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全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813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全解.docx

《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全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全解.docx

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全解

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

 

摘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性主人公,作为封建大家庭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作为贾府中的宠儿,又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不肖子孙。

性格中既有着反封建伦理纲常的叛逆,但又带有妥协的一面。

他既极端鄙弃功名利禄,但最终又参加了科举考试,考中了乡魁。

他既轻视封建的伦理纲常,却有很顺从父母的命令;既想追求自由的爱情,却又屈从所谓的“金玉良缘”说,最后酿成了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

他既可怜体贴女性,但又常常流露出贵族公子身上特有的思想脾性。

他的性格是极其复杂而又矛盾的,既叛逆又妥协的矛盾性格时时困扰着他,使他身心疲惫,最终遁入空门。

造成这种复杂矛盾性格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他当时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小环境女儿国以及他自身的成长发育和想要追求的自由爱情观。

关键字:

《红楼梦》;贾宝玉;性格;叛逆性;妥协性;矛盾性

OnContrarinessinJiaBaoyu’scharacter

Abstract:

JiaBaoyuisamaleprotagonistinDreamoftheRedChamber,whoisthefavoritesoninJia’s,asabotchanincloverfromtheadvantagefeudalfamilybutheisanunworthydescendantofthefeudallandlordclass.Thereexistsanti-feudalrebelliontotheThreeCardinalGuidesandtheFiveConstantVirtues,whichspecifiedinthefeudalethicalcodeofethicsinhispersonality,butwithcompromise.Heextremelydisdainshighofficialpositionsandriches,buteventuallyparticipatesinimperialcompetitiveexaminationandhasexceededintheexamattheprovinciallevel.Hedespisesthefeudalethicalcode,butiscomplianttocommondofhisparents.Hewantstopursuefreelove,butsubmitstoso-called“goldandjademariage”,whichcausesamarriagetragedyofthreepeople.Hetakespityonthefemale,butheoftenshowsthedispositionandtemperamentpeculiartothenobility.Hisrebelliousandcompromisecharacterisverycomplexandcontradictory,whichalwaysplaguedhimandeventuallydriveshimbecomeBuddhistmonk.Thiscomplexandcontradictorypersonalitydevelopmentisinseparablefromthesocialenvironmenthelivedandhisownsmallenvironmentofgrowthandpursuittotheconceptoffreelove.

Keywords:

DreamoftheRedChamber;character;rebelliousness;compromise;contrariness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而作为《红楼梦》的头号人物贾宝玉,作为封建大家庭养尊处优的贵公子,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不肖子孙,加之他离奇的出生给了他无人替代的优越地位和贾府中几乎所有人的宠爱。

在这样一个大小环境相互矛盾的生存背景下,也造就了他怪异复杂的性格,既叛逆又妥协。

这种矛盾性格时时困扰着他,使他身心疲惫,最终遁入空门。

一、矛盾性格的表现

贾宝玉在贾府中是极其特殊的人物,他被视为“活龙”、“凤凰”、“命根子”。

然而,他不同凡俗的行为举止、思想性格在表面上与当时的社会是不相适宜的,他是一个与祖宗希望背道而驰的人,但在他不合时宜的表面行为之下又有着他妥协和矛盾的心理。

他身上既叛逆又妥协的矛盾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鄙弃功名利禄,又参加科举考试

贾宝玉作为光宗耀祖的贾府继承人,他却极端鄙视功名利禄,鄙视科考,鄙视八股文。

他把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称之为“禄蠹”。

在第五回中,当秦氏引贾宝玉来至上房内间休息时,贾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

他心中便又不快,又看到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

“快出去!

快出去!

