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果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7299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成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流成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流成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流成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流成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成果总结.docx

《物流成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成果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成果总结.docx

物流成果总结

 

物流成果总结(总9页)

 

“工管结合”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结

 

“工管结合”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背景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等交叉学科大量兴起,其中作为最大的传统学科的工科与管理科学相互融合与渗透出现了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工程管理等新学科,随着学科融合的不断加深,工科与管理科学交叉而产生的专业数还会不断增大。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主要“生产制造”部门,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也需要随着需求的不断改变而相应调整。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把握企业对“工管结合”学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陕西科技大学在2000年创办了物流专业,2002年创办了工业工程专业,尤其是物流工程专业,在国内创办较早,该专业目前也是学校的特色专业。

物流工程和工业工程专业具有的共同点是以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具有“工管结合”的特征,学生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

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以及目前大学生所欠缺的创新实践能力,自物流和工业工程专业创办起,紧抓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学科的特点,既要保留两者的优势,又要体现自身特色,突出交叉课程的特点。

经过12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管结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工管结合”课程体系

1.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平台搭建

根据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通过对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调研、相关兄弟院校交流、用人单位学生能力需求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培养计划修改方案。

先后走访陕汽集团、东风发动机厂、中航工业、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单位,撰写《陕西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和《陕西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见附件)。

同时,在我校工业工程和物流工程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针对企业制作《大学生能力需求及实习生满意度》问卷调查(见附件),通过后期数据统计得到了《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矩阵》(附件),并以此为基础完成陕西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QFD的工程型人才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对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做了较大的调整。

将机电基础实验和机设基础实验整合为机械基础实验,适当增加机械零部件测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综合应用能力体现较强的实验,并增设专业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新培养方案以基础课和通识课为根基,建立相关的工程类课程、管理类课程以及专业特有交叉学科课程三者结合的课程群,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构建包括常规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外、新增综合实训、综合课程设计、实习和课程设计相结合、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等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内容。

 

图1:

工管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平台

2.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主开设专业综合实训

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除开设常规的课程设计与实验外(附表),针对工业工程和物流工程专业分别开设1-2门专业综合实训,要求学生在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的基础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

专业综合实训整合专业各单项实验中的知识和技能,融合了各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锻炼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实训实验室模拟喷油泵的总装生产线,以压缩总装时间为实验目标,学生分组完成喷油泵15个工序的组装并记录下自由节拍时的总工时,随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尽可能的进行总装时间的压缩;物流工程专业综合实训实验室模拟生产制造企业物流部门的日常运作,要求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以满足生产制造企业的日常物流需求为目标;工业企业运作模拟综合实训通过沙盘推演体会ERP思想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的作用,在实验中促进学生的生产制造和企业管理知识融合。

通过以上各类综合实验实训,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表1: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表

序号

实训课程

实训性质

学时

学分

针对专业

内容

培养能力

1

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实训

必修

24

1

工业工程

生产线平衡、标准工时、动作分析等工业工程常用方法

IE软件应用、车间调度、现场管理、组织协调

2

物流工程专业综合实训

必修

24

1

物流工程

企业进销存仿真、生产计划与排程、物流分拣、仓储运输等常用方法

物流仿真软件、进销存管理、团队协作

3

工业企业运作模拟综合实训

必修

32

工业工程

物流工程

将企业各部门的转换成沙盘模型,学生自主经营

“工程与管理结合”的视角与思想

3.以培养综合创新能力为主开设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要求学生在给定的项目背景下,运用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传统的专业课课程设计由于学科知识体系独立,多为具体的课程服务,缺少衔接纽带,没有形成体系,学生进行某门课程设计时并不用考虑对其他课程设计的影响,但在实际中,一个项目的实施要考虑诸多因素,且这些因素之间是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工业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考虑机械设计、设施规划、生产制造、工程经济、物流分析等因素,选题结合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实习企业的实际问题、教师横向科研项目子课题,鼓励学生创新研究方法,运用多学科知识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流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考虑物流设施规划、配送中心设计、软件系统开发、运输与仓储设计等因素,选题结合历届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物流行业前沿技术、热点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成课题组,针对具体选题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和方法为所选问题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校企合作,搭建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是大学生了解企业实际,联系现实问题、了解社会需求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的途径。

根据“工管结合”的学科特点,我们在课程体系设计时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安排多次实习,针对与专业相关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本着大范围的层层深入的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实习,熟悉不同类型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发展模式。

在不断与企业加深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将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带回学校,通过与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结合,既为学生提供研究内容,又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逐渐摸索出校企合作新的形式,丰富了校企合作内涵,前期与东风商用车发动机厂、山西刚玉物流设备公司、中国物资储运公司西安分公司、咸阳纺织机械厂、咸阳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南京六维物流设备实业有限公司、西安中萃可口可乐公司、西安邮政、西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等不同类型企业签订协议。

近两年随着教育部“卓越计划”中提出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开拓实习基地,先后又与西安威仁设备有限公司、西航集团、陕西通汇汽车物流有限公司、顺丰物流、建立了双向共赢合作协议以及实习基地协议。

(附件)

在实习过程中,坚持贯彻“一中心、两配合和四步法”的指导思想。

“一中心”指以问题为中心,在各类实习中以问题提出和解决为中心,鼓励学生在企业中寻找问题发现不足,体现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以“改善”为目标的专业特色,锻炼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寻找素材;“两配合”指带队专业老师与工厂师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师傅主要讲工艺、讲流程,老师讲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与学生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与讨论,协助学生分析解决思路和研究方向;“四步法”指学生生产实习中应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做好四步,包括提出问题、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改善方案四个步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考和提出改善方案的能力。

