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四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在《纲要》中我们不难发现:
第一,"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造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这一点所反映的是他律,所采用的是熏陶的方法,儿童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环境,内化规则。
第二,"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它所反映的是自律,所运用的是共同生活中的交往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法,学前儿童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各自社会性和个性。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
儿童从一个自然人向一个社会人转变,会受到多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儿童进行社会性教育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
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
专门的教育活动、随机教育和家园合作。
这三方面的教育各有特色、各有专长,而且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共同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帮助。
一、专门性的教育活动
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园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根据本班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儿童进行社会教育的形式。
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具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性,内容也比较系统和集中,教师对儿童的组织和指导作用更加直接、更加明显,也更具有针对性。
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利于儿童认识幼儿园、认识小朋友的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针对一些儿童喜欢玩火,但又缺乏安全常识的状况,教师可以组织"消防队"等教育活动,帮助儿童认识"消防"这种社会劳动,认识消防员的工作特点,认识消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防火、如何保护自己等等;针对儿童霸道、不知谦让等行为,教师可以组织"我的好朋友"等教育活动,帮助儿童认识到与同伴友好相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小朋友相处等等。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因而具有多途径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综合教育活动
综合教育活动是教师组织儿童围绕一个主题,综合运用上课、游戏、参观、劳动等教育形式,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作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综合教育活动中,教师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及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结合起来,使儿童增进社会认知、产生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等。
例如,"电池真有用"、"认识春节"、"参观敬老院"、"遵守交通规则"、"祖国的宝岛一-台湾"、"中国丝绸"等等都是综合教育活动。
综合教育活动往往将游戏、情境表演、谈话、欣赏等多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运用,使儿童对某一主题的认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教育效果也比较好。
(二)游戏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最能发挥主体性的活动,游戏本身就是他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
通过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儿童参加成人生活的愿望,而且对于他们的社会认知、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都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游戏不仅可以独立作为社会教育的活动形式,而且也可以和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使用。
儿童喜欢游戏,随时随地就会开始游戏。
例如,儿童戴上大檐帽就认为自己成了"警察气指挥起"交通"来;手里拿个圆圈类的东西就成了"司机飞嘴里"嘀嘀嘀"地开起汽车来。
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到了社会生活的快乐,也在游戏中发展了社会性。
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较大的游戏,主要是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等。
在这些游戏中,儿童必须和同伴协商内容、分配角色、处理纠纷、克服困难,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这就促使儿童不断地认识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应该重视游戏在儿童社会化中的教育功能?
使游戏真正成为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儿童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创设游戏情境,如"如何招待客人"、"如何请求别人帮忙"等等,让幼儿通过游戏过程来明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建立友好关系。
除此以外,还应尽量尊重儿童、相信儿童,发挥儿童的主体性,让儿童自己选择游戏内容、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处理游戏中的问题,并从时间和机会上多为儿童提供方便。
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地参与到儿童游戏中,给予灵活的指导。
(三)区域活动
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区域活动也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之一。
在区域活动中,儿童可以自主选择,自发地活动,并且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有协商、有配合,精神上没有压力。
而且活动区也给儿童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儿童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增长知识。
像角色游戏区、积木区、语言区、音乐区,以及"我有一双小巧手"、"娃娃家"、"饲养角"等活动区,都可以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儿童在不同的区域里自由地说笑、操作、听音乐、表演、玩积木、阅读、饲养小动物等等,乐趣元无穷。
通过活动区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材料的投放来实现教育的功能,让幼儿在与活动材料、环境、同伴的互动中实现发展的目标。
因此,创设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尤其是投放相应的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应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材料。
研究表明,在活动面积较大、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下,儿童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都低于活动空间小、活动材料缺乏的情况。
其次,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提供不同种类的材料。
尤其应注意投放一些需要儿童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材料。
例如在积术区,大型的积木更有利于儿童之间的共同协商和分工合作,能使儿童在相互配合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和各种问题。
因此各活动区应精心设计,以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环境的创设
