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docx
《教师职业道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1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点
一.对职业、教师、道德的认识
职业“职”“职责、责任、义务”“业”“业务、事业、专业”
(1)对职业的认识
1.内涵
就是人们由于分工而长期从事的专业业务和特定的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2.特点
稳定性、经济性
六种职业类型---霍兰德
(1)现实型
这种类型的人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但缺乏社交能力。
适应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熟练的手工工作和技术工作。
如制图员、司机、电工、机械工、运输工、产业工人以及木工、瓦工、铁匠、修理工等。
(2)调查型
这类人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推理的和独立的定向任务,但缺乏领导能力。
这类人所适合的工作主要是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包括各类科学研究人员,如气象学者、天文学者、地质学者以及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的科学工作者。
(3)艺术型
这类人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来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
他们感情丰富、善于想象,对艺术创作充满兴趣。
但缺乏办事能力。
适合从事的工作如室内装饰、图书管理、诗人、作家、演员、记者、以及音乐;书画、雕塑、舞蹈、摄影等各类文学艺术工作者。
(4)社会型
对社会交往感兴趣,愿意出入社交场所,关心社会问题,愿为社会服务,但缺乏机械能力。
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和为人办事的工作,即教育人、医治人、帮助人、服务于人的工作。
如教师、医生、护士、律师、服务员、公关人员以及社团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等。
(5)管理型
这类人性格外向,对冒险活动、领导角色感兴趣,具有支配、劝说和使用语言的技能,喜欢管理和控制别人。
这类人缺乏的是科学研究能力。
适合的工作主要是管理、决策方面的工作,如国家机关及机构负责人、党团干部、经理、厂长、推销员以及宣传、推广等工作。
(6)常规型
这类人对系统的有条理的工作感兴趣,讲究实际,喜欢有秩序的生活,习惯按照固定的规程、计划办事。
他们习惯选择与组织机构、文件档案和日程表之类的东西打交道的工作。
如办公室办事员、图书管理员、税务员、统计员、出纳员、秘书以及打字、校对等工作。
(二)对教师的认识
1.内涵
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以培养学生为职业的专门教育工作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读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教师劳动的目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教师劳动的对象主体性、可塑性和模仿性
教师劳动的过程复杂性与合作性
教师劳动的“产品”全面性和高质量性
教师劳动的效益隐蔽性与长期性
(3)对道德的认识
道德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表现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特点
(1)道德具有利他性
(2)道德主要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自觉性来维系
(3)道德规范的作用表现为提倡性、规劝性、表扬性和示范性
3.分类——基于社会活动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婚姻家庭道德
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一)表述
观点一: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杨芷英 主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组织编写)
观点二:
(教材)
就社会存在而言,教师职业道德是对教师职业活动意义、行为规范及其实践活动给予道德价值性关注的领域,是一个关于教师为师之德的领域;从其表现特征来看,师德是指教师在职业中理解或追寻职业意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或准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二)理解
1.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或准则,而且是内在化的或内在所得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即道德观念意识和道德行为品质。
2.规范和品质的关系问题
规范:
外在要求
品质:
具有内在的自主性、自觉性、自律性和差异性
教师职业道德是规范和品质的统一。
3.规范和意义的关系
规范:
针对行为
意义:
针对职业情感、态度、追求、价值实现、职业归属感、职业理念等。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为性
教师职业领域的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涉及教师职业劳动的所有问题:
职业认知、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情操等。
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增强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知;培养职业责任感;评价教师职业行为;调节和解决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等。
4、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关系
(一)联系
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
(2)区别
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情况有所不同。
产生的时间:
道德在先,教师职业道德在后;
发展情况:
道德是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而发展的,而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在教师职业领域中形成和发展的
二者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
道德适用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善恶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适用教育领域,对教师教育活动给与善恶评价。
第2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一、教师的职业良心
(一)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与特点
1.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
(1)良心的内涵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概念理解】
首先,良心是人们意识中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其次,良心是人们意识中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再次,良心是多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结合。
【良心范畴的实质】在于它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自觉反映。
2.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
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二)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
1.层次性高
2.教育性强
(二)教育职业良心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案例1】如此阅卷速度
【案例2】奥数热背后的“黑色”交易
(一)教育良心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起着定向作用
在教师选择道德行为之前,教师职业良心成为主体行为的“决策者”。
在教育行为的进程中,教育良心成为主体行为的“监察员”
在教育行为结束后,教育良心又成为教师内心法庭的“审判官”
(二)教育良心能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
【讨论】当今社会,许多人不愿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教师的收入一般,而有些人这所以当教师只是为了找份工作。
这样一来,一些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或利用各种途径办学获取经济利益,是否背离了教师的职业良心?
