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912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4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docx

《《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docx

《中西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

一、习题精选

A.1型题

1.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应属

A.新生儿期

B.幼儿期

C.婴儿期

D.学龄期

E.学龄前期

2.1岁正常男孩进行体格检查,其标准身长约是

A.50cm

B.60cm

C.65cm

D.75cm

E.85cm

应试点拨:

本题考查小儿身高的计算。

一般正常小儿出生时身长为50cm,生后第一年内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计算可得75cm。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缓慢约10cm,2周岁以后身长可按照公式计算。

3.下列各项,对小儿生理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脏腑娇嫩

B.易虚易实

C.形气未充

D.生机蓬勃

E.发育迅速

4.关于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正确的是

A.由下而上

B.由细到粗

C.由高级到初级

D.由简单到复杂

E.由远及近

应试点拨:

本题考查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近到远、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规律。

5.小儿正常前囟闭合的时间是

A.6~8个月

B.4~5个月

C.10~12个月

D.12~18个月

E.18~24个月

6.小儿开始更换恒牙的年龄是

A.2~3岁

B.4~5岁

C.6~7岁

D.8~9岁

E.10岁

7.健康小儿1岁时,其头围是

A.38cm

B.46cm

C.50cm

D.52cm

E.64cm

8.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A.婴儿期

B.新生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幼儿期

9.称小儿为“纯阳”之体,应理解为

A.小儿纯阳无阴

B.小儿阳盛阴衰

C.小儿生机旺盛

D.小儿脏腑娇嫩

E.小儿气血未充

应试点拨:

本题考查小儿生理特点。

“纯阳”最早在《颅囟经•脉法》中提出,“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阳元阴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纯阳”即是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

10.按公式计算,6岁小儿收缩压的正常值是

A.75mmHg

B.80mmHg

C.82mmHg

D.92mmHg

E.100mmHg

应试点拨:

童时期正常血压可用公式计算:

收缩压(mmHg)=2×年龄(岁)+80;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11.小儿出生后能独自坐稳的月龄

A.1~2个月

B.2~3个月

C.3~4个月

D.4~5个月

E.6~7个月

应试点拨:

小儿大运动的发育规律概括为:

二抬四翻六能坐,七滚八爬周能走。

12.小儿哭声绵长,口作吮乳状,多是

A.针刺

B.腹痛

C.口疮

D.饥饿

E.积滞

13.3岁以下小儿正常指纹为

A.色泽青黑显于风关

B.淡紫隐隐显于风关

C.色泽鲜红显于风关

D.淡紫隐隐显于气关

E.淡紫隐隐显于风关之下

14.察指纹的适用年龄是

A.5岁以内

B.4~5岁

C.4岁以内

D.3~4岁

E.3岁以内

15.下列各项,不属按诊内容的是

A.按皮肤

B.按四肢

C.按毛发

D.按胸胁

E.按头颅

16.3周岁小儿按公式计算,身长体重应该是

A.身长85cm、体重12kg

B.身长90cm、体重14kg

C.身长90cm、体重12kg

D.身长100cm、体重14kg

E.身长120cm、体重26kg

应试点拨:

生理常数。

正常小儿出生时的身长平均为50cm,第一年内增长最快,约生长25cm,第二年增长稍慢,约10cm。

2~12岁身高计算公式:

身长(高)cm=年龄×7+70。

A.2型题

1.患儿,6个月。

每闻声响则惊哭不安。

其病位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2.患儿,3岁。

晨起流涕、喷嚏,未经用药,当晚症状消失。

其易趋康复的生理基础是

A.发病容易

B.传变迅速

C.纯阳之体

D.稚阴稚阳之体

E.脏腑娇嫩

3.6个月婴儿,夜间哭闹,多汗烦躁,发稀。

此时应首先添加的辅食是

A.鱼泥

B.蛋黄

C.鱼肝油制剂

D.肝泥

E.肉泥

4.患儿,2岁。

生后至今不能站立与行走,头项歪斜。

其病变脏腑是

A.肝脾

B.肺脾

C.心肾

D.心脾

E.脾肾

应试点拨:

五迟五软主要和脾肾有关,脾主肌肉,肾主骨。

5.患儿,3岁。

常出现厌食,食后腹痛腹胀。

其治法是

A.清热化滞

B.杀虫消积

C.消食导滞

D.健脾理气

E.健胃养阴

应试点拨:

小儿脾胃薄弱,若饮食不节,则脾胃运化无权,治宜消食导滞。

6.患儿,3岁。

夜间发热,腹壁手足心热,腹满不食。

病因可能是

A.阴虚燥热

B.外感风热

C.阳明热盛

D.内伤乳食

E.湿热蕴滞

7.患儿,4岁。

过食生冷,现感腹部不适。

可能损伤的是

A.肝阳

B.脾阳

C.肺阴

D.脾阴

E.肺气

应试点拨:

小儿脾常不足,过食生冷,易伤脾阳。

8.患儿,1岁。

大便呈果酱色,伴有阵发性哭闹。

其诊断应是

A.痢疾

B.食积

C.肠炎

D.疳证

E.肠套叠

应试点拨:

小儿婴儿大便果酱色,伴有阵发性哭闹,常提示肠套叠的发生。

B.1型题

A.肾常虚

B.肺常不足

C.肝常有余

D.脾常不足

E.稚阴稚阳

1.小儿易见高热、惊厥,其病机是

2.小儿易患解颅、五迟五软,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常不足

C.稚阴稚阳

D.肾常虚

E.肝常有余

3.以上小儿生理特点中,小儿易见感冒、咳嗽,缘于

4.以上小儿生理特点中,小儿常见呕吐、泄泻,缘于

二、参考答案

A.1型题

1.A.2.D3.B.4.D5.D

6.

C.7.B.8.A.9.

C.10.D

11.

E.12.D13.

E.14.

E.15.

C.

16.B.

A.2型题

1.A.2.

C.3.

C.4.

E.5.

C.

6.D7.B.8.

E.

B.1型题

1.

C.2.A.3.B.4.A.

三、难题解析

A.1型题

7.B.一般孩子出生时头围在3334cm。

在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增长6cm,故1岁时头围为46cm;生后第二年头围增长减慢,2岁时头围48cm15岁时为50cm;15岁时头围接近成人为54~58cm。

8.A.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婴儿期,初步适应了外界环境,生长发育迅速。

B.小儿适应能力及御邪能力较差,易出现疾患。

C.小儿

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日趋完善。

D小儿发育仍稳步增长。

E.小儿体格增长较婴儿期缓慢。

14.E.察指纹是对3岁以内的小儿用以代替脉诊的一种辅助诊法,用以辨别婴幼儿疾病的病因、性质并估计预后等。

第二单元新生儿疾病

一、习题精选

A.1型题

1.下列各项,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

A.蛋白质代谢异常

B.胆红素代谢异常

C.脂肪代谢异常

D.糖代谢异常

E.水盐代谢异常

应试点拨:

本题考查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的黄染。

2.下列症状中可在阴黄中出现的是

A.黄色鲜明

B.大便灰白而溏

C.烦躁神昏

D.身有微热

E.舌苔厚腻微黄

3.下列关于病理性黄疸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或太晚

B.黄疸程度较重

C.黄疸持续时间较短

D.黄疸进展快

E.有伴随症状

4.治疗新生儿湿热胎黄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茵陈四苓散

B.膈下逐瘀汤

C.茵陈蒿汤

D.茵陈理中汤

E.羚角钩藤汤合茵陈蒿汤

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寒湿胎黄证的治法是

A.清热利湿

B.活血化瘀

C.温脾化湿

D.平肝息风

E.解表化湿

6.下列各项,与胎黄发病无关的脏腑是

A.肝

B.胆

C.胃

D.肺

E.脾

应试点拨:

