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9349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docx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docx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

2013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质量分析报告

云南省2013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已经结束,根据全省上报数据和抽样改卷情况,地理学科基本情况及相关教学建议如下:

一、基本情况

表1:

全省基本情况及分数段统计

分数段

人数

分数段

人数

100~90

188

59~50

23446

89~80

2393

49~40

21684

79~70

9040

39~30

12731

69~60

18289

29~0

4953

实考人数:

92724人

满分值:

100

最低分:

0

平均分:

51.22分

最高分:

99

及格率(%):

32.26

本次统测的统计直方图如下:

二、试题特点

 

此次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从第1题到第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第36题共26分,含

(1)、

(2)、(3)小题;第37题共20分,含

(1)、

(2)小题;选考题10分,42、43、44题任选一题,共56分。

地理单科总分为100分。

表2:

地理试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分值

考察内容

能力要求

1

4

农业结构分析

读图观察能力、知识整合归纳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计算能力。

2

4

区域特征分析与空间定位

空间定位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

3

4

农业类型判断

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

4

4

区域气温分析

判读和分析地理示意图所承载的信息能力、知识整合归纳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

5

4

气温影响因素

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

6

4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判读和分析地理示意图所承载的信息能力、知识整合归纳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

7

4

区域空间定位

读图分析能力、空间定位能力、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8

4

影响气候因素

读图分析能力、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区域分析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9

4

地质构造特点分析

读图观察与分析能力、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10

4

地质作用表现形式

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区域分析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11

4

等高线及区域地形特征判读

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能力,判读和分析地理等值线图、示意图所承载的信息能力、区域分析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

36

(1)

6

工业生产分布特点

读图观察与分析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区域特征描述能力、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区域分析能力、知识整合归纳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36

(2)

10

工业生产条件评价

36(3)

10

工业发展方向分析

37

(1)

12

区域气温特点及成因分析

读图观察与分析能力、空间定位能力、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区域分析能力、知识整合归纳能力、区域特征描述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37

(1)

8

农业发展区位因素分析

42

10

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评价

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43

洪灾及其成因

44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评价

表3:

试题内容分布及分值比例表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选择题(44分)

第2、4、5、6、7、8、9、10、11题,共36分

第1、3题,

共8分

综合题(56分)

第37

(1),及选做题部分,

共20分

第36

(1)

(2)、(3),

第37

(2)、

共36分

分值比例(%)

56%

44%

本套试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知识抽样

本套地理试卷紧扣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不片面追求知识的覆盖面,“知识抽样,突出主干”的命题特征突出。

所考查重点均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Ⅰ~必修Ⅲ,以及选修教材的主干知识。

不同模块考查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自然地理突出地形、气候、水文的成因分析、过程描述及其相互联系的推理判断等;

人文地理突出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与评价,强调动态变化;

区域地理突出综合性,重在考查地理要素的分布、发展与联系,区域发展的内涵,区域差异的比较;

选修模块突出地理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影响及人类的响应。

2.能力覆盖

本次统测试题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考核,能力考查涉及面较广。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挖掘材料中的显性和隐含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分析和深层次地思考问题等。

空间定位能力(在哪里?

选择题第2题根据某县农业结构及地形特点确定该县的位置;

选择题第7题根据某山垂直地带谱确定该山位置。

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

(有什么?

选择题第3题农业类型的选择;

综合题36

(1)简述我国汽车生产的分布特点。

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能力

(怎么样?

选择题第6题该区域的区域特征分析;

综合题37

(1)题马德里的气温特点。

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为什么?

选择题第2题两城市日较差差异的原因;

选择题第8题河谷半干旱景观的形成原因。

地理过程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有何联系?

如何办?

