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106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7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docx

《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docx

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

高三选题第一次校考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2.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D.④吹向②

【解析】 第1题,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位于大陆内部的③地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于沿海地区的②④两地。

第2题,由图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可知,海洋上为低压,该季节为冬季,④处的气压值高于⑤处,故风由④吹向⑤;45°N的理想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气候,受西风带控制,故风向由①吹向②。

【答案】 1.D 2.B

读图4、图5,完成10~12题。

BAD

10.图示信息表明:

a.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南方向b.图4的比例尺比图5小

c.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d.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响

11.某游客于当地区时7月1日9时出发,用3小时沿甲岛的环岛公路某一段自驾游,期间太阳光主要从汽车前方照入.该路段及汽车柠驶方向(以下用箭头表示)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12.当图中x、y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时.

a.白昼都在变短b.正午物体日影都在变长

c.正值春分前后d.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米)示意图,完成6~8题。

BDB

 

6.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A.600米B.900米C.1000米D.1200米

7.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A.③镇、乙村B.Ⅰ山山顶、②镇C.④镇、Ⅱ山山顶D.甲村、Ⅰ山山顶

8.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B.N线C.P线D.Q线

图3为某日a、b、c、d四条纬线上太阳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D11.B

 10.关于纬线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为北半球,d为南半球

B.ab之间的纬度差等于bc之间的纬度差

C.a昼长最长,bc昼长相等,d昼长最短

D.bd两地纬度值相同

11.太阳高度x与y之间的关系是

A.x+y=90°B.3x-y=180°C.2x-y=90°D.4x+y=270°

图2中表示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的大气状况,读图,回答4---6题。

4.A5.A6.B

 4.A、C的气压值分别是

A.1018、1008B.1026、1008C.1018、1016D.1026、1016

5.此时,降水可能性最大的是

A.AB.BC.CD.甲

6.若图中等压面弯曲程度增大,则表明该区域内水平气压差异

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确定

16.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

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20分)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

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

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

热量差→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6分)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

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6分)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4)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可以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

(2分)

解析:

 本题通过实验现象总结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相关知识的判断与应用。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不均,因此紧密结合冷、热对气压的影响进行分析。

就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而言,注意区分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变化及近地面与高空绝对气压值的差别。

答案:

 

(1)画图如下所示

大气上升或下降 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2)画图如下所示

向下 向上

(3)B>A>D>C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

(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

17.(探究创新题)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0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

℃)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2分)(  )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___(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和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及等温面示意图。

(3分)

(5)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

为什么?

(5分)

(6)“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村庄”,这种描述表明该地可能出现了________现象,若该种现象出现在城市,则此时图示环流会________。

(4分)

解析:

 本题以某城市等温线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其影响。

(1)题,城区气温高,而郊区温度低,反映了城市具有的热岛效应。

(2)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的热量。

第(3)题,由于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强烈及烟尘多,导致城区降水几率大于郊区。

第(4)题,近地面,城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等温面向高空凸出,郊区相反。

高空,城区等压面、等温面都向高空凸出;郊区等压面、等温面都向近地面弯曲。

第(5)题,主要考虑当地盛行风向及城郊热方环流。

第(6)题,题中描述说明该地出现了逆温现象,会抑制空气对流运动。

答案:

 

(1)热岛 由郊区吹向市区 

(2)A

(3)大于 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4)略

(5)不能。

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A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A地离市区太近,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厂的粉尘和污染气体能流向市区。

(6)逆温 消失

气温是指距地面1.5米高度上的百叶箱内的温度,地温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两者均用摄氏度表示。

读北京市气温和地温状况表,完成1、2题。

北京市多年平均气温和地温年内变化表

1.从距地面1.5米处到地下10cm处的温度变化状况是()

A.先下降后上升

B.先上升后下降

C.冬季先下降后上升

D.夏季先下降后上升

2.据表分析可知()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高于地温

B.受地球内能的影响,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C.受比热的影响,地温的年内变化比气温小

D.受接触面的影响,地表温度的变化幅度大于地下温度的变化幅度

1、2.【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变化状况为冬季先下降后上升,夏季为先上升后下降。

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地温的变化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与地面和空气接触,吸热和放热都较快有关。

结合我国豫南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3、4题。

3.有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山麓太阳辐射强度始终大于山顶

B.太阳辐射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C.太阳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率最小时,山麓的太阳辐射强度约为300W/m2

D.太阳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率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4.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月份不是白昼最长的6月,而是白昼略短的8月,其主要原因可能为8月()

A.太阳高度大B.太阳高度小

C.晴天多D.阴雨天多

3、4.【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麓太阳辐射强度在4~8月高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太阳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率最小时,山麓的太阳辐射强度约为700W/m2。

第4题,我国豫南大别山6月白昼长,太阳高度大,但是晴天少,因而太阳辐射强度小于晴天多的8月。

2011年7月7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正式获批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结合该日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该日舟山群岛新区的风向为()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2.该日舟山群岛新区的天气特征为()

A.寒冷干燥B.温和少雨

C.高温多雨D.晴热少雨

1、2.【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变化状况为冬季先下降后上升,夏季为先上升后下降。

