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696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docx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docx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

课程教学大纲审阅意见表__主任:

您好!

现送上

课程教学大纲

份,请予审阅。

审完后,请填写审阅意见表,连同原稿于

日前一并返回为感。

送审单位:

汽车工程学院

送审人:

联系电话

价科学性符合教学计划要求,体现该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先进性知识内容较新,反映学科前沿动态。

逻辑性遵循教学原则,体现学科体系要求。

合理性重点、难点突出,学时分配合理。

应用性重视应用能力培养及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审阅意见:

专业系

审阅人(签名____)

审阅院(系)意见:

签名____(盖章)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微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

Microbiology课程类别:

选修课程学分数:

4课程学时数:

54授课对象:

口腔八年制

参考教材:

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本课程的前导课程:

生物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七八年制的专业基础选修课。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利用这些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1)系统地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其营养、代谢、生长以及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和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2)较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

教学要求:

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答疑、课后作业

四、教学内容(需标注熟悉、掌握、了解)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这一章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学在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特点等。

主要内容: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4、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展望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以实验课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使学生重点掌握微生物学中几项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涂片染色技术、显微观察技术及菌种保藏技术等,同时了解微生物的形态。

重点和难点:

本章难点对三大类微生物的认识与区分;教师需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实验课做好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

主要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掌握)

1、无菌技术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

3、微生物保藏技术

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掌握)

1、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2、制片和染色技术

第三节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形态和大小(了解)

1、真细菌和古细菌

2、真菌

3、藻类

4、原生动物

第三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验为辅,使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尤其区分出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难点是不同微生物细胞壁结构的多样性,尤其要注意G+和G-菌的区别及应用;

主要内容: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熟悉)

1、细胞壁

2、细胞壁以内的构造

3、细胞壁以外的构造第二节真核微生物

1、细胞壁

2、纤毛和鞭毛

3、细胞质膜

4、细胞核

5、细胞质和细胞器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营养要求”一节以自学为主,“培养基”一节以课堂讨论为主(事先布置思考题),然后以总结讨论课形式介绍有关“培养基”内容与“物质运输”内容,使学生重点了解培养基的组成原理和各营养物的生理功能。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及营养类型,难点是对各营养类型碳氮能间关系的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掌握)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第二节培养基(熟悉)

1、配制原则

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第三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掌握)

1、扩散

2、促进扩散

3、主动运输:

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

4、膜泡运输

第五章微生物代谢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以“产能代谢”为主,以“物质代谢”为辅,重点介绍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有各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的代谢产物,从而激发学生去开发未知的微生物世界,以寻找新的代谢产物的可能性(即微生物新产品的开发)。

重点和难点:

能量代谢是本章重点,难点是微生物产能代谢不同途径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内容:

第一节代谢概论(了解)第二节微生物产能代谢(熟悉)

1、生物氧化

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3、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4、能量转换

第三节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熟悉)

1、细胞物质的合成

2、其它耗能反应:

运输、运动、生物发光第四节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熟悉)

1、酶活性调节

2、分支合成途径调节:

同功酶、协同、累加等第五节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熟悉)

1、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2、次级代谢的调节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讲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以及影响生长的环境因子和控制生长的理化因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于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中,利用环境因子或理化因子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重点和难点:

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并理解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的作用;

主要内容:

第一节细菌的个体生长(掌握)

1、染色体DNA的复制和分离

2、细胞壁扩增

3、细菌的分裂与调节第二节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1、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2、生长的数学模型

3、主要生长参数

4、连续培养

5、同步培养

第三节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1、丝状真菌的生长繁殖

2、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第四节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的测定

1、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第五节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1、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

2、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第七章病毒(自学,该章内容学生在《医学微生物》中会系统学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内容相对独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非细胞生物——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其中讲述重点包括: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复制周期等。

重点在于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感染循环和溶性等,难点在于“噬菌体的复制合成”。

通过介绍几种亚病毒因子把学生思路引向由“朊病毒”引起的思考,从而把基础微生物学与科学前沿结合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病毒与细胞型生物的区别——病毒的特征及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

难点是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二、病毒的宿主范围

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第二节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病毒的分离和纯化

二、病毒的测定

三、病毒的鉴定第三节毒粒的性质

一、毒粒的形态结构

二、毒粒的化学组成第四节病毒的复制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三、病毒的大分子合成

四、病毒的装配与释放第五节病毒的非增值性感染第六节亚病毒因子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包括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介绍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诱变育种和重组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常规育种技术,并通过认识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微生物基因组结构进而认识微生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关系,从而把微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联系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

主要是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接合作用、转导、转化、性导、酵母的遗传特征、真菌的准性生殖、微生物育种及突变菌株的筛选;难点是转化,转导,性导,结合及准性生殖等一系列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熟悉)第二节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第三节质粒和转座因子第四节基因突变及修复(掌握)

1、突变的类型及其分离

2、突变的分子基础

3、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掌握)

1、接合作用

2、转导

3、转化

第六节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征((了解))

1、酵母的遗传特征

2、丝状真菌的准性生殖第七节微生物育种(了解)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内容以自学和讲授相结合,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重点认识极端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等新的生长点。

重点和难点: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较重要;

主要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

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2、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第二节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

1、微生物群落

2、土壤、大气和水域中的微生物

3、动、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4、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5、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霉腐控制

第三节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了解)1人体微生物

2病原微生物通过水体中的传播3病原微生物通过土壤中的传播4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的传播第四节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了解)

第十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认识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而了解生命三域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重点和难点:

进化的测量指征;三界生物理论;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参考书目;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特征,包括基因型特征和表型特征;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p技术。

主要内容:

第一节进化的测量指标(掌握)第二节细菌分类(熟悉)

第三节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了解)第四节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及自动化分析^p技术(了解)

第十一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了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内容实际上是全书知识的综合应用,重、难点相对较少;因此自学为主,教师只就学生疑问进行讲解。

重点和难点:

真细菌的多样性;古细菌的多样性;真核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内容:

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1、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真细菌的主要类群

3、放线菌的主要类型第二节古细菌的多样性

1、古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极端嗜盐古细菌

3、产甲烷古细菌

4、嗜热古细菌

5、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6、微生物生存的温度极限

7、古细菌-------地球早期的生命形式第三节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1、真核微生物系统发育总观

2、藻类

3、真菌

4、粘菌

5、原生动物

第四节微生物资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感染和免疫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在微生物学中是比较偏医的一章,由于学生会在《医学免疫学》等必修课程中系统学习,为了避免重复教学,这里仅初步介绍细菌性传染机制和人体(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学生了解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人体(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学的实际应用,本章通篇都较难掌握,各种技术易混淆,因为部分内容与人体生理学联系较紧密。

主要内容:

第一节传染的机制(掌握)

1、传染的途径与机制

2、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二节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