本题考查胎黄。

本病主要因湿热之邪阻滞脾胃,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

A.2型题

1.足月新生儿。

出生3天后皮肤发黄,吮乳及大便正常,其诊断是

A.病理性黄疸

B.新生儿败血症

C.生理性黄疸

D.新生儿溶血症

E.阻塞性黄疸

2.足月新生儿。

出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色深晦黯,面色少华,青筋怒张,胁肋下有痞块,舌质黯红伴少许瘀斑,苔黄,指纹紫滞。

其首选方剂是

A.茵陈理中汤加减

B.茵陈蒿汤加减

C.黄连解毒汤加减

D.羚角钩藤汤加减

E.血府逐瘀汤加减

3.男婴,生后15天。

症见面目皮肤发黄,黄色淡而晦暗,身倦神疲,四肢不温,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自腻,首选方剂是

A.血府逐瘀汤

B.参苓白术散

C.茵陈理中汤

D.当归四逆散

E.茵陈蒿汤

4.足月新生儿,25天。

出生后2周出现身黄,目黄,其色晦暗,精神倦怠,四肢欠温,不欲吮乳,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质偏淡,舌苔白腻。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茵陈理中汤

B.茵陈蒿汤

C.血府逐瘀汤

D.茵陈四苓汤

E.茵陈四逆汤

应试点拨:

本题考查新生儿黄疸的辨证论治。

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寒湿蕴阻脾胃,肝胆疏泄失常而出现面目皮肤发黄,其色晦暗,持续不退。

湿阻脾胃,脾失健运而见呕吐腹胀、不思乳食。

舌苔及指纹亦为湿阻脾胃之证,故辨证为寒湿阻滞,治以温中化湿,方用茵陈理中汤。

B.1型题

A.出生后2周

B.出生后2~3天

C.出生后6~7天

D.出生后24小时内

E.出生后4~5天

1.生理性胎黄,黄疸出现的时间是

2.病理性胎黄,黄疸出现的时间是

二、参考答案

A.,型题

1.B.2.B.3.

C.4.

C.5.

C.

6.D

A.2型题

1.

C.2.

E.3.

C.4.A.

B.1型题

1.B.2.D

三、难题解析

A.1型题

4.

C.新生儿湿热黄疸,治以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

A.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B.用于气滞血瘀证。

D用于寒湿黄疸。

E.用于胎黄动风。

5.C.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寒湿胎黄证治以温中化湿,方用茵陈理中汤。

A.2型题

3.

C.婴儿先天不足,脾阳本虚,寒湿阻滞所致胎黄,其黄色晦暗,舌质淡,苔白腻,治以温中化湿退黄,方选茵陈理中汤加味。

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一、习题精选

A.,型题

1.下列各项,丕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部位是

A.鼻

B.鼻窦

C.咽

D.喉

E.肺

2.小儿感冒发病率最高的年龄阶段是

A.新生儿

B.婴儿

C.婴幼儿

D.学龄前儿童

E.学龄儿童

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应以何法为主

A.清法

B.分利

C.解表

D.宣肺

E.通腑

4.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兼夹证是

A.夹湿、夹惊、夹滞

B.夹火、夹痰、夹食

C.夹风、夹痰、夹食

D.夹痰、夹滞、夹惊

E.夹寒、夹痰、夹湿

应试点拨:

本题考查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以感受风邪为主,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常虚及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所以小儿感冒易发生夹痰、夹滞、夹惊。

5.小儿支原体肺炎应首选的抗生素是

A.红霉素

B.罗红霉素

C.链霉素

D.白霉素

E.青霉素

6.治疗小儿肺炎首选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的证型是

A.风寒闭肺

B.风热闭肺

C.痰热闭肺

D.毒热闭肺

E.阴虚肺热

7.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咳嗽频作,咽痒,鼻塞流涕,咳痰稀薄,苔薄白,脉浮紧。

