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范围答案0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775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范围答案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细胞范围答案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细胞范围答案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细胞范围答案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细胞范围答案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范围答案03.docx

《细胞范围答案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范围答案0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范围答案03.docx

细胞范围答案03

细胞:

由膜包围的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的发现基本内容

细胞的发现:

胡克(发明显微镜)

细胞学说提出:

施来登:

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施旺:

动物与植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提出细胞学。

魏尔肖:

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细胞分裂,细胞来自于细胞。

2、膜蛋白的分类:

整合蛋白:

内在、跨膜蛋白,跨膜部分25-50%都是α螺旋,也有β折叠;外周蛋白:

附着蛋白,非共价键连接,直接与脂或与其他蛋白连接;脂锚定蛋白:

脂连接蛋白,共价键与脂连接或通过糖基连接

3、病毒的基本特点:

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DNA或RNA;有的病毒干脆以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如朊病毒。

能够进行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命体,只能在细胞中进行增值

4、巴斯德实验的基本内容:

“鹅颈瓶”实验,煮熟的牛肉汤放在鹅颈瓶中,未接触空气的不出现微生物,直接接触空气的密布微生物。

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5、细胞体积的大小及为什么恒定

细胞维持体积的相对恒定:

器官(个体)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把这种现象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原因:

1.细胞体积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2.重要分子的有效浓度(上限)

3.维持生存必需物质的足够空间(下限)

6、支原体的基本内容:

目前发现的最简单,体积最小的原核细胞;能够感染培养细胞,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大敌

7、细胞学说

1.生命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行使生命功能的最小单位.

3.“细胞来源于细胞”,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成.

细胞学说、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的三大发现!

,意义:

将生命带入了微观世界,将动植物统一于细胞

8、真核与原核的差别以及在进化上真核比原核进步的方面

原核:

结构简单,无明显核,无核膜包被细胞核,只有“拟核”,无核仁,无染色体结构,区室化不强,有基本的细胞结构(膜,遗传物质等),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

结构较为复杂,有明显的核区、区室化强,有基本的细胞结构(膜,遗传物质等),含有由膜包围形成的多种细胞器,有染色体、细胞核等结构。

在进化上真核比原核进步的方面:

呼吸代谢的发展(线粒体、叶绿体)、内膜系统的形成

相同点:

Ø具有类似的细胞质膜结构

Ø以DNA为遗传物质,并使用相同的遗传密码

Ø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

Ø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机制,有类似的核糖体结构

Ø代谢机制相同(如糖酵解和TCA循环)

Ø具有相同的化学能贮能机制,如ATP合成酶

不同点:

1、基本特征的比较

特征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核膜、核仁等)

染色体

由一个环状DNA分子构成的单个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2个以上染色体,染色体由线状DNA与蛋白质组成

细胞内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等)

核糖体

70s(50s大亚基+30s小亚基)

80s(60s大亚基+40s小亚基)

细胞壁

植物细胞有

细胞骨架

细胞增殖方式

无丝分裂(直接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间接分裂)

2、遗传结构装置和基因表达的比较

特征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DNA量

DNA分子数

1

2个以上

DNA分子结构

环状

线状

转录与翻译的时空关系

转录与翻译同时同地进行

核内转录、细胞质内翻译

9、膜双分子层的推测实验

Langmuir水盘法测出脂铺展后的面积与实际测量的红细胞的表面积之比约为2:

1,提出红细胞的结构是脂双层;

10、血影

血影:

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水很快深入到细胞内部,使红细胞膨胀、破裂,从而释放出血红蛋白,此时的红细胞变成了没有内容物的空壳,由于红细胞质膜具有很大的变形性、柔韧性和可塑性,当红细胞的内容物渗漏之后,它的质膜可以重新封闭起来,此时的红细胞被成为血影。

红细胞膜的特性:

膜骨架赋予红细胞质膜既有很好的弹性又具有较高强度。

12、ABO血型决定子基本内容:

ABO血型决定子——糖脂抗原,短的,分支寡糖链,血型的主要区别是一种酶,A型血为该酶把N-乙酰半乳糖胺加到糖脂抗原上,B型血为把半乳糖加到糖脂抗原上,AB型血即为把N-乙酰半乳糖胺和半乳糖加到糖脂抗原上,O型血则为糖脂抗原上无N-乙酰半乳糖胺和半乳糖。

13、膜蛋白的功能测定:

膜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大多数都是通过膜蛋白来执行的;具有

a)运输蛋白:

Na+-K+泵,将Na+泵出细胞,将K+泵进细胞,是整合蛋白

b)连接蛋白:

膜周边蛋白等,如血影蛋白,肌动蛋白等

c)受体:

一般都跨膜,胞外接受信号,胞内传递

d)酶:

腺苷酸环化酶,在胞外信号作用下,使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cAMP

膜蛋白在膜中的位置测定——胰蛋白酶法

功能测定:

用脂质体法“人工构建”包含有纯化膜蛋白的人工脂质体。

步骤:

(1)分离纯化膜蛋白;

(2)膜蛋白与适当的磷脂混合形成脂质体小泡;

(3)验证其功能:

如果纯化的是Na+,K+离子泵,则可以通过确定脂质体内外的Na+,K+离子浓度来验证。

14、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

易化扩散

特点:

需要膜蛋白的帮助;简单扩散的速度与溶质浓度呈正比,而促进扩散可以达到最大值;速度快;简单扩散中,区分不了结构相似的物质,促进扩散特异性更强;促进扩散由于依赖于膜转运蛋白,因此可能会受到抑制剂的抑制以及蛋白变性剂的作用

通道蛋白:

类型包括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牵张闸门通道

载体蛋白:

葡萄糖的载体与糖尿病

主动运输:

特点:

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依赖膜蛋白,具特异性

意义:

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维持离子恒定.

能量来源:

①直接如Na+/K+泵、H+泵等②间接质子(H+)离子(Na+)浓度梯度

类型:

1)P型泵:

需磷酸化,如Na+/K+泵、H+泵等运输:

H+,Na+,K+,Ca2+,2)V型泵:

位于小泡膜,不需磷酸化,如溶酶体膜的H+泵.运输:

H+,3)F型质子泵:

位于线粒体内膜、植物内囊体膜和多数细菌质膜上;不消耗ATP运输:

H+,4)ABC型质子泵:

运输离子,小分子

15、脂质体

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脂类在水中自动装配成脂双层的结构,疏水端在内侧,亲水端在外侧

16、钠离子-钾离子泵

*Na+/K+泵:

水解1个ATP,送出3个Na+,送入2个K+,胞膜带正电荷。

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中是H+泵。

实际上是一种Na+/K+ATPase:

由两个大亚基(α亚基)和两个小亚基(β亚基)组成,α亚基是跨膜蛋白,在膜内侧有ATP结合位点,在α亚基上有Na+和K+结合位点。

Na+/K+ATPase对于Na+/K+的运输分为六个过程:

1)3个Na+与Na+结合位点结合

2)

ATP酶被激活(ATP水解成ADP+Pi),α亚基磷酸化:

ATPADP+Pi(酶)

3)ATPase发生构象改变,同时释放3个Na+到细胞外

4)两个K+同α亚基结合

5)ATPase去磷酸化

6)K+释放到细胞内

作用:

维持了细胞内的Na+/K+浓度,抵消了Na+/K+的扩散作用;

建立了Na+梯度,为葡萄糖协同转运提供驱动力;

建立了膜电位,为神经和肌肉的电脉冲提供了基础。

17、人鼠(数)细胞融合实验基本内容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抗体标记不同颜色染料,细胞融合后出现不同的颜色混合。

可用来证明膜的流动性

18、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被动运输即简单扩散

19、黏着带、黏着斑的概念

黏着连接:

与肌动蛋白连接,Ca依赖性,产生信号转导

黏着带:

相邻细胞间连接;黏着斑:

细胞同细胞外基质连接

20、胶原的结构

基本结构原胶原;肽链的一级结构(Gly-X-Y)n重复单位,X,Y通常为脯氨酸,羟脯氨酸,少数为赖氨酸、羟赖氨酸;三条α链组成的纤维状蛋白质。

胶原分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的修饰

意义:

提供胞外基质一个水不溶性的框架,决定了细胞的机械性质;组织的性能往往与胶原分子的结构有关;如肌腱,肌肉,皮肤;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

21、透明质酸的作用

透明质酸既参与蛋白聚糖,也能游离存在,作为支架作用;透明质酸-蛋白聚糖与胶原纤维连接在细胞外基质中形成纤维网络。

功能:

构成胞外基质的基质,起保护细胞作用;

透明质酸以可溶形式游离存在,起润滑作用,存在于体液中;

蛋白聚糖作为细胞黏着的位点,与细胞分化有关,同时也与癌变有关。

22、细胞外基质的组成

由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胞外、分布在细胞表面或之间的大分子,主要是多糖和蛋白,蛋白聚糖等;胞外基质分三大类:

蛋白聚糖:

糖胺聚糖与线性多肽共价连接,形成水性胶状物;结构蛋白:

如胶原和弹性蛋白;黏着蛋白:

纤连蛋白和层黏连蛋白,连接胞内和胞外使形成整体。

功能:

保护润滑作用;对细胞的一些活性是必须的

23、革兰氏阳性和阴性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4、RGD序列的应用

RGD: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介导大多数胞外基质蛋白与整联蛋白结合,RGD序列通常存在于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胶原和其他胞外基质蛋白的细胞结合位点。

应用:

序列肽能够竞争性抑制包括纤维蛋白在内的各种粘附蛋白与血小板的结合,可达抑制血小板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目的,同时含有RGD的肽能抑制血块的形成,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25、受体概念

受体(receptor)泛指任何能够同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并能引起细胞功能改变的生物大分子;信号分子被称为配体(ligand);

通常指位于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与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

26、信号分子的概念

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能与细胞受体结合并传递信息,包括: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衍生物、核苷酸、胆固醇、脂肪酸衍生物、可溶的气体分子

27、磷脂肌醇信号中的第二信使

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进而调节靶蛋白的活性,也称为底物磷酸化。

磷酸化/去磷酸化是信号转导中简单而又快速的反应方式;一般通过磷酸化激活,去磷酸化失活(也有例外情况)

28、蛋白激酶A介导的糖原分解箭头图

29、第二信使

细胞将胞外信号转变为胞内信号,这种信号通常称为第二信使。

一般都是小的分子或离子,主要分5类:

cAMP(环腺苷酸)、cGMP(环鸟苷酸)、二酰甘油(DAG、肌醇三磷酸(IP3)、Ca2+

30、信号通路的整合

信号通路整合包括:

信号的趋同、趋异与串话。

信号的趋同:

不同信号分子分别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但是最后的效应物是相同的。

趋异:

同一种信号与受体作用后在细胞内分成几个不同的信号途径进行传递,典型的例子为受体络氨酸激酶的信号转导

串话:

不同信号分子途径间的相互影响。

31、胞内受体的模式结构

两个结合域两个结合位点;

机理:

非活性状态下,抑制物与受体结合;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抑制物语受体脱离;暴露与DNA结合的结构域

配体受体结合后成为转录因子,作用于特异的基因表达调控序列,启动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32、高尔基体的组成、功能

扁平膜囊、液泡、小泡

极性内侧面(cis-):

与内质网相连接,初级分选站。

中间潴泡:

糖基修饰

外侧面(trans-):

朝向细胞质方向。

分拣、形成小泡

高尔基体的功能:

分泌功能;收集和排出内质网合成的物质;聚集某些酶类;参与蛋白和黏多糖的合成;与溶酶体形成有关;参与胞吞和胞饮

33、内质网的功能

光面内质网功能:

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肝细胞脱毒作用,糖原分解与释放葡萄糖,脂的合成与转运,肌肉的收缩调节

RER功能:

进行膜结合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运输,并在运输的同时加工蛋白(修饰、折叠等)

34、信号序列概念

35、胞吞和胞吐概念

36、改进的信号学说

核心内容:

核糖体同内质网的结合受制于mRNA中特定的密码序列(可翻译成信号肽),具有这种密码序列的新生肽才能连同核糖体一起附着到内质网膜的特定部位。

(1)ER转运蛋白合成起始;蛋白质的去向由mRNA决定;

(2)信号序列与SRP(信号识别颗粒)结合;同时翻译暂停结构域与核糖体上的A位点结合,暂停肽段的合成;

(3)核糖体附着在ER上;SRP与ER膜上的停靠蛋白(SRP受体,是一种G蛋白)结合;并将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的蛋白质转运通道;

(4)SRP的释放与蛋白质转运通道的打开;当SRP-信号序列-核糖体-mRNA复合物锚定后,SRP被释放出来循环使用。

(5)SRP释放后,蛋白质重新合成,并向内质网转运;不需要能量驱动;

(6)信号肽被信号肽酶切除;

(7)释放出成熟的可溶蛋白;

(8)蛋白质合成结束

37、溶酶体的生物发生

甘露糖-6-磷酸途径:

溶酶体酶合成及糖基化(含甘露糖);甘露糖的磷酸化;磷酸化后于受体结合;H+泵降低pH,使酶与受体脱离;初级溶酶体脱磷酸

简要:

磷酸化,受体结合——网格蛋白包被小泡——受体分离并脱磷酸化

38、单次膜蛋白的跨膜

a)膜蛋白通过内部信号序列起作用

b)位于内部,可被SRP识别,不可切除,膜蛋白的一部分

c)信号序列始终保持正电荷多的氨基酸朝向胞质溶胶,保证了方向性

39、中心体的作用

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粒旁基质

中心粒;γ微管蛋白:

存在中心粒的另一种蛋白,在微管装配中起关键作用;通过与β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帮助微管成核

40、影响微管解聚的药物

秋水仙素:

与微管特异性结合,破坏微管的动态性质,不同浓度效果不同,高浓度完全解聚,低浓度保持稳定

紫杉醇:

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细胞接触微管后会使其停止在有丝分裂期,影响正常分裂。

41、神经冲动诱导肌肉收缩的过程

42、

神经冲动终板去极化基质网Ca2+Ca2+与Tn-C结合Tn-C与Tn-I结合Tn-I与肌动蛋白脱离Tn-T使原肌球蛋白移动到肌动蛋白双螺旋的沟里肌动蛋白附着于肌球蛋白头部,使肌球蛋白头部朝肌球蛋白细丝方向弯曲一次滑动即肌肉收缩Ca2+重新吸收(收缩停止)具体过程参见P448-449

43、踏车现象

微管在组装后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

微管的两端都可以加上或释放αβ二聚体;

a)在(+)端由于GTP帽的存在,结合上去比释放速度快;处于生长状态;

b)在(-)端,由于GTP水解,释放出来的比结合的快;处于释放状态;

“一边生长一边缩短”——轮回现象;一种动态的稳定过程

44、神经细胞的轴突运输

轴突末端到细胞体的距离很长,神经元得给轴突部位提供大量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膜,神经递质等等,这些需要轴突运输;

轴突中充满了各种细胞骨架结构,包括微管束、中间纤维以及各种方式相连的微管等等;

轴突中以微管为基础的运输包括两种:

a)顺向运输

b)逆向运输

运输物质的速度也不一样:

c)各种膜泡速度最快;

d)骨架蛋白等速度最慢;

e)像线粒体等细胞器处于两者之间

主要过程:

细胞体分泌信号分子—形成外分泌的小泡—沿微管通过轴突向外运动—轴突末梢,引起相邻细胞间的膜电位变化—与质膜的融合,形成外分泌的小泡—靶细胞结合—引起效应

45、纤毛鞭毛的运动机制

纤毛与鞭毛的运动是一种简单的弯曲;

是由轴丝微管动力臂引起微管的滑动所致;

微管滑动模型

a)动力蛋白头部与相邻的B微管接触,促进动力蛋白结合的ATP水解,释放ADP和Pi;

b)ATP水解导致了A微管动力蛋白头部构象,使头部向二联管的(+)端移动,使相邻二联微管之间产生弯曲力;

c)新的ATP结合后,促使动力蛋白头部与B微管的脱离;

d)ATP水解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46、核被膜的基本内容

外核膜:

面向细胞质基质,附有核糖体,与ER相连,是ER的“特化区”;细胞骨架常与外核膜相连,起固定作用;

内核膜:

面向核基质,无核糖体

核纤层:

内核膜内一层30-160nm网络状蛋白质,支撑核被膜;属中间纤维的一种

核周质:

两层核膜之间的间隙

核孔复合物:

核被膜上的孔,起运输作用

功能:

基因表达的时空隔离;保护性屏障,使核处于一微环境中;染色体的定位和酶分子的支架。

46、核仁的功能:

核仁:

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期,核仁变小,并逐渐消失;在有丝分裂末期,rRNA的合成重新开始,核仁形成。

核仁的主要功能是进行rRNA的合成

47、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的基本内容

多线染色体:

核内DNA多次复制产生,阻止了染色体纤维的进一步凝聚;比其他类型中的染色体粗100倍;

处于永久间期,多存在于双翅目昆虫的幼虫组织中,如唾液腺、气管等;

通过比较带型进行遗传和进化上的研究

灯刷染色体:

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形成,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二价体,4条染色单体;

与卵子发生过程中营养物储备密切相关:

侧环上的RNA主要是mRNA,与转录因子蛋白形成无活性的RNP颗粒储存在卵母细胞中,可选择性的调节基因表达,以便受精之后使用

48、分子伴侣和分子内伴侣的基本内容

分子伴侣:

由不相干的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家系,它们介导其他蛋白质的正确装配,但自己不成为最后结构中的一部分。

在细胞核中通过降低组蛋白的正电荷,使组蛋白不至于形成沉淀,帮助组蛋白形成正常的核小体,其本身并不成为核小体的组成成分。

一定不是最终组装完成的结构的组成部分,但不一定是一个分离的实体

特点:

家族成员高度的保守性以及结构上的相似性;

组成型表达;

作用过程中与ATP结合水解循环过程偶联;

功能:

帮助蛋白质折叠和装配;

帮助蛋白的转运和定位;

参与细胞器和细胞核结构的发生;

应激反应;

参与信号转导

分子内伴侣:

一些蛋白酶的前序列。

对于这些酶的折叠和活性是必需的,具备更加高度的专一性,通过水解作用释放,不需要ATP

49、常染色体、异染色体、异固缩的概念

异染色质:

在间期大约有10%的染色质仍然保持压缩状态;

常染色质:

在间期恢复到松散状态的染色质。

间期染色深的是异染色质,浅的是常染色质

异固缩:

有些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凝缩周期与其他的不同的现象。

50、着丝粒的功能包括正异固缩和负异固缩。

端粒酶:

蛋白质和RNA的复合物;

用自身的RNA作为模板,反转录成DNA;使DNA链不断加长;

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将缺口填补。

端粒保证了染色体的完整复制,同时在两端形成帽结构保护,使染色体免受核酸酶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也保证了末端不与其他染色体融合

51、核小体的结构

推测核小体的存在——核酸酶水解实验

200个左右碱基对和5种组蛋白构成;

4种(除H1外)组成8聚体(4个2聚体,两个H2A-H2B和两个H3-H4)的圆盘结构;

