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哲试题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9457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西哲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西哲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现代西哲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现代西哲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现代西哲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西哲试题2.docx

《现代西哲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西哲试题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西哲试题2.docx

现代西哲试题2

1.简述实证主义的基本内容。

①就基本思想路线说,实证主义可以说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怀疑的休谟经验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但又根据新的形势对休谟等的理论作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这表现在他们仍然把经验当做全部哲学的基础,但认为经验应是按照实证自然科学的要求获得的,具有科学的意义和价值,能为科学所检验。

②他们企图以此克服传统经验主义哲学的思辩性和抽象性,以便不仅不会像传统经验主义那样被理性派思辩哲学驳倒,反而可以驳倒这种思辩哲学。

③他们继承和发展了休谟的现象主义,不仅要求把哲学局限于现象(经验)范围,否定认识经验以外的实在(物质或精神)的可能性,而且明确提出要抛弃对世界的基础、本质本体论问题的研究,不过他们又企图通过要求超越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对立来避免或冲淡休谟过分的怀疑论色彩,强调人类知识的力量,强调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可能性。

④在方论上,他们大都抛弃了17世纪—18世纪哲学家从力学所移入的机械论,接受了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方法。

他们承认自然界和社会的运动变化,但他们主要是用当时在自然科学中有较大影响的进化论来解释运动变化,反对黑格尔主义相关的理性主义的辩证法。

⑤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他们一般避免公开站在保守、反动的方面,表示提倡科学、进步和改革,但又不赞成各种形态的革命理论。

2.评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皮尔士:

从主要倾向来说,他作为一个严肃的自然科学家经常企图对真理问题作出比较客观的回答。

他强调真理与实在一致,不以个别人或某些人的判断、思想为转移。

他的确定信念的方法也正是确定真理的方法;而他只主张以实在为依据的科学方法。

当他像其他实用主义者把效用、满足当做真理的标准时也往往企图用这种科学方法去加以限制。

他在真理观上未能超越唯心主义。

他认为真理独立于个别人或某些人的思想,但并不独立于一般思想。

他对这种使人一致的东西的所是未作出客观回答。

他有时把真理等同于人们对于对象的信念,而信念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状态,并不一定有客观根据。

詹姆士:

他的真理论其基本思想倾向与皮尔士也大体一致。

但两人立论角度不同。

皮尔士注重以实际效果来确定概念的意义,詹姆士注重概念的实际效果对于具体的个人的作用。

詹姆士真理论的主观点是:

……(四点)。

他在阐述其真理论时,总是力图与理性派的真理论对立起来。

他在正确地强调真理的具体性时,却又由于将其绝对化而倒向了主观主义、相对主义。

杜威:

他认为如果它们对达到们预期的目标有用,能使他们成功便是真理,否则便是谬误。

基本倾向与詹姆士几乎一致。

然而他把满足观念和行动的要求当做真理的标准,把满足人的愿望和目的当做真理的标准,尽管他把对个人的满足改为对“大家”、“公众”的满足,但也并无肯定科学的概念、观念是客观实在的反映的含义。

他也像詹姆士一们由否定真理的客观性而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倒向了相对主义。

3、如何评价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

答:

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主要表现在尼采反基督教的道德方面,因为他觉得:

(1)基督教的道德理想违抗了生命意志。

基督教否定了人的生命本能:

复仇、愤怒、冒险、酒色等。

尼采并不提倡纵欲,但他认为人应该忠实于生命、使纵欲得到升华,而不是像基督教一样一味盲目地禁欲、过度压抑人的本能。

(2)基督教鼓吹奴隶道德,即病弱、怯懦、伪善、丧失个性、守旧、怨恨……

(3)基督教鼓吹同情,这只是是弱者的心理、同情中蕴涵了对他人的不尊重。

而尼采认为:

最大的帮助是唤起痛苦者的自尊自强之心;帮助必须真诚,而真诚的标准仍是不伤害痛苦者的自尊自强之心。

(4)基督教提倡宽恕,而尼采认为“我宽恕了你对我所做的,可是不能宽恕你对你自己所做的!