”。

[1]在第九回中袭人劝他道:

“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

”袭人说一句,他也只是打秋风的应一句,并没有往心里去。

他要和秦钟去上学,前来拜别他的父亲,他父亲贾政听到他去上学,很讽刺的说道:

“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说,你竞顽你的去是正理。

”在第十九回中,他的著名论说通过袭人表现出来:

“你真爱读书也罢,假爱读书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嘴里混批,只作出个爱念书的样子来……,而且在背前背后乱说那些混话,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外号儿叫人家‘禄蠹’;又说只除了什么‘明明德’外就没有书了,都是前人自己混编出来的。

”这些都很明显的表现出他弃功名厌科举。

在第三十六因他发病后贾母吩咐以后倘有会人待客诸样的事,或是老爷叫宝玉,都回道说伤没养好,星宿不利,不能出门。

贾宝玉素日就懒得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今日得了这句话,越发得了意,日日只在园里游卧,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

见宝钗辈有时见机劝导,反生起气来,只说:

“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意造言,愿为引导后世须眉浊物。

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

还有一处是湘云劝他:

“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为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还有个朋友。

”宝玉听了就讽刺湘云道:

“姑娘请别的姐姐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从这些地方当然都可以看出宝玉反对科举,鄙弃功名,反对做官,反对八股文的态度。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第十九回袭人用大道理劝诫宝玉,刚刚说完,宝玉就笑道:

“再不说了,那原是小时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说,如今再不敢说了。

”他把他以前所说的话称之为“信口胡说”。

他现在也对他以前的鄙弃功名利禄的学说持否定态度。

他仍把“明明德”、《四书》认为是唯一的不可否定的书籍,认为除了“明明德”外,其他的书都是前人混编的,在烧书时,也把《四书》留下来,说明他否定一切,但并没有否定《四书》。

《四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书籍之一,是宋代理学宗师程朱特别是朱熹规定为宋代性理之学的根本典籍,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是后期封建社会奉为法典圭臬的书籍。

而在第三回中,贾宝玉说道:

“除《四书》外,杜撰的甚多……”也更加说明了贾宝玉对《四书》的肯定。

他如此的肯定《四书》,如此的尊崇它们,说明了贾宝玉对封建主义理论典籍是十分尊重的。

贾宝玉虽然顶撞过薛宝钗劝他留心“仕途经济”的话语,甚至说她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但他却并不反对薛宝钗的另外一些封建思想,反而持赞成态度。

如在第四十二回中宝钗对黛玉讲的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事才是”、“最怕见了那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一个字。

黛玉对宝玉叙述她对宝钗这些“兰言”表示敬服,宝玉说:

“先前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得说了。

”宝玉对宝钗的这种封建思想也是持肯定态度的。

在前面章回中,贾宝玉反对读书、反对科举、反对做官,认为做官的人都是禄蠹,但思想深处却透露着“安富尊荣”的思想。

[2]在第七十一回中,贾宝玉劝探春不要为家事烦心,说:

“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想那些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

”所谓的安富尊荣就是已富已荣,以后儿孙承福德。

[3]贾宝玉认为现在的贾府已经是贵族家庭了,又有地位又有钱,安心享受就行,又何必再去读书,苦求功名利禄呢?

黛玉对宝玉说: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宝玉说:

“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也体现了贾宝玉“安富尊荣”的思想态度,一种满足于贵族身份和富有家庭的知福享福的态度。

在小说第百十九回,贾宝玉要去参加科考,他走过来给王夫人跪下,满眼流泪,磕了三个头说道:

“母亲生我一世,我也无可报答,只有这一入场用心做了文章,好好的中个举人出来,那时太太喜欢喜欢,便是儿子一辈子的事也完了,一辈子的不好也都遮过去了。

”这些都反映了贾宝玉虽然极端鄙弃功名利禄,反对科举,但行为之后却是一种满足与贵族身份和富有家庭的知福享福的态度。

尽管贾宝玉多次的对科举、读书、做官表现出厌恶反感,但更多的表现为逃避。

由于贾母的溺爱,王夫人的疼爱,使得他受教育的时间屈指可数,每次贾政给他布置作业,都有女子代写,每次贾政检查他的功课,都是突击应付了事。

所以说贾宝玉表现出的对科举功名利禄做官的厌恶鄙视,归根结底是对读书的反感和一种惰性。

如果不读书,便能在大观园和姐姐妹妹们嬉戏玩耍。

对于一个在内帏中厮混长大的贾宝玉来说,安享现成的荣华富贵要比苦读书考科举更容易接受。

贾宝玉对读书考科举的鄙弃厌恶也只能是沉醉于大家族的大富大贵中。

最后贾府败落之后,沦为贫穷人家的子弟,科考和功名也最终成了他必然的选择。

(二)轻视封建伦理纲常,但又顺从父命

封建的伦理纲常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思想核心。

作为这个时代的贾宝玉,他却轻视这些伦理纲常,主子不是主子,奴才不是奴才。

他身上的一些东西与贵族的思想和贵族的派头是不合的。

在小说第六十五回,兴儿说他:

“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

因此没有怕他的,只管随便,都过的去。

”这就说明他并没有贵族架子,对封建的等级观念也不重视。

小说第三十六回贾宝玉讥笑“文死谏,武死战”的封建道德。

在第九回中贾宝玉同秦钟一起上学,关系要好,特向秦钟悄悄说道:

“咱们两个人一样的年纪,况又是同窗,以后不必论叔侄,只论弟兄朋友就是了。

”他原本和秦钟是叔侄的辈分关系,但他更看重的是朋友关系。

这些都说明了他轻视伦理纲常。

但忠君和孝亲是封建主义的根本,[4]而贾玉在这两方面都做的非常好。

在第三十六回中,宝玉刚讥笑“文死谏,武死战”的封建道德,然而他又用君权神授,君权无上来攻击“文死谏,武死战”的思想,他说:

“那朝廷是授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

”他反对做官,但对升官发财并不反感。

在第八十五回中,当宝玉听到他父亲升了郎中时,把他喜的无话可说。

当北静王单独留宝玉说话时,提到他父亲有望被提拔时,贾宝玉回启道:

“此是王爷的恩典,吴大人的盛情”,从这一会看出贾宝玉仍是愿意接受伦理纲常的,就父亲升官一事,他竟拜倒在大官僚面前。

在孝亲方面,他也做得很周到。

父亲不在书房,他骑马经过父亲书房也要下马,心情不好时就决定不走书房前面的路,绕路走。

母亲赶走了他喜爱的晴雯,他心里非常难受,但他并没有正面向王夫人表示他的不满,仍把王夫人送到会芳园才回来。

只是私下偷偷去看看晴雯。

贾宝玉对他父亲也特别孝敬,对他父亲的话言听计从。

第十七回时秦钟死了,宝玉忧戚不尽,贾母便命他带人去园中玩耍,当听到贾珍说他父亲要来时,他便一溜烟跑了。

他不满他父亲的那套传统的封建思想,但他从来没有正面反驳过,而是一味的妥协逃避,对父亲所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妥协逃避,也是他对自己平等思想的妥协。

贾宝玉虽然在表面上轻视封建的伦理纲常,三从四德,但他的骨子里仍不能完全摆脱封建思想对他的影响,仍崇尚皇权,顺从父命。

(三)追求自由爱情,又屈从媒言母命,酿成婚姻悲剧

《红楼梦》讲述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

[5]宝黛爱情被一致评为是自由的爱情,叛逆的爱情。

贾宝玉不顾封建的婚姻制度,热烈地与黛玉相爱,追求自由的爱情。

在小说第三十六回,宝玉在梦中喊骂说:

“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

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金玉良缘”是尘世的安排,“木石姻缘”是自由的相爱。

在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让晴雯给黛玉送去两块他用过的旧手绢。

在那时男女私传信物是不被允许和认可的。

如果被王夫人等封建大家长知道的话是要被严厉批评的。

宝玉冒着危险给黛玉送去了代表他一番心意的绢子。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贾宝玉想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但《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的根源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6]最终贾宝玉也没能逃脱,致使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都陷入悲剧的漩涡不能回头,而这样的悲剧是因为宝玉的妥协和软弱造成的。

贾宝玉喜欢林黛玉的另一个原因是林黛玉从来不劝他考科举求功名,但林黛玉真的就没有劝过他吗?