综合题36

(2)是否赞同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

选做题44题建立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

3.图表载体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无图不成题”已成为地理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向。

本套地理试题中的信息以文字、图象、表格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学科特色鲜明,每一个题组都是根据相应图表来设置问题。

本套试题总共使用了10幅图表,包括区域图(中国汽车工业分布)、统计图(某县农产品及产值)、等值线图(伊比利亚半岛等高线图)、景观图(水平岩层)、表格(十大自然灾害)等。

地理图表的原创度高,制图精美,形式简约但内涵丰富,多数图表巧妙隐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及空间推理能力的考查也尽显其中。

4.思维展现

本套试题考查的思维类型丰富多样、层次清晰。

从列举、描述(简述或概述)、说明、判断、比较到分析、综合、概括、评价等,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

选择题多采用“主题相对聚焦与知识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考核不同层次的能力与思维水平;综合题多以实际或模拟区域为背景,突出区域分析与研究,引导学生在“知地、析因、究理、明法”中展现思维过程,强调“地”“理”融合、人地相关等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5.时代气息

本套试卷的取材主要内容不再是以纯粹的地理时事材料为背景,而是更多的关注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如农业生产、汽车生产、自然保护区等。

总体而言,对热点焦点整体地把握更为宽泛,并带有普遍性。

整个试题具有热点不“热”,关注社会,学以致用的特点。

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和热点区域为背景,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主要的考查方式有:

①隐含式考查:

通过题目内涵折射、反映热点。

鲁尔区工业旅游示意图及介绍,反映了当今世界新颖旅游资源及开发。

②嵌入式考查:

直面热点,用所学原理分析热点所蕴含的地理元素。

如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③情境式考查:

热点是问题的外壳,关注热点背景及其所在区域。

如2012十大自然灾害。

三、学生答题情况抽样分析

1.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图1是我国某县部分农产品产量、产值统计图。

其中荞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极耐寒瘠。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2000年相比,2010年农产品产量都在增加

B.该地平地一定多于坡地

C.2010年平均每万吨产值最高的是荞麦

D.科技是导致该地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正确

答案

各选项选

答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错因分析

1

C

A:

3.45

B:

12.43

C:

61.33

D:

22.21

2.45

0.61

0.46

本题难度不大,但是学生错选D的比较多。

学生只要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D选项科技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

2.下列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中(单位:

米),最有可能为该地的是

正确

答案

各选项选

答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错因分析

2

B

A:

38.9

B:

28.65

C:

11.05

D:

20.83

1.15

0.29

0.34

本题难度较大,考察等高线的判读,还涉及到小区域的空间定位。

很大一部分考生关注到了图中给出的农作物垂直分布的特点,很容易将C选项排除,但在剩下的3个选项中却很难做出选择。

通过甘蔗的种植即可将D选项排除,而A地垂直高差不大,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3.最适宜该地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立体农业D.基塘农业

正确

答案

各选项选

答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错因分析

3

C

A:

4.95

B:

29.46

C:

58

D:

7.02

2.32

0.58

0.51

本题考察的是农业类型的选择,A、D选项相对容易排出,但是B选项的干扰性较大,学生可能只注意既有种植业又有果林业就认为是混合农业,而忽略了不同作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从而错选。

图2是2013年1月11日我国三个城市(北京、武汉、上海)24小时气温实况曲线图。

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对应的城市分别是

A.①北京②武汉③上海B.①武汉②北京③上海

C.①上海②武汉③北京D.①武汉②上海③北京

正确

答案

各选项选

答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错因分析

4

C

A:

2.42

B:

5.75

C:

49.14

D:

42

1.97

0.49

0.48

该题难度不大,但错选D的比重较高,三个城市中学生很容易将③确定为北京,但武汉与上海的纬度相当,学生很容易混淆,其实学生结合第5题来进行判断,会更容易些。

5.②城市昼夜温差较①城市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洋流C.纬度位置D.地形

正确

答案

各选项选

答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错因分析

5

A

A:

77.91

B:

2.88

C:

11.62

D:

7.02

3.12

0.78

0.34

该题较为简单,学生在完成第4题的判断上,抓住上海与南京两地日较差大小进行对比,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图3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

据此回答6~8题。

6.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

D.甲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正确

答案

各选项选

答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错因分析

6

D

A:

1.84

B:

18.18

C:

3.22

D:

76.18

3.05

0.76

0.41

该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得分率也比较高。

学生只要注意图例提供的信息,结合题目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7.该山地可能位于

A.横断山B.天山C.武夷山D.大兴安岭

正确

答案

各选项选

答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错因分析

7

 

A

A:

55.93

B:

28.31

C:

9.21

D:

5.98

2.24

0.56

0.52

该题难度不大,误选B的比重较高。

关于天山与横断山的差别,学生一是可以通过海拔高度来判断,二是可以通过山脉的坡向(走向)来区别,即可得出结论。

8.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信风影响B.盛行下沉气流

C.盛行上升气流D.受西北季风影响

正确

答案

各选项选

答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错因分析

8

B

A:

