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映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207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映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映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映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映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映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映象.docx

《云南映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映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映象.docx

云南映象

云南映象

1、简介:

《云南映象》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一体的舞台新作,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

该歌舞集70%的演员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演员,演出服装还原于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

  《云南映象》在2004年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项--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比赛中赢得十项大奖中之五项奖项:

  ·舞蹈诗金奖

  ·最佳编导奖

  ·最佳女主角奖

  ·最佳服装设计奖

  ·优秀表演(打鼓设计)奖

2、特点:

 作为中国舞蹈史上第一个自己营销、包装、推广的原生态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从高原村寨走向世界,为中国的舞台艺术走向市场探索出了一个崭新的运作模式,《云南映象》本身也已经成为一个中国舞蹈界的共有品牌、一张获得广泛赞誉的“中国名片”。

3、源于云南: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杨丽萍曾强调:

“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云南这个歌舞之乡。

  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多民族省份,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为人类文明留下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是人类遗产重要的共生宝库;这里有多彩的民族文化,26个世居民族团结和睦,生生不息,形成了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的独特文化类型,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貌、动物植物丰富多样,山川雄奇,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处是风景,天天可旅游。

这是一块古老神奇、富饶美丽、生机勃勃的土地,这是一座文化艺术的百花园,这是一个蕴涵宝藏的文艺富矿,这是一颗民族文化的瑰宝。

  彝、藏、佤、哈尼等10多个民族原始、粗犷、充满绚丽色彩的生活因了《云南映象》而生动地展示在舞台上。

奔放的肢体动作、抽象的画面构成、空灵悦耳的音乐、清亮具有穿透力的山歌,将人类对于心灵回归、生命激情、灵魂升腾的情感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云南映象》,就是云南这座文艺富矿中的一些点滴和片段,杨丽萍与《云南映象》共同将这块宝石上的灰尘轻柔地拂去,让世人看见它的光彩。

  《云南映象》并不是突发的横空出世,而是对民族魂、民族根的继承。

杨丽萍和《云南映象》演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张力,源于彩云之南的这片红土地,是对于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表现和深情礼赞,并有着新世纪的时代特征。

这也正是《云南映象》火爆国内演出市场并具有强烈的持久力的深层原因。

4、映象面向全国:

自2003年8月8日在昆明会堂首次公演以来,《云南映象》已经在国内正式演出500余场。

  2003年8月4日,《云南映象》在昆明会堂举行了正式演出前的首次彩排。

结束后的座谈会上,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激动地说:

“这才是真正的舞蹈、真正的民族文化、真正的艺术!

”他马上指示,要将《云南映象》当作当年省内重点艺术工程来抓,要按市场规律运作,政府给予扶持帮助。

就是在观看这次彩排之后,他为《云南映象》提出了“立足云南,走向全国,打入世界”的发展思路。

  这以后,曾经历经困难的《云南映象》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昆明,《云南映象》的票房收入超过千万;在浙江的温州、杭州、宁波,9场演出场场爆满;在上海,获得了中国舞蹈“荷花奖”最高奖项;在北京,还未上映,杨和她的歌舞团已经成为媒介的重要目标,《云南映象》更是一票难求……

  《云南映象》目前已经成为了云南省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在结束北京的演出之后,《云南映象》将赴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展开巡演,让更多的国内观众领略云南各民族如诗般的风情。

5、打入世界:

在国内市场掌声不断的同时,《云南映象》从未忘记过自己走向世界的梦想。

《云南映象》将以《寻找香格里拉》的名字进军国际文化市场,在美国等十几个国家举行160余场演出。

日前,众多明星和演艺界人士齐聚北京保利大剧院,《云南映象》的全球推广商———派格太合环球传媒总裁孙健君与杨丽萍携手为人们献上云南米酒,共同预祝《云南映象》全球公演成功。

  目前,已有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7个国家有意邀请《云南映象》演出。

派格公司将完全按照国际演出行业惯例对《云南映象》进行包装及商业运作。

据了解,澳大利亚灯光师、舞美师等专家正在对《云南映象》进行再加工、再提炼,以使它成为真正属于世界的艺术产品。

《云南映象》可能将是以成功的商业姿态第一个走向海外市场,并能形成固定品牌的歌舞集。

6、看点:

 该台节目除了杨丽萍与孔雀舞这两大看点之外,到底还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方能创下连演百余场不败的纪录?

