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规制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795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4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规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规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规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规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规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规制分析.docx

《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规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规制分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规制分析.docx

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规制分析

我国电信业的规制改革分析

摘要

电信行业在人们印象中由于和民生息息相关被认为是处于基础地位的行业,政府对企业进入设置很高的壁垒等原因被认为是垄断行业。

电信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在信息化的时代下,电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同时由于电信行业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政府对电信业的监管一直都未放松。

电信业的规制过程就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放松管制为主线,从改革开放前的完全垄断,到逐渐进入竞争,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拆分与合并,最终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足鼎立的局面。

最近,又效仿国外做法,引入虚拟运营商,对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是一次重要的探索。

本文将首先对电信及电信行业进行阐述,分析了电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行业的经济属性。

介绍有效竞争理论的产生和评价方法,之后运用SCP范式概述三大运营商的发展现状和行业发展特点,得出目前电信行业仍未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

同时对虚拟运营商的发展状况也做出了简要分析。

接着借鉴了国外对电信行业的主要规制策略,分析了我国目前电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电信业;虚拟运营商;垄断;规制

文献综述

1.王俊豪(2005)论述了电信规制部门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垄断性产业现行管制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具有独立性的管制机构的优越性,讨论美国和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管制机构的特点,最后探讨中国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设立与规范问题。

2.郑奇宝(2003)对国内外电信行业规制展开了实证研究,对我国电信行业的规制提出了电信行业规制必须建立在尊重电信行业特性和遵循发展的基本规律。

讨论了电信行业规制的基点,明确了电信市场是竞争性垄断市场,电信市场的竞争必须是有效率竞争。

3.马凌(2012)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与规制理论进行分析,包括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与规制的理论依据及理论发展;然后对我国电信行业的政府管制与规制现状作出阐述,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电信行业的政府管制与规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电信行业的政府管制与规制的改革策略。

4.常文华(2014)在电信行业规制改革历史上的划分了四次重大改革时期,并对规制失效的原因归纳为经济转归的不适应,政府“经济人”的假设使其身份错位。

对欧美国家的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并认为规制改革的原则为提高社会福利和促进效率,核心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

提出了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对策。

5.李卓(2013)在对中国联通的市场绩效分析时,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借鉴上市公司数据,对中国联通的发展前景作出自己的预测。

6.安俊杰(2009)界定了虚拟运营商,提出发展虚拟运营商有满足市场需求、对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必要补充、拓展产业链领域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国外虚拟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提出了国内虚拟运营商的策略研究。

7夏海桥(2014)简述了虚拟运营商的发展状况,认为虚拟运营商的出现为电信市场的竞争增添了新活力,传统运营商也采取了转变主营业务和创新服务来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虚拟运营商要在差异化产品和创新盈利模式上大做文章,要和自己的独特优势相结合。

还提出了现有的基础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的合作的构想。

8石良霞(2007)论述了电信网络与电信行业的经济特征,对中国电信业的规制现状及成效总结,认为电信业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电信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中国电信业规制在企业产权制度、促进电信市场有效竞争、普遍服务体系、规制体制的对策。

9程军(2008)对西方国家竟争性电信市场的形成及我国的电信业改革及发展现状进行总结。

对电信业的有效竞争的概念、特征的阐释,提出实现有效竞争的途径是电信行业的重组,并提出了重组的合理化建议。

1.理论与概念阐述

1.1行业界定

1.1.1电信

电信是指在用户指定的两点或多点之间传送经用户选择的信息的业务或过程,国际电信联盟把电信定义为通过电磁手段传送和接受信号的过程。

在我国则把电信界定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它任何信息的活动。

1.1.2电信行业

电信行业指相关各电信运营企业为服务对象进行语音、文字、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信息传送、内容提供及服务的总和。

电信和电信行业的概念具有较强的历史性,随着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

从外延看,电信由原来的电话、电报业务拓展到包括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通信及互联网业务等,从内涵上看,电信服务由原来比较单一的语音传送服务发展到语音、图像、数据传输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服务和信息源的提供等。