13.81

B:

49.14

C:

15.65

D:

20.83

1.97

0.49

0.57

本题考察内容与第7题密切相关,学生若是判断出该山地为横断山是很容易得出结论的,但若上题误选了天山,就容易误选D西北季风影响。

水平岩层指同一层面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或基本相同、未经变动且保持原始状态的沉积岩层。

图4为某地水平岩层分布示意图,图5为该地地貌示意图。

据此回答9~11题。

 

9.下列关于水平岩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平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②水平岩层2形成时间早于水平岩层1

③水平岩层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④同一水平岩层在山谷处分布的海拔最低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正确

答案

各选项选

答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错因分析

9

D

A:

11.51

B:

10.93

C:

5.98

D:

71

2.84

0.71

0.39

本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

对于“水平岩层”这一新的概念,学生最重要的是读懂题中关于水平岩层的解释,看清图中的相关条件即可进行选择。

10.图示区域水平岩层1不连续分布的原因可能是

A.断裂抬升B.背斜成谷

C.流水侵蚀D.岩浆活动

正确

答案

各选项选

答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错因分析

10

C

A:

36.94

B:

9.67

C:

47.87

D:

4.83

1.91

0.48

0.28

本题难度适中,但错误率较高。

对于水平岩层1的分布特点,学生需要对该岩层在等高线图上的特点与景观图对应起来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误选A的考生是没有注意到题目当中“未经变动且保持原始状态的沉积岩层”这一信息而出错。

11.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该山山顶B.从甲地可以直接观测到乙地

C.一年中,湖泊面积最大时,丙地日出东南D.同一天,三地中乙地最晚看到日出

正确

答案

各选项选

答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错因分析

11

D

A:

21.17

B:

11.16

C:

24.51

D:

42.46

1.7

0.43

0.39

本题难度最大,错误率也最高,该题综合考察等高线及“可视”问题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判断。

对学生能力考察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2.综合题答题情况抽样分析

36.(26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与此同时,我国各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及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

当前,以钠硫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等为电源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广阔。

材料二图6为我国主要汽车产业基地及零部件厂集中省区分布图。

 

(1)简述我国汽车生产的分布特点。

(6分)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发展汽车生产的优势与不足。

(10分)

(3)你是否赞同我国大规模发展材料一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并说明理由。

(10分)

题目中有效信息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满分率

错因分析

36题

题干文字及图7

26

18.09

0.7

0.23

36-1

我国主要汽车产业基地及零部件厂集中分布省区图

6

2.38

0.4

1.61

该题得分率较低。

很大一部分学生基本答不出汽车生产“分布不均衡”这一总特点,还有部分学生把分布答成区位特征,如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等等。

主要原因在于对分布类问题的回答思路不清晰,没有把握点状与线状分布的答题方法,同时没有注意到图例部分“汽车零部件厂集中省区及汽车产业基地”的区别,从而误答或漏答。

36-2

材料一中的提示

10

6.74

0.67

15.54

本题考察工业区位的分析与评价。

关于我国汽车生产的优势,绝大部分考生都能围绕工业区位分析的思路进行作答,但是部分考生往往把同一个内容分多个点来回答,或是重复作答。

还有考生将所有工业区位条件全盘托出,并未根据题目含义来有选择的作答,即浪费时间又得不了高分。

36-3

材料一及材料二提示

10

8.97

0.9

58.69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得分率也比较高。

对于是否赞同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够在表明立场的基础上说明相关的理由.因为本题的设问较为灵活,学生也较容易举出相应的依据,甚至与有比参考答案更好的思路等。

37.(20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班牙(图7)是世界橄榄油第一大生产国。

图中阴影部分为安达卢西亚,是该国油橄榄的最大种植区,其种类繁多,产量高,品质好。

 橄榄园主要分布于海拔100~1000米的坡地。

 

材料二马德里、巴塞罗那的气温资料(单位: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马德里

5.5

7.0

9.3

11.6

15.5

20.4

24.3

23.8

20.3

14.5

8.9

5.9

巴塞罗那

8.8

9.5

11.1

12.9

15.9

19.7

22.9

23.0

21.0

17.1

12.5

9.7

(1)与巴塞罗那相比,马德里的气温有何特点?