我校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专业实习队通过精心的组织管理和安排部署,在生产实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队于2008、2011年两次荣获校优秀生产实习队(其中2011年工业工程生产实习队的总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得到了院校两级领导的肯定,学生对生产实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实习效果显著。

三、以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竞赛体系

针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普遍存在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竞赛体系。

通过强化竞赛的“三个结合’、“两个互动”、“一个转化”,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以此为契机,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竞赛体系

围绕提高工业工程和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这个中心,构建了4个阶段、4个层次、3个类别的多层次、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如图1所示。

并形成了“ERP沙盘模拟对抗赛”、“SAP技能应用大赛”、“工业工程改善创意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等一批品牌竞赛项目。

构建了院级竞赛、校级竞赛、省级竞赛和国家级竞赛层层递进的竞赛项目平台,形成了院级选拔、校级选拔、省(市)级初赛、全国决赛的层层选拔机制,各类大学生竞赛项目见支撑材料。

图2.多层次全方位的大学生竞赛体系

2、通过“三结合、两互动、一转化”,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竞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实验室开放结合、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

竞赛所需知识覆盖面广,实践性强,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历届大赛的内容和案例竞赛融入到日常实践教学活动中,并与专业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等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水平;结合各项竞赛,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与实验室开放紧密结合起来,既保障大赛顺利进行,也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提供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利于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竞赛特别是综合类竞赛项目,是基础与专业结合的最佳载体。

通过综合类竞赛项目的训练,学生将所学的基础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系统整合、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贯通,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学到了许多课堂学不到的综合知识,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校企互动、跨学科互动

开展的“用友ERP沙盘对抗赛”、“SAP技能大赛”、“顺丰杯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采取企业提供竞赛软硬件赞助、企业冠名赞助、企业提供竞赛成绩优秀者获得到企业试用实习机会、邀请行业人士参与竞赛的评判工作等多种形式,部分学生成果在企业得到了应用,实现校企互动。

对于综合类、创新类竞赛项目,尽可能吸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和不同年级的学生。

由于工业工程和物流工程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等多个学科,为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优势,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院组队参加大赛。

跨专业、跨学院组队的小组评审时适当加分,为跨学科学生团队的形成创造条件,使参赛学生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贡献自己的思想,并了解他人学习方式,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从而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3)建立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完善的竞赛成果转化机制是促进竞赛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

例如:

将竞赛中产生的优秀设计申请专利;竞赛中产生的优秀方案转化为实践教学案例进入到学校案例库中;竞赛中产生的优秀产品,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多渠道的交流,将其转化为具有应用价值的项目。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竞赛成果得到二次开发利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三个结合”、“两个互动”、“一个转化”,深化了竞赛内涵,推动了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近年来,有近8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的竞赛奖励二十多项,成绩斐然。

以工业工程和物流工程专业学生为主组队参赛的队伍在2010、2011和2012年的陕西省工业工程改善创意大赛中,共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在2010年举办的顺丰杯全国物流大赛,我校参赛的两支队伍分别进入决赛和复赛,并最终获得三等奖,在全国二百多所院校共400多支队伍的激烈竞争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此外,两个专业的学生还在SAP移动应用开发大赛、机械创新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中获得多项奖项(见附件)。

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手段充分展示了我校“工管结合”培养模式的硕果,达到了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

四、教学科研互动,检验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高校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体,又是科研的主体,承载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而科研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本科教学也有积极的反哺作用,依托本项目组成员的科研成果,将最新的学术科研信息和成果穿插于教学课堂上,课下也积极组织和吸纳大学生及早进入研究课题。

如制定措施,并根据教师的研究课题,保证大部分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特别是面向低年级学生开放科研实验室,让学生了解、认识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启发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通过设立科研小助手等项目,将部分优秀本科生在三年级就吸纳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使学生在较早阶段就和专业接触,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并筛选有潜质的学生从事更深层次的科学训练;由综合实验和综合课程设计开始逐步提高实验内容、课程设计内容与科研项目的结合度,并将毕业论文选题与科研项目结合等。

以上措施不仅大力推进了教学改革,也显著的提高了学生们积极参与科研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科技素质,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不仅将学习的知识付诸于科研实践,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以本科生为主参与的科研项目达20项,其中鄢陈等同学负责项目“自动化立体仓库优化调度系统的研发与设计”获国家级创新项目立项。

五、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本成果是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采用“培养→提高→检验”三阶段的培养模式,应用及推广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居我校前列,2011年工业工程一次性就业率名列全校第一。

顺丰速递、达策公司等多家企业以提供奖学金的形式争取毕业生,不少用人单位用“订单式”方式招聘,目前有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2)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毕业生平均考研率20%以上,考取了中科院、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有多名毕业生选择赴海外著名大学深造。

(3)按“真实课题”和“科研课题”进行毕业论文的思路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多名同学的毕业论文在校企合作搭建的实习平台上获优秀毕业论文奖,学生课题研究与设计质量受到企业的高度赞誉。

(4)近年来以工业工程和物流工程专业学生为主组队参加的各项科技大赛,成绩斐然,在包括陕西省工业工程改善创意大赛、全国物流设计大赛、SAP移动应用开发大赛、机械创新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中获得多项奖项。

(5)在该培养模式下,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队多次获校优秀生产实习队。

(6)本成果可推广应用于“工管结合”类的其它专业或是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其它专业,也可应用于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

本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和易推广性,可以在省内及全国高校的“工管结合”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