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0057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师恩难忘》

1、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

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2.《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

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第一个“树”指种植,第二个“树”指培养。

这句话指:

种植一棵树,十年的时间才可以成材,培养一个人才的时间则更长,充分说明培养人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老师的教诲之恩”指田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明白道理,引领我走进文学的殿堂。

4.解释:

娓娓动听:

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身临其境:

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戛然而止:

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引人入胜:

胜,胜境,美好的境地。

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5.赞美老师的名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7.根据提示写成语。

娓娓动听(AABC):

依依不舍 井井有条 滔滔不绝。

绘声绘色(ABAC):

一心一意 自由自在 惟妙惟肖 

怒气冲冲(ABCC):

神采奕奕 气喘吁吁 风度翩翩

枝繁叶茂:

南征北战 东张西望 志同道合 虚情假意

赞美老师的:

诲人不倦  循循善诱 兢兢业业含辛茹苦  无微不至

指精神集中: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专心致志

指色彩多的:

五彩缤纷 色彩斑斓 五颜六色 姹紫嫣红

含身体部位:

指手画脚 满面春风 七嘴八舌 手舞足蹈

描写自然景色:

湖光山色 山清水秀 崇山峻岭

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博古通今

八字成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8、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二、《陶校长的演讲》

1.《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的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德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3.“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

“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

“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

4、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5.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6、陶行知的名言: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7、Lian 锻(炼) 精(练)(连)接  简(练)(炼)钢

Ji   立(即)(即)使 (既)然 (及)时  奋笔(疾)书

Li  (历)史  日(历) 鼓(励)(厉)害  激(励)  再接再(厉)

三、《古诗三首》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不知处:

不知道在何处。

《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1)寻:

寻访。

隐者:

古代隐居山林的人。

言:

说。

此:

这。

不知处:

不知道在何处。

(2)全诗解释为:

寻访隐居的人却没有遇见

贾岛在松树下问童子,童子说他的师父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云雾浓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意欲捕鸣蝉)”。

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振:

震荡。

林樾:

林中成阴的地方。

樾:

树阴。

意欲:

心想。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

(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所见》作者是清代袁枚,诗人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动静结合,抒发了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振:

震荡。

林樾:

林中成阴的地方。

意欲:

心想。

闭口立:

停止行走,不再唱歌。

(2)全诗解释为:

所见到的景象

牧童骑着黄牛,歌声在林中回荡。

大概是想要捕捉那鸣叫的蝉吧,牧童忽然停止行走,不再唱歌。

(3)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地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四、《练习一》

1、《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

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带有“风”字的古诗: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本单元我们认识了(教学有方)的田老师,(关心学生)的陶校长,(迷恋昆虫)的法布尔,(爱护动物)的朋加沙。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