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附解析
合肥七中、合肥十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三年级
生物试卷
1.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活细胞中C的含量最高,因此C是细胞内最基本的元素
B.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不同,决定了它们的功能不同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植物缺Mg,无法合成叶绿素,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糖类由C、H、O组成,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
①单糖:
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
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
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2、根据细胞内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的比例,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为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如Fe、Mn、B、Zn、Mo、Cu、Cl等。
【详解】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C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A错误;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存在于含氮碱基中,B错误;组成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C错误;光合作用离不开叶绿素,Mg是叶绿素的成分,缺Mg不能合成叶绿素,也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D。
2.蓝球藻和小球藻在细胞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下列对于这两种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B.均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
C.细胞膜均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D.有丝分裂过程中均会以一定方式形成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常考的真核生物:
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
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3.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蓝球藻和小球藻分别属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小球藻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而蓝球藻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A错误;蓝球藻和小球藻分别属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蓝球藻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小球藻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错误;蓝球藻和小球藻分别属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细胞具有的细胞膜均具有控制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C正确;蓝球藻和小球藻分别属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核细胞能够进行有丝分裂而原核细胞不能,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下列有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苷酸
B.RNA不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C.脂肪和淀粉都是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储能物质
D.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活动的调节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分子,其中最复杂的就是蛋白质分子,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蛋白质分子和其他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总结,例如激素的化学本质有蛋白质、也有脂质等。
【详解】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全称为脱氧核糖核酸,储存着遗传信息,其组成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mRN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有的RNA还有催化功能,B错误;脂肪和淀粉都是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储能物质,C正确;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不一定是蛋白质,如性激素属于脂质,D错误。
故选C。
4.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
B.有O2时,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C.溶酶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D.枯草芽孢杆菌分泌蛋白质没有高尔基体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器分布的归纳:
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和液泡,但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细胞中,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具有液泡;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详解】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都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A错误;有O2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B错误;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溶酶体不能合成水解酶,C错误;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中不含高尔基体,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对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中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因而不具有生物膜结构
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囊泡无关
C.由于细胞膜对Na+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细胞膜上帮助Na+跨膜运输的蛋白质只有一种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分子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三种膜结构构成生物膜系统,但A只问原核细胞是否有膜结构,原核细胞有细胞膜,故有膜结构,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就是以囊泡包裹着神经递质向前膜移动,与前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出间隙的过程,故与囊泡有关,B错误;Na+的运输在一般情况下为主动运输,但在形成动作电位时为协助扩散内流,故细胞膜上帮助Na+跨膜运输的蛋白质不止一种,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分子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相关内容,同时涉及了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相关内容,答题关键是掌握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特点,特殊离子的运输实例。
6.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进行教材相关实验操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其外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呈绿色的叶绿体
B.将其内表皮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大部分呈红色,说明其遗传物质主要为RNA
C.将其内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若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说明其处于等渗溶液中
D.将其外表皮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后,仍然无法观察到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详解】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实验,A错误;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大部分呈红色,说明RNA主要分部在细胞质中,B错误;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制作成临时装片,若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说明其处于等渗溶液或低渗溶液,C错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色素,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进行染色后,无法观察到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7.某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
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中的酶
B.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C.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
D.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不适宜洗涤毛织品、蚕丝织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酶的特性、探究将有油渍、血渍、汗渍的衣服洗净的办法,要求考生识记酶的特性,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正确区分实验的变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中的酶和水温,A错误;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中酶种类不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正确;甲组去除血渍所学的时间相对较短,说明甲组加入了蛋白酶,乙组去除血渍和油渍的时间都相对较短说明乙组加了蛋白酶和脂肪酶,C正确;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不适宜洗涤含蛋白质的毛织品、蚕丝织品,D正确。
故选A。
8.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如图是ATP和ADP、AMP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ADP、AMP和核糖体中都含有核糖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用于暗反应或细胞分裂
C.催化乙和丙过程的酶应该是同一种酶
D.部分酶的组成元素和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和ADP转化过程:
1.酶不同:
酶甲是水解酶,酶丁是合成酶;
2.能量来源不同: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3.场所不同:
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