每个2聚体大约同30个碱基对结合;

146碱基对DNA在小圆盘外绕1又3/4圈;

H1与DNA结合,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口,稳定核小体;

相邻核小体间以连接区DNA相连,长度变化不等,通常为60bp左右

“绳珠结构”

52、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的概念

通常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生长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

常分为:

分裂期和间期

53、联会

减数分裂前期Ⅰ偶线期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侧向靠紧,像拉链似的并排配对现象(联会),形成双阶染色体,即一对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但仅有两个着丝点,形成的复合体

54、周期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调节真核细胞周期的一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出现周期性变化,激活特异的依赖细胞周期的蛋白激酶,控制细胞周期按照阶段逐一进行。

受遍在蛋白(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途径所降解。

当MPF活性高时,APC被激活,导致细胞周期蛋白B被降解,MPF活性降低,进入有丝分裂末期;

胞质分裂后,细胞周期蛋白B在间期合成,APC的活性在G1期细胞周期蛋白与CDK失活。

55、减数分离的概念

减数分离是生殖细胞产生配子的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的有丝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的子细胞。

56、有丝分裂的基本步骤

有丝分裂:

是指在细胞周期的M期(分裂期)进行的分裂活动;通过纺锤丝的形成和运动,把在S期复制好了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以保证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特征是出现纺锤丝。

过程如下:

前期:

染色体凝聚,分裂极的确定、核仁消失、核膜解体

前中期纺锤体装配

中期:

染色体排列与赤道板上

后期:

着丝粒分开,染色单体移向两级

末期:

核膜小泡重新包围两组染色体,染色体解旋成细丝,重新出现核膜与核仁

57、DNA分子水平上的重组基本内容

同源染色体的部分交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染色体组的自由组合

58、减数分离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及意义

有丝分裂的意义:

产生体细胞,有效恢复受损伤的部位,保证机体结构的完整性,通过不断更新,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减数分裂的意义:

以减数分裂为基础的有性生殖是更进步的繁殖方式,能提供更多的遗传多样性;

减数分裂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繁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减数分裂是产生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59、MPF的结构和功能

二聚体,细胞周期蛋白-CDK复合物:

CDK:

蛋白激酶(依赖细胞周期蛋白的丝苏氨酸激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

功能:

诱导细胞进入有丝分裂。

促进染色质的凝聚、核被膜的解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片段化、纺锤体的形成等。

60、不同胚层的发育目标

a)外:

神经、表皮等

b)中:

肌肉、骨骼等

c)内:

消化道及肺的上皮等

61、卵细胞前后轴建立的概念

母体基因通过建立不同的浓度梯度,使不同细胞带有不同量的蛋白质,造成分化的差异,形成前后的浓度梯度,帮助卵细胞建立将来前后轴。

62、细胞分化的概念

细胞分化是胚胎细胞分裂后,未定形的细胞在形态和生化组成上向专一性或特异性方向发展,或由原来较简单有可塑性的状态向异样化稳定状态发展的过程。

也就是说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发生各自特有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生化特征的过程。

其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63、保证只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的机制

a)精卵融合后卵细胞质膜的快速去极化;

b)膜电位之后恢复正常,随后通过皮层反应阻断

i.精卵质膜融合通过第二信使(磷脂酰肌醇)调控Ca2+浓度升高,激活卵细胞;

ii.卵细胞中的某些皮质颗粒与膜融合,释放一些酶类;

iii.这些酶快速分布至细胞表面,改变膜表面结构(破坏卵细胞上与精细胞结合的受体),以阻止其他精细胞与卵细胞的融合。

64、胚胎干细胞的功能与应用

干细胞(stemcell):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分类:

胚胎干细胞:

动物发育的基础

成体干细胞:

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基础

应用:

Ø作为生产克隆动物的高效材料

Ø生产转基因动物的高效载体

Ø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体外模型

Ø新型药物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