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9245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安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安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安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安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广安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安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四川省广安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安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广安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四川省广安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本试卷共12页。

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长江中游某支流某河段分布图(左下图)和该河段河水水位年变化曲线图(右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等高线的值是70米

B.丙处夏季地下水补给河水

C.丙处的人们可以看见河里的行船

D.甲处可以修建公路,平时有利于人们游览,汛期有利于防汛物资运输

2.据图分析乙地开发利用的方式合理的是

A.可以种植水稻B.可以种植油菜C.建设为滨河公园D.利用荒地植树造林

【答案】

1.D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等高距是5米。

图中甲海拔最高,根据示坡线,A等高线的值是65米;丙处地势低,夏季降水多,河水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丙处在防洪堤的另一侧,被甲挡住视线,丙处的人们不可能看见河里的行船;甲处是一防洪堤,可以修建公路,平时有利于人们游览,汛期有利于防汛物资运输,选D。

2.乙地是河漫滩平原,地势低平,水源便利,但在洪水期是淹没区、泄洪区,不宜发展大规模的粮食种植和植树造林;夏季多雨,乙地是泄洪区,不能开辟为滨河公园;春季降水少,不易发洪水,可以种植油菜。

故选B。

考点:

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流域的开发。

降水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变化量。

读下图,某山地一侧1月、7月均温及降水垂直变化率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该侧山地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海拔高度约为

A.1200米B.1500米C.2300米D.3000米

4.该侧山地可能位于

A.天山B.安第斯山C.乞力马扎罗山D.峨眉山

【答案】

3.C

4.D

4.由图可知,该侧山地海拔500米处1月份气温在7°C,7月份气温在28°C,应当属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山地,天山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乞力马扎罗山和安第斯山均位于南半球,故选D。

考点:

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等值线图的判读、地理图表解读能力。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5.图中河段

A.R1含沙量小于R3B.R1径流量大于R2C.R1流速快于R2D.R2结冰期长于R3

6.早期聚落最可能分布在

A.①②两地B.①④两地C.③④两地D.②③两地

【答案】

5.A

6.B

【解析】

试题分析:

5.河流含沙量与流速及流经区域有关,R3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比R1含沙量大,A正确;R2比R1更接近下游,支流更多,流域更大,径流量更大。

R2比R1跟接近下游,流速会较慢;R2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

6.早期聚落最可能分布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因此,图中干支流交汇处且较为平坦开阔部位成为理想选址地,符合要求的为①④两地。

考点:

本题组考查河流水文特征、聚落区位因素。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简称“全面二孩”。

这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2003—2015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关于图示时期该市人口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5年人口数量最多B.2013年人口增长最快C.人口数量持续减少D.2009年后人口呈负增长

8.2008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高铁通车,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政策调控,产业升级和转移

C.金融危机,经济水平持续下降D.房价升高,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9.“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

A.①②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7.A

8.B

9.C

【解析】

试题分析:

7.2003—2015年,该市自然增长率为负或0,机械增长率一直是正,两者相加一直为正,说明人口一直在增加,故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最后的年份2015年。

8.2008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结合选项,产业转移和升级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少,从而使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这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没有直接联系;我国目前还没有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居住用地紧张一直存在,故选B。

9.“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提高出生率,少年儿童会增加,从长远来看,会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也会改善男女性别比失衡状况,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但人口增长率除受政策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仅靠政策不会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

考点:

本题组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下图为江苏某城市不同时期功能区分布图。

该城市常住人口总规模2005年达60.5万人,2014年增至近百万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从2005年到2014年,住宅区的变化表现为

①面积扩大、分布集中②在功能上出现分化③向西部和北部扩展④用地更加集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工业区布局变化的合理性体现在

①在空间上更分散,避免污染源过于集中②沿公路分布,降低运输成本

③接近原料产地④布局在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污染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10.A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10.读图,根据图例,从2005年到2014年,住宅区的变化表现为面积扩大、分布集中,①对。

在功能上出现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②对。

住宅区向西部和南部扩展,③错。

不能体现用地更加集约的特点,④错。

A对。

11.读图,图示工业区布局在空间上更集中,①错。

工业区沿公路分布,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②对。

不能体现接近原料产地的布局特点,③错。

区位于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工业区布局在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污染轻,④对。