(5)基督教鼓吹懦弱从俗、委顺服从。

评价:

(1)尼采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对西方人价值观有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提倡独立自主、平等自由、个性张扬,尊重差异。

(2)基督教既然有如此多虚伪的道德信条,导致人们人们对基督教道德产生怀疑,从而产生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

4、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是有用的,马克思认为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而不是认识世界,那么宗教有用,宗教是否是真理?

答:

(1)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是这样的:

真理是观念的证实过程和有效性。

詹姆士认为拥有真理不是目的本身,只是对其它极其重要的满足的初步手段。

要把理论变成工具,看它效用。

(2)信仰意志,即假如上帝的存在对你有用,那么上帝存在就是真实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相信宗教

5、为什么会有语言学的转向?

语言学的转向对哲学史有什么影响?

答:

(1)物理学的危机导致物理学认为没有终极的真理,没有终极真理就没有形而上学,这导致了哲学危机。

没有形而上的问题就只剩下逻辑问题,而逻辑问题是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即是语言问题。

所以到最后哲学就只剩下语言的领域,所以就有了语言学的转向。

(2)语言学的转向对哲学史的影响:

语言学的转向导致了分析哲学的诞生,因为分析哲学的特点就是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

分析哲学主要包括逻辑主义和语言哲学,也包括批判理性主义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不属于这些支派的分析哲学家。

分析哲学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英美哲学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6、为什么会产生法兰克福学派?

(1)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以其创立“社会批判理论”,宣扬“批判的”和“弗洛伊德”而著称于世。

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创建于1923年,希特勒上台后曾先后迁往日内瓦、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迁往纽约。

(2)30年代,由于西方世界的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和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崛起,批判理论家们抛弃了无产阶级具有强大革命潜能的信念,转而强调工人阶级意识的否定作用。

(3)理论的演变与学派的解体 60年代末在西方青年学生造反运动失败后,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后期领导人的哈贝马斯在政治上从该学派原来的激进立场上后退,开始承认资本主义的现状,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变得尖锐起来。

(4)同时,他在学术上也开始怀疑早期“批判理论”在70年代的有效性,并试图在批判理论与实证科学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

哈贝马斯按照知识的旨趣把科学分为分析的科学、解释的科学和批判的科学。

他把社会学和心理分析视为批判的科学,想通过社会学的批判能力来唤醒人们从崇拜社会结构和社会总体性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

7、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1)结构主义方法强调整体性和共时性。

结构主义认为,整体对于部分来说是具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

结构主义哲学的核心是“结构”的概念,其原意是“部分构成整体的方法。

(2)解构主义就是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既是结构主义的延续,又是对结构主义的否定。

他们从对结构的认可转向否定、消解结构的态度。

后结构主义之“后”的意义是超越,因此又自称解构主义。

(3)后现代主义原来并不是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主要成分是后现代文学艺术和后工业社会的社会科学。

只是在解构主义的哲学加入后现代主义行列以后,它才成为广泛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氛围。

7.试述祁克果(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①他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错误在于把逻辑必然性当做实在的统一性的最高原则以及理性和实在的统一性的保证,并由此而陷入了“客观主义”。

因为黑格尔把纯逻辑、即思维或者说客观精神当做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统一整体和封闭的系统,当做唯一真实的存在,并企图由此而推论出其他领域的一切。

世界无非是这种客观精神的必然显露,一切具体的、特殊的存在无非是这个普遍存在的实例,是这个整体中的某一阶段中的某一成分。

按照这种观点,个人的存在也是被决定的,因为个人也无非是这种普遍的、纯思维的偶然的表现。

人的自由是一种被理解了的必然性,人的道德和宗教情感是普遍性的附属品。

这样,人实际上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失去了作出决定和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自由,从而也将使自己忘却了对所发生的事件的责任,取消了个人从伦理上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可能性。

