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9922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材料.docx

《教学设计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材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材料.docx

教学设计材料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材中的内容

氨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之一,掌握氨的性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农业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本节选择了氨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为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本节内容编排有两个特点:

⑴重视知识的建构

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

氨的主干知识是水溶液呈碱性,因此易与酸反应生成盐。

教科书对于这些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建构,用图示进行加深,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强化。

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等形式来呈现。

⑵重视环境教育

对于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教科书采用图片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旨在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氨是高中阶段唯一的一个碱性气体,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氮气的知识,知道氮气的性质稳定;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学习了氮的氧化物和硝酸,因此学生已经具备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

在学习氨的有关知识前,可以设法创设生活情景和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新知识是以物理性质进入学习的,此时可采用实验观察、课件模拟等形式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的直观性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

在学习有关化学性质时,可结合前面的演示实验(喷泉实验)和进行分组实验(氨与氯化氢的反应)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突出氨与酸反应的实质。

然后在了解铵盐的性质后,让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最后进入用途的教学和完成思考与交流。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重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其通过动手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把学生喜欢学化学,愿意学化学作为检验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2.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知识传授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原则。

3.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实验探究法、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

②了解铵盐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⑴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开始上课时设法创设生活情景和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如此次上课时,先让学生看一则新闻,让他们了解氨气泄露时现场的情况,以及由于事件而引发的严重后果,再提出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这样一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⑵新课教学,突出重点。

①关于氨物理性质的教学

展示收集好的氨,对氨进行直观认识,经过看与闻,进行氨的第一点物理性质的认识;结合模拟的一个趣味实验得出氨的易液化性质;通过阅读有关内容,补充氨极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进而演示喷泉实验,通过启发、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形成喷泉的原因和实验现象的解释,再通过一道练习题进行知识点的巩固,突破教学难点。

②关于氨化学性质的教学

a、氨与水的反应:

由喷泉实验中氨能够使滴加酚酞的水变红,进入氨与水反应的教学。

理解氨水的成份。

进而设疑:

氨是一种碱性气体,是否可以与酸反应呢?

从而引出氨与酸反应的教学。

b、氨与酸的反应:

引导学生分组实验——氨与浓盐酸、浓硫酸反应,提醒学生实验过程相互合作,操作迅速,以减少污染,启发学生探讨玻璃棒靠近时何时不需接触,何时要接触,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实验结束后,模拟了反应的动画过程,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③关于铵盐性质的教学

得出氨与酸的反应生成铵盐的结论后,插入铵盐性质的教学。

在铵盐的受热分解性质中穿插了课外视野——氮肥的贮存和施用,以及科学视野——氯化铵的妙用;与碱反应的教学中加入一道思考题,为接下来氨的实验室制法做铺垫。

④关于氨实验室制法的教学

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跟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从而对实验原理、装置类型、收集方法、尾气吸收、验满方法以及干燥方法等,有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⑤关于氨气用途的教学

安排学生阅读有关内容,多媒体展示氨的主要用途,以性质决定用途为线索,引导学生从氨的性质来了解氨的用途。

⑥然后通过思考与交流进行分组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其中穿插了图片与视频《氮的固定》,加深对知识了解。

⑶课外研究,拓展思维

  给出研究课题:

氨对人体危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⑷习题巩固、总结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看新闻

《氨气泄露事件》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2分钟

 

【引入】讲述《氨气泄露事件》中现场的情况,以及由于事件而引发的严重后果,再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提问】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现场会寒气逼人?

2、消防队员应该如何除去白茫茫的氨气?

3、附近居民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

看新闻

 

思考问题。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1、氨气的物理性质

新课教学。

①关于氨物理性质的教学

6分钟

【导入】氨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展示一瓶氨气,让大家了解它的颜色和气味。

【板书】1、氨气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过渡】还有其他性质吗?

让我们观察一个有趣实验。

【播放】氨气液化的模拟实验。

观察氨气颜色,闻其气味。

 

观看模拟实验。

直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新事物,加深印象。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易液化;③极易溶于水(1:

700)。

①关于氨物理性质的教学

 

 

【过渡】你得出什么结论呢?

【板书】②易液化;

【过渡】不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补充其他物理性质。

【板书】③极易溶于水(1:

700)。

【过渡】怎样的实验能够验证第三点性质?

【讨论】1.我们可设计一个什么实验来验证氨易溶于水?

【演示实验】喷泉实验。

【思考】

(1)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

【解答】⑴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气压差。

⑵氨是一种碱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碱性物质。

【讨论】2.通过氨气的喷泉实验得到的启发,请设计一CO2的喷泉实验。

【科学视野】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的原理相似。

展示图片。

思考,总结、笔记。

阅读课文,得出补充。

思考

 

观察实验,总结现象

由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总结。

 

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思考,领悟

配合多媒体演示实验,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思考。

 

考察应用知识的能力。

引导到社会生活中增强视野。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a、氨与水的反应

 

②关于氨化学性质的教学

 

4分钟

 

【引入】由喷泉实验可得出氨气有什么化学性质?