  ·演员:

75%来自山寨

  《云南映象》的演员共有90余人,其中70%是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员。

他们血液中本来就流淌着原始的舞蹈基因。

这些演员最小的7岁,最大的20多岁,当时杨丽萍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还在干着农活。

据杨丽萍本人说,之所以大量起用业余演员,主要是许多专业舞蹈演员没有民间的味道,他们一直在民间的圈子外寻找那种感觉。

而这些民间演员在生活中就唱那些歌跳那些舞,他们的歌舞充满了生命的勃发,这是专业演员不具有的。

在排练时,杨丽萍只需要指导他们习惯舞台表演就行了。

  ·表演:

红土原汁民族原态

  全剧共有“混沌初开”“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雀之灵”等七场歌舞,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

舞蹈编排将云南原始乡村歌舞的精髓和民族舞蹈语汇进行了整合重构,用新锐的艺术构思表现少数民族的勤劳、朴素。

肢体语言中揉合了彝、苗、藏、傣、白、哈尼等民族舞蹈。

序幕在60面大鼓的敲击声中拉开,即使是女子擂鼓的时候,也让人感受到来自红土地蓬勃的生命力。

最后是以杨丽萍领舞,60只“孔雀”齐舞的“雀之灵”作为尾声。

全剧表演全是真人真唱,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舞美:

远古现代时空跳跃

  《云南映象》大量使用了可移动、升降转换的装置。

据介绍,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劳作之余,喜欢在广场上跳集体舞,他们称之为“打歌”或“跳锅庄”。

为把这样的生活原态再现在舞台上,杨丽萍突破了以往舞台艺术的均衡布局,使传统的广场活动与现代舞台艺术得到了完美结合。

音乐、服装、灯光、道具,将留给观众一个“原生态”的特定印象。

180副具有云南特色的面具,牛头、玛尼石、转经筒在亦幻亦真的舞台灯光中穿梭于远古和现代,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构建一种生态情感。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概述·推介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

她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

艺术总监、总编导:

杨丽萍

  总策划、执行总导演:

荆林

  策划:

范建华、路启龙

  音乐总监、音乐创作:

三宝

  编导:

尹蓉

  灯光、舞美设计:

孙天卫、林安康、路启龙

  汇集了彝、苗、藏、傣、白、佤、哈尼等民族的原生态歌舞中,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的碰撞,将带给您一种特定的“云南映象”。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首次出任大型歌舞集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

  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元素。

  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

  62面鼓的鼓风、鼓韵。

120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面具。

  《云南映象》中的道具、牛头、玛尼石、转经筒等全是真的。

  70%的演员系云南的少数民族。

  亦真亦幻的舞台、灯光及立体画面效果。

  

全剧由序、日月、土地、家园、神祭、朝圣和尾声雀之灵七部分组成,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

剧中的布景和灯光都使用了先进的舞美制作技术,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序Prelude

  混沌初开BornoftheEarth

  “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

  西边亮了……”

  ——绿春县牛孔乡“神鼓”歌谣

  

第一场太阳

 云南鼓的传说和种类堪称中国之最。

鼓在云南,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而是民族的一种崇拜、一种图腾。

它或象征母体,或形似女阴。

云南的鼓从材料上分,有皮鼓、石鼓、铜鼓、木鼓;从归属的民族上分,又有太阳鼓、芒鼓、热巴鼓、大背鼓等等。

  云南佤族的木鼓分“公鼓”、“母鼓”,配成一对;要砍树制鼓,先要举行祭祀仪式。

佤族人说,木鼓的花纹是无法画完的、歌也是无法唱完的,舞也是无法跳完的……

  太阳鼓(西双版纳州基诺族)

