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纪南镇镇域规划说明书070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9646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7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纪南镇镇域规划说明书07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06纪南镇镇域规划说明书07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06纪南镇镇域规划说明书07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06纪南镇镇域规划说明书07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06纪南镇镇域规划说明书07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纪南镇镇域规划说明书0701.docx

《06纪南镇镇域规划说明书07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纪南镇镇域规划说明书0701.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纪南镇镇域规划说明书0701.docx

06纪南镇镇域规划说明书0701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1、国家层面:

十八大新政提出“四化同步”发展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重要关键词“四化同步”,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于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的新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这要求全国大中城市和小城镇都要从全域的角度出发,运用“四化同步”新理念,通过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通过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通过新型工业化扩大就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发展空间;通过信息化促进城乡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

国家发展新理念为全国各类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指引方向与机遇,未来纪南镇应立足自身发展基础与特点,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体制,积极探索具有“纪南特色”的四化协调发展道路。

2、湖北省层面: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为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湖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一体化进程,加快培育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社区建设。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三化”协调发展为统筹、为抓手。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科学规划、产业支撑,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同时要以绿色自然、生态化理念指引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纪南镇应结合自身优势,依托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新318国道为契机,促进人口向集镇集中,突破相发展旅游业、加快城镇化进程。

发展一村一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荆州及江陵县层面:

实施大力培育重点(中心)镇的新举措

《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全市城镇建设提出“走城镇化集中发展的道路”,要充分发挥江汉平原城镇较为密集的优势,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引导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向城镇有序集中,扶持发展一批重点(中心)镇和沿江、沿路城镇,建设一批高品质、功能型、特色型的精品小城镇。

重点抓好30个重点(中心)镇的建设,使其尽快成为县域内辐射能力较强的经济、文化副中心。

4、纪南镇层面:

自身环境的变化、城镇建设发展的需求

荆州市纪南镇总体规划修改在2013年编制完成,当时纪南镇董场、鲁挡、九店、洪圣、雨台、纪城、松柏、新桥、高台等九个村和庙湖渔场划归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管辖;2014年纪南镇除三红、花园、拍马、纪南、红光村五个村托管到荆州城南开发区,其余区域全部由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管辖;拍马片区内现有三条天然气长输管道,受其安全距离要求,片区内用地受到限制,可建设用地较少,片区内规划的文化创意产业需另外选址建设;纪南正太文化旅游区海子湖以北用地目前不具备开发条件,建设用地需要调整。

原有规划已不能适应现在城镇发展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受荆州区人民政府的委托,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此次规划的编制任务。

5、小结:

纪南镇面临的新使命

(1)尊重群众意愿,深入城镇与农村调研,根据群众意愿设计“四化同步”策略与具体实施路径;

(2)注重以农为本,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生产关系的转变;

(3)由“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向“旅游名镇、商贸重镇”转变;

(4)产业化与城镇化融合,把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居民与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

(5)积极探索成功经验,结合地方实际,在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经营模式、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创建示范样板。

二、编制目的

按照“湖北省小城镇全域规划编制体系”的要求,为促进纪南镇城乡统筹发展和转型升级,接轨区域发展,合理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充分协调整合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一体化配套,有序引导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推动纪南镇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特制定本次纪南镇镇域规划。

同时,也为纪南镇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下层次规划提供指导和依据。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纪南镇镇域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1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60平方公里,另外包括太湖托管区2.9平方公里、郢城新生村、荆安村托管区0.58平方公路。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太湖托管区、郢城新生村、荆安村托管区,面积163.48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基年为2014年,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四、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城乡统筹、全域覆盖

体现基于城乡统筹的全域思维,真正从镇域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出发,配置全域各类要素,构筑全域空间框架,激活全域共荣局面,保护全域敏感空间等。

在确保城镇规模集聚与内核功能提升的同时,对农村地区的建设空间与设施布局、产业引导、特色塑造、热点培育、项目策划、城乡景观以及非建设用地(耕地、林地等)的管制保护等内容进行重点研究,从而实现城乡空间的相互融合、共同繁荣、协同进步。