【板书】2、氨气的化学性质

⑴与水反应:

【讨论】3.氨与水反应后产物和离子各有哪些?

【结论】氨气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是混合物,成份:

“3+3”。

液氨不等于氨水不等于氨气。

【板书】NH3·H2O很不稳定,受热就会分解:

NH3·H2O=NH3↑+H2O

【练习】判断正误:

氨水是弱碱、液氨是弱碱、NH3·H2O是弱碱、氨水呈弱碱性。

回答:

与水反应。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写出分解

的方程式。

练习,解答

考察知识的总结

 

理解氨水的成份。

 

加深对三概念的区分。

b、氨与酸的反应

②关于氨化学性质的教学

4分钟

【设疑】氨是一种碱性气体,是否可以与酸反应呢?

【板书】

(2)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分组实验】介绍实验,全班分为20组进行实验

【结论】现象:

产生大量白烟。

【板书】NH3+HCl=NH4Cl

【思考】在反应中为什么会产生白烟?

【设问】硫酸或磷酸与氨气反应能否产生白烟?

思考

 

分组实验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思考,理解,回答。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加深对挥发性酸的认识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③关于铵盐性质的教学

③关于铵盐性质的教学

5分钟

 

【过渡】生成的铵盐又有什么性质呢?

【板书】3、铵盐及其性质

【讲解】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

【板书】化学性质有两点:

①受热分解:

NH4Cl=NH3↑+HCl↑

(NH4)2CO3=NH3↑+CO2↑+H2O

【课外视野】贮存氮肥:

密封包装,放于阴凉通风处。

施用氮肥:

埋在土下,并及时灌水。

【科学视野】氯化铵的妙用

——防火布

【板书】②与碱反应:

制NH3或检验NH4+

(NH4)2SO4+2NaOH=

2NH3↑+Na2SO4+2H2O

【思考】如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铵盐?

【回答】检验方法:

1、先将其与强碱共热逸出NH3。

2、用红色石蕊试纸或浓盐酸检验逸出的氨气

 

听讲,

写出反应方程式。

拓展视野

 

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配合多媒体演示实验,增强趣味性。

 

结合社会化学,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了解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④关于氨实验室制法的教学

 

⑤关于氨气用途的教学:

 

⑶课外研究,拓展思维

⑷习题巩固、总结内容。

④关于氨实验室制法的教学

 

⑤关于氨气用途的教学

⑶课外研究

⑷习题巩固、总结内容

6分钟

 

3分钟

10分钟

5分钟

【引入】由铵盐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吗?

【板书】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⑴原理:

⑵装置类型:

固+固→气

⑶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提问】蘸有稀硫酸的棉花有何作用?

【板书】⑷尾气吸收:

⑸验满方法:

⑹干燥方法:

【设问】①利用氨气可用作哪些用途?

【小结】氨气的用途。

【提问】由学生回答“氨气泄露事件”引发的三个问题。

【思考与交流】提问课本P88页的思考与交流,播放《氮的固定》视频。

【课外研究】给出研究课题:

氨对人体危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练习】练习

【本节总结】

 

回答:

可以利用铵盐与碱反应。

回答:

减少氨气的扩散

学生讨论后由回答,教师小结。

 

练习,解答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知识。

 

启发、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拓展思维。

加深理解。

进一步认识氨气

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记忆。

七.学习评价表

学生

班级

教学内容

教师

评价

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100

自我

评价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习

态度

①上课态度

②练习情况

③作业态度

10

学习

兴趣

①主动回答问题次数

②提出创意问题次数

③交流与讨论情况

30

学习

方法

①化学学习方法

②化学实验方法

③化学信息收集和处理方法

10

实验

能力

①实验操作能力

②实验合作能力

③实验创新能力

④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0

知识运用能力

①解决问题能力

②运用知识能力

20

教师

评语

 

总分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特色一.引入的设计中插入一则新闻,让学生了解氨气泄露时现场的情况,以及由于事件而引发的严重后果,再提出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这样一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特色二.氨与酸的分组实验结束后,模拟了反应的动画过程,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特色三.思考与交流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其中穿插了图片与视频《氮的固定》,加深对知识了解。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虽然较多,但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都比学期初上升到一个高度,加上有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目标都能较好的完成。

引入新课时,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寻找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引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还安排的学生实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实验的模拟和《氮的固定》影片的播放,使它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效果好。

最后,思考与交流也是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一种表现,让学生描述氮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等问题,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