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思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9994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思路.docx

《一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思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思路.docx

一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思路

 

北京市朝阳区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

功能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六年四月

序言

区委、区政府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朝阳区的功能定位要求,进一步深化“组团式规划建设,板块式经济发展”和“三个优化”发展思路,提出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CBD、奥林匹克和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功能区,通过功能区建设促进特色产业群形成,推动区域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是国际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和高新技术转化基地,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加快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建设,对于构筑“以现代服务业领衔,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三化四区”战略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一)基本情况

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西至京承高速公路—东北四环路,南至亮马河北路及东坝边缘集团南界,东至东坝边缘集团东界,北至东坝边缘集团东北边界—大环园区北界—电子城北扩区域东界—香江北路。

功能区包括东湖街道(含电子城西区)、望京街道、酒仙桥街道(含电子城东区部分区域)、将台地区(含电子城东区部分区域)、东坝地区,以及崔各庄、来广营地区部分区域。

功能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其中电子城科技园政策区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

截至2004年,功能区常住总人口约32.46万人,外来人口约14.88万人,2004年实现辖区税收20.4亿元,占全区的6.5%;区级税收4.26亿元,占全区的6.22%。

(二)发展优势

1.电子信息产业核心作用突出,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经过多年发展,电子城实现了由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化科技园区的转变,拥有了京东方、兆维、首信、索尼爱立信、西门子等一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形成了通信、计算机、数字视听、网络及系统集成等主导产品。

2004年电子城科技园区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46.4亿元,上缴税费16.8亿元(2005年电子城科技园区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10亿元,上缴税费19亿元)。

电子城在电子信息领域产业优势日趋明显,截至2004年底,园区有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509家,占入区企业总数的73.45%;2004年园区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占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62.73%。

功能区拥有密集的研发资源,包括4家国家级电子科研院所在内的众多科研机构坐落于此,园区的693家高新技术企业大多具有研发功能,京东方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首信集团的接入网络设备、兆维集团的数字电视接收机等,均处于国内技术领先地位。

加上北电网络、摩托罗拉、安捷伦等11家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电子城西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专业分工、资源互补、知识溢出、共享公共设施等集群优势逐步释放,对研发资源和创新型企业的牵引能力不断增强,这为电子城进一步强化主导、促进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电子城科技园区政策优势突出,服务体系渐趋完善

相对于朝阳区其他产业聚集区,电子城科技园区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电子城是中关村一区多园之一,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税收、财政、土地、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享有综合性优惠政策。

同时,中关村是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很多政策率先在中关村园区进行试点。

作为中关村园区的一部分,电子城科技园除享有国家、北京市、中关村园区的各项具体优惠政策外,还具有制度和机制创新的优势。

位于电子城科技园的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是北京市第一家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为鼓励留学人员在园区创业,区政府于2002年11月出台了《关于中国北京(望京)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扶持办法》, 在资金、市场、办公用地、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自2003年起,区政府设立了连续期5年、每年额度1000万元的留学人员创业扶持资金,这对推动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通过积极推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搭建网络化企业协同制造平台、完善政府服务职能、鼓励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电子城科技园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独特的政策和优良的服务,成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重要优势。

3.功能区地缘优势突出,便于建立基于产业链的空间分工

功能区地处朝阳区东北部,其核心区距CBD仅8公里,距奥运村仅6公里,距空港开发区约10公里,距天津新港15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域路网发达,交通便利,功能区周边与三环、四环、五环、京承高速路、京顺路以及规划中的三条城铁相互连接,初步形成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的道路网路。

便捷的交通网络构成电子城产业向外辐射的通道,有利于电子城与周边区域形成产业配套,与CBD、健翔园、奥运村、海淀园、亦庄、空港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建立产业分工。

CBD金融、保险、专业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可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而功能区电子通讯类总部基地也与CBD商务总部基地形成功能分工与相互呼应;奥林匹克功能区建设为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对外展示、交流的平台,也为新技术在文体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空间;空港、亦庄现代制造业发展,有利于深化区域间功能分工,推动功能区研发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功能区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具备高端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