以上是幼儿园专门社会教育活动的几种主要形式。
但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辅助进行社会教育,这也是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儿童的社会教育就是一种环境教育。
通过创设教育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也是一大进步。
L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园舍应力求设计合理、美观、和谐,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品格。
园舍的建筑风格要活泼、协调,色彩清新、雅致,空间适当。
整个幼儿园不拥挤,但又不让人感到空旷,有利于儿童的活动。
活动室的布置丰富但不繁杂,物品摆放要井井有条,而且应尽量摆放一些儿童自己的作品。
在空间安排上,应注意适当的空间密度,避免过分拥挤而造成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增多,或者空间过大而造成的消极社会性行为。
既要有集体活动的空间,又要有儿童自由活动的空间,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为儿童设置一定的私密空间。
为了配合某一主题的教育活动,还可以设置特殊的环境。
例如,为了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可以在活动室布置"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让儿童在收集材料、布置展览的过程中,认识家乡、认识伟大的祖国,从而激发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发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也是对儿童进行社会教育的手段。
通过参与,儿童的主体意识、责任感、儿童之间的信任感和合作精神等都可以得到培养。
儿童可以从中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还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大家要商量、要分工、要互相帮助和配合等等。
因此,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也是学习、表现、交流、创造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教育。
2.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儿童带来的影响。
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而言,精神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
教师应以亲切的语言、赞赏的目光、友善的态度、平等的身份与儿童交往,理解儿童的各种需要,允许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对儿童恰当的社会行为应该表示支持、尊重和接受,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儿童不恰当的行为也不宜采用过于严厉的手段和表情,更不能体罚,以免儿童产生心理压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非言语手段,如采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抚摸、拥抱、亲胸等来表示对儿童的关心、爱抚和赞许等,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使儿童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产生亲近老师、热爱老师、相信老师的情感,教师的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教师还应创设良好的班级气氛,引导儿童的人际交往,使儿童之间的关系融洽、友好,从而产生归属感、安全感。
在充满友谊和温馨的班级气氛中,儿童的良好社会行为才能形成。
第一,教师应为儿童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气氛,增加交往的机会。
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和胆怯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需要,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学会移情。
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主动的儿童,教师要多加鼓励、引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
对于儿童的自由交往和交流,如果不影响其他人的活动或教师教学的话,教师不应过多地干涉。
当儿童遇到了某种困难,或者发生了较大的冲突时,教师再去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引导。
第二,引导儿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儿童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儿童之间互相帮助解决。
例如,一个儿童摔倒了,教师可以让其他小朋友把他扶起来;一个儿童的手工总是做不好,教师可以让做得好的儿童教他。
教师要教会儿童互相表达自己的谢意。
如果儿童之间出现了争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提高协调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故事会、合作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儿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温暖的大家庭。
教师是儿童的榜样,教师之间互相关心、合作,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
教师之间要友好,工作上要配合,不当着孩子的面说别的老师坏话,不诋毁别人,不互相拆台。
班级教师乃至全体教师之间,都应尽力为儿童创造一个宽松、温情的精神环境。
(五)社区环境的利用
社区环境本身就是一部大教材,社区中的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邮局、医院、超市、青少年宫、名人故居、名胜古迹,以及一些公共设施、风土人情、各种社会机构等等都是儿童社会教育的资源。
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通过让儿童参观、访问、参与某些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儿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激发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兴趣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
例如,带儿童到邮局参观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了解信件的传递过程;带儿童到超市观察,了解售货员的工作特点,丰富生活经验;带儿童到立交桥附近观察桥上行驶的车辆,了解立交桥的作用;带大班儿童去小学与小学生共同活动,了解小学生活,激发入学愿望。
还可以组织儿童认领社区的小树,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除此之外,让儿童到邮局发信、到商店购物、到电影院买票找座、到农村参加劳动、到敬老院慰问、请残疾幼儿一起活动等等,都可以起到相应的社会教育作用。
教师应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对儿童进行社会教育,使社区环境真正成为儿童社会教育的大课堂。
同时,幼儿园也应注重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为社区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带动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随机教育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活动以外,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由活动、意外突发的事件以及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等等也可能蕴含了很多社会教育的机会。
因此,除了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外,教师还应重视各种情况下、各种活动中的随机教育,使儿童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都成为社会教育的途径。
(一)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蕴含了许多社会教育的因素,如入(离)园、进餐、盟洗、如厕、做操、值日、娱乐等活动,都是渗透社会教育的机会。
例如,儿童入(离)园的时候,可以渗透礼貌教育,教儿童如何待人接物;进餐时,可以渗透节约粮食以及饮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值日可以渗透独立生活、克服困难、为他人服务等教育;散步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随机教育可以渗透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之中。