从性质看,电信业则可以界定为通过电信网络来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这种界定在经济学上具有较强的理论与政策意义。

1.2.市场类型界定

1.2.1寡头垄断

所谓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厂商,寡头可分为纯粹寡头和差别寡头两种。

纯寡头的产品同质无差别,如生产石油、钢铁、水泥等产品的寡头;差别寡头的产品质量不同,各有特色如生产汽车、飞机、机械等产品的寡头,这些行业中,同种产品在规格、型号、质量和外观上是不同的。

寡头垄断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行业的发展需要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行业需要特殊技术,只有掌握了该项技术的少数企业才能进入这一市场;自然资源稀缺,能获得稀缺资源的企业只是少数,稀缺的资源只能供少数企业使用;专利权的限制,专利权人只将专利使用权授予少数企业。

我国目前电信业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电信公司。

还有处于萌芽阶段的42家虚拟运营商,但在规模上和用户数量上根本无法和三大运营商相抗衡,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行业。

1.2.2经济特征分析

1.2.2.1电信网络的经济特征

电信网络的经济特征主要有:

网络效应、成本沉淀性、全域生产性、自然垄断性。

由于相对专业,在此仅做简要的陈述。

网络效应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些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会随着购买这种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也被称作网络外部性或需求规模经济性;成本沉淀性是指电信网络、设备及其人工铺设成本一旦投入,只有通过运营才能回收,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价值回收。

主要原因是资产专用性非常强;全域生产性,即为通信生产的全程全网性,网络通信的生产方式客观要求网络全域覆盖的“完整性”和整个生产过程的“统一性”。

网络完整性是用户实现全域通信的物理保证。

要在用户和网络两个方面都具有完整性。

统一性保证用户在跨越网络所属地区的不同、技术的不同、产权的不同时不会引起障碍,实现全域通信;自然垄断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电信业务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其次,电信基础设施具有较大的成本沉淀性和资产专用性。

1.2.2.2电信行业的经济特征

(1)规模经济性

规模经济性指的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平均成本呈下降的趋势。

电信业和一般的垄断行业有所不同,电信业由于存在着巨大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相对于可变成本而言,其固定成本投入非常大。

这方面和自然垄断行业非常相似。

即其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然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换句话说,就是存在着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表现在图形上,一般垄断行业随着产量的增加,在产量达到大概Q1时就表现出平均成本上升的特征,如图一;而电信行业在产量一直增加的过程中,仍然表现出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

如图二。

这便直接导致了电信企业的扩张性,因为越大的规模就意味着越低的成本,而越低的成木带来的更大的收益导致其继续扩张。

图一图二

(2)范围经济性

范围经济是指追加新产品或服务时的联合生产成本要低于单独生产该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电信业的范围经济是指在现有电信网络上增加服务可以有效地分摊电信网络成本,并实现电信网络的增值。

范围经济性来源于两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共用性导致的范围经济。

如果若干个网络使用某些公共的通信资源,并且这种使用不增加较多的成本,比单独为各个网络配置相应的资源更经济,便具有范围经济特性。

其次,边际成本的不相关性导致的范围经济。

业务量在一定动态范围内增加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如果在基础网络上构建其它网络或增值业务,相当于增加业务量,边际成本却不增加,收益利润率相对于独立系统要高得多。

(3)成本分布不均匀性

电信服务成本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点,这一点影响着企业的投资行为和竞争策略,并与政府普遍服务政策如何落实密切相关。

上述自然垄断性和规模经济表明,与一般企业相比,电信生产成本与用户密度有着密切关系,在同样的服务面积内,由于基础网络建设的投入是一定的,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由于用户多,电信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就比较低;在人口密度低的地方,由于用户少,单位生产成本就比较高。

人口在地理分布上是不均匀的,密度差别非常大,同时,加上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使用户密度或有效人口密度在广泛的地理范围内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从而造成电信生产成本较大的不均匀性。

