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8650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主旋律作品未必很“热”,,,。

,,她构成了一个生机社会完形的精神规则。

①但她给人心灵的抚慰是不可替代的②她是社会浮躁时的一碗清水

③销量未必好、点击未必多、票房未必高④是经济火热、思维骚动时的一丝和谐

⑤主旋律作品观点未必极端,标题未必惹眼球

A.⑤③①④②B.②④③①⑤C.③⑤①②④D.⑤⑨①④②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B.高考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模拟考试中吃了大亏。

C.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D.中国羽毛球队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成绩,队员一归国就受到热烈欢迎,倾国倾城的人们赶到机场迎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凡事预则立。

为了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河北省新近出台了不少举措,旨在通过严加管理来促进校车制度的规范与安全。

B.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ks5u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B、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对工薪阶层有巨大的吸引力。

C、明星出书无可非议,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简直让人不堪卒读。

D、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春天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能享受的一切,轻松地解除了心头的焦虑和感情上的纷扰,,从大自然的微笑中,显露出来。

①充满了闲适欢愉②感受到了闲适欢愉

③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令人沉醉的馨香,到处倾泻着春天的歌

④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春天的歌,到处倾泻着令人沉醉的馨香

⑤大地整个一副快乐的神态⑥整个大地一副快乐的神态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直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都处于市场化程度偏低、管制偏多的状态,这不仅抑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未能满足社会正常的文化消费需求,而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这部分未能满足的文化消费需求将会不断提升。

因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前提下,当政策的东风吹起时,文化产业自然就成为了资本的投资方向。

相应的,资本的这种预期和注入也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力。

   因而可以说,当下资本与文化的相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良机。

然而,能否把握将良机转换为文化产业的良序发展,文化产业却充满了忧虑。

   资本的天性是急功近利,追求的是短时间、高收益。

文化的天性——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是“透出人心”,其最为忌讳的恰恰是“急功近利”,好的文化项目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一个成功的文化产品固然能够为资本带来巨大的爆发式利润增长,但在取得成功之前,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更需要投资者和运营者懂得文化,懂得持续发展,愿意长期浸润在文化中,将打造文化精品的愿望优先于谋取暴利。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涌入文化领域的投资者普遍怀着淘金的情怀,高盈利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因而,很多文化公司面对的不仅是资本的快速注入,还有高回报压力。

   以股权投资为例,一般来说,当风险投资对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会占有相应的股份。

为了确保资本回报,投资者会与创业团队签署对赌协议,要求企业每年盈利需达到一定数额,如果企业不能实现定期业绩,风投所占的股份比重就会上升,直至获得企业的控股权。

   在定期业绩的压力之下,文化企业不可能以厚积薄发、精雕细琢、打造文化精品来作为发展目标,只能以快速发展、做大企业、尽早上市,以便赢得更好的投资方来接盘作为企业目标。

为此,很多文化企业不得不放弃其产品的文化属性,而单纯以商业性来打造产品。

   结果,在文化产业领域内,一方面,最能获得资本注入的仍然是电影、出版发行、演出等商业模式已然成熟清晰的企业;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资金的注入,新成立的文化企业会纷纷按照风险投资的偏好来组建企业团队、构建企业理念。

这是文化与资本相遇时最容易出现的结果,而这一结果的最终结局是,文化企业因丧失了文化属性而被市场淘汰,被资本抛弃。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资本是水,文化产业是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理性长效的投资,可以帮助文化产业做大无形资产,形成战略优势,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升级。

急功近利的投资,则会让文化产业摒弃缓慢沉淀和精雕细琢,放弃文化属性,最终失去文化企业的可持续。

文化产业虽然借着政策的东风赢得了资本的大量涌入,但它与金融资本的对接融合,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节选自《新产经》(2012.06)刘芳《当文化遇到资本》)

7.对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文化产业和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愈趋紧张。

B.现在,决策部门已经意识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给文化产业松绑,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C.我国文化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放宽管制的政策必将提升资本的利润预期,吸引更多资本的注入,这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D.资本注入文化产业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良机,然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资本的天性是急功近利,而文化产业投资周期长,好的文化项目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这是二者矛盾的焦点所在。

B.文化产业不属于高盈利的产业,它需要投资者和运营者懂得文化、热爱文化,把打造文化精品比谋取暴利看得更重。

C.很多文化公司由于定期业绩的压力,不可能把打造文化精品作为发展目标,而不得不放弃其产品的文化属性。

D.电影、出版发行、演出等企业之所以最能获得资本注入,是因为这些企业商业模式已然成熟清晰,资本容易实现盈利预期。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公司为谋取资本的垂青,很容易摒弃对文化属性的追求;这样,文化企业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会被资本抛弃。

