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15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9791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15页.docx

《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15页.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15页.docx

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15页

高考成语、虚词、实词复习指导

同学们,假期自主复习进行的如何?

合理安排时间和效率,度过一个充实和快乐的假期时光。

高考词语复习分为成语、虚词、实词三项。

在复习过程中,一要多积累;二要注意方法技巧,找规律,巧记忆。

第一、成语复习

一、知识准备

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识记常用成语见有关资料)。

(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①并列式:

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

先斩后奏见异思迁

③目的式:

削足适履越祖代扈④因果式:

水滴石穿水落石出

⑤主谓式:

把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

不见经传拒人千里

⑦动补式:

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

画蛇添足刻舟求剑

⑨兼语式:

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

衣冠禽兽扶摇直上

(2.)成语的感情色彩

①褒义:

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

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

今非昔比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

①古代寓言故事:

望洋兴叹与虎谋皮

②历史故事:

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

③古代典籍作品:

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

二、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例2: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

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

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如:

  例3: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例4:

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例3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

高大,“奂”:

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例5: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例6: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例5、例6两句,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6,洗心革面,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

象95年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各有千秋”,97年的“趋之若鹜”,再如“面目全非”、“始作俑者”都是有贬义色彩的词,不能用在好的方面;而“危言危行”又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

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例7①.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②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辨析]鼎力相助:

敬辞,用在别人身上。

改为“全力相助”。

敬谢不敏:

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谦辞)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如:

例7: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8:

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

常见的谦辞有:

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

敬辞有:

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例9: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例10:

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例10中“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前面不能再用“还”。

6、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

如:

  例11:

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12: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例9中“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

后面不能带宾语。

而例10中的“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常与否定词搭配,不符合其使用习惯。

7、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13:

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例14:

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义无反顾:

义:

道义;反顾:

向后看。

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特指人的死亡。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如:

  例15:

①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②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句①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

因而使用是正确的。

句②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

当然是正确的了。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

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

例如:

例16:

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②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栩栩如生。

[“淋漓尽致”只理解为“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因而认为不适合句中的语境。

其实,“淋漓尽致”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

“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

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使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

“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

“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经传”“暗送秋波”应接不暇、先天不足、豁然开朗、粉墨登场、回光返照、行云流水等。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

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四、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具体地说,就是:

1、事理简单.更要深思。

例如:

(1)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

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简析:

“局势”是说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决不可能“一劳永逸”.

(2)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简析:

“肘”可“见”了,正说明衣服破烂了.而这与前面“很不合身”相矛盾.因而该成语不当。

(3)人们走回头路的劲头没有来的时候足,有些人走累了,就成群结队地坐在柏油马路边的树阴底下聊天。

简析:

人们走累了.坐在树阴底下聊天.可能“结队”吗?

显然违背事理。

(4)心目中先有了跃然纸上的人物,才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

简析:

“心目中”的人物怎么跃然于“纸上”了?

可改为”呼之欲出”。

2.本义出现,要敢于相信。

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于能认为它用错了。

例如:

(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简析:

“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

故成语使用正确。

(2)他在攀登峭壁时跌了下来,肝脑涂地,惨不忍睹。

简析:

“肝脑涂地’”的引用义是竭尽忠诚.甘愿牺牲.它的本义是形容惨死。

该成语的前后文正好为它提供了“原生状态”.故使用正确。

(3)还有十分钟就要上车了.你只粗枝大叶地告诉我就行了。

简析:

“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它的本义是简略概括。

这里正是使用了它的本义.故正确。

(4)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简析:

“一针见血”通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

(5)他被扔进了地牢.从此光天化日同他再也没有缘分了。

简析:

“光天化日”现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而现在所提供的语境显然符合它生存的“原生状态”.于是它的本义“复活”了。

3.见一字,更要见其余。

例如: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简析:

不少人对“首当其冲”并不陌生.但是一旦它处于复杂的语境里.他们就只着见“首”字而不见其“冲”了,

(2)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

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简析:

“商品”前常用“热门”来修饰.于是有些考生只见“热”字而不见其余。

(3)天下决无一挥而就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

简析:

“就”即成功.它与“事’”能搭配.于是有的学生眼中只有一个“就”字了.而忽视了“挥”这一个重要的字眼。

这里应改为“一蹴而就”。

(4)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一个小时。

简析:

用“立”来修饰“等”是可以的.于是有的学生“立”令智昏.无视“茕茕”两字了。

(5)几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到美英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

简析:

受制裁、遭袭击是伊拉克的祸难.但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祸”字.还应仔细地思考一下“萧墙”二字。

4、“两栖”色彩.要能兼知。

例如;

(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简析:

“想入非非”常指胡思乱想.为贬义;但它还有另一个含义.即思想进人虚幻的境界.为中性.该成语使用正确。

(2)父亲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口若悬河,仿佛他有满肚子的衷曲要告诉我一样。

简析:

“口若悬河”是中性词,形容能看善辩.说话不断、它虽然经常有嘲讽之意.但这里用来写父亲诉“衷曲”.显然恰当。

(3)于右任先生的草书写得非常好,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简析:

“登峰造极”是中性词.比喻达到极点。

它多用于坏人,但用于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也很恰当。

(4)驻科索沃地区的几位青年记者发回的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富。

平铺直叙,得到新闻部主任的赞扬。

简折:

“平铺直叙’”常指写文章平淡无味,重点不突出.但它还有一个中性义.即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

这里正好使用了中性义.所以正确。

(5)蹇叔的老谋深算.弦高的勇敢机智,先轸的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得栩栩如生。