由于这种不均匀在某些地域表现得非常大,即成本差异非常大,一方面提供了电信企业服务价格差别定价的天然基础,另一方面使一些边缘和经济不达地方由于成本高不能维持网络正常运行,网络的完整性受到威胁,并与国家的普遍服务发生矛盾。

(4)普遍服务的基础性

电信业的普遍服务,一是指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得到电信服务:

二是指任何人都可得到负担得起的电信服务;三是指信息资源的普遍接入。

第一点是解决电信服务的地区差别,即电信运营企业不能因地区成本、用户密度等差异而拒绝提供电信服务;第二点是怎样使各种收入水平的人都能得到电信服务;第三点是对信息资源实现无差别的接入。

普遍服务要求迅速实现电信网的全国覆盖,这就需要巨大的投入;同时普遍服务要求提供政策性低资费,而且要全国统一。

巨额投入和较低的资费标准必定造成高成本地区的亏损,使经营者难以维持在该地区的经营。

因此,要实现政府普遍服务的政治目标,必须给予电信行业特殊政策。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通过垄断经营或政府规制下的私人垄断经营,来集中资金,或通过准许运营商利用高利润业务和低成本地区的高收益来补贴低收费和高成本地区的亏损,既通过交叉补贴保障电信普遍服务制度的实施。

但在电信市场引入竞争的情况下,由于运营商是市场行为主体,具有公共政策性质的普遍服务要求与运营主体的私人性(即便是纯粹的国有企业,如果运营环境是市场化的,也存在这一问题)是相矛盾的。

企业的趋利本性决定了企业必定会选择成本低、利润高的地区和服务项目,而且该行为是符合市场和企业理性原则的。

显然,人口稀少、服务成本高的地区就不会有运营商问津,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政府的普遍服务政治目标必然落空。

因此,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普遍服务要求是政府规制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实现公共电信服务目标的重要挑战。

(5)边际成本不相关性

边际成本不相关性指的是边际成本与业务量的不相关性,是指在既定的网络容量条件下,业务量的增减与边际成本的关联程度不高,即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不会引起边际成本的显著增减。

在电信行业里,在既定动态网络容量范围内,一般业务量变化引起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

所谓既定动态范围,指的是网络按照一定设计的容量建设完成后投入运行,实际承载的业务量还未到达设计的最大容量,还有相当一部分余量,这时候相对于已承载的业务量可以变化的业务量。

在这个动态范围内,业务量的变化不会引致网络资源成本和网络维护成本的变化,因而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1.2.3电信行业市场格局形成过程

1.2.3.1综述

我国目前形成了主要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为主的三足鼎立的现状。

这主要是通过两个主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我国电信业的市场在建国初期,我国采取的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国家既担当了产业主管部门又担当了经营者的双重角色。

产业主管部门既经营具体业务又制定规制制度并且监督制度的执行,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的电信行业也是政府严加管制,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面临着行政上的垄断、经济的低效率和缺乏规制效率低下的局面,长期以来存在着价格规制失效、产品、服务质量差,生产效率低下,垄断价格奇高,投资渠道单一等弊病。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逐步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和改革的两个阶段的改革,其中电信业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阶段电信业改革仍在不断深化、推进。

1.2.3.2我国电信行业的具体进程

第一阶段:

独家垄断阶段(1949-1994)

1994年前,我国的电信行业处于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的状态。

国家对电话电信系统实行严格的管制,电信业长期处于亏损,长期的亏损让企业没有经济能力发展和完善电信基础设施和服务。

电信发展的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第二阶段:

寡头垄断阶段(1994-)

1994年先后成立了吉通和联通两家电信公司。

结束了电信一家独大的电信市场格局——第一次重大改革。

1998年电信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从邮电部中分离出来,独立经营。

1999年,原中国电信拆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卫星通讯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有力的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2000年,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电信市场共有7家运营商。

充分竞争格局的开始。

——第二次重大改革

2002年,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2008年,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中国卫星通信公司并入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合并,设立新联通公司。