其证候是

A.风寒咳嗽

B.风热咳嗽

C.痰热咳嗽

D.阴虚咳嗽

E.痰湿咳嗽

8.小儿肺炎按病因分类,下列错误的是

A.细菌性肺炎

B.病毒性肺炎

C.过敏性肺炎

D.吸入性肺炎

E.大叶性肺炎

9.有关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病无季节性

B.早期即可闻及满肺中细湿哕音

C.热型不定,热程1~3周

D.刺激性咳嗽

E.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增高

10.关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要点,错误的是

A.心率突然超过180次/分

B.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

C.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

D.突然极度烦躁不安,发绀

E.脾脏迅速增大

11.关于小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肺部哮鸣音

B.咳嗽

C.呼吸困难

D.发热

E.肺部固定湿啰音

12.治疗肺炎喘嗽变证心阳虚衰证的首选方剂是

A.人参五味子汤

B.独参汤

C.参附龙牡救逆汤

D.桑菊饮

E.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13.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麻杏石甘汤

B.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C.定喘汤

D.止嗽散

E.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14.小儿反复呼吸系统感染的可能原因丕包括

A.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

B.维生素A.缺乏

C.抵抗力差

D.照顾不周

E.过敏

A.2型题

1.患儿,4岁。

发热轻,恶寒,无汗,轻咳少痰,鼻流清涕,苔白而润。

其诊断是

A.外感风寒

B.外感风热

C.乳食内停

D.胃肠积冷

E.肺虚咳嗽

2.患儿,2岁。

咳嗽1月余,症见潮热盗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红而干。

其证候是

A.阴虚肺热

B.风寒闭肺

C.风热闭肺

D.痰热闭肺

E.邪陷厥阴

3.患儿,5岁。

发热5天,咳嗽气急,心率稍快,脊柱两旁湿哕音固定。

症见面赤口渴,痰多色黄,咽部红赤,苔黄,脉滑数。

其诊断是

A.支气管肺炎,风热闭肺

B.支气管肺炎,风寒闭肺

C.支气管肺炎,阴虚肺热

D.支气管肺炎,肺脾气虚

E.支气管肺炎,痰热闭肺

4。

患儿,2岁。

发热2天,咳嗽气急,双肺下部哕音固定。

突然烦躁,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浅表,心率快170次/分,心音低钝,肝脏增大,查心电图,T波低平。

其诊断是

A.支气管肺炎,心阳虚衰

B.支气管肺炎,邪陷厥阴

C.支气管肺炎,风寒闭肺

D.支气管肺炎,风热闭肺

E.间质性肺炎,风热犯肺

应试点拨:

发热、咳嗽,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故应诊断为肺炎。

解析:

心率180次/分,呼吸>60次/分,肝大,考虑心衰。

中医辨证为心阳虚衰证。

5.患儿,2岁。

咳嗽3天,先为干咳,渐有黏痰,双肺听诊呼吸音粗,血象正常。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上呼吸道感染

B.支气管肺炎

C.支气管哮喘

D.急性支气管炎

E.急性喉炎

6.患儿,7岁。

哮喘反复发作3年,发热心烦,咳喘哮鸣,声高气涌,舌红,苔黄略腻。

检查:

两肺哮鸣音,经用β受体激动药未能缓解。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氨茶碱加定喘汤

B.色甘酸钠加定喘汤

C.抗胆碱药加定喘汤

D.糖皮质激素加射干麻黄汤

E.糖皮质激素加定喘汤

应试点拨:

本题考查哮喘发作期的中西医治疗。

患儿为哮喘发作期,其发热心烦、咳喘哮鸣、声高气涌及舌苔均为热哮的表现。

故辨证为热性哮喘,治以清肺涤痰、止咳平喘,方用定喘汤。

射干麻黄汤用于痰饮郁结证。

患儿治以β受体激动剂未能缓解症状,故改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

氨茶碱及抗胆碱与β受体激动剂均为扩张支气管药物,而色甘酸钠多为哮喘的预防性用药。

7.患儿,男,12岁。

哮喘病史5年。

面色咣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倦怠乏力,自汗畏冷,四肢不温,脉细无力。

其诊断是

A.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

B.哮喘缓解期,肾虚失纳证

C.哮喘缓解期,阴虚肺热证

D.哮喘缓解期,肺阴亏损证

E.寒性哮喘

应试点拨:

本题考查哮喘缓解期的辨证。

患儿有哮喘病史5年,且无急性发作,故诊断为哮喘缓解期。

脾气虚见面色咣白、四肢不温、倦怠乏力,肺气虚可见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脉细无力为肺脾气虚证的表现,故辨证为肺脾气虚证。

B.型题

A.三拗汤

B.新加香薷饮

C.银翘散

D.麻杏石甘汤

E.荆防败毒散

1.治疗暑邪感冒应首选的方剂是

2.治疗风寒感冒应首选的方剂是

二、参考答案

A.1型题

1.