简析:

“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

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但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5.字面重复.要能看出。

例如:

(1)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出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简析:

因本身“见”字作“显现”讲,故不宜作“显得”的宾语。

(2)他乐不可支,笑醒了,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

简析:

因成语本身含有“一”字,故它的前面不能加上数量词。

可去“一场”。

(3)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芒在背。

简析:

“好像”与“如”重复。

(4)他在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简析:

“浑身”与“遍体”重复。

6、变更用法要能明白。

例如:

(1)搞好群众关系对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是有人等闲视之。

简析:

“等闲视之”前面往往要加上“不可”“岂能”等否定词,故此不合使用习惯。

(2)土郎中的名堂可多啦,山上有的是万应灵丹,比这里的盐水强多了。

简析:

“万应灵丹”一般用于否定句或出于否定口吻,不能像这样用于肯定句。

可改为“灵丹妙药”。

第二、虚词复习

一、识记常用易错虚词:

(见有关资料)。

二、辨析虚词方法

1、分清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

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

“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

(1)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而且”应改为“反而”)

(2)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和”应改为“还是”)

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搭配关系。

比如,“进而”、“从而”、“因而”等。

(3)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

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常见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有:

表并列的“同时、同样”,表递进的“并且、况且、进而、甚至”,表转折的“然而、却、只是、不过”,表因果的“因而、从而、因此”等。

2、分清是假设口气还是既成事实

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比如,“即使、不管”;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比如,“虽然、尽管”。

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出错。

(5)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

(“路途遥远”是事实)

(6)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

(“路途有多远”是假设)

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

(“由于”应改为“因为”)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应改在“哪所”前)

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起强调作用。

(9)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4、分清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

比如,“又…又…”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

(10)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11)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经验。

其它类似的虚词有:

“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

5、借助句子表达的语气辨析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还是、何况”,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

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

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12)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

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6、借助标点符号辨析

有些关联词语在使用时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比如,“因此、其实、确实、相反”。

借助这一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13)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学习是无止境的。

(“因而、所以”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改为“因此”,“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

(14)所以呀,要不然我怎么这样说呢?

(15)他不但没被困难吓到,相反地,战斗意志越来越坚强了。

7、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前)

同类的虚词还有:

因为、除了、不但等

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

而一些文言虚词就要用于书面语中。

(17)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

(“或者”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同类的虚词还有:

要是、别说、就是、哪怕等

(18)21世纪要求人们都要有比较强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所以要使人们学会生存。

(“惟其”是文言虚词,表因果,与“正因为”相近)

9、注意引出主客体的虚词的位置

如果不能正确辨别介词(主要是“对、对于”)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客体,就容易导致主客体颠倒,误用虚词。

(19)他的深情厚意,对我来说,一直是牢记在心的。

(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意,我一直是牢记在心的”。

10、注意虚词的词性

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象“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20)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和”是连词,“与”是介词)

有些虚词还常被当作实词,主要是副词误用做动词或形容词。

也有虚词混用的。

(21)他犯这样大的错误,今天看来,决不是偶尔的。

(“偶尔”是副词,应改为形容词“偶然”)

其它如:

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必须(副词)——必需(形容词)、未免(副词)——难免(动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

二、典型虚词用法例说

(一)注意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区别

1、或——或者

“或”常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或者”常用来连接句子。

(1)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2)这本书或者你先看,或者我先看。

2、及——以及、及其

“及、以及”都可以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而“及其”是两个词,意思是“和他(她)们的”。

(3)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及(以及)其它的花木。

(4)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去掌握实词的运用情况及其基本规律。

3、由——由于

“由”是介词,表凭借。

“由于”作连词或介词,表原因或理由。

(5)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

(“由于”应改为“由”)

(6)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4、为——为了、因为

“为”是介词,引出对象,用法较多。

“为了”是连词,表目的,一般单用。

“因为”是连词,表原因,常和“所以”连用。

(7)这些考古新发现,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8)为了营救落水的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河水。

(9)因为大家缺乏经验,所以前几次实验都没有成功。

5、而——而且、从而、进而、因而、反而、而后、幸而、而况

“而”用法较多,可以表并列、递进、转折;“而且、进而、而况”只表示递进,“而且”常和“不但”连用;“反而”表意思相反的递进;“从而、因而、故而”表因果;“而后”表承接;“幸而”是副词,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情况。

(10)天亮后,雨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

(“而且”不能表反方向的递进,应改为“反而”)

(11)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而且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12)前年在上海见过一面,而后就不知他的去向了。

(“而后”不能单用,应改为“以后”)

(13)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故而特来看望。

(“故而”是单用词,常用于书面语中)

(14)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进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进而”表递进,应改为表相因相成的“从而”)

(15)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因而对近百年来那些为中国寻求解脱之路而牺牲的先行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16)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更而况他是新手。

(“而况”前不能加“更、又”)

6、就——就是

“就”是副词,有多种用法。

“就是”是连词,表让步假设,常和“也”呼应。

(17)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的反科学的内容。

(18)你说说这样的好事,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7、对——对于

“对”引进动作的方向目标,有“对待”之意;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对于”引进对象,凡用“对于”的地方都可用“对”。

(19)他对于孩子很严厉。

(“对于”应改为“对”)

(20)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8、刚——刚才

“刚”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是副词;“刚才”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是形容词。

(21)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

(“刚才”应改为“刚”)

9、则——否则

“则”表因果或情理上的关系,也可表转折。

“否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