在第七十九回孙家来人磕头,叫宝玉他们都过去,宝玉推辞不想去,黛玉道:

“又来了,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

一年大二年小……”,这些话尽管口气角度和宝钗的不尽相同,但都是劝解宝玉的,特别是最后一句,与宝钗的说话口气十分相似,也是劝宝玉与社会名流仕宦官僚多交往。

在第八十二回中,宝玉和黛玉提起念书,黛玉劝宝玉说:

“……,内中也有近亲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

不可一概抹倒。

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

”宝黛爱情在叛逆以后更多的是从人的本性出发的,[7]虽然他们爱的惊天动地,但是贾宝玉在木石前盟中是一个敢爱不敢做的被动者。

虽然在恋爱和与黛玉的心灵相通与共鸣上他是主动的,也是叛逆的,但他却一直没有为这份爱情主动的争取一个结果。

[8]贾宝玉既没有向贾母王夫人等表明自己的心意态度,又和薛宝钗有着暧昧不清的关系。

在爱情的发展中他一直被动的等待着家长的肯定,期待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

到大婚之日才幡然醒悟,但已为时已晚。

由于他的被动等待,林黛玉含恨而死。

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已成定居。

刚开始贾宝玉也无法接受,但到最后与宝钗婚后恩爱缠绵。

这反映了贾宝玉对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背叛。

他妥协与这既成的事实。

一方面,他对叛逆爱情自由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妥协于现实的封建传统伦理,逃避不了封建文化的同化。

(四)尊重女性,又常露出贵族公子的思想脾性

贾宝玉打破封建制度男人至上的观点,他尊重、呵护、爱惜、同情女性,他对女性一往情深。

他到处强调“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他还说: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物而已。

”在女性面前往往自渐行秽,对不被重视的女子充满爱护和同情。

袭人,麝月一干人自不必说,其他如受呆霸王欺凌的香菱,受贾琏忽视的平儿,虽然是“别人”的屋里人,但一有机会,仍极尽照顾呵护。

他以平等之心,敬爱之心,怜惜之心对待所有的年轻女性。

晴雯爬高梯给他贴字,说手冷。

他听了赶紧给她捂手。

知道晴雯爱吃豆腐皮包子,在那府吃了叫人送过来给晴雯吃;贾妃赐出糖燕酥酪来,宝玉想上次袭人喜吃此物,便命留于袭人,后又给麝月篦头。

第三十回,宝玉看蔷薇画蔷,忽下起了雨。

首先想到蔷薇被雨淋湿受不了,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被淋湿了。

跑到怡红院了,心里还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第三十五回,“自玉钏亲尝莲叶羹时,不小心将汤泼到了宝玉手上,”宝玉自己烫了手倒不觉得,只管问玉钏“烫了哪里,疼不疼”。

第四十四回凤姐泼醋,平儿受委屈,宝玉忙劝平儿,给平儿赔不是,又熨衣服,又拿脂粉,体贴入微。

第四十六回,鸳鸯伏在石头上装睡,宝玉推她说:

“这石头上冷,咱们回房睡去,岂不好。

”对鸳鸯的体贴关心。

第六十二回,香菱把裙子弄脏了,他想办法帮香菱换裙子。

晴雯被王夫人赶出贾府后,他常偷偷去照看。

晴雯死后,还给晴雯做了一篇祭文《芙蓉女儿诔》。

这些都体现了他对女儿的同情,爱护和呵护,体贴。

贾宝玉虽然对封建男尊女卑的观念大胆违背,但他是“年轻女性至上主义者”,重点在“年轻”。

[9]出了嫁的女性就被他称为“死珠”老年妇女被他称为“鱼眼睛”,他尤其讨厌老婆子。

在第八回中,他去看宝钗,中途李奶奶走了,回来后,贾母问时,众人都不敢说,而宝玉踉跄回头道:

“她比老太太还受用呢,问他做什么,没有他只怕我还多活两日。

”回到怡红院后,得知他给晴雯留的豆腐皮包子被李奶奶吃了,而早起沏的一碗枫露茶也被李奶奶喝了。

他顿时发作,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打了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

又跳起来问茜雪道:

“她是你哪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她,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

如今逞的她比祖宗还大了。

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这个祖宗做什么?

快撵了出去,大家干净。

”说着便要立刻回贾母,撵他乳母。

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是极其讨厌老婆子的,也体现了他贵族公子哥的脾性。

因为他的乱发脾气,茜雪被撵。

贾宝玉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身上带有明显的贵族阶级的烙印。

他毕竟是一个生活在贵族家庭的少爷,尽管她对女孩子是很体贴,但是他对待下人的一些态度也是很恶劣的。

在第三十回,他被淋雨后跑回怡红院,结果门关着,叫了半日里面才听见。

知道是宝玉回来了,袭人开了门,宝玉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并不看真是谁,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便一脚踢在肋上。

他还骂道:

“下流东西们,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儿了。

”在这件事情上体现了十足的贵族公子的恶劣作风。

贾宝玉任性起来简直不顾一切,甚至对他最喜爱的丫鬟也毫不客气。

在第三十一回中,晴雯不小心跌断了扇骨,和宝玉拌了几句嘴。

这在平时实在不是件大事,但是由于贾宝玉出于自己心里别扭无处发泄而大发雷霆,并要撵走晴雯。

贾宝玉本身对于弱势阶层的人是平等的,但其内心的贵族心态仍然无法抹消。

他无法摆脱封建文化的影响而完全超脱于这个社会的观念之外。

所以说,他的性格在其进步和叛逆中又表现出它的局限性。

二、矛盾性的分析

贾宝玉的叛逆精神的确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他身上的软弱性。

他叛逆的背后更是一种责任的逃避和对现实生活的躲避。

造成这种复杂矛盾性格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他当时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小环境女儿国以及他自身的成长发育和想要追求的自由爱情观。

(一)传统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与新兴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弱小之间的矛盾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旧道德的思想在人们的心中已根深蒂固。

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封建主义旧道德是统治阶级维系人心巩固政权的主要精神力量,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这种封建旧道德的伦理框架便确定下来。

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但以“三纲五常”为基石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始终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这个庞大的封闭的旧道德体系尽管腐朽不堪,罪恶累累,但却有着极深远的历史基础和社会基础。

尽管贾宝玉在思想上已经表现出了新兴的民主主义思想,但这种新的民主思想是非常弱小的,无法与存在了数千年的封建思想相抗衡,传统旧道德的基础和根深蒂固是贾宝玉无法改变和摧毁的。

“经济之道”是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之一,[10]对此贾宝玉表现出了极度的轻蔑。

他把热衷于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一概斥之为“禄蠹”,甚至骂闺阁中染上这种气味的姑娘们为“入了国贼禄鬼之列”。

他对历代封建大官僚们恪守的传统的“忠义”观念也进行了酣畅淋漓的讽刺和否定,认为传统的“忠义”观念仅仅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虚荣心而已。

同时把封建主义的经典一概斥之为“杜撰”。

这些都说明了贾宝玉的叛逆程度之深刻,反叛意识之强烈,但是在反叛思想背后,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更为浓重的妥协意识和依赖于阶级母体的情感意识。

[11]他憎恨利欲熏心的经济之徒贾雨村,但对大讲经济仕途的北静王水溶却又是敬仰的,对利欲熏心的花袭人却又深深地依恋和爱慕,对于薛宝钗和史湘云的“经济仕途”劝说,也只是当时的不接受,过后依然与她们融融乐乐、和气一团。