在儿童自由的活动、自发的游戏中,教师可以针对情况进行指导。
例如,儿童为争夺活动场地或器材发生了争执,教师应该注意渗透团结、友爱的教育,并教给儿童处理问题的方法;有的儿童元法加入到别人的游戏中,教师可以教给他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有的儿童不愿意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教师除了鼓励他参加游戏以外,还可以让其他儿童来邀请他加入游戏,锻炼他的合群性等等。
教师还应针对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
例如,某儿童生病了,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儿童对他进行关心和照顾,激发儿童之间的友爱之情;某儿童把他人的饭菜撞翻了,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恰当处理等等。
教师应提高随机教育意识,利用一切机会对儿童进行社会教育,促使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其他领域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幼儿园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教育契机,教师应注意利用。
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培养儿童对科学积极认知的态度,对科学积极探究的精神,在操作性的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儿童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
例如关于"粮食"的主题,可以把粮食的用途、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以及节约粮食等社会性的教育贯穿进去。
在语言领域,很多文学作品和活动形式都包含了社会教育的内容。
例如,故事表演《小羊过桥》可以教育儿童互相谦让;《狼来了》可以教育儿童要诚实,不撒谎;《小猫钓鱼》可以教育幼儿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应该专心等等。
在艺术领域的活动中,可以利用各种文艺作品和歌曲、音乐欣赏、表演等艺术活动让儿童体验、表达社会情感,与同伴交流沟通。
例如,通过唱歌表演《泼水歌》,教育儿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通过舞蹈《摘果子》教育儿童热爱劳动等。
在健康领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儿童勇敢、坚强、乐观的精神和互相配合的能力。
例如,在各类竞赛性的游戏中,可以教育儿童团结一致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在高烧、抛接球、跳绳、玩皮球等游戏活动中,教育儿童要互相协助、互相体谅;儿童不慎摔倒了,或者产生了畏惧情绪时,教师要鼓励儿童坚强、勇敢。
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社会教育的内容和过程常常被忽略,教师往往只注意实现某一领域的活动目标,而没有考虑到随机性的社会教育,无形中失去了很多教育机会。
教师应提高社会教育意识,挖掘各领域活动中的社会教育因素,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多管齐下,全面地进行社会教育。
除此以外,在节日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例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五一"节进行爱劳动教育、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三、家园合作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结果。
幼儿园是实施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有比较良好的教育条件和受过专门训练的保教人员,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并结合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
但是家庭也是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而且,家庭对儿童社会性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家长也能够比较细致、系统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同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缘关系也使得孩子对家长有一种特别的尊敬和爱戴,容易服从家长的管教,因而家庭教育的效果也更加显著。
也可以说,家庭对孩子社会化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机构不可替代的。
因此,幼儿园必须与家长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担负教育任务。
家园合作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个儿童的家庭状况以及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同时也了解儿童社会性方面的缺点和不足,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教育。
家园合作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作为儿童社会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保证儿童社会性的协调发展。
否则,就会削弱、抵消教育的效果。
例如,教师比较注重发挥儿童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来做一些事情,而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则容易包办代替;对待儿童之间的争执、争吵,家长和教师的态度和教育也有所不同。
因此,家园合作有利于统一教育观念,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双方的优势,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园一致的教育还可以减少儿童的困惑和不安,增强对教师和家长的信任,提高学习效率。
家园合作有利于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作用,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带动家庭的社会教育。
也可以使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提供更为科学的教育和帮助。
家园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十种。
(一)家访
家访是教师进入儿童家庭了解儿童情况的一种方式。
家访可以使教师更详细地了解儿童的家庭状况和儿童各方面的表现,也有助于增进教师和儿童及家长的情感交流,取得儿童和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并能够有针对性地和家长合作,提出教育建议。
家访一般在儿童入园前进行,重点是了解儿童的情况。
家访中,教师可以了解儿童家长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儿童的个性、爱好、习惯等等,为儿童入园后的教育做准备。
也可以对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儿童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还可以让儿童提前认识和熟悉老师,产生入园的欲望。
平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进行家访。
例如,有的儿童生病了,教师可以到生病的儿童家里去慰问患儿;有的儿童不小心把同伴的手砸破了,教师要到双方家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儿童表现很好,教师也可以到儿童家里,对儿童的良好表现进行鼓励;对于表现不够好的儿童,教师也可以到儿童的家里和家长商讨教育的方法。
教师家访时应该注意: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不是向家长发号施令。
应该本着了解幼儿、了解情况、接受建议或提出建议的目的和家长及儿童进行交流,并注意交流的方式和态度,使家长和儿童易于接受。
(二)个别交谈
教师在儿童入园或离园时把儿童一天的表现和家长进行简短的交流,及时沟通情况。
例如,教师发现某个儿童一天来总是闷闷不乐,也不爱跟小朋友玩,吃饭也不好。
教师就可以及时和家长交谈,把这些情况告诉家长,同时了解儿童在家的表现,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
个别交谈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儿童的情况,并指导家长的教育。
(三)家园联系园地
幼儿园在过道、走廊上或儿童活动室门口专门开辟出一块地方,作为"家园联系园地",使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更加直接、更加方便。
