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江西省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西省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2江西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
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
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
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
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彻里曰:
“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遽止之。
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
廷臣顾忌,皆莫敢言。
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彻里辩愈力,且曰:
“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
”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
“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
”他栅②闻之,悉款附。
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语文新高考博客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
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
旧时办学用的公田。
②他栅:
其他营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
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
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
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
登记,没收
【答案】B (慰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D.其返汝耕桑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答案】C(A、第一个“以”,来,表目的;第二个“以”,连词,表承接。
B、第一个“且”,况且,表递进。
第二个“且”,将要。
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
D、两个都是语气词,但第一个表委婉语气,第二个表反诘语气。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答案】D(排除法,“廉洁无私”只能是D项)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
(关键词:
所以、安、鬻)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
(关键词:
毁诋、左右、批其颊。
)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我的意思是你们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
(关键词:
岂、良、所致。
)
(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
还,报曰: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
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
庄助复为请告,上曰:
“汲黯何如人哉?
”助曰:
“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
“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
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
“大将军尊重,军不可以不拜。
”黯曰:
“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
”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注】①谒者:
官名。
②告:
休假。
③贲、育:
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④青:
卫青,汉武帝时名将。
⑤揖客:
只揖不拜之客。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
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矫:
假托
C.责大指而已指:
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夺:
强取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夺:
改变。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作《师说》以贻之
B.上贤而释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告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尊宠于群臣无二
以勇气闻于诸侯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含义的能力。
前一个为连词,表因果,“因而”;后一个为连词,表转折,“却”。
A项均为介词,表目的,“用来”。
C项均为介词,“替”。
D项均为介词,“在”。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言句式及虚词进行断句。
可用排除法,如根据A项“黯前奏事上不冠”是两层意思,应在“黯前奏事”和“上不冠”中间停顿;B项“望见黯”中“黯”做“望见”的宾语,“望”“见”中间不能停顿;D项“上不冠”中“上”做“不冠”的主语,“上”“不冠”中间不能停顿,即可加以排除。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译文: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译文: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译文:
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
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
返回之后,报告说:
“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
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
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
”汉武帝认为他贤德,因而赦免了他的罪。
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
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
汲黯身体多病,汉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
庄助又替他请假。
汉武帝说:
“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
”庄助说:
“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
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自己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
”汉武帝说:
“说得对。
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
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在军中任命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都归卫青统领。
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有人劝汲黯说:
“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
”汲黯说:
“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
”卫青得知,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踞厕:
坐于床侧。
一说,坐在厕屋里)接见他;丞相公孙弘谒见汉武帝,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到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
曾经(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10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
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
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
“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
“至阵而乱行者,斩!
”公亦令曰:
“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
”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于是武康公叹曰:
“王氏有儿矣!
”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
“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
”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
公固辞: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
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
“是尝害公者,今死矣。
”公愀然曰:
“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
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及就之,温如也。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
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
②护:
统率。
③帖:
安定,顺从。
④按辔:
扣紧马缰缓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
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除:
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属:
连接
D.公愀然日:
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
忧愁凄怆的样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
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
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A、薄,迫近,引申为进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薄”的确有鄙薄、轻视的意思,但判断实词是否使用正确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答案】C代之所得俸禄;指示代词,这。
(A、连词,都表承接B介词,都译为“在”D助词,都可译为“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要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在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卖酒者传
魏 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
“汝能饮酒否?
”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卖酒者问曰:
“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曰:
“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曰:
“几何数?
”曰:
“子母②四百金。
”卖酒者曰:
“何忧为?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客多负,私怏怏曰:
“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
“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
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宜死。
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
“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
价毋亏乎?
”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
又召诸子贷者曰:
“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
”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
“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
”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
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
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
或问之,曰:
“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
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
①平事:
评议事情。
②子母:
利息和本金。
③责券:
求取借据。
④谈五行:
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
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 吾侪:
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 捐:
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 立:
订立。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江西卷)
【答案】
(1)D
【解析】“立”应为“立即”的意思。
(2)D
【解析】A项,疑问句句末,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
译作“呢”。
B项,所+动词=名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C项,代词,这样。
D项,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
(3)C
(1)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2)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3)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参考译文:
(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
一生从不欺负别人。
有的人派奴仆、婢女来买酒,卖酒者一定问:
“你能饮酒吗?
”有的人(来买酒的)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卖酒者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买酒的人)拿着回去。
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
卖酒者询问道:
“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
”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
“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不肯还贷,将要被起诉。
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得安息了!
”卖酒者询问:
“你们担保了多少钱?
”他们回答:
“本息一共四百两。
”卖酒者说:
“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
”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并不求取借据。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下大雪,不能继续前行。
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
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买肉一同吃喝。
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
“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吗?
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从我这赢的钱。
”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
卖酒者笑着说:
“哪里有主人竟用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
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有个方术之士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判定卖酒者将死。
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卖酒者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
“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
价格没有吃亏吧?
”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
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
“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
”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
“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
”到了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亲戚朋友面面相觑,等到半夜才散去。
在那之后,卖酒者又活了七年。
魏先生说:
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
有人问他,他说:
“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
”唉!
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
“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
“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
“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及三年,又诵之曰: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
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
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
②乡校:
乡间公共场所。
③范宣子:
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
④封洫:
田界。
⑤伍:
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
⑥舆人:
众人。
⑦褚:
储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 克:
能够。
B.郑伯如晋 如:
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
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
边远的地方。
10.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11.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
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江西卷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