秦钟是一个品质恶劣的纨绔子弟,临死以“功名利禄”劝他,宝玉并不否定秦钟是他的知己。

而另一方面,封建贾府中重要人物的浓重、根深的封建思想也时时熏陶着他,他从小就被灌输着这种封建的传统思想。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统治首领,她的封建根基是最深得,封建思想是最浓的。

但从文中看出贾母是一个享乐主义者,所以就其表面看不出贾母对宝玉读书仕途有哪些劝导和说法,还时时宠着惯着这个宝贝孙子,一方面是因为贾宝玉长得跟她的丈夫长得很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贾宝玉衔玉离奇的出生。

不管她对宝玉是怎样的娇宠溺爱,都是以维护贾府的根本利益为转移的。

我们也看到,贾宝玉的叛逆都表现在一些小事上,所以贾母从没规劝过他,但如果他的叛逆行为真正触及到贾府封建大家庭的根本利益时,贾母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任由他“胡作非为”的。

贾政和王夫人作为贾宝玉的父母亲,他们的封建思想也是极其浓厚的。

刚周岁时宝玉抓周,全家都希望宝玉能抓到笔墨,将来走仕途之路,光宗耀祖。

令大家都很失望的是他却只抓了胭脂在那耍玩。

对于贾宝玉幼小时的这一举动,事过之后,其他人不再理论,而却给贾政——他的父亲内心深处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从那以后,尽管贾宝玉长得一表人才,尽管他的诗学才能很高,但他的父亲仍不喜欢他这个将来是酒色之徒的儿子。

虽然如此,但在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大家长的溺爱宠爱中,深受着她们封建思想的言传身教,他虽有叛逆的思想,也只能在他自己的领域内叛逆一下,并不能真正触及封建思想的根基。

他的叛逆思想没有其生存的土壤,也只能被扼杀在襁褓中,刚萌芽就面临着消亡。

贾宝玉憎恨读书客观上似乎违背了封建主义的古训,但更多的是为了能无拘无束的“寻欢作乐”,能不受限制在內帷厮混。

为了恋慕秦钟的男色和获得一种极病态的缠绵感情的刺激,他可以欣然上学念书,为结识柳湘莲、蒋玉菡,他们互赠信物。

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面前,他无能为力,只能站在这个思想体系最腐朽的环节上遥望自己所畅想的明天。

(二)理想化的大观园与客观现实世界污浊性之间的矛盾

贾宝玉生活在大观园中,除他以外,周围几乎全是女性,他被众多的少女所包围,所娇宠,所争取,到处是娇媚的眼睛,甜美的笑容,温柔的声音。

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善良单纯美丽,而相比之下,贾琏、贾珍、贾蓉等男性混以肉欲的满足为主要目的淫荡色情行为。

这些恶劣的行为却让刚刚有认识自我意识的宝玉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认识。

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夫权社会里,男人们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他们垄断了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并为分享社会利益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争权夺势中迷失了本性,在沽名钓誉中丧失了天良。

他们身上存有太多的伪价值,其生命状态表现为陈腐僵化的特征。

男人世界如一潭污水,他们不仅把社会搅得乌烟瘴气,自己也弄的一身浊臭。

[12]贾府中的男子大都令他很失望,而相比之下,贾府中的女儿们却让他精神为之焕发。

他“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更兼“他家几个姐妹都是少有的”,亲姊妹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亲戚中又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她们个个聪慧美丽,多才多艺,让贾宝玉敬仰。

就是他们家的丫鬟,如晴雯、袭人、金钏儿、紫鹃、鸳鸯、平儿等也都各具才貌,或“风流灵巧”;或“温柔和顺”;或“机敏能干”,宝玉从她们的身上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通过女儿和男子两个世界中的冷眼旁观,贾宝玉感悟到:

“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所以他到处大放厥词: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