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研讨课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812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54 大小:28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研讨课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新生研讨课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新生研讨课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新生研讨课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新生研讨课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研讨课手册.docx

《新生研讨课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研讨课手册.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研讨课手册.docx

新生研讨课手册

 

新生研讨课手册

(2016-2017-2)

 

 

教务处

2016年12月

目录

新生研讨课说明2

一.什么是新生研讨课2

二.新生研讨课的目标与定位2

三.新生研讨课课程模式2

四.如何选课3

五.联系我们3

新生研讨课选课流程4

课程介绍5

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问题6

人与室内环境8

随机性、复杂性初探11

新船型研究与探索13

土木建筑与可持续发展16

纳米生物材料20

电子废物-资源-环境23

航空航天技术历史与展望26

神奇的催化剂—新能源开发和环境净化中的催化技术28

全球天然气发展与展望31

绝对零度的奇迹:

超流与超导34

车联网与智慧城市38

新概念汽车探讨与设计42

先进核能系统材料:

挑战与展望44

西方美术与创新思维49

中国新闻解读与中国问题研究52

时政评论56

植物嫁接理论与技术59

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65

走进神秘的番茄世界69

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74

心血管疾病生物学76

行为遗传学研讨78

人造器官与再生医学80

超导体及其应用83

新生研讨课课程安排表(2016-2017-2)I

新生研讨课说明

一.什么是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FreshmanSeminars)是由各学科领域的教授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小班研讨形式的课程。

其教学模式无论在授课方法、教学媒介、考核手段等诸多方面皆与惯常教学有很大突破和不同。

这些课程多以探索和研究为指向、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围绕老师选定的专题,在老师-学生、学生-学生间进行平等的互动与交流。

对同学们在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整体上的培养与训练。

这一教学形式起源很早,应用很广,现代各级教育领域都有采用,国内外诸多大学都有类似形式的课程。

二.新生研讨课的目标与定位

开设新生研讨课是建立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研究性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推动名师上讲台。

1、教学目标

使新生体验一种全新的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性教学的理念与模式,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为新生创造一个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实现名师与新生的对话,架设教授与新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缩短新生与教授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综合培养和训练。

2、课程定位

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选修课。

它与一般意义上的选修课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让新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新生体验认知过程,强调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充分参与和交流,启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新生研讨课课程模式

1.课程内容与教师

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内容多是教师自己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的总结,既有经典内容,也有新问题,涉及众多领域和交叉学科。

有的可能已有答案,但也许不是唯一,还需突破;有的可能尚无答案,需要探索。

基本做到依托经典,追踪前沿,少有固定教材。

任课教师由热爱本科教学、学术造诣较高的知名教授担任。

2.教学对象

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

为利于学生在不同学术领域拓宽视野,一般不限定选课学生的院系和专业。

为保证小组讨论效果,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一般限定在8-30人。

各门课程的具体人数由任课教师确定。

3.主要教学方式

在教师的主持下,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口头及协作训练。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

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要求教授上课期间定期与学生见面,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

其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一般不采用书面考试方式,而代之以灵活多样的综合考核方式。

4.学时、学分

课内总学时一般为16或32,学分数为1或2。

修读学分可归入培养方案中的个性化学分。

四.如何选课

学有余力的新生,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内可以选修新生研讨课,每个学生限选一门。

为利于学生在不同学术领域拓宽视野,除有特别说明的课程外,一般不限定选课学生的院系和专业。

秋季新生研讨课的选课时间,一般从开学后第二周的周末开始到第三周结束。

春季新生研讨课的选课纳入学校正常选课安排。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共开设25门课程,可供610多人选修,上课时间、地点、限选人数等以选课网为准。

五.联系我们

如有问题、建议或意见,可与我们联系。

地址:

新行政楼B325房间。

电话:

34206474-8002;Email:

yangxiqiang@。

 

新生研讨课选课流程(具体见选课网规定)

 

 

课程介绍

 

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问题

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Code)

SP159

*学时

(CreditHours)

32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

(CourseName)

(中文)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问题

(英文)DecisionMakingunderUncertainty

授课语言

(LanguageofInstruction)

中文

*开课院系

(School)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顾孟迪

课程网址

(Course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问题》的性质是新生研讨课。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决策准则、效用理论及其应用、决策矩阵、决策过程等方面。

课程教学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本身内容,在生活与工作中经常需要做决策,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决策的基本方法;二是通过突出研讨课的特点,以带领学生文献阅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使一些优秀的本科生能够尽早参与到科研中来,一方面延长其学生寿命,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实学校的科研力量。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DecisionMakingunderUncertaintyisafreshmanseminar.Themainteachingcontentsincludedecision-makingcriteria,utilitytheoryanditsapplication,thedecisionmatrix,thedecisionmakingprocess,etc.Courseteachinggoalhastwoaspects,oneisthecoursecontentitself.Oneoftenneedstomakedecisionsinlifeandwork.Throughthestudyofcurriculum,studentscanmasterthebasicmethodofdecision-making.Second,byhighlight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seminar,Iwillhelpstudentsdoliteraturereadingtostimulatethemtoparticipateinthescientificresearch.Inthisway,someexcellentundergraduatescanparticipateinscientificresearchasearlyaspossible.Ontheonehand,theacademiclifeofthestudentsisprolonged,andontheotherhand,theresearchteamoftheuniversitycanalsobeenriched.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Outcomes)