(三)教育良心促进教师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
【案例】当良心与法律发生矛盾时
(三)教师职业良心的培养
1.要具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前提
2.具有高尚的师德品质----基础
3.要有正确的荣辱观----重要途径。
二、教师的职业公正
亚里士多德:
公正自身就是一种完满的德行,它不是笼统一般,而是相关他人的。
正因为如此,在各种德行中,人们认为公正是最主要的。
亚当·斯密:
与其说仁爱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础。
“不患贫患不均”,陈胜吴广“均贫富”:
不公正行为的盛行,会彻底毁掉这个社会的。
调查显示:
“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簿彼;
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
对优生的偏爱:
“偏心眼”;
对差生的偏见:
“刻板印象”。
(一)教师职业公正的内涵
1.公正的内涵与特征
(1)公正的内涵
公正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公平与正义的伦理原则。
(2)公正的特性
对等性;可互换性;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
2.教师职业公正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
它表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等人际关系之中。
【各抒己见】你眼中的教师公正是什么?
学生眼中的教师公正
对待学生机会平等;平等待人,不偏向他人、不嘲讽及轻视;不考虑学生的家境、服装以及学习成绩,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没有特别偏爱的学生,也没有特别厌恶的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一视同仁,不对学习不好或纪律不好的同学怀有瞧不起的心理;不给优秀学生开小灶;对学生没有偏向心理,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一定的进步机会;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论学生学习成绩如何,在同一事上采取同一态度对待;一视同仁,对谁都一样。
比如上课发言,应该每个人都叫,不光叫一个人或几个人;对待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不用有色眼镜看人;一碗水端平,不在投票选举是说一些暗示的话。
家长眼中的教师公正
能做到一视同仁,能把自己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对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好的学生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学生态度一致,不论其出身、家境、俊丑等;公正无私、不分好坏,不只关注好学生;不对任何学生抱有成见,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偏见。
不论与家长是否认识,都不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轮流做班级的干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
【问题】“师道尊严”的观念是否符合教师职业公正的道德要求?
1.坚持真理,伸张正义
2.一视同仁,爱无差等
3.办事公道,赏罚分明
【问题】现代教育的一大难题是如何认识惩罚,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谈谈惩罚有没有教育性?
惩罚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吗?
该不该使用惩罚?
如何使用?
4.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三)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
1.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
2.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健康心理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与社会风气
(四)教师职业公正的培养
1.平等待人,树立正气
2.坚持正义,与不正之风作斗争
3.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作到自身公正
【阅读】《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谈谈你的看法
3、教师的职业幸福
(一)幸福含义的一般理解
幸福是指人对所处的整个生活状况(物质的、精神的、情感的、心理的、成就等方面的总体状况)的内在感受和体验。
理解分析:
一是人的幸福感的产生是与人的生活境遇的现实内容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努力分不开的
二是作为幸福的表现形式,其满意状态如何,不仅源于对生活状况的认知,而且在更深的意义上涉及到对相关生活状况的评价
(2)教师幸福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感。
理解分析:
一是教师作为人的幸福,它含有社会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幸福内容
二是作为职业人的幸福,这种幸福反映的是教师对职业的满意感受
2.教师幸福应有的本质性把握
第一,幸福不只意味着享受,而且也包括创造,幸福不只意味着获得,也包括一定的付出
第二,幸福不只意味着个人目的的实现,也包括社会目的的实现
第三,幸福不只是某一方面的单一满足福定位于某一方面,而且也意味着人多方面追求的实现
3.特点
(1)教师幸福的精神性
(2)教师幸福的关系性
(3)教师幸福的集体性
(4)教师幸福的无限性
(四)幸福与价值实现的关联体现
人的价值追求和实现总是内含着对幸福的向往
人的幸福或幸福感又常常带有对价值实现的鲜明体验
【思考】幸福指数如何?