2、多规协调、空间整合

在国家和省市相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以空间整合为重点,与荆州区城乡统筹规划、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以及区域性产业、交通、环保、能源、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相协调,在纪南镇镇域范围进行具体的深化落实。

3、突出特色、创新发展

结合纪南镇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用创新的举措破除发展难题,以“四化同步”新理念为总纲,以“镇-村-企联动”为发展新路径,以“双轮驱动”理念推进产业提升与转型发展,以“城乡社区+主题片区”模式来构筑新的乡域空间发展框架,以“共生城镇”为导向塑造城镇核心功能,以“农村新型社区+农业现代化基地+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为载体建设美丽乡村,并以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保障创新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和逐步实现。

4、着眼实施、项目保障

注重规划的时序性和实施性,细化落实近期建设规划,体现以项目为核心的可操作意义,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综合交通等规划和研究的各个方面均围绕项目展开,制定行之有效且详细的近期行动计划和项目库,保障镇域城乡统筹规划的顺利实施。

5、群众参与、和谐为本

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维护集体和农户的合法权益,强调公众参与,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城镇环境组成和谐的有机整体。

尤其是规划对于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调整,必须将农民的居住意愿选择作为空间布局的基本要求。

五、规划重点

1、贯彻落实当前国家以及省市有关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农村改革发展、乡镇建设及农居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要求,结合纪南镇现实发展特点与历史发展机遇,积极探索纪南镇特色的建设发展模式。

2、应对新的宏观背景和政策要求对纪南镇的影响,按照“四化同步”发展要求,确定新的发展思路及定位,明确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工业向新型工业、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与跨越。

3、以“全域覆盖式”土地利用规划为手段,解决好城乡各类空间资源要素的控制问题,落实城乡空间资源的保护、预留和配置,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与土地利用规划及市、区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明确纪南镇发展定位、发展规模与镇域城乡空间布局,同时按照高起点、前瞻性等要求,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指引,统筹城乡社会设施与基础设施布局。

5、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农民自愿、维护权益”的原则要求实施农村住房撤并改造与新社区建设,强调城乡空间布局和新社区建设同农民居住选择意愿的结合,强调适宜的集聚规模和规划的科学引导同农民居住选择意愿的结合。

6、以平原水网地区作为生态基底,在农田和生态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延伸现代田园乡镇概念,打造纪南镇独具风情的生态田园式的城乡空间框架,创造和谐优美自然的人居场所。

六、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

5、《湖北省镇域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6、《湖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7、《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8、《荆州市荆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9、《纪南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0、《荆州市纪南镇总体规划修改(2013~2030)》

11、《纪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七、上版“总规”实施情况评析

1、编制时间

纪南镇上一轮总体规划于2013年编制完成。

2、规划期限

近期:

2013年-2020年,远期:

2021年-2030年。

3、规划范围

(1)镇域规划范围

镇域规划范围为纪南镇行政管辖区范围160平方公里,以及太湖托管区2.9平方公里。

(2)镇区规划控制范围

由于枣林片区发展空间有限,荆州区政府将太湖农场部分用地划入纪南镇范围,作为枣林片区的三红片区,另外包括拍马片区和区域物流园区,因此片区分为四个片区。

枣林片区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为东到纪东路,西到朱河路,北抵纪北路,南到纪南路,面积163.7公顷。

包括纪城村、官坪村的部分行政管辖范围。

三红片区规划范围:

为满足城镇规划建设的发展需要,有利于规划实施管理,结合道路、河道、防护林地等自然和人工界限确定规划区范围为:

九阳大道、港南渠、引江济汉渠、北环路围合的区域,面积417.5公顷。

拍马片区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东起拍马村引江济汉村民还建小区东边界线,西至荆马路,北起旅游一级公路,南至拍马渠,规划用地面积319.92公顷。

区域物流园区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为东起荆沙铁路,西到朱河,北距改线后二广高速公路50米,南抵纪北渠,面积102.75公顷。

4、镇村体系规划

按职能和规模建立镇—中心村(农村新社区)二级的镇村结构体系。

第一级:

镇功能片区—由枣林片区、三红片区、拍马片区和区域物流园区组成。

第二级:

中心村(农村新社区3个)—江店村、草安村、丰收村。

5、镇域空间布局规划

纪南镇规划形成“四心、三轴”的镇域空间布局结构。

“四心”:

枣林片区、三红片区、拍马片区以及区域物流园区。

“三轴”:

荆州318国道空间发展轴、原207国道空间发展轴和引江济汉空间发展轴。

6、城镇性质

大遗址保护区的重要节点城镇;中心城区外围的楚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旅游城镇。

7、城镇职能

1、枣林片区是为大遗址保护区提供配套服务,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旅游片区。

2、三红片区是生态良好的宜居组团,区域文化教育、商业金融中心。

3、拍马片区是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造纸包装循环经济为辅的乡镇工业片区。

4、区域物流园区是为荆州城区的工业和商贸企业提供物资集散、中转、加工和配送等服务的区域性物流园区。

8、城镇规模

1、近期2020年

人口规模:

至2020年,镇域规划总人口为8.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9万人,城镇化率60%,其中枣林片区1.0万人、三红片区2.8万人、拍马片区0.7万人、区域物流园区0.4万人。

用地规模:

镇区现状(2012年)用地面积87.18公顷,人均158.51平方米;规划近期枣林片区120公顷、三红片区344公顷、拍马片区129.36公顷、区域物流园区60公顷。

2、远期2030年

人口规模:

至2030年,镇域规划总人口为16.2万人(注:

对应原行政范围应为16.2万人,其中6万人由于行政管辖调整划入纪南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其中城镇人口为8.7万人,城镇化率88%,其中枣林片区1.5万人、三红片区5.3万人、拍马片区1.1万人、区域物流园区0.8万人。

用地规模:

规划远期枣林片区163.7公顷、三红片区417.5公顷、拍马片区244.28公顷、区域物流园区102.75公顷。

9、上版“总规”实施情况评价

纪南镇上一轮总体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规划布局结构比较合理,发展方向比较合理,对城镇的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虽实施不到两年时间,但城镇的路网骨架基本按照规划实施,城镇建设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上版总规确定拍马片区1.1万人、建设用地244.28公顷,但是受到片区内三条天然气高压管道安全距离影响,片区内可建设用地较少,不利于片区的长期发展。

2、上版总规虽确定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纪南部分6万人,但为未确定用地布局,项目无法建设。

3、上版总规确定三个农村新社区共1.5万人,居民点过于集中,不符合“美丽乡村”的要求。

4、重新核定纪南城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枣林镇区朱场路以南位以建设控制地带以内,建筑限高仅7米,不适合作为城镇建设用地。

5、2014年纪南镇除三红、花园、拍马、纪南、红光村五个村托管到荆州城南开发区,其余区域全部由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管辖,纪南镇将由“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向“旅游名镇、商贸重镇”转变。

第二章现状概况

一、地理位置

纪南镇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濒临长江黄金水道。

南距荆州市城区仅5公里,北与荆门市接壤,东绕长湖,西望八岭山。

其地理位置为东径106°07′,北纬29°04′,境内南北最大横距为16.8公里,东西最大纵距为22.25公里,国土面积160平方公里。

全镇土地肥沃,一马平川。

二、行政建制

纪南镇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

枣林、董场、鲁挡、洪圣、九店、雷湖、岳场、丰收、高坪、牌坊、草安、江店、朱集、官坪、纪城、雨台、拍马、红光、松柏、高台、三红、花园、纪南、新桥。

镇政府驻枣林铺。

125个村民小组,全镇国土面积1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3.05万亩,总人口6.59万人。

另有太湖托管区2.9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其中居住人口0.3万人,长江大学习学生1.5万人。

