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9435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节 数与代数

教材第99、101~102页的内容。

1.能正确读、写和改写更大的数;能熟练地进行两三位数乘除法的计算;能正确表示生活中的正负数。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分类合作的方法获取整理知识的能力。

3.感受用数与代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重点:

构建知识网络→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难点:

用恰当的方法总结所学的知识。

课件。

谈话:

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哪些数?

学生自由回顾,全班交流。

谈话:

同学们学到的知识可真多呀,这么多内容散乱无序,我们怎样整理才合理呢?

(稍停片刻)对,分类整理。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对本册内容有了初步的回顾与交流,给学生提示了回顾整理的思路。

(一)小组展示,成果共享

1.结合实例,说说生活中是如何运用自然数、整数或负数的。

学生自主复习整理自然数、整数或负数。

数的认识

2.整理自己经常错的题目,说一说整数乘除法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数的运算

3.你能解释书中第99页第4题中三道题运算的道理吗?

4.出示:

教材第99页第6题。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数量关系?

总结如下:

公式:

路程=时间×速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二)互相启发

1.谈话: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在整理时所关注的重点。

(1)一个大数的读写。

(实物投影数位顺序表)

指名学生读出上表中的数,并说一说一个大数的读法。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读含有几个数级的数,应对照数位顺序表,从高位读起,读亿级或万级时,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读一个大数,同学们都掌握了。

给你一个大数,你会写吗?

请写出下面的数:

五十九亿零三百五十二万、九百六十万八千三百九十。

生独立写出,并指名汇报。

小结:

写一个大数,也是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2)一个大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

出示6800000000、8700000这两个数,让学生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集体汇报后,引导生小结: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可以了。

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把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

出示:

1968924300,让学生求出它的近似数。

①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让学生明确:

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先把一个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求近似数与数的改写的不同。

2.数的计算。

实物投影出示:

308×88  432÷48。

生独立完成后再用计算器验算,然后说一说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计算整数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出示:

16×6=96 160×6=960 1600×6=9600……

引导学生观察这组算式,同组交流,全班汇报。

让生明确: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再出示:

96÷16=6 960÷160=6 9600÷1600=6……

引导学生观察这组算式,同组交流,全班汇报。

让生明确: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整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36×22、792÷36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充分发言、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并说明在进行计算时可以用这个关系来进行验算。

设计意图:

整理与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应该加深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放手让学生回顾、整理,让各小组成员来进行知识点的回顾,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的能力。

1.教材第10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102页练一练第3题。

3.教材第102页练一练第4题。

谈话:

同学们,通过每个小组所有成员的细心整理和精心设计,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谈收获,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网络。

1.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得有特色。

在整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

2.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得有法。

本节课中注重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复习过程中教师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复习。

这样,学生不仅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逐步提高到“会学”的层次。

3.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整理和复习,不是重复地、机械地做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设计一些综合运用的习题,使学生在“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人人在运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第2节 图形与几何

教材第100、103~104页的内容。

1.回顾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2.经历知识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3.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归纳整理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

能熟练运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熟练运用量角器量(或画)指定度数的角。

课件。

师:

同学们,经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们接触了图形与几何。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相互议一议。

学生汇报,汇报时会说到:

(1)线与角。

(2)方向与位置。

1.组织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单元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知识又详细又清楚。

(1)选择其中一个单元内容。

(2)回顾这一单元教材中的主要内容。

(3)进行整理归纳。

2.组织各小组汇报归纳整理的内容。

(1)汇报时要求各小组将自己归纳整理的内容展示出来。

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汇报的情况,作适当的补充和强调。

(2)教师组织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

1.教材第103页第1题。

组织学生在图中找出两组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线段。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教材第103页第2题。

组织学生画一画,然后交流画法,注意标注直角符号。

3.教材第103页第3、4题。

首先回忆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然后学生独立完成这两道题。

小组合作,互相验证测量结果和画角的大小是否准确。

4.教材第103页第5题。

组织学生观察图,找出动作做错的小朋友,并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位置。

5.教材第104页第6题。

学生能够根据数对的描述,画出点的位置。

然后根据图形计算出它的周长。

6.教材第104页第7、8题。

训练中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觉得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需要再好好复习?