黑格尔哲学是一种用思想整体来牺牲个人、使人非人化的哲学,是对人的地位和尊严的一种蔑视。

  ②黑格尔主义对基督教和宗教以及信仰本身的思辩论证完全是虑妄的。

因为黑格尔的全部论证都犯了亚里士多德早已指出的循环论证的错误,即把待证明的结论当做前提。

黑格尓待证明的结论是他的纯逻辑体系的统一性和实在性,然而他却总是把这种统一性和实在性当做他的整论证的前提。

这样他的论证必然是似是而非的。

③作为黑格尔内核概念的逻辑必然性完全是虚妄,因为它颠倒了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关系。

  ④克尔凯郭尔在把单一性和偶然性的个别存在与绝对或上帝联系起来这一点上是与黑格尔的方向相反的。

8.试述尼采在认识论上的主观主义与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主观主义有何不同?

  ⑴理性派哲学总是把人的意识、理性的作用夸大,把世界当做意识和理性化的世界,把人当做意识和理性化的人,把意识和理性的本质当做人的本质。

⑵尼采不同意这种观点。

他认为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活动远不只是感觉和思维等意识活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其中意识的活动只是一部分,只有在人与外界发生关系时才产生;意识的作用仅仅在于寻求有用的东西,即成为满足主体的欲望的工具。

⑶在尼采看来,把意识、思维看做是主体并不能表示人的实质,而只能作为一种方便的虚构,它用来表示主体的各种状态的统一或者说基质,即当思维、意识过程发生时,我们总是以为有某个主体、自我在产生意识和思维。

总之,从认识的对象、主体、过程、性质等方面说,尼采的观点都与以往理性派哲学的观点处于对立的地位。

他的这种观点对后来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尼采:

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独特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

在其影响下,人尽管被描绘为宇宙的建造者,周围世界的决定者,历史进步的核心,实际上人却必须服从普遍的、纯粹的理性及作为这种理性的体现的世界,遵循奴隶道德,陷入狭隘的实际主义,不敢去创造新的东西,从而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前景和价值。

越是那些被认为经过理性的严格训练饱学之士,就越是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越易成为因循守旧、感情贫乏、思绪迟钝的人,从而就越是缺乏激情和创造性,变成一部机器。

这样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尼采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几乎所有概念(如主体、对象、实体、意识、认识、真理等)都是虚构和谬误,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

它们不仅不能达到、反而掩盖了人的生命和本能。

后者是人的深层存在,赋于了人生以意义和目的。

因此,为了使人的能力不受束缚,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必须摧毁为理性派思想家所制定和神圣化的旧概念,代之以突出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并把它当做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出发点的新观念。

10.简述尼采权力意志论的积极意义。

尼采反对叔本华把人的意志归结为自我保存,而主张要增长、改善、超越、创造自身。

他认为,如果把生命意志仅仅归结为自我保存,那就会使人因循茍且、无所作为、逆来顺受,最后必然悲观厌世。

而如果把“增长”,“改善”,“超越”本身当做意志的本质,那就会使人积极主动。

尼采认为人不能满于“已经如此”,而要代之以“我愿如此”;人不能庸庸碌碌,苟且偷安,而应当奋发有为、创造进取。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赋于人生以意义和价值,但他又强调权力意志不是一种目的论的本原,权力意志并不朝向某种确定的目的,它作为一种不断改善、扩张、增长的生命力、冲动并无确定的终极的方向。

它永远不是作为一种确定的存在物、实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不断的生成、变化的活动、倾向而存在。

权力意志的存在就是这种活动、倾向的展开。

而这一点正是它不能是一种单纯追求自我保存,即求生的意志的根本原因。

因为如果只是单纯的自我保存、求生,那倾向、活动就会停滞,生命就会终结。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尼采不满达尔文进化论,因为进化论把生命理解为自我保存,并且过分地强调了外在因素的作用。

11.同样作为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尼采哲学与叔本华哲学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①尼采反对像叔本华那样把作为人和世界的本质的意志当做现象以外的自在之物,而认为它们即存在于现象界之中,人的意志即存在于人的具体活动之中。