功能区紧邻温榆河生态走廊组团,孙河、崔各庄、金盏等东三乡绿色空间用地规模占总用地规模的比重接近70%,“半环”、“绿带”、“绿楔”形成完善的绿色空间结构,为功能区居民和员工提供了理想的休闲空间;功能区本身绿化水平稳步提高,随着坝河、北小河、望京引水渠水系还清,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功能区教育发达,共计有学校56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13%,其中望京地区集中了八十中学、陈经纶中学等名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酒仙桥、望京地区已建成医院14所,其中华信医院(原北京酒仙桥医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为三级医院,北京和睦家妇儿医院已成为京城知名度较高的国际医院;中央美术学院周边艺术画廊云集,随着国家电影博物馆、北京影视城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大环文化产业基地具备良好发展基础,加之以中西文化结合著称的大山子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电子城,营造出功能区浓厚的文化氛围。

区域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向望京地区聚集,为功能区高新技术、文化等高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功能区有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本部、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区(北京市计算机工业学校)等职业学校,能够向功能区输送实用型人才。

(三)发展机遇

1.国际产业转移和京津冀区域合作进程加快

随着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分工地位的提高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高科技产业向中国转移速度加快,研发本土化趋势日渐明显。

微软、摩托罗拉、英特尔、诺基亚、爱立信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在华成立了研发中心或宣布了大型R&D计划,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各种研发机构已达到400多家,其中,电子信息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41.3%。

据商务部预测,未来三年,80%以上的跨国公司将扩大在中国的产业和研发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功能向国内转移将进一步加速。

与此同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合作规划启动,北京将着力“提升其作为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切实成为能够影响、控制和带动整个都市圈整体协同、快速发展的龙头”。

基于京津冀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区域分工协作的重点之一,而研发将是北京抢占的重要环节。

电子城功能区拥有丰富的涉外资源、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具备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广泛参与京津冀合作的条件。

功能区应抓住电子城北扩这一难得机遇,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在功能区聚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区域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低消耗、低投入、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通过提高产业质量和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小对首都的资源压力。

功能区以电子通讯类研发和高端制造为主,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小等特点,与首都产业导向相一致,这为功能区加速提升电子通讯主导产业竞争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朝阳区的主要功能之一。

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是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承载空间,是实现朝阳区功能定位的重点区域之一,这为功能区加速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支持。

此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强化边缘集团功能的综合性,推进产业、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

这一方面会直接推动功能区中望京-酒仙桥和东坝边缘集团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会加速功能区产业发展、促进本地就业、完善商业商务配套,极大地优化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

3.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

首都经济步入提升发展水平的新阶段,北京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重点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通过建设创新中心和技术研发基地、总部经济基地等提升北京在京津冀区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在《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核心的首都创新战略,以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竞争力,建设全国知识创新高地和技术创新源泉,基本形成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创新体系”。

中关村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为软件与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计算机与网络、数字音视频、光电显示、生物医药。

电子城科技园区属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通讯领域产业优势明显,拥有密集的国际研发资源,是全国基础最雄厚的电子产业基地,也是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必将为功能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支持和资源倾斜。

此外,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北京市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这将有利于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形成与功能区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北京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多数场馆坐落在朝阳区,对进一步完善朝阳区城市功能,提升区域知名度,增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奥运场馆建设及奥运举办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需求,如奥运信息安全、智能信息服务、现代化城市交通等,都与电子通讯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为电子通讯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在积极倡导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下,必将进一步增加对高新技术的需求,促进高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开展。

电子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毗邻奥林匹克功能区,具有地缘优势,可以从奥运需求出发,结合本区域技术优势,重点建设第三代数字移运通信系统、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提升功能区在电子通讯产业的创新能力,借奥运之机把民族科技产业的品牌推向世界。

“十一五”时期,是功能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机遇期,但同时功能区建设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功能区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功能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挑战;二是功能区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将面临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三是电子城科技园历史上形成的东、西区对外一体、对内独立的管理体制,以及科技园区与被开发占地的地区(乡)经济利益脱节的现实情况,对园区健全管理体制、创新开发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功能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抓奥运、京津冀区域合作等宝贵机遇,着力培育创新型电子通讯产业群,强化电子城园区核心作用,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和自主创新辐射源,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在功能区建设中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做强主导产业。

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佳生态环境,吸引电子通讯类企业加速聚集,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逐渐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推动自主创新。

一方面支持本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强化国际研发资源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园区建设,构筑电子城科技园东、西、北区差异定位、合理分工、一体发展的格局;建立电子城科技园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利益机制,发挥其辐射和带动效应,形成政策区与非政策区、城区与农村地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优化提升环境。