E.2.

C.3.D4.D5.B.

6.

C.7.A.8.

E.9.B.10.

E.

11.A.12.

C.13.B.14.

E.

A.2型题

1.A.2.A.3.

E.4.A.5.D

6.

E.7.A.

B.,型题

1.B.2.

E.

三、难题解析

A.,型题

3.D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咳嗽气急,故应以宣肺为主。

6.C.小儿肺炎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哕音为共同临床表现。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为主要功效,用于痰热闭肺证。

第四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一、习题精选

A.1型题

1.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A.柯萨奇病毒B3

B.埃可病毒

C.腺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流感病毒

2.下列各项,不属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依据的是

A.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B.心脏扩大

C.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升高

D.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

E.ST-T段改变,T波高耸

3.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湿热侵心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生脉散

B.银翘散

C.甘麦大枣汤

D.葛根黄芩黄连汤

E.复脉汤

4.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是

A.补益心脾

B.滋阴养血

C.回阳救逆

D.扶正祛邪

E.宁心安神

5.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理产物是

A.湿热

B.痰湿

C.血瘀

D.痰瘀

E.痰火

6.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张大量使用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A.2型题

1.患儿,6岁。

胸闷憋气,心悸乏力,时觉心前区疼痛,活动后诸症加重。

两周前曾患流行性腮腺炎。

心电图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为明确诊断,下列检查中最有意义的是

A.血培养

B.心肌酶学检查C

C.反应蛋白

D.血沉

E.抗链“0”

2.患儿,7岁。

乏力,时觉胸痛,憋气,纳差便调,咽红咳嗽,苔黄,脉浮数。

其治则是

A.清热化湿,宁心安神

B.清热解毒,宁心安神

C.豁痰活血,化瘀通络

D.豁痰活血,宁心安神

E.温振心阳,宁心安神

3.患儿,3岁。

病毒性心肌炎病史4个月,乏力,憋气,心悸不宁,活动后症状加重,手足心热,舌光红少苔,脉细数。

其应首选的方剂是

A.沙参麦冬汤

B.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C.独参汤

D.炙甘草汤合生脉散

E.百合固金汤

4.患儿,9岁。

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胸闷胸痛,头晕乏力,心悸不宁,脘痞痰多,时欲呕恶,舌质紫黯,苔白腻,脉结代。

其首选方剂是

A.银翘散

B.温胆汤

C.二陈汤

D.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

E.炙甘草汤合生脉散

B.1型题

A.心悸不宁,胸闷憋气,心前区痛如针刺,舌质紫黯,脉结代

B.心悸不宁,憋气乏力,少气懒言,烦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C.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脉缓无力

D.寒热起伏,心悸胸闷,肌肉酸痛,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E.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发热咳嗽,咽红肿痛,舌红脉数

1.病毒性心肌炎湿热侵心证的证候有

2.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证的证候有

二、参考答案

A.1型题

1.A.2.D3.D4.D5.D

6.

C.

A.2型题

1.B.2.B.3.D4.D

B.1型题

1.D2.A.