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地温的变化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与地面和空气接触,吸热和放热都较快有关。

2011年6月5日为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为此世界各地纷纷举行活动。

结合下图完成问题。

(1)该日图中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为()

A.新加坡B.北京

C.纽约(41°N)D.巴西利亚

(2)按照线速度的大小对图中四城市进行排列。

(3)图中四城市同时处于6月5日(区时)的时间大约为__________小时。

(4)当北京与新加坡同时迎来日出时,为北半球的__________季;同时迎来日落时,为北半球的__________季。

5.【解析】第

(1)题,6月5日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巴西利亚距太阳直射点的距离最远,因而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2)题,所处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

第(3)题,图中纽约最靠西,北京最靠东,两者相差13个小时;当纽约为0点时,北京为13点,当纽约为11点时,北京为24点(次日0点),因而它们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为11小时。

第(4)题,当北京与新加坡同时迎来日出时,越向北日出越晚,白昼越短,为北半球的冬季;当北京与新加坡同时迎来日落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答案:

(1)D

(2)新加坡、巴西利亚、北京、纽约。

(3)11(4)冬夏

下面两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回答8、9题。

8.A地当天昼长为()

A.10小时B.12小时

C.14小时D.8小时

9.图示季节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意大利处于多雨季节

B.我国长江流域多寒潮季节

C.澳大利亚小麦收获季节

D.我国南方山区最容易出现泥石流的季节

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无关的一组是()

A.①B.②C.③D.④

11.①季风盛行时()

A.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

B.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

C.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

D.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1)将图甲中的光照图转绘到图乙中。

(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2)该日,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N河正处于丰水期

B.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风

C.Y河流域植被枯黄

D.该日M处的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3)Y与M两处气候类型相同,其形成原因有什么不同?

(4)图丙中能正确表示图乙中a洋流流经海域表层水温分布状况的是_______图。

(5)简述Y河流域典型植被的全球环境效益。

8、9.【解析】8选C,9选D。

第8题,左图中显示70°S以南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夏季,此时135°W为12时,由此可计算出120°E为5时,因而A点5时日出,昼长为14小时。

第9题,意大利处于多雨季节、我国长江流域多寒潮季节、澳大利亚小麦收获季节都为北半球冬季,只有我国南方山区最容易出现泥石流的季节处于北半球夏季。

10、11.【解析】10选B,11选A。

第10题,②季风为东亚的西北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

①季风和④季风的形成都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有关;③季风的形成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有关。

第11题,①季风盛行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

12.【解析】第

(1)题,从图甲的光照图中可以判断出南极圈内为极夜,60°W的地方时为6时,由此可推断出30°E的时间为12时。

根据上述信息可画出图。

(2)题,该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的日出方向都为东北方。

第(3)题,Y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赤道低气压带有关;M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信风、地形和洋流有关。

第(4)题,a洋流为南半球由北向南流动的暖流,A图符合要求。

第(5)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

答案:

(1)(见下图)

 

(2)D

(3)Y与M两处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Y处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M处位于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4)A

(5)维持全球碳氧平衡(调节气候;缓解荒漠化);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4.(2011·淄博模拟)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废水,不加处理,任意排放,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了水体环境。

下图是黄河中游某支流一水文站流量和污染程度的实测结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河流流量与河水污染程度有何关系。

(2)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该地的水污染?

5.(2011·福州模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快速增长,正成为危险的污染源。

下图为中国电子废弃物管理过程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电子废弃物处置不当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结合图中信息,简述合理处置电子废弃物的措施。

6.(2011·烟台模拟)读我国部分湿地类型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1975~2007年我国上述湿地面积和湿地总面积的变化特点。

(2)我国青藏高原新增湿地1.3万多平方千米,分析其可能的自然原因。

4.【解析】受该地气候的影响,降水较少,河流年径流量较小,水体的污染净化能力较小,且径流的季节变化较大,图中显示,枯水期污染严重,洪水期污染较轻,针对这种特点,对该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应首先考虑转变发展模式,污水一定要达标排放,注意水源的保护等。

答案:

(1)河流流量越大,污染程度越轻;河流流量越小,污染程度越重。

(或答河流流量与污染程度呈负相关)

(2)实行清洁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关停并转;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对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

(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和环境管理的相关内容。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子电器废弃物经回收加工后部分可重新利用,但在处置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因此加强监管,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发展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合理处置电子废弃物的关键。

答案:

(1)废水、废渣中含有的重金属(如铅、汞、铬等)和有毒溶液等有害物质污染水源、土壤、大气,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电子废弃物占用土地。

(2)加强对电子废弃物的监管;分类收集,企业回收利用,资源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卫生填埋。

6.【解析】湿地类型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其面积变化也可以直接分析出,分析时应注意变化的过程及幅度;分析青藏高原的湿地变化时,应结合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答案:

(1)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均持续减少;河流湿地先减少后增加,总体在减少;人工湿地增长迅速。

湿地总面积减少。

(2)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冻土和常年积雪消融量增加;气候异常,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增强,降水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