统一规划建设功能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着力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建立适应功能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功能定位

1.功能定位

基于上述分析,将功能区定位为:

----电子通讯类研发中心及企业总部聚集地:

大力吸引以电子信息类为主的国内外企业研发中心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化特征的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聚集地,带动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

----电子通讯新技术转化及高端产品制造基地:

以电子城科技园为载体,发展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端制造业,提高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将功能区建设成为电子通讯新技术转化基地和高端产品制造基地。

----多元文化融合的宜居新区:

以建设和谐功能区为目标,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望京-酒仙桥和东坝边缘集团为主要载体,完善功能区配套服务功能,以边缘集团建设带动周边乡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建多元文化融合的宜居新区。

2.空间布局

功能区未来形成“一园、两区”的空间布局:

一园。

即电子城科技园区,含电子城东区、西区、北区,是功能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空间。

电子城科技园一体化统筹发展,逐渐形成合理分工,电子城东区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区;电子城西区为国际电子通讯总部及研发中心的聚集地;电子城北区为以电子通讯产业研发为主、高端制造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新区。

两区。

功能区的非政策区,含综合服务区及拓展辐射区,主要承担居住、就业、公共服务和配套产业发展等功能。

左翼为望京、酒仙桥街道构成的综合服务区,以营造舒适人居环境为重点,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商业网点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酒仙桥路—广顺南大街—广顺北大街”沿线商业服务产业带,完善公共服务及商业商务配套功能;右翼为将台地区、崔各庄南部地区以及东坝边缘集团构成的拓展辐射区,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重点,依托电子城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城配套产业,逐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三)总体目标

围绕功能区定位实现和区域和谐发展,构建以电子通讯业为主导,高技术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引导创新资源向区域集中,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出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显著增强。

力争到2010年,将功能区初步建设成为技术创新活跃、国际研发密集、产业特色突出、多元文化交融、生态环境优美、区域功能完备、社会安定和谐的新型功能区。

分阶段实施目标:

第一阶段(2006-2008):

----功能区辖区税收保持年均12%左右的增长率,2008年功能区实现辖区税收33亿元;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保持年均12%左右的增长率,到2008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80亿元;电子通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比例达到70%。

----完成电子城东、西区主要区域建设任务,完成摩托罗拉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IT产业园建设,基本完成电子城东区老工业企业改造;完成电子城北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达到15-20家,初步形成研发中心和研发型总部聚集的氛围和空间形态。

----初步完成文化、教育、体育资源整合,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基本满足区域发展要求;“安全社区”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平安社区创建达到90%,在望京、酒仙桥地区初步建成安全稳定、休闲舒适的和谐社区。

第二阶段(2009-2010):

----功能区辖区税收继续保持年均12%左右的增长率,2010年功能区实现辖区税收41亿元;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继续保持年均12%左右的增长率,到2010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720亿元;电子通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比例稳定在70%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左右。

----形成健全的产业服务体系,完成数字园区建设;以电子通讯为主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达到25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稳步发展;启动电子城北扩区域建设,初步完成北扩区域一级开发和产业核心区域建设。

----进一步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基本完成数字社区建设,形成便捷的生活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美化人居环境,城区绿化覆盖率力争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完成特色文化培育和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三、主要任务

功能区发展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实施“六大工程”。

(一)研发中心聚集工程

加快电子城西区开发建设,实施“研发中心聚集工程”。

通过整体形象策划推广提高功能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基础设施、办公条件等硬环境建设和政府效率、政策支持、中介服务体系等软环境建设,优化总部发展所需的软硬环境,吸引更多企业研发中心和总部入驻。

通过形成研发中心聚集地,占据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高端,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

重点工作:

电子城西区重点项目建设。

切实抓好摩托罗拉、北电网络、爱立信、安捷伦等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聚集的空间氛围。

推进电子城西区五环外B9-B12以及C1-C4区域的征地拆迁和一级开发,尽快实施该区域的开发建设,扩大产业区的影响。

知名企业研发中心的引进。

突出重点,整体包装,利用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望京的聚集效应及影响,加大推介力度,塑造良好区域形象;拓宽招商渠道,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加快打造国际研发基地的进程;促进区域研发资源合理流动,鼓励国内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加强对技术引进成果的消化吸收,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水平。