三、难题解析

A.1型题

2.D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可见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心脏扩大;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心电图改变:

I、Ⅱ、A.VF、V5导联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出现ST-T段改变,T波高耸。

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一、习题精选

A.型题

1.引起鹅口疮的病原菌是

A.流感杆菌

B.白色念珠菌

C.葡萄球菌

D.幽门螺杆菌

E.链球菌

2.鹅口疮的主要特征是

A.咽喉部有白色假膜

B.口腔周围及舌体生白色小疮点

C.口腔舌面满布白屑,状如鹅口

D.口腔内红色溃烂

E.齿龈白色小疱疹

3.治疗心脾积热型鹅口疮应首选

A.知柏地黄丸

B.泻心导赤散

C.清热泻脾散

D.泻黄散

E.凉膈散

4.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适用于急性腹泻所致的

A.轻、中度脱水

B.重度脱水

C.中度脱水,轻度酸中毒

D.重度脱水,中度酸中毒

E.重度脱水,重度酸中毒

5.下列有关小儿腹泻的西医治疗原则,错误的是

A.调整饮食

B.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D.尽早使用止泻剂

E.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6.治疗婴幼儿腹泻风寒泄泻证,应首选

A.七味白术散

B.参苓白术散

C.痛泻要方

D.藿香正气散

E.柴胡葛根汤

7.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证,应首选

A.四君子汤

B.保和丸

C.葛根芩连汤

D.藿香正气散

E.附子理中汤

8.婴幼儿腹泻湿热泄泻证的治法是

A.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B.疏风散寒,理气化湿

C.补脾温肾,固涩止泻

D.清热利湿,清肠止泻

E.健脾益气,升提助运

A.2型题

1.患儿,6个月。

因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症见:

满口白屑,状如雪花,不易擦去。

应首先考虑的是

A.乳垢

B.口糜

C.疳积

D.奶麻

E.鹅口疮

2.患儿,2岁。

患疱疹性口炎,舌上、舌边溃烂,色赤疼痛,烦躁多啼,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

治疗应首先考虑的方剂是

A.凉膈散

B.泻心导赤散

C.清热泻脾散

D.清胃散

E.泻黄散

3.患儿,男,3岁。

腹泻2天,大便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气味臭秽,食欲不振,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

其证型是

A.伤食泻

B.寒湿泻

C.风寒泻

D.湿热泻

E.脾虚泻

4.患儿,8个月。

腹泻、呕吐3~4天。

体检:

精神萎靡,面色苍灰,口唇樱红,前囟、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心肺

(一),腹软。

入院诊断腹泻病,中度失水、代谢性酸中毒,予补液纠酸后出现抽搐,最可能的并发症是

A.低血钾

B.低血钠

C.中毒性脑病

D.低血钙

E.低血糖

5.患儿,10个月。

患腹泻病2个月,身体日渐消瘦,现仍泻下不止,日行7~8次,精神萎靡,哭声微弱,啼哭无泪,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

其证候是

A.脾阳虚弱

B.心阳虚衰

C.阴津耗伤

D.气阴两伤

E.阴竭阳脱

应试点拨:

该患儿病程已久,泻下不止,精神萎靡,哭声微弱,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是阴竭阳脱征象,病情危重。

6.患儿,1岁,体重9.2k9。

腹泻7次,水样便,排尿1次。

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眼窝、前囟凹陷,哭时少泪,口唇黏膜干燥,四肢稍凉。

其脱水程度初步判断是

A.无脱水

B.轻度脱水

C.中度脱水

D.重度脱水

E.酸中毒

应试点拨:

由于腹泻,丢失水分,失水量古体重的5%~10%水量。

B.1型题

A.腹痛胀满,痛则欲泻,嗳腐厌食,大便馊臭,舌苔黄垢,脉滑实

B.泄泻清稀,臭味不甚,常伴发热,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C.大便稀薄,久泻不愈,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D.久泻不止,食入即泻,完谷不化,或见脱肛,舌淡苔白,脉弱

E.泻下急迫,气味秽臭,肛门灼热,常伴口渴,舌苔黄腻,脉浮数

1.小儿伤食泄泻的证候特点是

2.小儿风寒泄泻的证候特点是

二、参考答案

A.1型题

1.B.2.

C.3.

C.4.A.5.D

6.D7.B.8.D

A.2型题

1.

E.2.B.3.D4.D5.

E.

6.

C.

B.1型题

1.A.2.B.

三、难题解析

A.1型题

4.A.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水、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