这使尼采的哲学具有更明显的反实体论倾向。

②尼采反对叔本华把人的生命意志归结为消极地追求生存的意志,认为生命的本质不是盲目地追求生存,而应当为其设定更高的目的和意义,并为朝向这种目的和意义采取行动。

尼采以权力意志论取代了叔本华的存在意志论,由此建立了一种主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能动性和诉诸行动的“实践哲学”。

③尼采虽也认为人生本质是痛苦的,但不同意叔本华最后否定生命的消极悲观主义,而主张直面和战胜痛苦,在奋斗中寻求人生的意义,从而成为一种肯定生命的积极的悲观主义。

12.詹姆士在具体解释意识流时所提出的五种特征。

  ⑴思想总是个人的思想。

既不属于这人、又不属于那人的纯粹思想是无法证明的。

⑵思想永远是变化的。

人的思想、意识总是处于不断的流动变化之中,即使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事物在不同时刻也会有不同的感觉。

⑶思想总是连续的。

每一个人要活着,其意识、思想总是处于没有间断、没有裂痕、没有分离的状态,永远是连续的。

⑷思想必有不以思想为转移的对象。

它由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的思想具有同一对象而肯定思想之外有作为对象的实在存在,并以此批判某些公开的唯心主义。

⑸思想总是有选择性,总是与人的利益和兴趣相关。

13.简述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

  ⑴彻底经验主义像休谟及其后继者的经验主义一样,把哲学、科学以及人的全部认识局限于经验和现象范围。

⑵彻底经验主义克服了休谟、穆勒等人的经验主义及以黑格尔主义为代表的理性派唯心主义的片面性,特别是克服了心物对立等二元论的局限性。

⑶他的彻底经验主义与他的意识流学说密切相关。

彻底经验主义的出发点是所谓纯粹经验或者说直接经验,而这正是意识流、思想流的别称。

14.简述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对休谟类型的经验主义和理性派唯心义的超越及它的局限性。

  超越:

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抓住了休谟类型的经验主义和理性派唯心主义在解决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所存在的片面性,他反对休谟主义者用心理联想、理性派唯心主义者用绝对理性原则来解释这些联系是可取的。

  局限性:

否定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任何经验或理性原则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他把心物等事物之间的联系归结为经验内部的联系,并未能取消、更未能解决心物等之间的差异和对立等关系的问题。

由于经验往往局限于现象范围,而且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因而他的彻底经验主义并未能越出现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窠臼。

15.简述詹姆士的真理论。

  ⑴真理只能是观念和思想的属性,而不是事物的属性。

⑵把真理论与“人本主义”统一起来,认为真理是相对于人、相对于人的变化着的经验而存在的,真理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以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作为尺度。

⑶真理就是对确定人们的信念、注意有实际效果的观念,对满足人的需要、愿望有用的观念,是能使人获得成功的观念。

⑷在强调事实性和具体性的口实下把真理当做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方便工具、权宜手段,是纯粹相对的,没有任何普遍的和绝对的意义。

16.试论现代西方哲学中“语言的转向”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从弗雷格、罗素和摩尔等人的分析哲学来看,他们的思想在“语言的转向”过程中还属于酝酿阶段。

而真正开始于维特根期坦的《逻辑哲学论》并通过维也纳学派的传播和发挥而得到当代哲学家们的认同,而完成这个转向的则是受到维特根斯坦后期著作影响的牛津日常语言学派。

转向的重要结果是产生了与近代思辨哲学不同的“语言哲学”。

  意义:

哲学的“语言的转向”是分析哲学在当代哲学中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使哲学研究从认识的内容转向了认识的表达,从心理概念转向了语言形式。

由于这种转向标志着西方哲学的主题从近代走向了现代,因而在西方哲学界被称为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17.为什么说《逻辑哲学论》时期的维特根斯坦是推进当代哲学“决定性转变的第一人”(石里克语)?