  鼓舞反映出云南远古先民的生殖崇拜。

鼓槌、鼓面很有男女生殖的形似特征,打鼓更具明显的交合象征意味。

  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器物,传说洪荒年代基诺族的祖先阿麦腰白造了一只太阳鼓,麦黑与麦妞藏在鼓内躲过了灾难,繁衍了基诺族的后代。

太阳鼓只有节日才能敲,太阳鼓舞是基诺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

太阳鼓的正面似一轮太阳,鼓身插有17根木管,象征太阳的光芒,基诺人在除夕敲鼓,据说能带来吉祥。

  芒鼓(建水县哈尼族)MangguDrum

  哈尼族的舞蹈大多与芒有关。

鼓声是人们向“摩米”(即天神)对话的道具,鼓里放有五谷及象征人丁兴旺的青草。

芒舞是哈尼族在传统的“昂玛吐”节上表演的祭祀性喜庆舞蹈。

  唯建水龙岔河一带独有。

芒鼓舞有清山净寨、驱邪避鬼、祈求丰收之意。

  铜芒(沧源县佤族)BronzeGong

  佤族对芒锣如对木鼓、铜鼓一样尊崇和喜爱。

但木鼓、铜鼓既是乐器又是通天的“神器”,而芒锣则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铜镲舞

  流行于西双版纳州哈尼族爱尼支系的一种舞蹈。

先民们用两片铜镲相撞发出的洪亮声音来与神灵沟通。

  象脚鼓(德宏州景颇族)Elephant-footDrum

  因形似大象的腿故名象脚鼓,演奏时用糯米饭粘在鼓面中心调试音的效果,象脚鼓流行于德宏、西双版纳、临沧及云南周边的东南亚各国。

群众说:

“象脚鼓一响,脚杆就痒”。

《象

  脚鼓舞》是傣族在喜庆佳节或是迎接远方来的客人时表达美好祝福的一种民间舞蹈。

  神鼓(绿春县牛孔乡彝族)DivineDrum

  “神鼓”流传于云南绿春一带,当地人叫“热波比”。

现在,绿春县牛孔乡只有一个妇女能打这种鼓,“神鼓”有24套打法,概括了祭祀、生殖繁衍、祈求丰收、婚丧嫁娶等内容。

  打鼓前要“祭鼓”。

打“神鼓”庆贺生育的唱词是:

“刚生下来的娃娃,听不见,看不见,话也不会说;敲一下,耳朵就听见了;再敲一下,眼睛就看见了……”。

 

第二场SceneTwo

  土地Earth

  月光Moonlight

  (独舞表演杨丽萍)

  SoloDancebyYangLiping

  “你是一条婀娜的蛇,蜿蜒在银色的月河。

闪亮的身驱舞动着舌,夜晚的星空唱着歌……”

  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样有形和无形,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她的情感和月光的圣洁,在舞蹈中我们会看到舞蹈家是怎样张开她那想象的翅膀。

  花腰歌舞

  (石屏县花腰彝)Song&DanceofHuayaoTribe

  彝族人有句俗话:

“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

“海菜腔”发源于云南石屏异龙湖一带,彝家姑娘在湖中捕鱼时,一边划船,一边唱歌,歌声就象水中随波浪起伏的海菜,因而叫“海菜腔”,“海菜腔”极其优美、复杂、动听,是滇南“四大腔”(“海菜腔”、“山悠腔”、“四腔”、“五山腔”)中最难学、最难唱的民歌。

舞者们唱三拍,跳二拍,手击一拍,在原生、经典舞蹈中堪称一绝。

生活在石屏县哨冲、龙朋、龙武一带的花腰彝,小姑娘从11、2岁就开始学做针线,绣花、缝衣服,一套衣服要做4、5年,最后就穿着这套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衣服出嫁,不会绣花缝衣的姑娘嫁不出去。

演员们穿的衣服就是她们亲手缝制的。

  烟盒舞YanheDance

  烟盒舞是云南石屏、建水、峨山、通海一带彝族尼苏支系(俗称“三道红彝”)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活动。

以传统的装烟丝盒为道具,左右手各持一面,以手指弹响作节拍,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舞蹈随着清脆悦耳的烟盒节拍,铿锵的四弦声、笛子声翩翩而起,善舞者,套路形象生动,妙趣无穷。