在家园联系园地,教师和家长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如:
(1)宣传儿童社会教育的资料、文章;
(2)本班社会教育活动的计划、教案等,以及对家长的一些配合、协助方面的要求;(3)孩子、教师等活动的照片,孩子自制的玩具等;(4)家长在孩子社会教育方面的经验和体会;(5)家长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建议。
如果有时间,教师和家长可以直接交谈,交换看法;如果时间紧张,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园地进行交流。
应该注意,家园联系园地的内容应根据情况适时更换,做到及时、有效、针对性强。
(四)家园联系手册
教师还可以运用家园联系手册与家长联系,把幼儿在园的社会认知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社会行为等填写到联系册上,家长把自己的看法及要求也填写在联系册上,定期进行联系。
家园联系手册一般每周交换一次,周五家长接孩子时带回家,从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了解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内容和方法,了解下周的教育计划以及对家长的要求。
下周一儿童入园时带回幼儿园,教师又从中了解儿童双休日在家里的表现以及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五)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开放,邀请家长来幼儿园听课或参观,把幼儿园的教育情况向家长公开或公布,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进一步发现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改进家庭教育。
例如,有的家长在开放日观看了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我的爸爸气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描述爸爸时说到"爸爸很忙,他要去工作,要挣钱给我买玩具,他没时间和我玩,其实我非常想和他玩,我看不见他时特别想他……"这位家长特别感动,他说自己原来以为孩子小,多买点玩具和零食就够了,原来孩子不仅仅需要这些。
从此这位家长元论多忙,都会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
还有的家长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到了更多的教学方法,自己在家庭教育中也去模仿老师,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开放日可以是一整天,也可以是半天,也可以是开放某些教育活动。
既可以全园开放,也可以各班轮流开放。
开放前,教师和儿童要做好准备;开放时,教师要向家长讲清开放的目的,提醒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为家长提供各种方便条件,以利于家长的观察。
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其他形式的活动,如家庭教育咨询、家教讲座、亲子活动等。
(六)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由家长组成,由家长自愿组织或选举产生。
家长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协助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参加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和幼儿园共同拟定儿童教育的目标,把幼儿园的要求传递给家长,同时也反映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家长委员会可以作为幼儿园的一个部门定期开展工作,并发挥家长在儿童社会教育方面的优势。
例如,在各个岗位上工作的家长,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儿童社会教育提供直接的帮助,如在医院工作的家长可以给儿童介绍卫生知识、当交警的家长可以给幼儿介绍交警的工作特点和交通常识等。
家长委员会可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和热情。
幼儿园应该和家长委员会密切合作,共同为儿童的社会教育出力。
{七)家庭教育讲座
家庭教育讲座是由幼儿园教师或幼教专家就某一主题开展讲座,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家长提供家教方面的指导。
例如,以"关注孩子的性格培养,为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主题的家教讲座,不仅可以使家长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以及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方法等等;"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的讲座,可以使家长了解更多的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家长在这方面的警惕性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可以使家长了解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等等。
家庭教育讲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讲座内容可以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或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确定。
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及时利用家庭教育讲座来解决各种问题。
(八)亲子活动
幼儿园作为一个重要的儿童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如亲子游戏活动、亲子运动会、角色表演等等。
还可以开设亲子教育学校、亲子教育热线、亲子图书馆等,宣传儿童教育的先进理念,指导家庭亲子教育。
(九)家教经验交流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幼儿园应该为家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发挥家长之间的教育作用,这也是家园合作、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例如,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方面有独到的方法,可以让家长把自己的教育体会介绍给大家;有的家长在处理孩子看电视的问题上做得不错,可以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
家长们互相学习、互通有元,使孩子们更加受益,也使幼儿园的教育更加顺利。
(十)教师信箱
在和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多数的家长都愿意当面和教师交流,但是也有一些家长或者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和教师见面详谈,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当面和教师交流。
针对这种情况,各班可以设立教师信箱,请家长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用信件的方式反映给教师,以便于教师了解家长的要求和意见。
教师也可以采用信件的方式回答家长的问题,和家长及时联系和沟通。
教师信箱应定时开启,并及时采用各种方式回复家长的问题。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式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家教咨询、家园小报等方式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
同时,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幼教机构,不仅仅要通过家园合作来宣传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取得家庭的配合与合作,而且,还应该指导儿童在家庭中的社会教育。
家庭中的社会教育也同样重要,如果家长的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或者家庭环境等出现问题的话,家庭社会教育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例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一起会不断地出现争执、打架等现象,干脆不让孩子和其他儿童玩了,跟着大人玩就可以了;还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教育不教育都差不多;有的家长对社会的看法偏激,无形中也影响了孩子对社会的看法;有的家长不愿意社交,元形中也缩小了孩子的社交范围。
这些都会造成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片面、封闭、滞后等不利的结果。
因此,指导儿童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