我国电信市场的三足鼎立格局出现。

——第三次重大改革。

2013年12月我国开始发放虚拟运营商牌照,目前为止虚拟运营商有42家。

——第四次重大改革。

 

图三中国电信业改革进程示意图

1.3规制

1.3.1规制的界定

规制,是西方发达国家自30年代以来反复出现于政府法令和学者著作中的词语,日本学者植草益《微观经济规制法》一书传入我国后被学者们广泛使用。

规制并不等同于管理、调控和调整,它包含有规整、制约和使有条理的含义。

规制则是国家依据竞争法对市场中出现垄断行为与垄断威胁现象进行调整约束的一项制度。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市场的集中和垄断,埋下了毁灭自由竞争的种子。

市场具有固有的缺陷,市场无法克服自身的失灵,克服市场缺陷或失灵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干涉。

就规制的社会成因来看,一般来说也有三种原因。

一是由于市场障碍,即市场上存在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使得有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进入施展其作用;二是由于市场机制具有惟利性,因而它是一种非理性的调节,有些领域它不愿进入;三是市场调节具有被动性和滞后性,它是一种事后调节。

规制目的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水平。

对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保障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1.3.2规制的主要内容

(1)进入规制

它是指在自然垄断产业中,政府允许特定一家企业或极少几家公司加入,或者从防止过度竞争的立场出发,视整个产业的供求平衡情况来限制新企业的加入。

进入规制的主要手段有:

特别许可;特别注册制度;申报制。

(2)数量规制

它是指在自然垄断产业中,政府为了防止因投资过多(过少)或产出过多(过少)而造成价格波动、资源浪费或有效供给不足而采取的规制。

数量规制的主要手段有:

投资规制、产量规制。

(3)提供服务规制

它主要是指政府为了防止自然垄断产业中由于竞争不足而使企业提供的物品和服务质量出现下降,以及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督促企业建立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和不同的档次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其主要手段有:

第一,制定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规范制度,规定有关产品和服务所必须达到的最低限度的质量标准体系;第二,在有关产业中建立产品和服务的申报制度,只有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才可能通过政府发放许可证或政府认可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获准生产;第三,建立并强化对有关产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专门检查和监督制度,实施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行政检查和监督,以防止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出现下降,或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

(4)设备规制

它主要是指政府处于维护受规制产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价格,以及安全、外部性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有关生产设备和服务设备进行的以一定的标准体系和审核制度为基础的规制。

其主要手段包括:

第一,制定有关生产设备和服务设施的标准体系,规定其质量、性能、价格、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以确保政府对有关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控制;第二,建立关键设备的强制登记和审核制度,禁止将未能符合政府所颁布标准的设备投入生产;第三,在有关产业中统一有关重要设备的规格和性能标准。

(5)价格限制

它主要是指在受规制产业中,政府从资源有效配置和服务的公平供给出发,对产业价格体系和价格水平进行的规制。

由于价格从来就是引导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各国政府的具体实践中,价格规制通常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是所有政府规制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环。

价格规制的主要方法包括边际成本定价和平均成本定价法;投资回报率价格规制模型;最高限价规制模型。

2.电信行业的SCP范式简要分析

2.1有效竞争理论

2.1.1有效竞争理论的形成

19世纪末,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尔弗莱德·马歇尔发现,企业在自由竞争中追求规模经济能够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单位成本下降。

他进一步研究了规模经济报酬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报酬将依次经过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

而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会出现垄断,垄断扼杀了自由竞争,使经济丧失活力,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这就出现了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取舍问题,即著名的“马歇尔悖论”。

张伯伦和罗宾逊则认为现实世界的竞争就是不完全竞争的,这是由市场是不完全产生的,市场的不完全性则来自于各方面的差异,产品差别是垄断企业掌握垄断权力的基础。

垄断竞争理论为有效竞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940年克拉克首先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概念。

即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有效竞争取决于两个变量,即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而实际上追求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本身从经济意义上看都是在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但市场领先者为了追求更大的规模经济经常进行扩张活动。

