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060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会计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会计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会计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会计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教学大纲.docx

《会计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学教学大纲.docx

会计学教学大纲

会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40006

课程名称:

会计学

英文名称:

FundamentalAccounting

学分:

3

学时:

51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

第二学年会计学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初级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包括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财务会计课程的入门课程。

该课程着重讲授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以原理的说明为主,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突出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各会计核算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本课,是学习其他财务会计课程的入门课程,它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并不进行过深的理论探讨,以掌握簿记学为主要内容,即主要是关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需要与中级会计学的课程相衔接,前者以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为主,后者主要是通用类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应用。

此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其他课程如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以及审计学等打下基础,同时,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管理学和西方经济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初级会计学》,朱小平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四版

2、《基础会计学》,马彦玲等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3、《会计学》,阎达五、于玉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基础会计学》,徐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二、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学时

1

总论

4

2

会计处理方法

2

3

会计科目与账户

4

4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16

5

会计凭证

4

6

会计账薄

4

7

成本计算

4

8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4

9

财务报告

4

10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3

11

会计工作的组织

2

合计

51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总论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会计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掌握会计的涵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与要素,会计基本准则、会计方法,及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等内容。

重点和难点:

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对象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

一、会计的含义、职能和目标

1、会计的含义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的目标

二、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1、会计对象

2、会计要素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四、会计的方法

1、会计核算

2、会计分析

3、会计考核

4、会计预测

5、会计决策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教授为主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的核算职能?

它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会计的监督职能?

它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会计要素?

各个会计要素的内容怎样?

4、什么是会计等式?

它反映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5、会计核算的原则有哪些?

其内容如何?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必须明确会计记录离不开确认和计量。

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会计信息搜集、转换、传递、加工、整理、输出的全过程。

对于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确认与计量的关系、会计报表的编制应该有一个初步地了解。

重点和难点:

确认与计量对于会计核算的意义,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的含义,确认与计量的关系,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会计循环与会计报表等。

主要内容:

一、会计确认

1、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2、会计确认标准

3、会计要素的确认

二、会计计量

1、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2、会计计量单位

3、会计计量基础

4、会计计量单位与会计计量基础的组合

三、会计记录

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与审核凭证

4、登记账薄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报表

四、会计报告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五、会计循环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教授为主

思考题:

1、什么是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两者的关系如何?

2、简述会计计量基础的类型。

3、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关系如何?

4、简述会计记录方法。

5、什么是会计循环?

6、什么是收付实现制?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明确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的必要性,原则;了解账户与科目的关系,账户的结构;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种类。

重点和难点: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和方法,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以及账户分类。

主要内容:

一、会计科目

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二、会计账户

1、设置账户的意义

2、账户的格式

3、账户的分类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教授为主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账户?

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何关系?

3、账户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四项金额的关系怎样?

第四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该课程的重点章节,复式记账原理是簿记学的核心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除了应该掌握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之外,特别应该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要能够根据记账规则及简单的经济业务活动熟练地编制会计分录。

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账户按照用途和结构的分类理解并且掌握账户的用法。

重点和难点:

借贷记账法规则的应用,正确理解作为记账符号的“借贷”二字;重点账户的结构和使用。

主要内容:

一、复式记账原理

1、理论基础

2、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3、记账规则

4、试算平衡

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购进业务的核算

2、生产业务的核算

3、销售业务的核算

4、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5、其他业务的核算

三、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1、盘存账户

2、资本账户

3、结算账户

4、期间账户

5、跨期摊提账户

6、成本计算账户

7、计价对比账户

8、财务成果账户

9、调整账户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在课堂教授的基础上辅之以练习

思考题:

1、复式记账法的特点和种类是什么?

2、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什么是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4、制造企业有哪些主要的经济业务?

5、制造企业对购进业务进行核算时应设置哪些账户?

如何核算?

6、制造企业对生产业务进行核算时应设置哪些账户?

如何核算?

7、制造企业对销售业务进行核算时应设置哪些账户?

如何核算?

8、如何进行利润形成的核算?

第五章会计凭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理解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的内容。

熟练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最终达到正确使用会计凭证的目的。

重点和难点:

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和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会计凭证的审核。

主要内容:

一、会计凭证概述

二、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及其种类

2、原始凭证的填制

3、原始凭证的审核

三、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及其种类

2、记账凭证的填制

3、记账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

1、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

2、会计凭证传递的组织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教授为主,辅之以实物演示。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有何作用?

2、原始凭证的填制应遵循哪些要求?

3、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联系是什么?

4、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什么?

