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8869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docx

《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docx

河北省邢台市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2018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2018届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内外经验可供参考。

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

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

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西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

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

随着地方政府的放权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管理方式必然要求发生转变。

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要追求“以人为本”,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平台和利益诉求渠道,通过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

只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参与决策的程度,才能减少决策的偏误和实施的阻力,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

因此,通过构建有效的民间参与机制等,才能有效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各种社会冲突,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摘编自高启杰《乡村振兴需要实质性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融合是其他方面振兴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B.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村流动,因此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

C.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

D.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因此要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以十九大报告引出乡村振兴战略,论述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要的举措。

B.文章从制度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两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需要的实质性创新内容。

C.文章第五段论述了社会管理的格局、方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质性创新指明了方向。

D.文章全文采用总分结构;其中,后面三段层层推进,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了解国内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注重实质性的创新,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

B.社会管理的实质性创新可以推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实现乡村宜居。

C.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发生改变。

D.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利于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锦 衣

高沧海

我就知道我爹会忍不住来城里看看我。

东西收下了,那花花绿绿还打着补丁的袋子,只瞅一眼我就准备把它扔进垃圾箱,这都啥年代了,也不嫌塌架子。

我从床底掏出一个旧的行李箱,掸灰抹尘后,我爹拽着箱子走了一圈。

他夸赞说,又省力气又排场,果然是件好物什。

他看看我,说,一看闺女就是城里人了。

我爹拽着箱子,又走了一圈。

他腿上绾着的裤脚有一只忘记放下来,露出脚上洗淡了的解放鞋。

我说好不容易来一回城里,怎么着也得换个新样法回去。

啥样法?

我爹很敏感,就这老腰老腿你还想给我捋直了?

话虽如此,但我还是能看得出他脸上隐隐的好奇和期待。

我给我爹置办了一套深蓝色中山装,一双新皮鞋。

我的二堂伯退休回老家后,这般穿戴一直保持着,西装领带,有板有眼。

我爹从一开始就表示鄙夷,非说二堂伯的领带是拴狗绳。

我爹说,我能不知道那物什叫领带?

我真是看不中二哥这个老鬼,乡里乡亲,谁不知谁的底细?

可是我知道,我爹是装的。

他看着二堂伯西装革履时的那个眼神,分明就像想吃糖的小孩那般。

小孩子可以哭可以闹,我爹却只能默默望着我二堂伯的背影,叹一口气,摘一朵秋月季,戴在默默跟着他的大黑狗耳朵上。

我爹麻利地换上新衣,说,跟老子还这般客气,生分了生分了。

穿衣镜前他却是左照照右照照,这衣领可真挺,扎脖子;这鞋子可真沉,脚都要抬不起来。

我爹挺挺胸,手放在肚腹上,丫头,你说,你爹穿这一身回去,像不像是老干部下乡?

我爹穿了新衣裳,下晌的饭竞也不要吃,直奔汽车站。

他要当天赶回去。

想回去就回去吧,七十里地,到镇上最多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从镇上再回家,那几步路我爹怎会放在心上。

从镇上的汽车站出来,我爹拽着他的拉杆箱心静气闲地站定,摸一摸他的光脑壳,抻一抻新表裳,掸一掸新皮鞋上的灰尘,四下一打量,天哪!

他这才发现忙中容易出差错,急赶慢赶,他竟然忽略了一个令人十二分不愉快的事实——天黑了。

搁在以往,从镇上到家,这十里八里的路还不是跟玩儿一样,有出租车,有三轮车,但是费钱,我爹非紧急情况断然不会考虑。

兴许时运好会遇上熟人,摩托车顺路捎一程不会要钱,当然,最不济还可开步走,心宽身又轻。

今儿个,却一定不行。

我爹第一时间就打消了以任何方式摸黑回家的念头。

穿着这样一身责气的新衣裳,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家,不就跟以前那傻帽儿地主老财攥着大把银子不置房产不置地一样?