三、历史沿革

1949年分属江陵一、二区。

1958年建将台公社。

1986年至1987年8月设纪南区,区机关驻地安家岔,下辖郢东乡、纪南乡、花园乡、杨场乡、王场乡、雨台乡、九店乡、董场乡、草市镇。

1988年10月撤区建乡,更名为纪南乡,下辖董场管理区、九店管理区、雨台管理区、花园管理区、枣林办事处。

1996年9月撤乡建镇,更名为纪南镇,下辖董场办事处、九店办事处、雨台办事处、花园办事处、枣林居委会。

2001年6月撤销办事处,村组合并由27个村合并为23个村、1个居委会,237个村民小组合并为125个村民小组。

镇党政机关驻地枣林铺。

四、社会、经济现状

1、社会发展

枣林铺是纪南镇政府所在地。

2014年末镇域总人口6.59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7600人,另有太湖托管区常住人口0.3万人,现有耕地面6.41万亩。

表1各村人口及耕地状况统计表

村名

人口(人)

耕地面积(亩)

人均耕地面积(亩)

枣林镇区

44711

754

---

董场村

4078

3876

0.95

鲁垱村

2226

2524

1.13

洪圣村

1786

2201

1.23

九店村

2718

2900

1.07

雷湖村

3802

6435

1.69

岳场村

1946

3538

1.82

丰收村

2848

5306

1.86

高坪村

1583

2702

1.71

牌坊村

1587

2892

1.82

草安村

1640

2766

1.69

江店村

1719

2328

1.35

朱集村

1567

2653

1.69

官坪村

2161

3042

1.41

纪城村

1573

2150

1.37

雨台村

2268

2580

1.14

高台村

2488

1285

0.52

松柏村

2751

2530

0.92

新桥村

1327

2080

1.57

红光村

2582

1386

0.54

拍马村

3126

868

0.27

纪南村

2180

2052

0.95

花园村

2264

1502

0.66

三红村

2720

1600

0.58

2、经济发展

2014年全镇工农业值101.3亿元,人均153717元。

工业总产值91.21亿元,农业总产总产值10.09亿元,人均纯收入14158元。

全镇在巩固粮油生产、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畜牧特色农业的基础下,已形成了造纸、机械、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多种支撑产业。

五、市政基础设施

纪南镇域现有220KV纪南变电站,220kv江车线、江周线、纪周线、江楚线、纪枝线、江纪ⅠⅡ回线,110kv纪李线、群力金属线、纪潭ⅠⅡ回线。

纪南红光村内有省天然气公司荆州接收站、天然气纪南门站,三条天然气管道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中石油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忠武线)、荆石天然气管道。

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电话普及率达80%。

六、城乡建设概况

1、居住用地

镇区居住用地主要位于207国道两侧,农村居民点呈带状零散分布于主要公路两侧。

2、公共设施用地

(1)行政管理用地

镇域现状行政管理设施有纪南镇人民政府、派出所、工商所等。

(2)教育机构用地

镇域现有中小学7所,在校学生4899人,在岗教师319人。

7所学校分别是:

雨台中学(初中部)、枣林小学、花园小学、九店中心小学、九店小学、董场小学。

纪南镇有纪南文化站一个,服务全镇,满足人们文化娱乐需求。

在三红片区有长江大学西校区,学生15000人。

(3)医疗保健用地

纪南镇拥有一所卫生院,位于207国道东侧,占地面积0.77公顷。

纪南镇有福利院一座,位于洪圣村,占地面积3.0公顷。

(4)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在三红村北环路以南有建设中的桌尔城;镇区内207国道两侧现有一定数量的商业服务设施,商业的形式大部分是住宅的底层开辟为沿街商业、杂货店、小超市等,金融网点有一家农商银行。

商业总体的发展水平不高,商业均沿城镇道路开展,形成沿街“一层皮”现象,对城镇的交通干扰较大;无大型商场,服务档次低,购物环境差。

(5)文物古迹用地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

纪南城遗址、雨台山古墓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

拍马山古墓群。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3、生产设施用地

镇域内生产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拍马工业园,还有一些小型工业企业呈散状分布在各个村庄。

3、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镇域现状主要道路有207国道、凤凰路、惠民路、朱场路、育才路、官坪路,其它道路为3-5米的村道,交通组织比较单一,存在内外交通混杂问题。