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TP(三磷酸腺苷),ADP(二磷酸腺苷),AMP(一磷酸腺苷)和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中都含有核糖,A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甲过程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C3还原或细胞分裂,B正确;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不是同一种酶,C错误;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中RNA和ATP的化学元素组成都是C、H、O、N、P,D正确。
故选C。
9.氰化物进入细胞后,会妨碍线粒体的功能,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O2,引起细胞窒息。
在培养植物根尖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氰化物后,根尖细胞吸收K+的速率随之降低(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组织细胞中利用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B.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4h后根尖细胞因缺少能量供应不能吸收K+
D.氰化物会影响O2进入线粒体从而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O2
【答案】B
【解析】
在正常组织细胞中,O2在线粒体内膜上与[H]结合生成H2O,A错误;线粒体功能受阻后由于供能不足,导致K+吸收速率下降,说明细胞吸收K+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4h后根尖细胞仍能吸收K+,速率相对恒定,所需能量可来自无氧呼吸产生的ATP,C错误;氰化物会妨碍线粒体的功能,但不会影响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线粒体,D错误。
10.细胞呼吸过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②或过程①和③
B.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都能进行过程①
C.过程①②都需要O2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D.乳酸菌细胞内,只有过程①会产生[H]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
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③④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详解】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②(有氧呼吸)或过程①和③(无氧呼吸),A正确;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都能进行过程①细胞呼吸第一阶段,B正确;过程①不需要O2的参与就能正常进行,C错误;乳酸菌细胞内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只有第一阶段(过程①)会产生[H],D正确。
故选C。
11.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C、D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②③④⑤表示有关物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若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会升高
C.CO2进入叶绿体后,不能直接被固定形成⑤物质
D.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中的A部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A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B表示叶绿体的基质,C表示叶绿体内膜,D表示叶绿体外膜,①表示水,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三碳化合物,⑤表示(CH2O)。
【详解】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H2O中的化学能,A错误;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短时间内C5的含量会降低,B正确;CO2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④三碳化合物,C正确;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中的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
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下列有关“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能直接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
1
B.利用无水乙醇分离绿叶中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C.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都是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完成的
D.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提取色素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详解】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
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
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可以利用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B错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都是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完成的,C错误;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D正确。
故选D。
13.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B.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
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5OH
D.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O
【答案】B
【解析】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给小麦提供14CO2,14C在小麦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A正确;利用15N标记某氨基酸,如果是分泌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如果不是分泌蛋白也可以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B错误;给水稻提供14CO2,经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含14C,有机物能运输到根部,所以根细胞在缺氧环境有可能出现4C2H5OH,C正确;小鼠吸入18O2后,经过运输进入细胞,参与有氧呼吸,与[H]结合生成H218O,H218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含18O,所以可能检测到尿液含有H218O、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18O2
,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相关实验及其应用,意在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4.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
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夏季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的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减弱
B.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此时温度较低,故A正确;二氧化碳下降从D点开始,D点说明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B错误;FG段二氧化碳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强度太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故C错误;H点二氧化碳浓度最低,说明一天中此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但并不是光合作用最强,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选项
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A
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会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
C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D
利用健那绿染液染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线粒体被染成绿色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教材中生物科学史上的一些经典实验为背影材料,考查生物学史上一些重要实验方法和重要结论,要求学生形成较好的知识网络体系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详解】A.植物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动物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细胞,说明新细胞(子细胞)来自亲代细胞(老细胞),A正确;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会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能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错误;利用健那绿染液染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D错误。
故选A。
16.下列有关人体的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
B.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物质运输速率降低
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癌细胞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
【详解】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A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和核膜面积都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减弱,物质运输速率降低,B错误;细胞凋亡过程中与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合成新的蛋白质,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以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细胞凋亡、癌变和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选项的能力。
17.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属于无丝分裂
B.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快速产生新的红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D.减数分裂能保证卵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只能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A错误;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再分裂,红细胞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中,B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C正确;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因此减数分裂不能保证卵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细胞无丝分裂的特点;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某生物细胞内有24条染色体,处于减Ⅱ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核DNA数依次为( )
A.12、24、0、12B.24、12、0、24
C.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