我爹打定主意要在镇上住一晚,花多少钱都得住一晚,今晚他不在乎钱。

那一晚,我爹用他粗糙的大手来回摩挲着他的新衣裳,就像是回味二堂伯在城里大饭店摆的那一场久久不能忘怀的盛宴,他几乎又想到了多年以前他娶亲的那个美好时节,他手里紧紧握着的那朵绸子大红花。

新衣裳端端正正挂在床对面的衣橱里,橱门大开,镇上的灯光彻夜不息,窗外的月亮又大又圆,他的新皮鞋摆在裤筒下面,闪光锃亮,无比端庄。

我爹长舒一口气,这新衣裳是他的,新皮鞋是他的,就好比乡下那三间瓦屋是他的,还有北岭山坡上那三亩地、牛棚里的耕牛是他的一样,无可更改。

那时的通信不发达,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我爹那晚没有回家。

我爹那次进城,我用参加工作后刚刚领到手的第一个月的工资,让我那穷了大半辈子的爹,平生第一次穿上了体面的好衣裳。

时隔多年,我依然可以沿着那条无比熟悉的路回家,在无比明亮的月光里,继续自由地想象。

我爹在愉快的叹息声里,美美地睡去,洁白而柔软的床铺像春天里的庄稼一样滋长他的梦。

梦里,金色的月亮渐渐沉下,东方的天际,呈现一片浩浩紫气,壮观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_天亮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锦衣”既点出了父亲穿上新装的主要事件,又写出了“我”对父亲的孝心,还暗示了父亲穿上新装时的心理活动。

B.小说写父亲来看“我”时的破旧行李和旧穿戴的情节,引出了“我”后面给他换装的内容,从而推动了情节发展。

C.父亲穿上“我”买的新装,虽表面说“生分了”,但从“麻利”一词可以看出他对新装非常喜欢,对“我”的行为感到很满意。

D.小说写父亲晚上在镇上住宿的情形时,通过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了父亲对新穿戴的看重,从而体现了父亲的喜悦之情。

5.小说结尾写父亲的梦境,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分析。

(5分)

6.文中写父亲鄙视二堂伯的穿戴,但自己又显摆新穿戴,这矛盾吗?

我们应如何看待父亲的这种心理?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直播平台‘靠主播表演“起家”之后,直播答题显然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尝试。

这一新鲜的娱乐活动吸引了大量用户,给各个平台带来了巨额流量和广告收入。

虽然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交易,活动过程中也呈现出很多问题,但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创新的魅力。

直播答题刚出现时,各路资本就蜂拥而上,足见资本对创意的渴求。

当新的创意出现时,不一定成熟完美,但可能让我们大开眼界。

比如美国HBO电视网最近推出了有史以来第一部交互美剧,整部剧可以在一个App上观看,剧中的角色通过小视频分别介绍,观众能在App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线索跟踪剧情发展,选择新的故事线。

当然,我们不能无视某些平台数据造假和虚假宣传、各种“外挂”带来的技术和规则漏洞等问题,在我国网络监管逐渐走上正轨的今天,唯有严肃对待并及时攻克这些问题,方谈得上为下一次探索积累经验。

(选自《直播答题凉了,探索精神不灭》)

材料二:

 

(选自《2017~2018中国直播答题热点专题报告》)

材料三:

对各网络直播平台而言,益智问答以“知识竞赛”的面貌重塑了直播行业以往的形象,同时也收割了新的流量和用户,这一模式的推出或其本身就是直播行业与过往“低俗”形象进行切割的努力。

对参与的网友而言,直播答题开辟了新的娱乐消遣方式,甚至是“益智、娱乐、赚钱三不误”。

但对于这种高热度的、全民均可参与的游戏,越是火爆,越需要冷静审视。

如果说知识付费是让用户花钱买知识,直播答题俨然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给了不少人“靠知识赚钱”的幻觉。

从火爆程度来看,显然后者更胜一筹。

只是,知识付费也好,直播答题也罢,自始至终,知识都不是核心,而更多的是实现某种商业目的和全民娱乐的工具。

不过,越热闹我们越要清醒地认识到,热钱开道并不等于创新。

当热钱退去、用户参与积极性降低,拿什么来捍卫一个行业的存在价值?

(选自《直播答题:

热钱开道不等于创新))

材料四:

融合了学知识、娱乐性以及赚钱等多方面的新型直播答题,既挽救了日渐衰落的直播行业,又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娱乐答题节目。

在以往的答题节目中,类似于《开心辞典》等,只有嘉宾可参与其中,观众只是作为旁观者,但是在直播答题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主角,从而掀起了一股全民都来参与的浪潮。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相较于以往传统的答题节目,在基数庞大的用户群体中,我们很难规范直播答题用户的作弊行为。

这需要商家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建立相关的防作弊体系,健全相应的惩罚机制等。

对于赢得了奖金的用户,谁来保证奖金到账呢?