C对。

考点:

本题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城市的工业布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24分)下左图中甲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面积约为8300平方千米,周围有25条河流注入甲湖,有一条大河P从湖中流出,湖区周围雪峰环绕,湖面水位有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甲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

图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甲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做饲料从事动物饲养。

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

下右图是甲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8分)

(2)简要说明甲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

(8分)

(3)分析湖区周围的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的主要原因。

(4分)

(4)你认为该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

请简述理由。

(4分)

【答案】

(1)规律:

夏季(夏半年)湖水水位高,冬季(冬半年)水位低(2分);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2分)。

原因:

夏季(夏半年)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量大,降水量较大(或:

冬季气温低,高山冰川融水量小,降水量较小)(2分);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少(2分)。

(2)甲湖不咸的主要原因:

甲湖泊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2分);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1分);湖泊面积大,水量大(1分);湖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1分),导致其湖水不咸。

甲湖不冻的主要原因:

甲湖泊四周高大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袭(2分);湖区地热丰富或地处低纬度地区,(1分)导致其湖水不冻。

(3)湖区海拔高,热量不足,谷物难以成熟,种植作物作为饲料饲养动物(2分);人均土地面积广(或草场面积大)。

(2分)

(4)可行。

理由:

牦牛适宜高寒的气候,该区域为高山高原气候(2分);草场广阔,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2分)。

不可行。

理由:

该区域为热带草原,与青藏高原差异较大(2分);发展放牧业会破坏当地草场(生态环境)(或:

外来物种引进会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均土地面积广,草场面积大,适宜畜牧业发展。

(4)从自然条件的高山气候、草场广阔角度分析,选择赞成。

该区域为高山高原气候,草场广阔;牦牛适应高寒的气候;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从环境保护、物种入侵角度来分析,可选择不赞成。

该区域为热带高原,与青藏高原环境差异较大;发展放牧业会破坏当地草场(生态环境);而且外来物种引进会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物种)。

考点: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农业发展。

37.(22分)“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之美。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处天山以西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疆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

那里有雄美的雪峰、冰川,俊秀的河川,恬静悠然的牧场,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

由雪岭云杉形成的森林沿山谷向山下延伸,与山地草场交织在一起。

材料二伊犁河谷的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已发现矿种9类86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铜、金、硫铁矿、钴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之首,煤炭远景储量约为4771亿吨。

伊犁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水能蕴藏量为705.25万千瓦。

材料三读图甲、图乙、图丙

图甲

图乙

图丙

(1)据图甲、图乙分析中国境内的伊犁河流域地形分布特点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的影响。

(8分)

(2)据图丙,有人发现了天山垂直变化有趣的现象:

在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只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

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

(4分)

(3)结合材料一、二,有人认为在伊犁河谷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是合理的,请你为他找出理由。

(4分)

(4)近年来我国东部纺织工业将工厂迁移到本区,分析该地区吸引工厂迁入的优势。

(6分)

【答案】

(1)河谷呈半封闭状(西侧开口,北南山脉在东侧汇聚或呈喇叭口状向西敞开)(2分),利于西风进入,在东侧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2分)该河谷内降水充足,植被生长茂盛(覆盖率高)。

(1分);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水流急(1分);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冬季气温较温和;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和夏季热浪侵袭(2分)。

(共8分)

(2)北坡(或阴坡):

为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温度低,蒸发弱,水分充足,适合生长林木。

(1分)

南坡(或阳坡):

为背风坡,降水少(1分);温度高,蒸发强,水分少,适合草场生长。

(1分)

(3)理由: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2分);可以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分);利于产业结构多样化,增加收入(2分)。

(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4)该地区有充足廉价劳动力(2分);土地价格低(2分);长绒棉主产区原料丰富(2分);周围邻国众多,边境贸易发达,市场广(2分)。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伊利河流域北部为北天山山脉,南部为南天山山脉,海拔都在4300米以上,两山形似一“三角形”,该“三角形”向西开口,中部为海拔在3500以下的乌孙山,而伊利河位于北天山山脉和乌孙山之间。

该地盛行偏西风,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形成地形雨,较多的降水使得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水量大,北部高大的山脉可阻止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空气,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南侧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