并分析原因。

(10分)

(2)简析安达卢西亚种植油橄榄的有利自然条件。

(10分)

题目中有效信息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满分率

错因分析

37题

20

10

0.5

0

37-1

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等高线图,材料二马德里,巴塞罗那气温资料表。

10

4.96

0.5

1.61

该题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温特点的分析不会从“季节差异和气温年较差”分析,多数考生回答不出“气温年较差”。

2.对于成因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掌握不完全,而且不会从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作答。

3.对于马德里气候的判读错误,题目中并未要求表述出该地的气候类型,部分考生答成地中海气候或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气候的分布及气候类型的判断出现混乱。

37-2

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等高线图,材料二马德里,巴塞罗那气温资料表

10

5.04

0.5

0.81

1.审题不清,本题要求回答的是自然条件,部分考生将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政策等)混入作答。

2.分析不清,气候条件不能从光、热、温差等条件全面分析;地形条件不能从坡度(排水),垂直地带性(物种多样)来进行针对性分析。

3.不结合材料,乱套框架:

如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等都是非得分的点。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业旅游是以保护和开发工业遗产为核心,同时展示现代工业的生产和作业景观,并能为游客创造生产体验的新兴旅游产品。

图8为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示意图。

 

(1)评价鲁尔区工业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6分)

(2)说出发展工业旅游的积极意义。

(4分)

43.(10分)自然灾害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多部门,综合考虑因灾伤亡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和经济社会影响等指标,评出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如下表)。

灾害

影响排序

灾害分布地区及类型

1

7月下旬华北地区洪涝风雹灾害

2

“9·7”云南彝良5.7、5.6级地震

3

“5·10”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

4

8月上旬“苏拉”、“达维”双台风

5

6月下旬南方洪涝风雹灾害

6

2011—2012年度云南冬春连旱

7

7月初四川盆地至黄淮地区洪涝灾害

8

8月末川渝暴雨洪涝灾害

9

7月中旬南方洪涝灾害

10

6月初湖南暴雨洪涝灾害

(1)指出2012年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2分)

(2)简要分析该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8分)

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2012年3月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五国共同协商,成立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卡万戈赞比西跨界自然保护区”(图9)。

 

(1)简要分析卡万戈赞比西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

(6分)

(2)说出该自然保护区可能面临的问题。

(4分)

题目中有效信息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及格率

错因分析

42题

题目文字及图9

10

6.24

0.62

72.21

旅游资源的价值及旅游景观的评价区别不清。

43题

题目文字及图9

10

5.63

0.56

65.03

将洪涝灾害答成“旱涝灾害”的考生较多,且基本上达不到社会经济条件所产生的影响。

44题

题目文字

10

5.93

0.59

69.05

审题不清,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基本回答不出。

四、学生答题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运用地图、空间定位等能力尚需加强。

区域空间定位能力较差。

全国课标卷对空间定位能力要求高,而这正是我们学生地理学习的“软肋”,阅卷中发现,考生读图、识图、析图能力较弱,知识迁移、整合能力欠缺。

如选择题的第2小题,许多学生无法判读处于什么区域,随便答题,导致得分率极低。

2.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还不太熟练。

从图中、表中、材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相当不够。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及原理似乎理解,但在具体问题情境下似是而非,张冠李戴。

如第42

(1)题,评价鲁尔区工业旅游的游览价值,许多学生理解为评价开发的条件,几乎全部答错。

3.审题和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对考生利用地图、图表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力度在逐渐加强,读懂“地图语言”,提取图中信息,分析图示内容的变化等均是考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审题粗枝大叶,答非所问。

如第37题

(1),“与巴塞罗那相比,马德里的气温有何特点?

并分析原因”。

很多学生去比较降水的差异,有的学生甚至答成副热带高压对两地的影响。

再如36题

(2),“分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许多学生答成:

我国发展汽车工业带来的影响。

综合题回答表述没有章法。

很多学生表述条理不清,答不到点上,或长篇大论,唯恐漏掉什么,密密麻麻堆砌文字。

这是因为做综合题解题思路不清,平常缺乏严格训练和指导的结果。

五、教学建议

高考前的最后二十多天,是考生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