有效竞争的概念实际上提出了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互兼容的“度”的问题,而“度”的拿捏,需要规制部门的界入和干预。

有效竞争强调竞争、垄断和管制三者之间的有机平衡,追求总的社会交易成本最小化。

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是对走出“马歇尔困境”的一种合理探索,使人们对规模经济和竞争的关系有了新的了解。

2.1.2有效竞争的三个特征

首先,有效竞争是一种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

竞争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使用生收益,但竞争也可能产生亏损,甚至破产倒闭,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竞争产又可能产生成本。

而有效竞争就要求竟争收益大于竞争成木。

其次,有效竞争是一种适度竞争。

有效竞争区别于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

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竞争不足,但是我国电信业的无线寻呼领域就曾经处于过度竞争状态。

再次,有效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效竞争不仅是行业内各企业的规模和战略的实时博弈,还要兼顾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的动态变换过程。

规制部门要在不同主体的变化中做出调整。

最后,有效竞争符合规模经济要求。

电信行业存在的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需要注意规模经济的实现。

根据上述特征,要实现有效竞争,就需要作为矛盾体存在的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都作出适当的“让步”。

二者让步的最低限则是度,因此,有效竞争是适度规模与适度竞争的重合部分,此时两者的综合效益最大,能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

2.1.3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在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方面,主要的理论有梅森的“二分法”和索斯尼克的“三分法”。

二分法主要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和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

三分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索斯尼克于1958年提出了以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SCP)三分法来概括的有效竞争标准。

就是我们所熟知的SCP范式分析。

2.2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很多,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与退出壁垒等,本文从衡量市场集中度的HHI指数来分析电信业的市场结构。

2.2.1HHI指数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简称HHI指数)为一个行业中各个企业所占行业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该指数很好地反应了企业数目及其相对规模,并且考虑到了市场上所有的企业。

用公式表示为

为计算HHI指数,收集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201年到2014年的营业收入数据,并且计算出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所占的市场份额。

表一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近五年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单位:

亿元)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2010年营业收入

4852.00

1713.00

2198.00

市场份额

56.20%

18.50%

25.30%

2011年营业收入

5280.00

2091.70

2450.41

市场份额

56.50%

19.30%

24.20%

2012年营业收入

5604.00

2489.30

2830.73

市场份额

51.30%

22.79%

25.91%

2013年营业收入

6301.77

3037.27

3215.84

市场份额

50.19%

24.19%

25.62%

2014年营业收入

6414.00

2885.71

3243.94

市场份额

51.13%

22.01%

26.86%

通过将数据带入HHI指数计算公式,得出近五年我国电信业的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如下表所示:

表二我国电信业的HHI指数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HHI值

4141

4150

3822

3760

3820

从营业收入市场份额来看,近5年中国移动的收入份额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

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收入份额则处于上升阶段,两者从上升的幅度大小来看,中国联通的上升幅度较大,中国电信的上升幅度较小。

可以看出中国移动的收入占据了电信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收入占比下降,市场收入占比较小的两家电信运营商有逐步增强创收能力的趋势。

对HHI值进行分析,根据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ofJustice)利用HHI分析某一行业,HHI值≥3000时,该市场为高占寡头市场,垄断因素较多,更偏向于垄断市场的情形;从具体的数字分析,近5年的HHI值大致上处于下降的趋势,即市场集中度处于下降的趋势。

2.2.2三大运营商用户数量分布

用户数量的占用率能够很好的反应运营商的营销水平和绩效。

是运营商的服务对象和各种商业活动开展的基石。

鉴于2008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两家公司出现合并和重组现象,一些数据难以获取,本文仅选取了我国近5年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电话用户客户数量,并鉴于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近年快速发展的3G、4G时代,将区分2G和3G/4G用户的数量。

表三我国三大运营商近5年用户数量(单位:

亿)

年份

总用户数量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总用户

2G用户

3G/4G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