幸福感缺失、抑郁、焦虑成为现代社会出现频率颇高的关键词
(3)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培养
1.幸福能力的含义:
主要是指主体必须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品味人生意义的价值性条件。
【理解分析】主体应具有的幸福能力:
第一,主体必须有一个合乎人本质的人生目的
第二,主体必须有一种走向最终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第三,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必须合乎人之为人的道德法则
2.幸福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并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之联系起来
(2)教师必须有较高的德性水平和人生境界
(3)教师要有自己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
(4)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5)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
(6)教师还应当具有审美的素养
第3节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一)四种基本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对待国家的道德、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待学生的道德、对待自己的道德
(2)三个基本层次
理想层次、原则层次、规则层次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历史沿革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1985.10.13)
1.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事业;
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3.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4.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讽刺、体罚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5.奉公守法,遵守纪律,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与家长、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学生;
6.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1.8.13)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
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
4.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5.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6.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8.7)
1.依法执教
2.爱岗敬业
3.热爱学生
4.严谨治学
5.团结协作
6.尊重家长
7.廉洁从教
8.为人师表
3、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第2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第1节爱国守法
1、爱国守法的内涵与特点
(一)爱国守法的内涵
1.爱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国家多难,岁月如流,眇眇之身,力小任重。
----------梁启超
富兰克林说:
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李敖说:
这是我的祖国,我要让她自由。
(1)什么是爱国?
“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的统一,捍卫民族的尊严。
(2)爱国的表现
从大处说,爱国本身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从小处说,爱国行为无处不在,处处能体现出人类个体的爱国行为。
战争年代,救民于水火、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英雄岳飞、林则徐、邓世昌、邱少云等);
和平年代,留学回国报效国家(苏步青、钱伟长、李四光、季羡林等);努力工作,振兴国家(袁隆平等)
贫贱难移赤子恋——苏步青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
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掌握科学,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
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吃饱,而当时日本的帝国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的工资。
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电报,请他前去任教。
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
“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
——季羡林
是什么力量,使一个农民的儿子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名闻遐迩、卓尔不群的国学大师?
又是什么力量,使一个留学德国十载的学者,没沾染上一点洋味而终生保持着一种朴厚的农民气质?
有人说岁月把季羡林塑造成北京大学的“元老”和“活字典”,塑造成高等院校内硕果仅存的文科大儒,但他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岁月积累的结果,而是他一生勤奋的结果,还有他那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的结果。
他在《留德十年》一书中深情地写道: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
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伟大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爱国情怀使他家事、校事、国事事事萦心,爱国情怀使他中学、东学、西学学学贯通。
成为著名学者是来自于这一情怀的激发,终生保持农民气象也是来自于这一情怀的激发。
2.守法
爱国就必须守法。
第一,宪法
第二,国家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
第三,行政与地方法规
如《食品安全条例》等
(2)爱国守法的特点
1.爱国是从职业道德角度对教师提出的政治性要求
爱国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政治品质。
是一个人民教师首要的政治规范。
2.守法是从职业道德角度对教师提出的职业伦理行为要求
守法是一个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在社会阶层中,人们对老师的道德要求普遍高于其他人,对老师的信任度,也普遍高于其他人。
2、爱国守法的重要意义
(一)爱国守法的理论意义
【讨论】有人说,爱国主义是“空洞的口号”或“正确的废话”,尤其对教师来说意义不大,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
您对这种观点是什么看法?