(2)阴坡位于背阳坡,温度较低,蒸发较弱,湿度较大,所以有利于树木的生长;而阳坡温度较高,蒸发较强,湿度较低,水分条件就不如阴坡,只适合草甸生长,从而形成这里山脉的“阴阳脸”现象。

(3)在伊犁河谷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是合理的说法是基于这里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重化工业考虑资源状况,而伊犁河谷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可以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同时,重化工业规模较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多样化,增加收入,对区域经济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纺织工业的区位是劳动力、原料等。

该区处于西部,除劳动力、优质长绒棉原料等优势条件外,土地价格低;边境贸易发达,市场广也是其突出优点,吸引东部产业入驻。

考点: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工业区位因素。

42.(10分)【旅游地理】

2016年1月31日(农历腊月二十二),一个上百人的大型中国旅游团来到南极长城站参观旅游,尽管长城站科学考察队员科研任务很重,但还是安排了专人接待,此事引发了网友热议。

我国并未将南极洲列入公民旅游目的地,相关管理条例也一直空白,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前往南极旅游,诸多问题随之出现。

分析旅游者选择此时到南极旅游的原因及南极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10分)

【答案】

原因:

此时为南极的夏季,白昼时间长,气温相对较高;(2分)春节期间,旅游者有较长的假期,适合长距离旅行。

(2分) 

注意问题:

做好旅游规划与管理工作;保护南极生态环境;适当配置旅游富足设施,保障生活用品补给,避免对科考工作造成冲击;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的关系。

(任答3点,共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到南极科考或旅游需要在南极的暖季,一般选择11月至次年的2月,此时白昼时间长,气温相对较高,出行气温较适宜;同时,1月份正值中国春节期间,旅游者有较长的假期,适合长距离旅行。

 

南极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要从保护南极本身脆弱的自然环境和游客本身的安全来考虑。

应做到:

做好旅游规划与管理工作;保护南极生态环境;适当配置旅游富足设施,保障生活用品补给,避免对科考工作造成冲击;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的关系。

考点:

本题考查旅游地理(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极地旅游)。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所示河流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6、7月份是该河流域自然灾害频发时期,常常从洪涝急转为干旱。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6、7月份该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常发生急转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

 6月份和7月初,该河流域常常受锋面雨带的影响,暴雨集中,历时长(2分);加上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下游河道淤塞(1分),出海口少(1分),泄洪不畅,易发生洪涝;到了7月中下旬,锋面雨带移到我国北方地区,该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热天气,形成伏旱(2分)。

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修建水库(1分);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1分);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洪水水流(1分);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1分)。

针对该区域洪涝干旱交替的现象,应做到旱雨都防护,工程措施与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

具体措施是:

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修建水库;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洪水水流;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考点: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

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华网讯:

入冬以来,我国多地出现霾天气。

近日,中央气象台发布2016年第一个霾黄色预警,中度霾仍将持续。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年来各月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年变化图,回答问题。

(1)说出该城市近年来月均温与月均灰霾日数的关系,并分析夏季灰霾天数少的原因。

(6分)

(2)为减少灰霾天气应采取哪些措施?

(4分)

【答案】

(1)(6分)关系:

负相关(或冬季气温低,灰霾日数多;夏季气温高,灰霾日数少)(2分)原因:

夏季气温高,大气层结构不稳定,利于悬浮物质的输送和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清洁空气;夏季植被覆盖率高,吸烟滞尘能力强。

(答对2点即可得4分)

(2)(4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推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

(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其他合理要点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月均温高的月份月均灰霾日数少,月均温低的月份月均灰霾日数多,可见二者之间呈负相关。

夏季气温高,大气层结不稳定,对流作用强,利于悬浮物质的输送和扩散,加之夏季降水多,微尘颗粒作为凝结核随雨滴降落到地面,利于清洁空气,而且夏季植被覆盖率高,吸烟滞尘能力强,空气得到净化,所以夏季灰霾天数较少。

(2)灰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所以治理灰霾天气应从灰霾形成条件着手,严格控制向空气中排放微尘颗粒污染物,应该制定大气污染管理条例及应急预案,加强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管理,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控制机动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加快淘汰、搬迁重度污染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能源洁净技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以减少向空气中排放微尘颗粒。

考点: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