没有相关的规范,光靠商家的信誉是行不通的,要知道没有相关部门的制度保障,就无法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这是民众对政府部门信赖的体现,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

除此,一些常识性的题夹杂着商家的广告,我们不得不思考直播答题中的题目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向低俗化,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节目内容。

(选自《直播答题行业该如何规范》)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直播答题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它给直播行业带来了创新,给直播平台带来了不小的收入,值得肯定。

B.直播行业以前给人“低俗”的印象,而直播答题与其不同,这种新型直播形式有可能将直播行业从衰落的趋势中挽救出来。

C.直播答题出现火爆场面与其开辟了新的娱乐方式,从而既可以让人学知识,也可以让人娱乐,还可让人赚钱有很大的关系。

D.现在的直播答题,全体社会民众都参与其中,每个人还都可以是主角,真可谓是身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HBO电视网交互美剧是一种新的创意,给观众提供了多种剧情,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剧情。

B.大多数人对直播答题持乐观态度,当然,也有44.8%的人对直播答题持否定态度,认为平台缺乏公信力。

C.近年来,我国在线直播用户数呈上升趋势,2018年的人数预计达到新高,但相比前一年,增长率会有所下降。

D.知识付费和直播答题两者都把“知识”作为实现某种商业目的和全民娱乐的工具,我们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9.目前我国直播答题存在哪些问题?

商家、政府等该如何对其进行规范?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雷德骧,字善行。

周广顺三年举进士,解褐磁州军事判官。

显德中,入受诏均定随州诸县民田屋税,称为平允。

宋初,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

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

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及奚屿知州,希宰相旨,至则倨受庭参。

德骧不能堪,出怨言,屿衔之。

适有言德骧至郡为文讪上者,屿召德骧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即械系德骧,具状以闻。

太祖贷其罪,削籍徙灵武。

数年,其子有邻击登闻鼓,诉中书不法事,赵普由是出镇河阳。

召德骧为秘书丞,俄分判御史台三院事,又兼判吏部南曹。

太祖崩,以德骧为吴越国告哀使。

还,改职方员外郎.充陕西、河北转运使。

端拱初,迁户部侍郎。

会赵普再入相,宣制之日,德骧方立班,不觉坠笏,遽上疏,乞归田里。

太宗召见,安谕之,赐白金三千两,罢知考课。

会议事尚书省,乘酒叱起居员外郎郑构为盗,御史奏劾,下御史台案问,具伏,帝止令罚月奉而释之。

淳化二年,其婿如京副使卫濯讼有邻子秘书省校书郎孝先内乱,帝素怜德骧,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

德骧坐失教,责授感德军行军司马,并其子少府少监有终责授衡州团练副使。

德骧因惭愤成疾,三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雷德骧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B.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C.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D.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

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其中“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削籍:

文中指削除户口册中登记的名字,将身份变成流民后流放到边疆。

C.登闻鼓:

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

D.考课:

指对各级官吏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与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雷德骧急于当面上奏,冒犯皇上。

德骧急于将官员擅自增加刑罚名目的情况上奏皇上,但皇上没有理睬,他就直接到讲武殿上奏,让皇上大怒。

B.雷德骧不堪上司傲慢,遭到报复。

德骧不能忍受奚屿傲慢的行径,口出怨言,奚屿因此怀恨在心,随后借机将德骧关押起来。

C.雷德骧听说赵普为相,朝堂失态。

德骧在朝堂上听到任命赵普为相的消息,不由自主把朝笏掉落到地上,于是立即上疏皇上,请求回归故里。

D.雷德骧受到家事牵连,惭愤而死。

雷德骧的女婿诉告雷孝先家里发生内乱,德骧和儿子有终受牵连被处罚,德骧惭愧不已,愤恨成病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适有言德骧至郡为文讪上者,屿召德骧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

(5分)

(2)帝素怜德骧,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雨叹(其三)①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③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④,泥污后土何时干。

[注]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

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

“雨虽多,不害稼也。

”②谁比数:

没人关心。

③衡门:

贫者所居。

④仇氏《杜诗详注》中言:

“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长安布衣”是诗人的自称,“布衣”一词反映了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

B.“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

C.颔联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

D.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E.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15.《杜诗详注》说此诗:

“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

”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反映桃花源与世隔绝,完全感受不到时局变迁、朝代更迭的句子是“         ,         ,         ”。