  ⑴维特根期坦是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许多西方哲学家认为,他是实现当代哲学中“语言的转向”的第一人。

⑵“语言的转向”的发生在时间上晚于分析哲学的产生,它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分析哲学的重要结果。

弗雷格、罗素和摩尔等人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但他们的思想在“语言的转向”过程中还属于酝酿阶段。

他们的哲学并没有完全摆脱试图为知识提供最后支柱这一传统哲学观念的阴影,这表明,分析哲学的诞生并不意味着“语言的转向”的真正出现。

⑶根据石里克等人的看法,“语言的转向”正式开始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转向的重要结果是产生了与近代思辨哲学不同的“语言哲学”。

⑷维前期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弗雷格和罗素,强调以逻辑构造世界,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澄清命题的意义。

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解决语言如何能够表达和描述世界的问题。

他在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分析中发现我们使用的语言存在许多问题。

就自然语言而言,它表面的语法形式掩盖了它内在的逻辑形式,因而自然语言的语法结构往往误导了我们对它的使用。

他认为整个哲学都充满了这种由于语法形式的误导而带来的混淆,而要根除这种混淆,关键就是要避免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相同的符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用符合逻辑句法的语言。

18.试述维特根斯坦后期对他前期思想中所反映的以往哲学共有的一些根本性观念的批判。

⑴彻底抛弃了传统哲学关于世界本质的看法,即相信世界上存在着作为世界本质结构最基成分的简单对象的看法,指出了对象存在的相对性,由此也否定了世界本质的存在,用“家族相似性”概念取代了“本质”概念。

⑵放弃了对语言意义的追求,强调对语言用法的观察,并最终否定了作为语言所指对象的“意义”的存在,而把意义概念本身也归结为对它的不同使用。

⑶彻底抛弃了传统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认识,即把哲学理解为一种理论体系的看法,提出哲学的任务是描述日常语言的用法,哲学就是对日常语言语法规则的研究;最后又进一步提出,哲学其实正是我们错误地使用语言而产生的结果,因而,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如同治疗疾病一样,这是一种理智上疾病,而一旦这个疾病得到了治愈,哲学也就消失了。

19.简述分析哲学之间的共同特征。

⑴分析的方法。

分析哲学家都关心如何把复合的东西分解为它们的组成部分。

⑵反心理主义。

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把逻辑从心理学和认识论中分离开来。

⑶抛弃形而上学。

分析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反对形而上学,反对先天综合真理的可理解性,否认纯理智能单独获得关于实在的知识。

⑷语言分析的重要性。

对语言表达式意义的描述和解释,是分析哲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分析哲学的重要标志,因而,“分析哲学”通常也被称做“语言分析哲学”。

20.弗雷格对心理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客观的东西与主观的东西的区分,在分析哲学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⑴这使逻辑研究摆脱了传统的心理学影响,使逻辑学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从而确立了其独立地位;⑵他把语词的意义和被判断的内容看做是客观的、公共的,可以为所有的人所掌握。

这不仅保证了这些思想内容的可理解性,也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逻辑分析提供了先决条件;⑶承认思想内容的客观性,意味着就确认了数学和逻辑对象的客观性,这为分析哲学、特别是逻辑经验主义试图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哲学的理想提供了思想前提。

21.简释罗素“摹状词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分析哲学的影响。

摹状词描述某一特定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并且该对象是独一无二的。

逻辑命题的主项是专名的指称物,该指称物就是该专名的意义;摹状词不是专名,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符号,不代表题主项。

它的逻辑作用与谓词相同,仅表示某种性质。

摹状词理论显示了逻辑分析在哲学中的重要作用,它强调了自然语言结构与逻辑命题结构的差异性,取消了肯定虚构事物的本体论,指出了专有名词是实体的灵魂,突出了罗素关于逻辑是哲学的本质的基本论点。

22.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如何澄清哲学史上的“存在”问题的?