夜晚,彝族男女青年围在篝火边,弹着四弦,唱着“海菜腔”等曲子;之后,男女青年在“正弦”的伴奏下,开始斗“蹄壳”(鞋子),互相用脚去碰对方的脚,进行试探;聚会的高潮是跳一种摹仿各种动物交尾、男女青年身体亲密接触的舞蹈,有“扭麻花”、“蜻蜒点水”、“鸽子渡食”、“蚂蚁走路”、“银瓶倒水”、“鹭鸶拿鱼”、“虾蚂虫扭腰”等;接着小伙子开始“抢姑娘”,到密林中幽会……。

“踩谷种”、“踩茨菇”等,则为反映农耕的舞蹈,彝族人极为喜爱烟盒舞,人们说:

“听见四弦响,腿杆就发痒”。

  歌词:

“噻,噻,噻哩洛噻哩洛噻洛哩噻……晒着晒着石屏干腌菜呀,晒着晒着石屏芥兰菜,采着鲜花是唱呀唱歌来……”。

  女儿国KingdomofWomen

  (新平县花腰傣)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

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掉呢。

  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

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在拢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苦荞不苦么吃得呢,槟榔不苦么嚼得呢,女人不苦么咋个得?

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过不甜呢。

  天上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天就不会亮了;地下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地就不长草了;男人不有(个)女人陪着么,男人就要生病了;山里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山里就不会有人了。

  打歌DageDance

  打歌(跳土风舞)是云南很多民族的青年男女交友择偶的最常见的方式。

“蚂蝗叮着鹭鸶脚,生生死死扯不脱”,姑娘们又喜欢又害羞。

豪爽的彝族人说:

“为人不跳乐,白在世上活”;“有嘴不会唱;有脚不会跳,俏也无人要”;他们还有许多生动的说法:

“太阳出山来打歌,踏平草地跳平坡;汗水不湿羊皮褂,阿哥阿妹莫歇脚”;“打歌打到太阳落,只见黄灰不见脚,打起了黄灰做得药”……

  有歌为证:

“采花来来采呀采花来,一家一个采呀采花来,阿娃花下说给你呀,好是好玩呢,就是害呀害羞羞……”;“想是想来挂是挂,不想不挂咋在着……”;“想你不能搭你去,爱你不能搭你在,就象小鸡么吃了针穿线,牵肠挂肚挂心肝,啊苏噻呢么哟嘿……”

  

第三场SceneThree

  家园Homeland

  云南的先民信奉“万物有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石有石神;几乎每个寨子都有寨神树、密枝林,每个民族每年都有祭祀自然、山神、水神、寨神、树神的活动。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使得自然生态得以保护。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今,生态的严重破坏们已向我们敲起了警钟……

  

第四场SceneFour

  火祭Fire

  甩发舞HairDance

  佤族妇女大部份披长发,甩发是从佤族妇女发式特点及生活动作中,经过提炼发展成为具有佤族特色的民间技巧动作。

甩发可以表现内心的强烈感情,可以表现力量,头发的摆动也可以象征熊熊大火。

  葫芦笙舞GourdPipeDance

  云南的拉祜、傈僳、佤、纳西、苗、瑶等少数民族,都有葫芦神话。

拉祜族传说:

远古时发洪水,有兄妹二人躲入葫芦逃过浩劫;洪水退后,两人繁衍了后代。

云南沧源佤族传说葫芦是创造人的母体,葫芦笙是祖先的声音。

1958年出土的2千多年前的云南开化铜鼓文物上,就有4人跳葫芦笙舞的侧面图像。

一首民歌唱道:

“岩子路上弹三弦,茅草尖上吹芦笙;翻过九十九座山,还要跳歌到天明。

  纹身Tattoo

  纹身是最直接的人体装饰艺术。

云南纹身最早要追溯到中石器时代。

纹身最初的目的是不让死者阴魂认出自己;有的原始民族把本氏族的图腾崇拜物纹在人身上,喻义神物附体会给人予力量;原始人后来才感到纹身是一种美。

  面具舞MaskDance

  面具舞是中国古代举行驱鬼逐疫的祭仪。

云南麻栗坡县大王岩崖画有面具舞图象。

先民们戴着面具吓唬魔鬼,驱逐病疫,祈求人畜平安。

面具舞发展为傩戏,至今一直遗存在云贵川等省的部分地区。

 东巴舞(丽江县纳西族)DongbaDance

  在东巴祭祀仪式中,有一类是为了超度亡灵。

原始东巴教认为,人的躯壳死了,人的灵魂没有死;这样就必须由东巴跳舞祭祀,超渡亡灵,沿着“神路图”升入天堂。

  牛头舞BullheadsDance

  牛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在古代崇拜的动物。

云南古代民族也特别崇拜牛,在云南沧源崖画有10个点有不少原始人手持牛头的图像,沧源崖画第一地点2区右下方岩壁上有一组舞蹈

  图象。

这组舞蹈中,持牛头者是祭祀仪式的主持者,又是祭祀舞蹈的领舞人,只有此人用线条画出身体,而其他4人都是用颜料涂满身体。

牛头象征着力量和财富。

  涅磐TouchingtheSoul

  

第五场SceneFive

  朝圣Pilgrimage

  朝拜神山是信仰藏传佛都的少数民族对自然崇拜的体现,朝圣者跋涉在路上,转经筒始终陪伴着他们,他们一次次用身体丈量着道路,一次次地亲吻着大地。

尽管风吹日晒,尽管雨雪交加,他们心中却燃烧着熊熊大火,最后,他们走向神山,真走向理想的天国。

  藏族舞TibetanDances

  大量地选用了藏文化的许多舞蹈元素去表现人性之美。

服饰以藏族牧区的袍服为主,肥大、宽敞,以黑、红、黄三个基调为主,白天脱去一袖或二袖,束于腰间,以适应“作息一袭衣”的气候特点。

农村妇女多穿一件色彩艳丽的内衫,外罩宽大氆氇坎肩,歌舞时舞动双袖,飘洒多姿。

藏族人常佩戴护身符盒,戴镶珊瑚、宝石的戒指,这样可以吉祥如意。

  玛尼石PrayingStone

  据专家研究,与西藏古老的白石崇拜、生肖崇拜的习俗有关,宗教的发展又赋予它们多种意义。

玛尼石上刻有六字箴言,有的还刻有佛经、咒语及佛像,是藏民族供奉的圣物。

玛尼石面有的涂以红、蓝、黄、白等天然颜料,多年不会褪色,这种群众性石刻艺术,体现出非凡的造型能力。

 转经筒

  筒上刻有经文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一般刻六字箴言)。

筒内置有经文一卷,大型转经筒置于祭坛两侧,微型转经筒为藏民诵经时所用,边诵边转动以达到诵经时身、口、意完美一致之境界。

  童谣:

群峰之中有一座金色的山,金色的山里有一个金色的湖,金色的湖上有一棵金色的树,金色的树上有一只金色的鸟,金色的鸟唱着一支吉祥的歌……

  

尾声Epilogue

  雀之灵SpiritofPeacck

  傣族把象征爱情的孔雀叫太阳鸟,孔雀就是他们崇拜的图腾。

  杨丽萍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孔雀形态的舞蹈语言,《雀之灵》寄托了她对圣洁、宁静世界的向往。

在《云南映象》尾声中杨丽萍第一次把她的独舞和群舞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并结合了新颖的舞蹈编排队型及声、光、效,使整段舞蹈充满着恬静的灵性及和谐的生命意识。

  

艺术总监、总编导:

杨丽萍

  云南大理白族人。

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她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曾荣获云南省1979年调演表演一等奖。

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的独舞《雀之灵》是她的成名作,曾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

1990年在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式中,她主演大型舞蹈《雀之灵》。

1992年5月她成为大陆第一位赴台湾的舞蹈家。

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她创作、表演的双人舞《两棵树》获一等奖。

199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同年12月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她导演并主演的电影《太阳鸟》获得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她出访世界许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举办专场舞蹈晚会。