1.理解决策的基本思路;

2.理解不确定性及其主观反应;

3.理解决策过程;

4.能够把现实中的决策问题提炼为决策模型;

5.能够阅读理解决策方面的一篇权威文献;

6.通过课程项目的实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ClassSchedule&Requirements)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决策思路

4

课堂教学

基本准则

理解掌握

不确定性影响

6

课堂教学

主观、客观

理解掌握

小测验

决策过程

6

课堂教学

方法运用

理解掌握

文献阅读

6

课堂讨论

归纳问题

基本理解

小测验

文献讨论

4

课堂讨论

辅导下理解

理解文献

小组研讨项目

6

讨论

研讨报告

完成报告

小组报告

*考核方式(Grading)

出勤:

10%;课堂参与:

30%;期终考核:

60%

*教材或参考资料(Textbooks&OtherMaterials)

自编讲义

二、教师简介

顾孟迪,生于1962年,1992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所授课程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运筹学》、《投资管理》、《房地产金融》、《风险与危机管理》等。

主要从事风险管理与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养老基金的筹措模式与保值增值方式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在Insurance:

MathematicsandEconom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AnnalsofOperationsResearch,OilandGasJournal,《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投资学》、《风险管理》等著作7部。

人与室内环境

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Code)

SP012

*学时

(CreditHours)

32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

(CourseName)

(中文)人与室内环境

(英文)ManandIndoorEnvironment

授课语言

(LanguageofInstruction)

汉语

*开课院系

(School)

船建学院建筑系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连之伟

课程网址

(Course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人的一生有70-90%的时间是在室内渡过的。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住宅和办公大楼等建筑物内以及交通工具内,不断出现建筑物综合征和化学物质过敏症等,因此室内人员的健康、舒适状况与室内空气品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与室内环境”课程重点向学生介绍建筑室外环境、室内热湿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流动、声和光环境的同时,还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分析介绍人的健康舒适要求与室内外环境的关系,并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课题的实测、研讨、讲座、辩论等环节,使其能深入理解和认识自然与人工环境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加强基础,扩展知识面,并训练其科研能力,使他们建立专业知识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初步掌握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Peoplespendalmost70%-90%oftheirlifeindoor.However,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inChina,sickbuildingsyndrome(SBS)andchemicalallergiesemergecontinuallyinresidence,officebuildingsandvehicles,whicharousesgrowingattentiontoindoorhealth,comfortandairquality.Thecourseof“ManandIndoorEnvironment”focusesonbuildingoutdoorenvironment,indoorthermalenvironment,airqualityenvironment,airflow,acousticalandlightenvironment.Also,thiscourseanaly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requirementofhumancomfortandindoor/outdoorenvironmentform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pointofview.Studentscanbepersonallyinvolvedinfieldtests,seminars,lectures,presentationsanddebatesofissuesinthiscourseandgetadeepunderstandingoftheinfluenceofnaturalandartificialenvironmentonmodernsociallife.Meanwhile,thiscoursehelpsstudentsnotonlyestablishtheconnectionbetweenprofessionalknowledgeandothersubjects,butalsohaveabasiccommandoftheresearchmethodofcrossdiscipline.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Outcomes)

1.通过分析介绍人的健康舒适要求与室内外环境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工程与科学的关系(A3);

2.通过课程项目的实践,特别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课题的实测、研讨、讲座、辩论等环节,培育学生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B2,C2)和团队协作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A5.3,B3,C1)。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ClassSchedule&Requirements)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绪论及分组

3

讲课与互动

6个组,每组5人

热环境与热舒适

3

讲课

准备小组发言

课外自己查资料,并汇总成团队PPT

完成团队PPT

针对上次课堂讲述的相关内容

6

小组讨论和发言

每组都要讲

学生评价+老师点评

通风与IAQ

3

讲课与互动

准备个人发言

课外自己查资料

完成PPT

针对上次课堂讲述的内容+测试讲课

6

每个小组典型代表的发言和讨论

准备测试方案,熟悉测量仪器

每组都要讲

学生评价+老师点评

测试

3

外出实地测量

全组分工协作

每人都要参加

测试报告

辩论

6

6组捉对比赛,共3场。

每次比赛1小时,1周进行3场

课外自己查资料

学生担任主席并组成评议团

评议团评价+老师点评

考试/考察

2

大作业

*考核方式(Grading)

出勤5%

平时作业与发言15%

测试15%

辩论15%(1-4成绩对应“期中考试”成绩)

