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9881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docx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docx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西门豹治邺人教部编版

26西门豹治邺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了这里贫穷的原因;接着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地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豹、芜、娶”等12个生字,学会“魏、派、媳”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找出邺这个地方贫穷的原因,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1.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何处。

2.将课文改编为剧本,并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把握文章思路,知道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由学生姓氏导入复姓概念,引出本文主人公。

导语:

这个学期就快结束了,大家都熟悉班上的同学了吗?

都交上好朋友了吗?

有谁觉得自己缺少朋友或者不受关注的,站起来向大家简单推销一下自己吧。

就按“姓什么,叫什么,性格怎么样,交友口号是什么”来说。

(学生发言)很好,希望你们能在班上收获更多的友谊和关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名字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个字的,但他们的姓都是一个字。

其实呀,我们国家的姓氏虽然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字,但也有两个甚至更多字的情况,这种姓叫复姓。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的姓氏就是两个字,他姓西门,单名一个豹字。

2.出示课题,介绍人物。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

魏文侯时任邺(今河南安阳一带)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

他在治理邺地时,通过教化百姓,开渠引水,并寓兵于民,使得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预设:

预留充分的自读时间,让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在有疑问的句子旁打上问号。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

西门王出水着灾弟求

会认的字:

荒婆官头血开灌

方法拓展:

“豹、淹、旱”等字可以结合相关图片理解字义;“魏”可以联系学生的姓氏进行记忆;“派、逼”等字可以通过情境造句的方法理解字义。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形近字示例:

饶(求饶)——浇(浇花)

烧(烧水)——绕(围绕)妇(妇女)——扫(打扫)

归(回归)——刍(反刍)

◆顺口溜示例:

烧、浇、挠、饶、绕、晓:

有火才能烧,有水才能浇,有手才能挠,有食才丰饶,有丝来缠绕,有日见分晓。

(2)指导归类识字。

饣:

饶(富饶)饮(饮料)饼(饼干)馆(饭馆)

氵:

派(指派)淹(淹没)浮(浮动)注(注水)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荒芜”的图片,使学生直观认识到“荒芜”代表的意思,然后提示学生思考,得出田地长满野草的原因在于无人管理,自然迁移到“人烟稀少”的概念,明白该词语的含义。

(2)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

预设:

可引导学生根据“提心”“吊胆”的字面意思合理想象,猜测词语的意思,再查阅词典,确定其准确含义。

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在何种具体情境下适合使用该词,并进行造句训练。

(3)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

预设:

提示学生进入该场景——巫婆被扔进了河里,自己也马上要被扔到河里,展开想象,揣测官绅当时的心理、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然后意会“面如土色”的意思。

教师可以补充几张面如土色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提示学生调动回忆,回想自己在班级里“面如土色”时的情形。

小结:

本课的生词既有本身词义复杂的词,也有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才使用的陌生词。

大家一方面可以运用之前学到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查阅历史资料,补充词语相关的文化知识。

3.指导词语归类。

◆ABB式:

眼睁睁一个个

◆ABAC式:

越来越穷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A.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主要人物又是谁?

(战国时候;邺;西门豹)

B.西门豹看到了什么?

又做了什么?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C.经过西门豹的治理,那里最后变成了什么模样?

(庄稼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预设: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再回答问题。

D.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

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他破除(河神娶媳妇)的迷信,又(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故事。

预设:

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合作与交流。

先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分别写了什么。

再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预设:

抓住西门豹的行动变化进行思考,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段落。

如果用起小标题的形式,那么故事的经过可以概括为:

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

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神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

在河神娶媳妇那天,西门豹将计就计,揭穿了“河神娶媳妇”的骗局,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西门豹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古时候,人们由于知识水平不高,很多自然现象解释不了,就创造了各种“神”,把很多自然现象说成“神”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各种迷信思想和迷信活动。

而西门豹却敏锐地看出了这种做法的危害,巧妙地破除了当地的迷信思想,带领百姓走上了一条真正的致富之路。

下节课上,我们就将仔细分析西门豹的所作所为,体会他的大智慧。

小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和词语,朗读了课文,同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层次。

大家的表现都很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在生字书写上进步很大,识记速度也有了很大提升;在朗读老大爷的话时,注意到了人物语气的变化,真不错;在词语理解方面可以当老师的小助手了;还有同学,总结段落大意总能做到简洁、准确。

希望大家能够向他们学习,勇于发言,敢于提问,做一个积极向学的好学生。

因为只有这样做,你们才能真正投入到课堂上来,真正动脑思考,真正达到理解和学习的目的。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熟读课文,交流识字经验。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2.感受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1.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2.指导改编并表演课本剧。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西门豹魏国派出娶媳妇淹水硬逼浮着旱灾徒弟求饶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西门豹通过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最终使邺城的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但是,在邺城横行那么多年的迷信思想,有那么容易破除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西门豹是怎么做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合作学习,初探事情起因。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

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预设:

先由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寻找答案,再与同桌交流,确定答案。

西门豹看到了邺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情景。

(2)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明确西门豹摸清了哪些底细。

①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填表。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提问的目的

老大爷的回答

了解到的情况

这里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了解原因

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河神娶媳妇是主要原因

这话是谁说的

了解作恶的是谁

巫婆说的

巫婆是“首犯”

新娘是哪儿来的

了解谁是受害者

没钱人家的女孩

受害人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了解漳河的情况

没有发过,年年旱灾

漳河的实际情况

预设:

教师点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读出人物的特点,传达出巫婆官绅作恶多端和百姓可怜的情绪。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的“四问”和老大爷的“回答”来填表。

②抓住老大爷回答中的三个“闹”字,理解字义,总括信息。

明确:

这三处“闹”分别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年年闹旱灾”,意思分别为“造成”“操办”“发生”。

可见邺地穷困的根源是迷信思想作怪,获益人是巫婆和地方上的官绅,而邺地实际需要解决缺水问题。

这里既有天灾,又有人祸,百姓愚昧。

(3)轻声读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①“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

”西门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了什么?

明确:

①这句话是“正话反说”。

从表面上看,河神确实很灵,因为河神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

但实质上,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

巫婆和官绅利用这一点来欺骗百姓,搜刮钱财。

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神娶媳妇是个骗局,“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

②这句话一语双关,西门豹要借送新娘惩办首恶的计划已经成竹在胸,这样说是为了防止因过早泄露而打草惊蛇。

2.交流讨论,深挖事情经过。

过渡:

西门豹明显是打定主意要在河神娶媳妇那天破除迷信,那么他具体会怎么做呢?

他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了吗?

他的做法恰当吗?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10~15自然段,跟随老师一起来探究。

(1)学生圈画西门豹的施计过程,教师相机点拨品析重要语句。

A.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为什么要说“这个姑娘不漂亮”?

他真的要另选一个姑娘吗?

明确: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

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要另选一个漂亮的,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神娶媳妇,用这些话做借口。

这样既可以挽救“新娘”,又可以惩罚巫婆,可谓一举两得。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如何理解西门豹此处的行为和语言?

明确: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