这是文化遇到资本时的尴尬。

B.文化与资本天然存在矛盾,如果不能找到恰当方式解决这一矛盾,无论资本盈利状况如何,文化产业都将可能失去其文化属性,并失去资本的青睐。

C.文化产业,特别是新成立的文化企业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

怎样缩短投资周期,降低投资风险,是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D.当资本大量快速涌入时,文化产业如何与金融资本对接融合,实现文化精神与商业精神的融合,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探索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永远的陈寅恪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

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利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

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

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

“他是哪一国的博士?

”梁答:

“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

”曹云祥又问:

“他都有些什么著作?

”梁答:

“也没有什么著作。

”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

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

“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

曹云祥同意了。

   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

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

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

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件皮袍。

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

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

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

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

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

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他是一位“怪人”。

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

此举虽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

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

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

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

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

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

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

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

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

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

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习情况。

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

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胡适曾说:

“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傅斯年也说过: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

”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1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

B.王国维可以说是坚守民族文化而死,向王国维先生遗体告别时,学生们三鞠躬,而陈寅恪三跪九叩,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既是帮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理由,也是诚心之言。

D.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E.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

答:

()()

11.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6分)

12.通过本文作者的介绍,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6分)

13.文章结尾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

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8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

躬捕寇盗,所击辄平。

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

“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

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

“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

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

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大亮言于太宗曰:

“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

”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

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因大稔稔:

庄稼成熟。

B.讽大亮献之讽:

嘲讽。

C.深乖昔旨乖:

违背。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

夸耀。

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

①以惠政闻②大亮密表曰③必通宵假   ④我便通夜安卧⑤而居处卑陋⑥哭之甚恸

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⑥D.②⑤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

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

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

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

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

躬捕寇盗,所击辄平。

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

“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

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

“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

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

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大亮言于太宗曰:

“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

”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

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1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因大稔稔:

庄稼成熟。

B.讽大亮献之讽:

嘲讽。

C.深乖昔旨乖:

违背。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

夸耀。

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

①以惠政闻②大亮密表曰③必通宵假寐

④我便通夜安卧⑤而居处卑陋⑥哭之甚恸

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⑥D.②⑤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

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

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

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

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逍遥游》)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24.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完成小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或七年,辛弃疾时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

②潇湘:

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县汇合之后称潇湘,这里指耒阳地区。

25.诗词讲究通过“炼字”来传神,这首词前两句中哪个字有这种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26.这首词的下阙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有何作用?

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6分)

六、语言表达

27.“一群蚂蚁停在一根水中的枯枝上,突然,河流湍急,蚂蚁危急。

而选择避险的方式决定了蚂蚁能否逃生”。

——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明明白白的道理,却被下面的文字表达为高深莫测、不明不白的内容。

枯枝上的蚂蚁,

(1)如果不能顾及各种动态与静态的综合效应,仅仅凭借观念史中原子化个人主义主张行动,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将使自身解救活动趋于低效甚至完全失败。

(2)如果借助其肢体语言建立集体的意识,并且实现新的规范层面的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的统一,进而得到狭义后果论意义上的集体的获救。

请你对上面的划线文字进行转换,使表达简单明白。

要求:

(1)化复杂为简单,化艰深为浅显;

(2)每句字数在20字以内;(3)不要照抄题干内容。

(6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8.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

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

有拒绝才有追求:

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

29.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给“科学发展观”下个定义。

(5分)

①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方法论。

②它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

③它主张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它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

七、作文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

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

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以“心要在焉”为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ks5u

参考答案

1.C

【解析】③是对热的具体描述。

⑤与开头句式相对。

①转折。

②④句式相同,说明主旋律作品不很热,但却净化心灵。

2.C

【解析】项:

颈的后部。

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

比喻赶得上。

A、朝歌夜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B、目无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D、倾国倾城:

形容女子容貌很美。

(3分)

3.B

【解析】A.搭配不当。

“促进校车制度的规范与安全”不当;C.结构混乱,开始的主语为“美国民众”,最后分句的主语暗换成了“占领华尔街活动”;搭配不当,“抗议……问题”动宾搭配不当。

D.成分赘余。

“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应改为“国人无不为它骄傲”。

4.A

【解析】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③。

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①。

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