课程论文50%(就课堂讲授或讨论内容,写2000-3000字以上专题论文或总结。

要求按正规论文格式,写出自己观点即可。

重点关注内容与主题是否切题,逻辑性,组织结构,排版,如能体现与前人不一样的思想和方法更好。

其中2-4条考虑组长意见。

*教材或参考资料(Textbooks&OtherMaterials)

(必含信息: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书号)

1.孙碧英,董莉,叶晓江,李慈珍,沈国舜,连之伟,刘远谋,热舒适的生理机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Vol.25,No.10,2005

2.ManoharR.Kulkarni,FengHong,Anexperimentaltechniqueforthermalcomfortcomparisoninatransientpulldown,BuildingandEnvironment39(2004)189–193

3.ZhaojunWang,AfieldstudyofthethermalcomfortinresidentialbuildingsinHarbin,BuildingandEnvironment41(2006)1034–1039

4.JenniferSpagnolo,RicharddeDear,Afieldstudyofthermalcomfortinoutdoorandsemi-outdoorenvironmentsinsubtropicalSydneyAustralia,BuildingandEnvironment38(2003)721–738

5.纪秀玲,李国忠,戴自祝,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及预测评价研究进展,卫生研究,Vo1,32,No.3,2003,295

6.张培红,牛润萍,陈其针,代菲,李刚,沈阳市商场冬季热舒适的实测调查研究,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uly2004,Vol•20,No•3

7.叶晓江,连之伟,李慈珍,刘远谋,室内热环境、热舒适与工作效率关系的研究,人类工效学,2006年9月第12卷第3期

8.巴赫基L.房间的热微气候.傅忠诚等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9.黄宜鹤.居室环境与健康.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10.曹守仁.室内空气污染与测定方法.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11.詹庆旋.建筑光环境.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2.车世光,王炳麟,秦佑国.建筑声环境.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8

13.朱颖心主编.建筑环境学.北京:

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

14.贾衡.人与建筑环境.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5.《IndoorAir》,《暖通空调》等国内外刊物及会议论文集及网络资源。

二、教师简介

连之伟,1995年于西安交大获博士学位,2003、2004、2007年分别在韩国能源研究院(KIER)、美国马里兰大学(UMD-CEEE)、丹麦科技大学(DTU-ICIEE)作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上海交大船建学院建筑学系教授。

主编《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全国统编教材,全国约90%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均使用了该教材。

该教材是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其第四版也列入国家“十二五”首批规划教材。

主讲“人与室内环境”新生研讨课十余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受到同学热烈欢迎。

曾担任全国高校本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参与全国该专业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研讨与指导。

获陕西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和上海市教学成果1等奖(4)及国家教学成果2等奖(4)。

科研上主持和参加了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其中担任了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的负责人。

获有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等奖励。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其中140余篇被SCI/EI收录,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含合著),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2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5项。

随机性、复杂性初探

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Code)

SP170

*学时

(CreditHours)

16

*学分

(Credits)

1

*课程名称(CourseName)

(中文)随机性和复杂性初探

(英文)Introductiontorandomnessandcomplexity

课程性质

(CourseType)

本课程简述非线性动力学基本知识及复杂现象,引导学生探讨和思索诸如确定性和随机性,混沌的本质及其对人类的启迪等问题,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知识、了解一些现象,更重要的是初步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

授课对象

(Audience)

全校(理工专业)本科生

授课语言

汉语

*开课院系

(School)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廖世俊

课程网址

(Course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本课程面向交大的本科生,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科学鉴赏力和批判精神。

自然本质上是非线性的,自然现象的复杂性与非线性密切相关。

本课程介绍自然和社会现象中呈现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启发学生探讨其本质。

并简要介绍非线性动力学的一些最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分形、混沌、胞自动机的初步知识,了解描述和模拟一些复杂现象的现代方法,如海岸线、雪花、闪电、浮云、树木形状等的计算机模拟,并启发学生探讨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区别和联系,自由意志与随机性的关系等问题。

该课程没有考试,但有较多的课外读物及课堂讨论。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Outcomes)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好奇心、科学鉴赏力和批判精神等科学素质为主,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和思索诸如确定性和随机性之关系,混沌的本质等问题,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一些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知识、了解一些复杂现象,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及自由意志。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ClassSchedule&Requirements)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非线性动力系统简介

2

课后阅读

课堂交流讨论

自然界的复杂现象

2

课后阅读

课堂交流讨论

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

2

课后阅读

课堂交流讨论

分岔和突变

2

课后阅读

课堂交流讨论

分数维、分形、随机分形

2

课后阅读

课堂交流讨论

混沌

2

课后阅读

课堂交流讨论

湍流

4

课后阅读

课堂交流讨论

随机性和复杂性

2

课后阅读

课堂交流讨论

*考核方式(Grading)

平时成绩100%

*教材或参考资料(Textbooks&OtherMaterials)

1.《非线性动力学和复杂现象》,刘式适,气象出版社,1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