(2)李白在《蜀道难》诗中表达自古以来秦蜀之间没有交往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有位抗战老兵,时常提到自己被日军强掳至中苏边境做劳工的经历,可一旦被追问,却又总是语焉不详,似乎在刻意回避着什么。

②欣赏树洞画的市民络绎不绝,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无不啧啧赞叹,为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拍案而起。

③大学期间,他开始在创新设计方面崭露头角,还曾获得过收音机制作大赛一等奖。

时至今日,亲朋好友要设计新房,都会想到他。

④当德江的移民车队经过280公里的跋涉缓缓驶入大龙大德新区时,热情的当地干部群众胶柱鼓瑟,夹道迎接来自德江的移民百姓。

⑤广西充分利用地缘、人文优势,积极与世界各国许多城市签订了城下之盟,目前已与世界五大洲的34个国家结成103对友好城市。

⑥在这部创造了票房传奇的话剧中,许多一线明星一起用炉火纯青的演技,为观众展示了一出现实主义京味大戏。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美国商务部宣布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令,美国企业被禁在未来7年内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

B.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县里组织消防大队利用消防车对县城区内所有街道及绿化树进行全面清洗,所有的街道被打扫得千干净净、整整齐齐。

C.公众之所以有进入高校图书馆的需求,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而服务又跟不上,不便于民众借阅所致。

D.我国推出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此举旨在加大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和创新,推动湿地旅游和保护的融合与科学发展。

19.高考前夕,同学们在留言板上留言,相互鼓励增强自信,下列留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诲。

C.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汽车技术人员设计安全气囊的初衷是希望气囊充分展开到位之后再来保护乘客,气囊完全展开,  ①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客。

但是,如果不系安全带,  ②  ,和还没有充分展开的气囊接触,这时由于气囊内部的压力还没有达到平衡,没有完全打开的安全气囊还在爆破状态就遇到了乘客的身体,这必然会对乘客造成伤害;如果系上了安全带,就能够在碰撞发生的时候控制住乘客的身体,避免乘客过早的向前倾,从而能够让安全气囊充分打开,  ③  。

21.下面是体育竞技赛场上队友相互加油鼓励的常用手势,你更喜欢哪一种?

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不超过70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

正月初一,一部演绎中国历史传统诗词的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火爆荧屏。

节目以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流行乐,即所谓的“和诗以歌”,用歌声诠释诗词之美。

材料二: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间传统游戏——沙嘎。

全园大、中、小9个班级,330多名幼儿和家长共同参加了活动。

沙嘎是蒙古族氏间传统智力游戏之一,该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竞争意识和合作、分享、谦让以及成功的快乐。

同时,在幼儿们的玩乐中传承、发展和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

材料三:

1937年5月,商务印书馆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撷取公孙杵臼、程婴、子路、荆轲等人的故事,编成《中华民族的人格》小册,向全民推广,激励全民以先民为榜样,保全固有的精神,像典籍中记载的仁人义士一样,筑起血肉长城,保家卫国,这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对传统文化传承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使之形成有机联系,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B项,“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错,文中并未说农业产业不需要创新。

C项,混淆概念,应该是在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基础上推动的龙头企业集群,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巾显示其作用。

D项,“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于文无据。

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错,应是论述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项说法绝对,另外,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不仅仅是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4.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项“又写出了‘我’对父亲的孝心,还暗示了父亲穿上新装时的心理活动”分析错误,标题不能看出“我”对父亲的孝心,也并没有暗示父亲的心理活动,属于无中生有。

5.①父亲的梦境是作者想象的内容,突出我对父亲的怀念,充实了文章内容。

(1分)②揭示了父亲穿上新衣服感受到女儿的孝顺,感到体面地活着而满足的心理状态。

(2分)③突出了父亲追求美好事物、向往体面生活的人性特点,丰富了父亲的人物性格,使得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立体化。

(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6.第一问:

不矛盾。

①父亲鄙视二堂伯的穿戴,其实正是因为父亲对二堂伯的穿戴的羡慕与自己没有新装的失望,体现了父亲的嫉妒与自我安慰。

这从父亲的“叹气”声中可以看出。

(2分)②父亲穿上新装不怕花钱而在镇上住宿的目的是第二天能让乡亲们看到自己的新装,体现了父亲心理上获得满足和优越感的人性特征。

这两者都是人性的自然体现,并不矛盾。

(2分)第二问:

衣锦还乡这种心理是人自然而真实的表现,也是人们对外出者的共同期盼,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