1.爱国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
爱国主要是规范教师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的统一,捍卫民族的尊严。
爱国是每个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教师都必须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的道德义务。
2.守法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义务,也是爱国的必然要求
守法是一个文明的现代国家对公民的起码要求,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公民基本的行为准则。
违反和破坏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就必然要损害我们的国家制度,危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所以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
在我国现实社会中,法律和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作用。
(2)爱国守法的实践意义
1.爱国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点。
“有人说,老师,你让我爱国,我可以爱国,不过,国家在哪里?
我找不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老师的,国家就是你面前的学生。
你往讲台上一站,下边的学生就是你的国家,我必须对你们尽心尽责,把知识和文明传播给大家,就是爱国!
我应该好好为国家培养下一代,教给大家爱国意识,激发大家的爱国行为
学生找不到国,那我们做老师的就告诉他们国在哪儿:
不践踏草坪,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就是爱国,花草树木就是国;少用一滴水,少开日光灯,不能为国家创造财富就为国家节省财富,这就是爱国,水和电就是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保持校园教室整洁就是爱国,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教室就是国。
2.爱国可以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3.遵纪守法是维护法律尊严,有效影响学生的手段。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遵纪守法。
一个教师,如果不检点自己的行为,如果胡作非为,那么他的学生也一定会违法乱纪。
3、爱国守法的基本要求
(一)理想层面——爱国守法
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二)原则层面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1)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现实要求。
【资料】校长教育日志
(2)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如果说道德是人格步入高尚的阶梯,那么,法律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案例】学生耳膜被打穿
(3)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第一,知法。
第二,守法。
第三,不违法。
(3)规则层面
规则层面是在原则层面下教师必须遵守的底线要求。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第二节爱岗敬业
1、爱岗敬业的内涵与特点
(一)内涵
1.表述
爱岗:
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梁启超对“敬业”的阐释
有业之必要:
人人都要有职业
敬的含义:
忠诚于一件事
敬业的原因:
只有敬业才能把工作做到圆满
敬业的表现:
工作中专注,尊重这份工作
敬业的方法:
聚精会神地完成工作
敬业:
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自动自发的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包含着成就事业的高尚情感,努力践行的作风和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
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奉献。
爱岗与敬业的关系:
爱岗是认知和情感,敬业是行为
2.理解
(1)爱岗敬业所蕴涵的伦理精神
—一种善,强调奉献
善就是有利于自己、他人、社会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爱岗敬业:
对自己——各种需要的满足
对学生——健康成长
对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2)爱岗敬业的道德境界
四种职业境界:
厌教(否定的)
功利(应超越的)
热爱(倡导的—外在)
乐教(追求的—本身)
(3)爱岗敬业的影响因素
态度
行为
情感
苦乐观
(2)爱岗敬业的特点
投入性
主动性
奉献性
效率性
创造性
2、爱岗敬业的意义
(一)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
(二)爱岗敬业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
(三)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三、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
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个层次:
(一)理想层面——爱岗敬业
(二)原则层面
1.精神境界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
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2.工作内容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
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台湾小学社会课对教师和学生交流过程中的要求
第一,了解晓华的故事
第二,同理心琪琪的故事
第三,倾听豆豆的故事
3.工作态度:
不敷衍塞责
(3)规则层面
1.不得没有进行备课而上课,
2.不得迟到、旷课和随意调课
3.不得让学生批改作业和试卷
4.不得随意批改作业
5.不准拿着书本读
6.不准放无关的视频
7.不准不维持课堂纪律
……
个人观点:
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理想层面)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原则层面)
不得敷衍塞责。
(规则层面)
第3节关爱学生
1、关爱学生的内涵与特点
(一)关爱学生的内