过去把“存在”当做谓词,产生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如黑格尔式的“存在”——虚无——变化的思辩。

在摹状词理论中他研究了个体词的逻辑作用问题。

他将个体词分两类;专名和摹状词。

摹状词描述某一特定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并且该对象是独一无二的。

逻辑命题的主项是专名的指称物,该指称物就是该专名的意义;摹状词不是专名,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符号,不代表题主项。

它的逻辑作用与谓词相同,仅表示某种性质。

因此,专名和摹状词的逻辑地位根本不同,摹状词不能作命题主词,只能作谓词,只有专名才能作主词。

一旦专名作主词出现,其指称物的存在也就不言而喻地蕴涵于其中了。

所以,在严密的逻辑句法中,专名与“存在”不能联在一起,即“存在”不是谓词。

在这里,我们看出了历史上把存在作为谓词的根本错误,“存在”根本不表示一种性质或动作。

由于“存在”不能作谓词,罗素由此认为,科学史上所有关于“存在”所做的思辩统统是错误的,而且是严格意义上的错误,这是把存在看做一种性质,视为谓词所产生的。

23.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探讨的是逻辑问题,但他的着眼点主要是什么?

他的着眼点不是逻辑本身,而是为他心目中的世界概念划定范围,用逻辑的脚手架构造关于事实的命题图像。

在他看来,“世界”概念并不仅仅包含现实世界,更重要的是包含一切逻辑上的可能世界,即可以用逻辑命题表达的、符合命题逻辑形式的世界,而现实世界只是所有这些可能世界中的一种而已。

一旦有了这种对世界概念的清楚认识,我们就可以用逻辑的标准衡量和判断日常语言中的命题,发现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隐藏的思想的逻辑形式,并由此确定语言表达的界限。

24.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个命题:

“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根椐维特根斯坦的看法,一切能够表达的东西都是能够用逻辑形式描述的东西,但逻辑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表达一切东西,逻辑形式本身就是无法用逻辑表达的。

但无法表达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意义或虚假,而只是说它们超出了逻辑的范围,我们也许可以用“显于”方法等其他的方式处理它们。

这种“显示”是由不可说之物自身完成的,就是说,不可说之物是通过显示自身而为我们认识的。

区分了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之后,他进一步指出,只要我们弄清了语言的逻辑结构,我们就可以说出一切符合逻辑语法的东西,但这对哲学来说却并不重要,因为如果这样,我们只需要研究逻辑就行了。

但对不可说的东西就没有如此简单,因为它们是不可说的,而我们的理智本性却总是一种想要说出它们冲动。

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实地承认它们不可说。

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正是要试图说出这些不可说的东西,要避免这种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它们保持沉默。

25.试论胡塞尔的现象学先验还原的方法。

“现象学还原”:

包括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

本质还原又名本质直觉,即就是以获得非经验的、无预先假定的本质和本质的规律为目标的认识方法。

本质直觉的方法的基本原则是:

“面向事物本身”。

这里的事物指的是“直接的给予”或“纯粹现象”;先验还原是指把那种有关世界是自在的、客观的存在的观点还原为世界是相对于先验的主体而存在的观点,这是一条通向先验的主观性的道路。

26.试述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胡塞尔认为,心理主义的根本错误是混淆了自然规律和逻辑规律。

自然规律是关于现实事件之间联系的规律,而逻辑规律是关于观念之间的联系的规律,自然规律是经验的概括,而逻辑规律是先天的原理。

他认为,心理主义犯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把心理活动本身和心理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混淆起来了。

这必然导致怀疑论和相对主义。

27.海德格尔“此在”的含义。

“此在”(又译“亲在”、“纯存在”),是海德格尔给了人这个独特的存在者的一个专用名称。

海用它专指现象学本体论意义上的人的存在,即先于主客心物之分的、没有规定性的原始状态下的人的存在。

人们对Dasein既不可能有具体的、确定的感觉,又不可能有一般、抽象的概念,而只能有关于人存在在此(Da)的原始和混沌的意识,即对人的存在、显现的直接领悟。

正是由于对自己的存在有这种领悟,才使作为此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