4、农村居民点建设情况

村庄主要沿道路或者河流呈带状分布,线性密度高,布局较散。

村庄民居以二层两开间建筑为主,建筑质量较好,但建筑风格较为单调、缺乏特色;道路普遍较窄,部分没有硬化,不能满足未来交通发展需求;公共服务设施简陋或缺项,大部分村落仅有小型便民商店,学校医疗等设施条件较差;公共活动空间少,仅有部分发展较好农村少量配置;农村排水和环卫设施较少,存在生活污水污染现象。

田园风光较好,村庄周边环境很好,有旅游开发的潜质。

9、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纪南镇现有沪汉蓉高速铁路、沪渝高速公路、318国道从镇域南部穿过,荆沙铁路、荆襄高速公路、207国道贯穿镇域南北,对外交通较便利。

七、发展特色与问题总结

1、发展特征与示范意义

(1)地域空间特征——地处北部门户,城镇沿国道布局、条带状村落为主的平原水网型城镇

从地形地貌条件来看,纪南镇境内地势平坦,河渠网络密布,属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

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在207国道、育才路两侧,而从土地利用特征来看,现状大多数村落均呈条带状分布于镇域县乡道和主干河渠两侧,临水而居与沿路建设的自发性特征十分显著。

(2)产业经济特征——传统工业型向旅游度假、现代服务业转型城镇

目前纪南镇有拍马工业园,形成了造纸、印刷两大主导产业,随着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卓尔城、以及区域仓储物流园的建设,优质的海子湖岸线和生态环境以及区位优势,纪南正逐步由一个传统的“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向“旅游名镇、商贸重镇”转型。

(3)示范意义

依托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突破性发展旅游业,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镇域经济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建设,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集镇和农村新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原则,实现四化同步发展。

2、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危机隐现——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急待完善

城乡成型的现代化居住社区不多,难以留住工业园、市场的就业人口;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学校、医院服务档次偏低,文化设施、体育设施欠缺;城乡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不足,限制了城乡的发展。

(2)转型困惑——增速期、过渡期、攻坚期

从产业结构看,纪南产业发展属工业化阶段,三产发展不足且以传统门类为主。

产业发展平台只停留在工业区的概念,缺少物流、商贸、技术培训、现代生产性服务的支撑。

从产业链深度来看,现有产业门类多属于附加值低下的加工生产,产业处于向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利益矛盾突出的攻坚期。

(3)特色缺失——无序的城镇与均质的乡村,城乡面貌需要提升

城镇化缺乏整体运营,纪南城镇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运营,并未体现荆楚文化特色和生态水乡的自然特征。

缺乏城镇公园绿地,对水系景观没有合理的利用,缺少开放空间,与周边生态景观缺乏自然渗透。

城镇发展空间受城郊村农业发展制约,呈无序蔓延趋势。

农村建设均质无特色,纪南的农村地区沟渠相连,水系发达,农作物种养成片,具备打造美丽乡村的潜质。

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规划意识,房屋建设以村民自设自建为主,风格混乱,村集体缺乏公共活动空间,未能体现田园水乡特色。

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纪南镇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en)

(1)即将升级的荆沙铁路、207国道、荆州市318国道穿越片区,南距沪汉蓉高铁荆州站仅5公里,交通便利,在商贸物流方面极具优势。

(2)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系丰富。

(3)旅游资源丰富,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示范区的建立,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成立,镇域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楚纪南城遗址和雨台山古墓群、省级文保单位孙家山古墓遗址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2、劣势——(Weakness)

(1)产业结构尚需调整。

要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3)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示范区的建立,制约城镇工业的发展。

(4)纪南城遗址、雨台山古墓群、原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将全镇用地分割为南北两块。

(5)城镇内有大量零散的农村居民点,拆迁困难。

3、机遇——(Opportunity)

(1)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荆荆宜城市群,荆州获批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同时实施“壮腰工程”加快振兴等区域经济及多重政策叠加带来发展动力与诉求。

纪南镇作为荆州市北大门的重点镇,将在整个市域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2)沪蓉高速铁路已建成通车,荆沙铁路即将升级,318国道、207国道改线从片区北绕行,纪南镇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将得到更大的提升,将会拉动纪南镇经济的发展。

(3)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和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正在实施当中,为纪南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4)李埠镇临港片区、华中农高区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