需要两个方面。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的

再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通过多途径实现的。

3.教育具有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首先,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了一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正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教育的人口调节功能

(一)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人口的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

2.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

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二)教育的人口调节功能的体现

1.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教育程度与人口的出生率成反比

印度的调查表明:

小学毕业或无文化妇女平均生6.6个,不完全中等教育的妇女平均生5个,中等教育的妇女平均生4.6个,高等教育的妇女平均生2个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促使人口性别结构趋向合理化的基本手段

4.教育是促进人口迁移的基本手段

最后还需说明两点:

一是教育之所以重要,归根到底还在于人重要。

二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指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性质。

教育有其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

教育有其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具体表现为: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教育不仅被社会所规定和制约,也改变、教化和导引社会。

教育与社会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

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思考题

1.简述教育功能的涵义及其类型的划分。

2.什么是人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是什么?

3.论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4.论述教育的个体功能。

5.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及其社会功能。

6.简述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三章教育目的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

2.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认识我国教育目的和中小学教育的目标

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确说出他的教育活动的目的,那就跟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奠基时还不知道要建筑什么东西一样,令人不可理解。

——(俄)乌申斯基(教育名言)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

在学校中求学的真正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如何制造新知识以应需求的方法。

——杜威

教育现实:

增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

据1997年国定有关部门进行的全国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表明: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群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我国大中小学生的体质总是与体质问题却日趋严重,营养水平有所下降。

在一所小学举行的升旗仪式上,短短10分钟,一个班竟有3位女同学晕倒在地。

在一所中学举行的18岁成人仪式上,40分钟之后,几个孩子接连倒下,而一些高龄的老师和离退休的教育工作者却能坚持一直站立着,形成强烈的反差。

据调查,中学生普遍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按照科学的要求,小学生每天的睡眠不能少于10小时,中学生应该达到十小时,这是正常的生理需要,可现在的孩子大都没达到这个标准的睡眠时间。

而且,由于学习压力大,相当多的一部分孩子睡眠质量也不高,对于学生的身体都是不利的。

高校悲歌,父母卖血儿摆阔

2001年12月30日,青海省乐都县甘沟滩村村民陈邦顺接到大儿子小良的班主任——西安某学院郭老师的来信。

郭老师要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

为了供儿子上大学,陈邦顺夫妇开始四处卖血。

陈邦顺告诉笔者,大学四年,小良一共向家里要了6.35万元,这6.35万元之中有70%是他们夫妇卖血得来的,另外,还借了1.7万元外债。

开始小良向别人说,他的父亲是包工头,家里很有钱,而事实他的父母八、九年都没有穿过新衣服;小良的每封信都是他父母卖血通知书,这些年其父其母卖的血能装满两个汽油桶。

而被退学的小良5月4日离开北京去西宁了,却始终没有与父亲联系,并且声称他父亲是个残酷无情的人。

而此时他的父母都在家乡盼儿归。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一)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解

一般来说,“目的”是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

教育目的就是通过一定教育手段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人。

在古代,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就认为教育目是培养国家的公民,并帮助个人追求自由的思考。

教育目的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如在现代社会,有人认为,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者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期望中的人所应达到的质量规格或标准。

近代社会后,许多教育家对这一问题仍然在思考。

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就认为教育是外部的塑造.

(二)教育目的上两种主要观点的争论

教育到底是为了人,还是为了社会。

在历史上就有关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观和“社会本位”观的争论。

“个人本位”观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为代表。

其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和本性需要所决定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的发展。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观盛行于19世纪下半叶,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这一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来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