扩大产业发展的承载空间。

深入研究电子城科技园区现有产业空间布局状况,统筹规划科技园区内部空间优化方案,实现园区土地集约化使用。

加紧启动电子城北区规划建设,高水平制定电子城北区的总体规划,充分实现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有效衔接;稳步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处理好建设过程中征地补偿及农民就业等问题;对电子城北区进行形象设计和定向招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吸引电子信息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端制造业企业聚集。

(二)产业结构升级工程

加快电子城东区改造,实施“产业结构升级工程”。

对园区道路、管线等小市政进行改造,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IT产业园和国际电子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逐步淘汰技术创新能力弱的企业;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高技术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适度发展高端制造业,减小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增强电子城东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贡献率。

重点工作: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明确IT产业园定位,理顺开发机制,加快原有企业拆迁,推进ABB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引进知名电子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和高端产业项目,占据价值链高端;加快万红里中心区开发,建设集电子科研、信息、产品集散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电子总部基地”,吸引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知名企业管理及营销总部在此聚集,完善区域产业链条,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整合提升现有专业化园中园。

重点改造提升兆维、东方、首信三个工业园,完善内部基础设施,对园中园闲置空间进行统筹考虑,通过内部整合和有机更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支持各园中园差异定位、错位发展,强化各园中园的产业特色,加快京东方TFT-LCD第六代和第七代生产线以及首信工业园3G系统设备、手机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电子城网络与通信设备、光电显示与数字视听等主导产业的竞争力。

大力发展高技术型服务业。

依托电子城业已形成的通信、计算机、数字视听等高技术制造业基础,以软件、消费类电子产品设计、网络信息服务等电子信息相关服务业为方向,重点促进嵌入式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网络接入服务、网络增值服务以及移动增值服务等新兴业态,通过支持德信无线手机研发、华大IC设计软件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高技术型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协调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将大环文化产业基地和大山子文化艺术中心的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广告、电影与影像、表演艺术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功能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强大的产业关联度,带动印刷、制造、旅游、餐饮等行业发展,扩大周边区域特别是拓展辐射区的产业选择空间;促进电子城通讯与网络系统、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推动创意向创意产品的转化,实现技术与文化创意的有机融合。

(三)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坚持城市发展以基础设施为先导的方针,充分挖掘现有设施潜力,以缓解交通拥堵、保障能源及水资源供应安全为重点,完善功能区综合交通体系,保障规划中输配电及热力供应设施建设,加大公共环卫设施投入,逐步建立安全、高效、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通过科学扩张增量,合理利用存量,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为功能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工作:

加快道路设施建设。

研究与大型居住区建设和跨国公司入驻相适应的前瞻性交通规划。

加快广顺北大街北延线二期、亮马河北路二期等路段以及摩托罗拉等重点项目周边道路建设,继续改造阜通东大街、湖光中街、广顺桥等立交桥,协调市有关部门加快大山子、北皋、大望京等路口的改造;推进五环立交桥建设,完成酒仙桥东路、驼房营路、彩虹路等电子城东区纵向主干道建设。

通过推进重点项目周边、区内交通节点、对外连接点等重点区域道路建设,开发建设交通方向识别系统,构建路网发达、交通便捷、周边节点交通顺畅的功能区道路交通体系。

增强能源供应能力。

规划建设酒仙桥220kV变电站,完成花家地110kV站主变增容工程、东湖110kV站主变增容工程以及酒仙桥110kV站升压工程;电子城地区建设天然气高压B调压站、次高压调压站各一座,改造和新建中压管线和次高压管线21.5公里;启动电子城集中供热中心建设,使园区供热能力达到892兆瓦。

完善公用配套设施。

建设完成东坝污水处理厂和北小河中水处理厂并尽快投入使用,积极推进城乡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功能区环卫基础设施条件;对功能区内主要路段、公共场所、商业及配套设施等的户外广告标识、标志识别系统等进行中英文双语改造。

(四)公共服务优化工程

加快功能区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公共服务优化工程”。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现有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调整布局结构;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重点提升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水平,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分布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

通过整体布局,增强公共服务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重点工作:

促进功能区优质教育发展。

借助城市开发和危旧房改造,通过强弱联合、撤并等方式,对功能区内现有学校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三高”要求,积极引进各类名校承办功能区新建学校;利用将台地区开发建设契机,统筹规划教育配套指标,争取建设一所规模学校;在功能区内规划建设一所独立的规模国际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