1.让学生经历知识梳理——分层次知识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形成比较稳定的知识体系。

对旧知识的梳理,是复习课的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自己独立整理,再与小组同学交流,查缺补漏,让学生将所学的旧知形成一个牢固的知识体系,并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中,让学生获得自信、成功的情感体验。

知识梳理完后,针对知识点,安排了分层次知识的练习,加强对旧知识的巩固,并在练习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教学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对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更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最好素材。

在本课的教学中,虽然学生已有前面的学习基础,但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作图题、测量题的错误率很高,这说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很弱的,应在教学中专门训练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专项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连续的动手操作,结合小组合作、反馈交流,让学生在复习中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操作水平。

第3节 统计与概率

教材第100、105页的内容。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

2.通过引导学生“猜”与“摸”,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体验与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随机现象的体验。

重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并恰当地表达出来。

难点:

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骰子、彩色笔。

1.请同学们回顾在《可能性》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2.组织各小组合作回顾并汇报归纳整理的内容。

(1)汇报时要求各小组将自己归纳整理的内容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教师及时补充学生汇报的内容及知识重难点。

(2)教师组织同学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

1.判断下面各题,“一定”打“√”,“不可能”画“×”,“可能”画“○”。

鱼儿离不开水。

(  )

“六一”节合唱比赛,我们班得第一名。

(  )

大象会在天上飞。

(  )

一年后,该剧院要进行装修。

(  )

人会长生不老。

(  )

孔雀会灭绝。

(  )

设计意图:

本题让我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进行表述,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按要求涂一涂。

(1)抽出的一定是红色□。

□□□□□□□□□□

(2)抽出的不可能是红色□。

□□□□□□□□□□

(3)抽出的可能是红色□。

□□□□□□□□□□

3.在(  )里填上“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1)今天是晴天,明天(  )是阴天。

(2)小明今年11岁,明年(  )是10岁。

(3)今天是3月5日,明天(  )是3月6日。

(4)爸爸的年龄(  )比儿子的年龄大。

4.掷骰子。

(1)取一个骰子,六个面分别写着数字1~6。

让学生观察、比较,与硬币有什么异同点。

硬币只有两个面,骰子有六个面。

(2)让学生说一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3)猜测实验结果(即1~6面出现的次数)会有什么特点。

(4)进行投掷实验。

可多投掷几次,看看掷出每种结果的分别有多少人。

(5)统计实验结果,归纳各面出现的次数的特点。

5.猜硬币。

(1)先让学生猜测硬币可能在哪个盒子里,让学生体会这四个盒子都有可能。

(2)采用举手方式报告猜测结果,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次,不能重复选。

教师将结果填在预先准备好的表格里,并展示在黑板上。

(3)提出问题:

“你认为猜对的人数多,还是猜错的人数多?

(4)打开盒子验证猜测结果。

(5)引导学生发现,硬币只能在四个盒子中的一个里,有三个盒子中没有,所以猜错的人数多,猜错的可能性大。

(6)重新放置硬币,再让学生猜几次,并说说自己几次猜测的情况,引导学生体会:

虽然我们知道了猜错的可能性大,但在单次实验中我们也有可能猜对,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设计意图:

“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勇于尝试、乐于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评价,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获得的不仅是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6.涂颜色。

给骰子涂上红、蓝两种颜色,要使掷出红色的可能性比蓝色的大,应该怎么涂?

(1)每人准备一个骰子。

(2)让学生自己设计涂色方案。

(3)各自进行投掷实验,证明自己的设计符合题意。

(4)小组内展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的情况。

最后,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领会两种颜色数量相差越大,可能性的大小差别也越大。

其结果:

①五个面红色,一个面蓝色。

掷出红色的可能性大些。

②两个面红色,四个面蓝色。

掷出红色的可能性小些。

(5)想一想,如果三个面涂红色,三个面涂蓝色,掷出后出现红色的可能性与出现蓝色的可能性,谁大?

谁小?

为什么?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中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这节课中,十分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能及时对合作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实验、比较、分析、猜想,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体验“可能性”,从而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

1.教材第105页第1题。

2.教材第105页第2题。

3.教材第105页第3题。

通过前面的练习,我们知道在生活中对于一定能发生的事件,我们就可以称为“一定”,对于可能发生的事件就称为“可能”,但这种可能性有大有小;对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称为“不可能”。

数学复习课不是重复学习。

它是以整理所学知识、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其基本含义有两点:

一是整理,是指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是复习,是指深入学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理清数学知识间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

所以复习时,我采用“以线串珠”“以点带面”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以往过度依赖教师代为整理知识,重练不重理,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的现象。

通过把知识概括或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巩固和理解,尤其是我们应注重对知识脉络的梳理,把各相关知识通过课前布置,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横向练习和纵向发展,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促进本单元或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知识的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