5、什么是内部牵制制度?

其内容如何?

第六章会计账簿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经济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掌握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熟练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达到正确地登记账簿和利用账簿的目的。

重点与难点:

错账的更正方法,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主要内容:

一、会计账簿概述

1、会计账薄的意义

2、设置和登记账薄的作用

3、设置账薄的原则

4、账薄的总类

二、会计账簿的登记

1、会计账薄的基本要素

2、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3、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三、记账的规则

1、启用账薄的规则

2、登记账薄的规则

3、更正错帐的规则

4、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帐的平行登记规则

5、账薄的更换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教授为主,辅之以实物演示。

思考题:

1、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有哪些?

2、三栏式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如何?

3、明细账的格式有哪些?

其适用范围如何?

4、更正错账的方法有哪些?

其适用范围如何?

5、什么是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第七章成本计算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于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因此本章要求初步了解成本计算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

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及两者的区别,存货计价方法。

主要内容:

一、成本计算概述

1、成本计算的定义

2、成本计算的内容

3、成本计算的作用

二、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1、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

2、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三、耗费资产成本的计算

1、存货盘存制度

2、存货的计价方法

3、存货结转的账务处理

四、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

1、负债成本的计算

2、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

五、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1、产品成本计算概述

2、产品成本计算原理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教授为主,辅之以课堂练习。

思考题:

1、简述成本计算的内容。

2、什么是永续盘存制?

什么是实地盘存制?

两者的优缺点如何?

3、简述存货计价方法,并评述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第八章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编表前准备工作的内容,熟练掌握期末账项调整、工作底稿编制、对账和结账及财产清查等方法,为报表的编制做好前期工作。

重点与难点:

期末账项调整、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主要内容:

一、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1、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

2、编表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二、期末账项调整

1、属于本期收入,尚未收到款项的账项调整

2、属于本期费用,尚未支付款项的账项调整

3、本期已收款,而不属于或不完全属于本期收入款项的账项调整

4、本期已付款,而不属于或不完全属于本期费用的账项调整

三、会计工作底稿

1、试算表的编制

2、账项调整的方法

3、调整后试算表的编制

4、账项结转的方法

四、对账和结账

1、对账

2、结账

五、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的意义

2、财产清查的种类

3、财产清查的方法

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教授为主,辅之以课堂练习。

思考题:

1、期末账项调整的作用如何?

2、什么是工作底稿?

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什么?

3、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方法如何?

4、什么是未达账项?

如何调整?

第九章财务报告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财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并能初步掌握编制和阅读主要财务报表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重点和难点:

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和基本的编制方法,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一、财务报告概述

1、编制财务报告的意义

2、财务报告的组成

3、财务报表设计原则和内容

4、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内容

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三、利润表

1、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

2、利润表的编制

四、财务报表的报送、汇总和审批

五、财务报表的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2、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3、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

4、财务报表的分方法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教授为主,辅之以课堂练习。

思考题:

1、编制财务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财务信息有哪些用处?

2、编制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资产负债表有哪些填列方法?

4、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哪些?

5、什么是因素分析法?

内容是什么?

第十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合理建立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掌握各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内容,并根据企业的业务性质、经营规模、财会人员业务水平等条件,研究各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适用范围。

达到能够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运用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目的。

重点与难点: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及各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

主要内容:

一、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概述

二、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三、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四、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五、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

六、分录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教授为主

思考题:

1、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有哪几种?

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根本区别是什么?

2、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4、如何编制科目汇总表?

5、如何编制汇总记账凭证?

第十一章会计工作的组织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正确组织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应遵循的要求,熟悉会计机构的设置、组织方式和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法规制度的构成。

掌握把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付诸实施需要创造的条件,以便在实践中合理安排会计核算的组织工作。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会计人员的职责和会计法规。

主要内容:

一、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1、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

2、组织会计工作应遵循的要求

二、会计机构

1、会计机构的设置

2、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方式

3、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

4、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三、会计人员

1、会计人员的职责

2、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

3、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

4、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四、会计法规

1、会计法规的意义和种类

2、会计法

3、企业准则

五、会计档案

1、定期整理归类

2、造册归档

3、制定使用及借阅手续

4、严格遵守保管期限和销毁手续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教授为主

思考题:

1、会计工作组织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组织会计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2、会计人员有哪些主要职责与权限?

3、什么是会计法规?

会计法规的层次和内容是什么?

4、《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会计档案的保管要求是什么?

四、教学方式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习题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并补充一定数量的会计案例。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

采取闭卷方式进行考核。

计分方法:

采用百分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