菲律宾国家民间舞蹈协会赠予她终生会员。

杨丽萍酷爱舞蹈艺术在舞蹈上独辟蹊径,自成风格。

杨丽萍出于对舞蹈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质,用了一年多时间,深入云南各地采风,甑选了具有云南典型代表的音乐舞蹈元素,花了十五个月的时间精心排演,用独到的视角和想象力倾心构架这一台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

并用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去展示《云南映象》这一崭新的舞台艺术创作风格。

得势“彩云之南”营销“香格里拉”——文化产品《云南映象》成功纪要

《云南映象》是一部成功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目前已经在国内巡演300场,其上座率和购票率高达100%,在个别城市票价从200多元炒到800多元。

创造了中国舞台阵容最大、巡演时间最长、所到城市最广、演出场次最多、上座率最高、票房收入最好的6个第一。

《云南映象》还在2004年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项——第四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的比赛中赢得十项大奖中之五项奖项:

舞蹈诗金奖、最佳编导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服装设计奖、优秀表演(打鼓设计)。

 

2004年11月,《云南映象》随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为配合国家领导人访问南美而主办的“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南美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赴巴西、阿根廷演出,拉开了国际巡演的序幕。

《云南映象》在圣保罗演出3场,布宜诺斯艾利斯演出6场,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演出场场爆满,南美数十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追访及报道。

《云南映象》在艺术上和市场上的突出表现来源于作品创作的匠心独运和成功市场运作,发掘其中的技巧有助于提高中国艺术产业化的进程。

 

A《云南映象》营造三大卖点

1.原生态概念打造作品差异化优势 

厌倦了喧嚣都市钢筋水泥下的压抑生活,人们开始向往自然的乡村田园世界。

在生活环境还无法真正回归自然之前,人们的心灵却展开了寻找自然和自由的翅膀。

工业文明的巨大力量使民族融合世界趋同,伴之而来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的逐渐消亡,文化和艺术的丰富性降低。

 

中国的舞蹈艺术长期被个别艺术流派垄断,创作长期没有突破,观众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萎缩,《云南映象》的核心卖点就是民族区域原生态艺术。

 

原生态舞蹈不是简单的歌舞,它不仅要求演员动作整齐、技艺高超,更要反映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特征。

从服装、道具到造型,有很多文化内涵在里面。

杨丽萍认为,原生态艺术要“来源于生活,对自然、生命、生活、劳动、生产尊重”。

 

通过对最原始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云南经典民族风情,《云南映像》由云、日、月、林、火、山、羽七场组成,吸取了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元素。

采用了六十二面鼓的鼓风、鼓韵和一百二十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面具,展现了彝、苗、藏、傣、白、哈尼和佤族等云南九个少数民族的原生态生活和艺术。

 

作为一个显著的标志是《云南映象》里的百分之七十的演员是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农民。

村寨里的人认为:

舞蹈是和生命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与生俱来的舞蹈是生活的一部分,舞蹈无处不在。

”很多普通的村民是天生的舞蹈家,他们的原生舞蹈是任何专业人士也创造不出的,而他们的艺术理念也和主流艺术的观点截然不同。

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真实体现了“原生”价值。

 

一个产品的巨大成功,无论是艺术产品还是商业产品,都必然伴随着对传统的巨大破坏和冲击,大破才能大立,大立必然大破。

与人们平时习惯的“民族”舞蹈和歌曲不同,原生态抛弃了传统学院派试图用西方理论规划民族艺术的尝试,《云南映象》的成功以行动颠覆了统治中国舞台艺术的清规戒律。

 

艺术作品成功进入市场的前提是顺利实现商品化,《云南映象》以原生态舞蹈艺术为核心卖点,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独特性,打造了强大的差异化优势,具备了切入市场的锐利性。

 

2.实验性为“产品”打上时尚标签 

实验艺术也称前卫艺术,是指对于综合材料、电子媒体(摄影、Video和计算机艺术)和网络媒体等技术手段的使用和在文化态度和艺术形式层面上的相对实验和创新。

 

专家评价,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集独创性、经典性、实验性一体,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

美,即原生态之自然美;力,则实验性之视觉冲击力。

 

尽管主创者杨丽萍极力强调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